认知行为治疗听课笔记
要让行为得到改变,主要聚焦自己的观念。
认知行为治疗的结构化,具体的治疗步骤。初次的评估会谈。心理咨询师不能做心理治疗的,心理治疗是不能开药的,有些咨询是可以做的,有些是不能做的,所以要做初次评估。评估他是否由我来做认知行为治疗。半年没上学,社会功能已经遭到损害了。最近是有在上学,说明可能只是焦虑而已。转介,进行系统的治疗。
CBT结构化:50分钟左右。他关注的问题是什么,他的情绪是怎样的,希望我们能够和他一起讨论什么,总结和反馈。
初次会谈,评估诊断。抑郁、焦虑、强迫、婚姻、家庭、精神障碍、人格障碍、幻觉妄想,评估你自己是否是适合的治疗师,决定你是否能提供合适的治疗剂量。决定是否需要辅助的治疗,如药物治疗。幻觉妄想的病人就需要转介了,找一个有医疗背景的治疗师。
开始建立与患者的治疗联盟。要去识别治疗的主要问题是什么,总体目标是什么。讨论家庭成员是全程参与、部分参与还是不参与。制定会谈的议程并传达对会谈的期待。
每一次治疗都是一次评估。
年龄,职业,工作经常需要熬夜,恋爱,工作,宗教信仰,什么原因来找我,不开心,比较浮躁,对什么都没有兴趣,都不想动,不想做,触发事件是换了一个工作,压力很大,持续了半年多的时间,睡眠,生活不太规律,饮食,食欲大减,瘦了,发现感受和信念,不会主动联系朋友,抑郁情绪,锻炼身体,没有坚持,感觉自己没有什么价值,身体感觉比较累,小腿酸胀,跟陌生人打交道会比较不舒服,和熟悉的人在一起才比较自在,现在一般都是朋友来找我,觉得自己有点像妈妈,妈妈比较粘人,内向,有烦恼不愿意找朋友聊聊天,会告诉我,跟妈妈的关系挺近的,妈妈和爸爸有矛盾,自己站在 妈妈这边,和爸爸有一些对立,和爸爸的关系比较疏远,爸妈用吵架的方式来解决,有没有过一些自杀自虐的想法,高中的时候也有过自杀的想法,那个时候比较忧郁,很在意别人对我的看法,学习压力大,跟朋友关系也处理不好。
初步评估你的抑郁状态不太严重,对你是有一些影响,你本人也渴望走出来,而且以前有过走出来的经历,这个影响会比较好。商讨咨询的时间,达成一致,你要是有什么想法,不要自己一个人扛着。
会谈结构:第一次做治疗。建立关系,请来访者介绍自己,了解他主要关心的问题是什么,是什么促使了这整个事件的发生,有没有精神病史,有没有到心理机构去做过治疗,有没有自杀暴力史等。
首先做日程设置,是治疗师和来访者一起设置的。心境检查,抑郁情况怎么样,行为、情绪、睡眠等情况做一个全面的评估,是否吃药等,获取他最新的一个信息,现在的一些最新信息,跟上一次进行一个对比。
不是医学诊断,而是一个心理评估。让他看到以后,让他自己告诉自己该怎么办。信息整理,让来访者看到困扰他的真正原因是什么。中间阶段,确认问题和设置目标,0到10分,让他自己选择一个分数,用情绪温度计的方式来实现他对咨询的一个了解。
布置家庭作业,也叫自助计划,治疗师不是主角,治疗师一种合作,共同努力来解决问题。回顾家庭作业做得怎么样,设置优先顺序,对一个具体问题进行工作。
CBT首次会谈:抑郁情绪有没有好转,睡眠怎么样。通过咨询,你主要想达成什么样的目的。
CBT概念化与中间信念。如果将认知行为治疗比喻为一次心灵旅行,那么概念化就是一个心灵地图,知道走哪一条路,知道如何到达。思维障碍,系统性偏差,负面的想法、解释和自我评价,可以通过觉察、质疑和用一种更积极的方式去替换它。思维障碍,认知障碍,找到思维障碍,本质就是概念化。认知行为治疗师基于概念化的。解构、重构。矫正患者的想法和信念,从而带来情绪和行为上面直接的改变。
怎样成为一个有经验的认知行为治疗师?要经过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在首次评估诊断和信息收集的基础上,在认知层面上学习个案概念化的基本技巧。第二个阶段:更加熟练的把概念化和知识整合起来。第三个阶段:更加自动的把新的信息整合到概念化过程中去。
什么是概念化?举例:英语太难了,我永远无法理解,很压抑,很忧伤,自然就会合上书,然后就做其他的事情去了。中间的信念:如果我不能完全理解这个事情,说明我反应迟钝。我必须得理解书上的每个单词。隐藏着更大的树根:我不行,我不能胜任,对自己的能力很怀疑,我没用,我不行,没有价值感。
十次,前三次主要聚焦在行为激活,认知的纪录,关系评价,自动思维的层面上。中间三次,他的规则,我必须记住书上的所有单词,如果理解不了,说明我反应迟钝。核心信念,三到四次。
如何概念化:如果概念化符合情况,患者就会确认这个概念化,患者就是镜子。将困难概念化。治疗师本人的概念化对治疗工作很重要:要警惕责怪患者自动思维产生,这样会减弱治疗师解决困难的责任感,会干扰问题的解决。
自动思维,中间信念,核心信念,治疗师必须看到自己的自动思维。
无为而无不为,当什么都不做的时候,反而治疗效果最好,不需要什么技术。
自动思维:个体对情境的解释,而不是情境的本身,会影响我们随后的情绪。这些解释常常是以自动思维表现出来的。
