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jharvey:拒绝被定义
PJ Harvey:拒绝被定义
“I don’t understand why people have this desire to pinpointeverything.”
我不太能理解为什么人们都强烈地想要准确定义每一件事。
对一个歌手,甚至是对所有艺术家来说,能作为噱头的东西可以有很多,从反种族歧视、提倡和平、宣泄政治主张到女权与平权主义。或许是人们急切地想要在音乐中找到更为高雅的共鸣,诸如追求“摇滚的态度”的原因,人们也开始热衷于给歌手们贴上标签,这样的例子屡见不鲜,人们与歌手自身神化出了一个又一个带有传奇性的歌手, Patti Smith,TheBeatles,Kurt Cobain等等等等。
还比如就在这样的狂潮里,PJ Harvey就被与Bjork、Tori Amos并列,被奉为了九十年代的三大女权歌手。
德艺双馨的另类女伶、女权主义摇滚艺术家Polly Jane Harvey出生在英国的一个小城市布里德波特,在家中的农场里长大,童年时便开始接受John Lee Hooker, Jimi Hendrix和 Captain Beefhear以及Patti Smith这样的歌手。即使1991年靠Dry一举成名,依然勤勤恳恳地一年一张专辑。值得称赞的是其掌握的乐器种类丰富,钢琴,吉他,管风琴,萨克斯都不在话下。然而这几十年来始终陪伴她的是稳定并隐秘的创作团队与忠贞不渝的合作者。
按照常理来说,从格林尼治村最早的那一帮文艺青年到与PJ Harvey同期的Bjork等歌手,这样艺术气质稍微浓厚点的歌手都或多或少的会扬起“主义大旗”:六十年代拥抱花之力量,七十年代呼唤爱与和平,女歌手的怒吼与宣泄代表女权主义,亦或是之后比约克的自然主义等等。每一个歌手都找到一个标签给自己贴起来,各种要么呼唤和平,传达政治观念,要么歌颂自然,歌颂原始。
然而PJ Harvey唯一给自己贴上的标签是“反偶像主义者”,可能与她的前辈Kate Bush所见略同。当人们说她是女权主义者时,她说:
“I don’tever think about feminism … I don’t see thatthere’s any need to be aware of being a woman in this business. It just seems awaste of time.”
我从未顾及女权主义,我不认为当我创作与表演时有任何意义来强调我是一个女人,这简直浪费时间。
可是她坦白的说过,她小时候喜欢短发,与男孩打闹并称自己为Paul,直到十多岁才第一次穿裙子。这与她在Dry与Rid of Me中的形象如此吻合,直让人联想到Patti Smith的Horse中的经典形象——这毫无疑问是一个完美的,符合而适宜女权主义的image。
随即她发行了To Bring YouMy Love,里面她又化上最浓艳的妆,回到了女人的性感与韵味,高唱着‘Working for the man’。
的确,我们不能否认Man-Size这样的作品在最原始的嘶吼中是带着许多对男性社会的反抗,但Rid Of Me这整张专辑中我们听到的更多是最本初的感情宣泄,甚至是不含感情的怒吼。她将Bob Dylan的Highway61’ Revisited用吼叫的方式以和原曲完全不同的风格重新翻唱,同时也不难发现她的许多歌曲都是站在男性的视角歌颂女性,女性的诱惑与堕落。但是当我们以她所喜欢的,抛弃性别意识地去听她的作品时,会发现里面只剩下对我们来说可能是耐人寻味的个人情感。正如 Gene Santoro of the Nation所言:她的歌词演绎着自我封闭与情感爆炸之间的暧昧边界,恰到好处地踩住了人类情感中最惊恐害怕的复杂节点。
九十年代Kurt Cobain的自杀宣告摇滚时代告一段落,因此这时可谓平权运动的又一高潮,。正是她歌曲中性别认同的抗拒与排斥、对权力游戏的抗议以及潜在的性暗示促使许多人将她视为一个政治旗手般的艺术家。要知道这在六七十年代可是十分流行的——音乐与政治挂钩,摇滚杀死枪,歌手们将政治观念塞入作品中,他们成为政客、社会活动家、舆论的宠儿。在一个达到半数以上的民意支持战争的六七十年代,表达反战的政治观点似乎的确是一件很打眼的事——这是少数嬉皮士与前沿者的潮流。
可是她却将政治旗手与女权主义者的名号一同抛弃。因为实际上人们过多的对于她的装扮、理念以及对她‘Woman In Rock’形象的关注已经超过了对她作品本身。这是一个真正的歌手最不想看到的。

作品是否应该成为政治诉求的载体以及该怎样看待一首摇滚歌曲的政治性一直是个充满争议的问题。可更多的已经走上神坛的摇滚歌手们对于这个问题都是偏向肯定或是忽视的。他们不抗拒各种各样的标签,甚至有的真正希望通过自己的作品能够传达乃至煽动某种政治观点或价值观念。这样的艺术观念或多或少的成为了摇滚态度的一部分——他们利用作品来反抗,来昭示自己的REBEL。PJ Harvey的态度在这中则更为鲜明(虽然她的做法使这种本该鲜明的态度注定不会有太多人知道)——她反偶像,反标签,拒绝被定义,拒绝对自己作品以及自己艺术形象的过度解读。这不仅难得,而且使这样一个道理变得更加明显——
拒绝有时会显得更有态度。
“I don’t understand why people have this desire to pinpointeverything.”
