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资治通鉴》之才德论
寒假的时候,我陪老妈去医院,在路边书摊偶然碰见这本书。当时老妈就问我为什么现在还要读历史,你们上课不是学过历史嘛?我回答说,学过呀,但是这本书不一样,它写得很好,很经典。正如它封面所写,"鉴于往事,有资质道"。
于是我买下这本书,饶有兴趣地读了一下午。资治通鉴是中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是一部写给皇帝的史书。作者是北宋的司马光,由于当时国家积弊甚多,他们试图通过回顾历史总结经验教训来找到现实问题的出路。
司马光通过讲故事的形式,来说明一定的道理。他的语言比较简练,描述事物相对客观,他一般以"臣光曰"来表达自己的看法。
其中令我印象最深是它谈到的才德论。"夫聪察强毅为才,正直中和谓之德。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这句话,说明了衡量一个人的两种标准,有才和德。但是他更强调德的重要性。他这里的才,并不是仅仅指这个人智商比较高。其中聪就觉得这个人很聪明,脑子不笨。察是指这个人,有洞察力,观察事物比较细致。强是指四肢发达,这一般用在武将身上。毅是指这个人遇到困难的时候坚强勇敢。而正是指这个人,不过分自私,不过分贪婪。直是指这个人真诚,不虚伪狡猾。中是指这个人,不走极端,不厚此薄彼。和是指这个人在有同样优秀的人的时候,能够容得下他人。
"云梦之竹,天下之劲也;然而不矫柔不羽括,则不能以入坚。棠溪之金,天下之利也,然而不熔范,不砥砺 则不能以击强。"这句话说的是,对于一些比较有才气的人,但是他德行方面可能存在一些问题。比如说《明朝那些事儿》中提到,张居正青年时就非常有才,但是他比较骄傲,狂妄。当时的考官虽然非常欣赏他的才华,但是如果此时让他进入政坛势必闯祸。于是当时看中他的人,就让故意让他3次落榜。让他经磨难,体验民生疾苦,终铸成利器。
"是故德才全尽谓之圣人,德才皆亡谓之愚人,德胜才谓之君子,才胜德谓之小人"。这句话说的是,我们在用人或交友的时候,要尽量考察一个人的德行。与其用小人,不如用愚人。因为,一个人虽然德行不好,但是,因为他没有足够的才能,所以当他想做坏事的时候,我们还可以阻止他。
这些话,对于我们个人的修身以及以后的工作中用人方面都有极大的裨益。
附其他箴言:
1.夫德者人之所严,而才者人之所爱。爱者易亲,严者易疏,是以察者多弊于才而遗于德。
2.先器识而后才艺。
3.居视其所亲,富视其所与,达视其所举,穷视其所不为,贫视其所不取。
于是我买下这本书,饶有兴趣地读了一下午。资治通鉴是中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是一部写给皇帝的史书。作者是北宋的司马光,由于当时国家积弊甚多,他们试图通过回顾历史总结经验教训来找到现实问题的出路。
司马光通过讲故事的形式,来说明一定的道理。他的语言比较简练,描述事物相对客观,他一般以"臣光曰"来表达自己的看法。
其中令我印象最深是它谈到的才德论。"夫聪察强毅为才,正直中和谓之德。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这句话,说明了衡量一个人的两种标准,有才和德。但是他更强调德的重要性。他这里的才,并不是仅仅指这个人智商比较高。其中聪就觉得这个人很聪明,脑子不笨。察是指这个人,有洞察力,观察事物比较细致。强是指四肢发达,这一般用在武将身上。毅是指这个人遇到困难的时候坚强勇敢。而正是指这个人,不过分自私,不过分贪婪。直是指这个人真诚,不虚伪狡猾。中是指这个人,不走极端,不厚此薄彼。和是指这个人在有同样优秀的人的时候,能够容得下他人。
"云梦之竹,天下之劲也;然而不矫柔不羽括,则不能以入坚。棠溪之金,天下之利也,然而不熔范,不砥砺 则不能以击强。"这句话说的是,对于一些比较有才气的人,但是他德行方面可能存在一些问题。比如说《明朝那些事儿》中提到,张居正青年时就非常有才,但是他比较骄傲,狂妄。当时的考官虽然非常欣赏他的才华,但是如果此时让他进入政坛势必闯祸。于是当时看中他的人,就让故意让他3次落榜。让他经磨难,体验民生疾苦,终铸成利器。
"是故德才全尽谓之圣人,德才皆亡谓之愚人,德胜才谓之君子,才胜德谓之小人"。这句话说的是,我们在用人或交友的时候,要尽量考察一个人的德行。与其用小人,不如用愚人。因为,一个人虽然德行不好,但是,因为他没有足够的才能,所以当他想做坏事的时候,我们还可以阻止他。
这些话,对于我们个人的修身以及以后的工作中用人方面都有极大的裨益。
附其他箴言:
1.夫德者人之所严,而才者人之所爱。爱者易亲,严者易疏,是以察者多弊于才而遗于德。
2.先器识而后才艺。
3.居视其所亲,富视其所与,达视其所举,穷视其所不为,贫视其所不取。
来自 豆瓣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