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峰学院学报中学语文作文教学中发散思维的应用分析
摘要:作文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在新课改的背景下,传统的作文教学方法僵化,不利于学生思维的发散,显然不适应的语文作文教学改革的发展趋势。发散思维是一种心理学观念,相关教育工作者针对语文作文教学的常见问题将其应用到语文作文教学当中。本文简单地分析了发散思维在中学语文作文教学中的应用,以发散思维为出发点提出了语文作文教学策略,旨在为语文作文教学提供参考性意见,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
关键词:多向思维;逆向思维;聚合思维
前言
抽象思维、形象思维和灵感思维共同构成,通过文字的形式呈现在文章上面,因此,一篇文章的立意与内容也体现了一个学生的思维能力。当前,学生思维能力不足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即思维方式太过单一、屈服于作文权威、跟随大众的思维模式。发散思维是学生的文章区别于其他文章的个性所在,反映了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在实现语文教学目的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发散思维从多向思维、逆向思维和聚合思维三个角度提出了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办法,为当前中学语文作文教学提供了一条参考思路[1]。
一、多向思维在语文作文教学中的应用
多向发散思维是指在解决问题的时候不能只认准一条路,要学会从不同的角度思考,灵活运用思维方式,这也是发散思维的一般形式。多向思维发散将结几个问题与几种事物放在一起思考,体现了现象和空间的并列性,可以看到,多向发散思维的思维方向是由一个中心发散而成,在其思维过程中形成了横向发散和纵向发散两种类型。顾名思义,纵向思维发散是指顺着事物发展的趋势对事物进行深入的剖析,应用到语文作文教学中就是学生将题目或材料作为基础进行文章写作。在此过程中,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力对题目或材料进行拓展,比如“我的时间”这个作文题目,学生乍看之下会以为是对我的时间做一个概述,通过分析学生可以想到顺着题目的意思来立意,比如写自己对时间的感悟、时间与我们的生活又有什么关系、时间与对于我们的人生发展有何意义等。多个思维角度最终使“我的时间”这一题目的写作范围更加广泛,在文体上也可以选择记叙文或者议论文。横向思维发散相对于纵向思维发散来说,可以突破给出的题目或材料的限制,从而充分联想到其他事物来进行作文写作,具有无序性、范围广和不能被预测的特征。
二、逆向思维在语文作文教学中的应用
逆向思维是指打破常规思维的限制,从事物的反方向思索问题,语文作文教学应用逆向思维要对所给的作文题目与材料进行反向思考来进行作文写作。逆向思维指导下的作文写作不仅可以使文章独具一格,新颖独特,还可以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与创新能力,对其今后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2]。通常情况下,逆向思维发散从题目或材料中提取的观点针对性都比较强,能够引发阅读者对文章中心思想的思考。比如,有这样一段作文材料:某地铁上人流众多,每天人们乘着这趟地铁上班、下班,垃圾在地铁上随处可见,大家都在抱怨为什么这趟地铁上的环境这么差。作文要求从这段材料中立意,许多学生写到乘车人的环境保护意识比较差,随处乱扔垃圾,也有学生写到可以提高所有人的环境保护意识,让大家共同为保护这趟地铁的环境做出努力。如果能够抓住“垃圾在地铁上随处可见”这一关键性语句,可以反过来思考人们为什么会乱扔垃圾,可以想到地铁上没有垃圾桶,于是文章的立意就可以从地铁上的垃圾桶设置出发,以小见大,使文章不落俗套。
三、聚合思维在语文作文教学中的应用
聚合思维是指立意的时候,经过反复思考寻找最佳的立意方向,使立意更有深度,聚合思维适用于立意范围比较大的题目。当文章的切入点不明确的时候就可以发散聚合思维,层层聚焦,总结和历练自己联想到的立意。比如在对“压力”这个题目进行立意的时候,可以看出压力这个题目的范围非常大,首先就从自己最先想到的立意来思考,如人的压力,然后把人的压力再细分,可以分为工作压力、学习压力和精神压力等,最后再一次选择一个角度,假设选择学习压力这个角度的话,就可以从高中生的学习压力这个立意来写。聚合思维发散使作文题目的立意更加具体,实际上是一种化大为小的立意办法[2]。
结束语
从多向思维、逆向思维和聚合思维这三个方面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突破传统语文作文教学的局限性,改变学生作文写作的思维模式,使学生的作文体现其个性。需要注意的是,强调作文体现学生个性并不是指作文要违背写作原则,只有让学生的作文体现积极向上的观点才是语文作文教学要达到的目标。如何充分地将发散思维应用到语文作文教学当中,相关教育工作者还有很长的一段路程要走。
参考文献
[1]王耀新. 中学语文以读促写教学模式探索[J]. 科教文汇(中旬刊),2013,01:145-146.
[2]王晓燕. 浅谈作文教学中发散思维的培养[J]. 文学教育(上),2015,03:91.
咨询:2850659522
投稿邮箱:qikanfabiaowang@126.com
联系电话:05303127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