认知行为治疗的结构化,具体的治疗步骤。初次的评估会谈。心理咨询师不能做心理治疗的,心理治疗是不能开药的,有些咨询是可以做的,有些是不能做的,所以要做初次评估。评估他是否由我来做认知行为治疗。半年没上学,社会功能已经遭到损害了。最近是有在上学,说明可能只是焦虑而已。转介,进行系统的治疗。
CBT结构化:50分钟左右。他关注的问题是什么,他的情绪是怎样的,希望我们能够和他一起讨论什么,总结和反馈。
初次会谈,评估诊断。抑郁、焦虑、强迫、婚姻、家庭、精神障碍、人格障碍、幻觉妄想,评估你自己是否是适合的治疗师,决定你是否能提供合适的治疗剂量。决定是否需要辅助的治疗,如药物治疗。幻觉妄想的病人就需要转介了,找一个有医疗背景的治疗师。
开始建立与患者的治疗联盟。要去识别治疗的主要问题是什么,总体目标是什么。讨论家庭成员是全程参与、部分参与还是不参与。制定会谈的议程并传达对会谈的期待。
每一次治疗都是一次评估。
年龄,职业,工作经常需要熬夜,恋爱,工作,宗教信仰,什么原因来找我,不开心,比较浮躁,对什么都没有兴趣,都不想动,不想做,触发事件是换了一个工作,压力很大,持续了半年多的时间,睡眠,生活不太规律,饮食,食欲大减,瘦了,发现感受和信念,不会主动联系朋友,抑郁情绪,锻炼身体,没有坚持,感觉自己没有什么价值,身体感觉比较累,小腿酸胀,跟陌生人打交道会比较不舒服,和熟悉的人在一起才比较自在,现在一般都是朋友来找我,觉得自己有点像妈妈,妈妈比较粘人,内向,有烦恼不愿意找朋友聊聊天,会告诉我,跟妈妈的关系挺近的,妈妈和爸爸有矛盾,自己站在 妈妈这边,和爸爸有一些对立,和爸爸的关系比较疏远,爸妈用吵架的方式来解决,有没有过一些自杀自虐的想法,高中的时候也有过自杀的想法,那个时候比较忧郁,很在意别人对我的看法,学习压力大,跟朋友关系也处理不好。
初步评估你的抑郁状态不太严重,对你是有一些影响,你本人也渴望走出来,而且以前有过走出来的经历,这个影响会比较好。商讨咨询的时间,达成一致,你要是有什么想法,不要自己一个人扛着。
会谈结构:第一次做治疗。建立关系,请来访者介绍自己,了解他主要关心的问题是什么,是什么促使了这整个事件的发生,有没有精神病史,有没有到心理机构去做过治疗,有没有自杀暴力史等。
首先做日程设置,是治疗师和来访者一起设置的。心境检查,抑郁情况怎么样,行为、情绪、睡眠等情况做一个全面的评估,是否吃药等,获取他最新的一个信息,现在的一些最新信息,跟上一次进行一个对比。
不是医学诊断,而是一个心理评估。让他看到以后,让他自己告诉自己该怎么办。信息整理,让来访者看到困扰他的真正原因是什么。中间阶段,确认问题和设置目标,0到10分,让他自己选择一个分数,用情绪温度计的方式来实现他对咨询的一个了解。
布置家庭作业,也叫自助计划,治疗师不是主角,治疗师一种合作,共同努力来解决问题。回顾家庭作业做得怎么样,设置优先顺序,对一个具体问题进行工作。
CBT首次会谈:抑郁情绪有没有好转,睡眠怎么样。通过咨询,你主要想达成什么样的目的。
CBT概念化与中间信念。如果将认知行为治疗比喻为一次心灵旅行,那么概念化就是一个心灵地图,知道走哪一条路,知道如何到达。思维障碍,系统性偏差,负面的想法、解释和自我评价,可以通过觉察、质疑和用一种更积极的方式去替换它。思维障碍,认知障碍,找到思维障碍,本质就是概念化。认知行为治疗师基于概念化的。解构、重构。矫正患者的想法和信念,从而带来情绪和行为上面直接的改变。
怎样成为一个有经验的认知行为治疗师?要经过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在首次评估诊断和信息收集的基础上,在认知层面上学习个案概念化的基本技巧。第二个阶段:更加熟练的把概念化和知识整合起来。第三个阶段:更加自动的把新的信息整合到概念化过程中去。
什么是概念化?举例:英语太难了,我永远无法理解,很压抑,很忧伤,自然就会合上书,然后就做其他的事情去了。中间的信念:如果我不能完全理解这个事情,说明我反应迟钝。我必须得理解书上的每个单词。隐藏着更大的树根:我不行,我不能胜任,对自己的能力很怀疑,我没用,我不行,没有价值感。
十次,前三次主要聚焦在行为激活,认知的纪录,关系评价,自动思维的层面上。中间三次,他的规则,我必须记住书上的所有单词,如果理解不了,说明我反应迟钝。核心信念,三到四次。
如何概念化:如果概念化符合情况,患者就会确认这个概念化,患者就是镜子。将困难概念化。治疗师本人的概念化对治疗工作很重要:要警惕责怪患者自动思维产生,这样会减弱治疗师解决困难的责任感,会干扰问题的解决。
自动思维,中间信念,核心信念,治疗师必须看到自己的自动思维。
无为而无不为,当什么都不做的时候,反而治疗效果最好,不需要什么技术。
自动思维:个体对情境的解释,而不是情境的本身,会影响我们随后的情绪。这些解释常常是以自动思维表现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