我不太能理解为什么人们都强烈地想要准确定义每一件事。
对一个歌手,甚至是对所有艺术家来说,能作为噱头的东西可以有很多,从反种族歧视、提倡和平、宣泄政治主张到女权与平权主义。或许是人们急切地想要在音乐中找到更为高雅的共鸣,诸如追求“摇滚的态度”的原因,人们也开始热衷于给歌手们贴上标签,这样的例子屡见不鲜,人们与歌手自身神化出了一个又一个带有传奇性的歌手, Patti Smith,TheBeatles,Kurt Cobain等等等等。
还比如就在这样的狂潮里,PJ Harvey就被与Bjork、Tori Amos并列,被奉为了九十年代的三大女权歌手。
德艺双馨的另类女伶、女权主义摇滚艺术家Polly Jane Harvey出生在英国的一个小城市布里德波特,在家中的农场里长大,童年时便开始接受John Lee Hooker, Jimi Hendrix和 Captain Beefhear以及Patti Smith这样的歌手。即使1991年靠Dry一举成名,依然勤勤恳恳地一年一张专辑。值得称赞的是其掌握的乐器种类丰富,钢琴,吉他,管风琴,萨克斯都不在话下。然而这几十年来始终陪伴她的是稳定并隐秘的创作团队与忠贞不渝的合作者。
按照常理来说,从格林尼治村最早的那一帮文艺青年到与PJ Harvey同期的Bjork等歌手,这样艺术气质稍微浓厚点的歌手都或多或少的会扬起“主义大旗”:六十年代拥抱花之力量,七十年代呼唤爱与和平,女歌手的怒吼与宣泄代表女权主义,亦或是之后比约克的自然主义等等。每一个歌手都找到一个标签给自己贴起来,各种要么呼唤和平,传达政治观念,要么歌颂自然,歌颂原始。
然而PJ Harvey唯一给自己贴上的标签是“反偶像主义者”,可能与她的前辈Kate Bush所见略同。当人们说她是女权主义者时,她说:
“I don’tever think about feminism … I don’t see thatthere’s any need to be aware of being a woman in this business. It just seems awaste of time.”
我从未顾及女权主义,我不认为当我创作与表演时有任何意义来强调我是一个女人,这简直浪费时间。
可是她坦白的说过,她小时候喜欢短发,与男孩打闹并称自己为Paul,直到十多岁才第一次穿裙子。这与她在Dry与Rid of Me中的形象如此吻合,直让人联想到Patti Smith的Horse中的经典形象——这毫无疑问是一个完美的,符合而适宜女权主义的image。
随即她发行了To Bring YouMy Love,里面她又化上最浓艳的妆,回到了女人的性感与韵味,高唱着‘Working for the man’。
的确,我们不能否认Man-Size这样的作品在最原始的嘶吼中是带着许多对男性社会的反抗,但Rid Of Me这整张专辑中我们听到的更多是最本初的感情宣泄,甚至是不含感情的怒吼。她将Bob Dylan的Highway61’ Revisited用吼叫的方式以和原曲完全不同的风格重新翻唱,同时也不难发现她的许多歌曲都是站在男性的视角歌颂女性,女性的诱惑与堕落。但是当我们以她所喜欢的,抛弃性别意识地去听她的作品时,会发现里面只剩下对我们来说可能是耐人寻味的个人情感。正如 Gene Santoro of the Nation所言:她的歌词演绎着自我封闭与情感爆炸之间的暧昧边界,恰到好处地踩住了人类情感中最惊恐害怕的复杂节点。
九十年代Kurt Cobain的自杀宣告摇滚时代告一段落,因此这时可谓平权运动的又一高潮,。正是她歌曲中性别认同的抗拒与排斥、对权力游戏的抗议以及潜在的性暗示促使许多人将她视为一个政治旗手般的艺术家。要知道这在六七十年代可是十分流行的——音乐与政治挂钩,摇滚杀死枪,歌手们将政治观念塞入作品中,他们成为政客、社会活动家、舆论的宠儿。在一个达到半数以上的民意支持战争的六七十年代,表达反战的政治观点似乎的确是一件很打眼的事——这是少数嬉皮士与前沿者的潮流。
可是她却将政治旗手与女权主义者的名号一同抛弃。因为实际上人们过多的对于她的装扮、理念以及对她‘Woman In Rock’形象的关注已经超过了对她作品本身。这是一个真正的歌手最不想看到的。

作品是否应该成为政治诉求的载体以及该怎样看待一首摇滚歌曲的政治性一直是个充满争议的问题。可更多的已经走上神坛的摇滚歌手们对于这个问题都是偏向肯定或是忽视的。他们不抗拒各种各样的标签,甚至有的真正希望通过自己的作品能够传达乃至煽动某种政治观点或价值观念。这样的艺术观念或多或少的成为了摇滚态度的一部分——他们利用作品来反抗,来昭示自己的REBEL。PJ Harvey的态度在这中则更为鲜明(虽然她的做法使这种本该鲜明的态度注定不会有太多人知道)——她反偶像,反标签,拒绝被定义,拒绝对自己作品以及自己艺术形象的过度解读。这不仅难得,而且使这样一个道理变得更加明显——
拒绝有时会显得更有态度。
来自 豆瓣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