凭什么要别人给自已让座
如果不是在公交车上亲历亲为,我无论如何也不会相信这是真人真事。
在自然岭站,一老头两手空空登上车,径直走向那排"老弱病残孕优待座"。如今公交车上都设有一排这样的优待座,一般只有四、五个位。老头儿运气真不好,优待座已坐满:两个老人和一带小孩的妇女,还坐着一位四十多岁中年男人,座旁堆放着切割机等工具,看样子像是农民工。老头在中年男人座旁转悠了几次,见没有让座,便开门見山地说:
“这个位子是我的,请你走开吧!”
中年男人莫名奇妙,疑惑不解地问:
“这是公交车,凭什么说位子是你的?”
老头理由十足地高声说:
“你不识字?座位旁明明写着:‘老弱病残孕优待座’吗?”
中年男人也不示弱,反问说:
“你知道我是什么人?凭什么要我给你让座?”
于是,两人你一言,我一语地争论起来,车内乱哄哄一片。
从外表看,老头挺精明,行走蛮方便,却硬要他人让座,未免有点过分,而且在公交车上吵得没完没了,你说烦人不?我忍无可忍,从车后站起,手里高高举起老年优待证,大声说道:
“别以为只你是老年人,我也是!你今天的做法,倚老卖老,实在有点过分。年青人让不让座位给你,那是他的自由,他让座给你,是他在敬老,应值得称赞;他不让座给你,可能有他的原因,也没犯错。让座是社会道德提倡,法律没有明文规定。你凭什么硬要别人为你让座?你辜负了党和政府对老年人的关怀,损坏了老年人的社会形象!”
我越说越激动,最后竟指斥他:
“就是你这样的人,丢尽了我们老年人的脸!”
老头扭头朝我看了一眼,见我是个白发老头儿,大概不屑同我计较吧,掉转头又同中年男子继续理论。坐在中年男人后座的老人见两人互不相让,将自己座位让给老头儿,才算平息了这场争座风波。
坐公交为让座的事,新闻媒体披露过不少:有见小女孩不让座,老人撑掴小女孩的;有因小青年没让座,老人大喷粗话,从上车一直骂到下车的;也有妇女带幼儿乘公交,年青人没让座,妇女的丈失大打出手的;……。国人多有感慨,褒贬不一。
公交车上让不让座,本老头也有想法。像我们这样的人口大国,老弱病残孕是个庞大的群体,一个城市每天乘坐公交出行者成千上万。在有限的公交车空间,设立几个“老弱病残孕优待座”,体现党和政府、社会对弱势群体的关爱,是弘扬中华民族传统道德,倡导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之举。几个优待座与庞大的弱势群体相比,解决不了实际问题,纯粹是像征意义,旨在倡导互帮互爱的精神,告诉人们要关心爱护那些老弱病残孕中更加需要帮助的人。因此,大可不必去硬挤那几个“优待座”,除非那几个位子空着。
我坐公交,有位便坐,无座便站,而且很少坐在优待座上。我认为自已身子硬朗,行动方便,应让给那些比我更老、行动更不方便的老人、肢体障碍者、孕妇或幼儿去坐,没必要去抢占优待座。有一次,车上乘客很多,上来了一名大肚子孕妇。我见她站着,马上站起让座。孕妇执意不肯坐,我风趣地对她说:
“你是两个人,站着既不方便,又占地方。你坐下,只占了一个位置,于人于己多方便!”
那姑娘见我如此说,只得笑纳,我也获得她真诚的谢意。
有很多次,年青人見我站着,主动为我让座,都被我婉言谢绝。碰到小青年硬要让座,我还强行将他(她)按坐在座位上。我不是不领情,而是另有想法:自己退休金低微,打的消费不起,政府关照我坐上了免费公交,方便了出行,站一下总比步行走路轻松,要知恩知足。年青人或是去上班,将面临一天十几小时繁重而紧张的工作,应让他们挤时间休息一下,才能养精蓄锐;或是劳累了一天才下班,让他们坐着休息,好好放松休息一下,稍稍解除疲劳。有几次,年青人见我站着,硬要为我让座,谎称说:
“我就要下车了。”
我对他(她)说:
“别急,别急,等你下车时我再坐吧!”
他们却执意要让座,说:
“我就在前一站下车啦!”
我连忙说谢,才会去坐。后来发现,有的真的下了车,有的纯粹为了让座,因为当我下车时,小青年还在站着。此事令我十分感动,下车前我再次说声“谢谢”。这是对让座人发自内心的诚挚感谢,印证了六十年代那种“助人为乐”的雷锋精神不仅还在,而且仍然代代相传。
有时乘坐公交车,也特别希望別人能为我让座。那是我犯了腰椎盘突出病去医院看医生,公交上已没有空座,我只好扶着坐椅靠背站着。公交行驶中剎车或晃动,腰椎压迫神经弄得我钻心疼痛,虚汗直冒。我咬牙强行支持,多么希望旁边座位上小青年能给我让个座。但是,小青年正在埋头玩手机,根本没有注意我。幸好车内一名中年妇女发現我表情不正常,赶忙给我让座,我自然是千恩万谢。
我们老年人,别人给你让座,是一种美德,是对老人的尊重,但不要将让座看成是“应该”。我碰到过几次,別人让了座,老人一屁股坐上去,连句谢谢都没说,你心安理得吗?别人没给你让座,也不要去责怪,別人定有别人的难处,不让座也无过错。
孟子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年青人应以对待父母之心去对待老人,老年人要用体贴儿女之心去关爱年青人,这就是我们祖先倡导的“敬老爱幼”。既强调敬老,又不忘爱幼,才是完整的中华传统美德“敬老爱幼”的真正涵义。理解了这一点,就不会埋怨别人不给自己让座,更不会强迫别人为自己让座。我想,这才是对待让座的平常心态。
http://ezjie.com/?from=162
在自然岭站,一老头两手空空登上车,径直走向那排"老弱病残孕优待座"。如今公交车上都设有一排这样的优待座,一般只有四、五个位。老头儿运气真不好,优待座已坐满:两个老人和一带小孩的妇女,还坐着一位四十多岁中年男人,座旁堆放着切割机等工具,看样子像是农民工。老头在中年男人座旁转悠了几次,见没有让座,便开门見山地说:
“这个位子是我的,请你走开吧!”
中年男人莫名奇妙,疑惑不解地问:
“这是公交车,凭什么说位子是你的?”
老头理由十足地高声说:
“你不识字?座位旁明明写着:‘老弱病残孕优待座’吗?”
中年男人也不示弱,反问说:
“你知道我是什么人?凭什么要我给你让座?”
于是,两人你一言,我一语地争论起来,车内乱哄哄一片。
从外表看,老头挺精明,行走蛮方便,却硬要他人让座,未免有点过分,而且在公交车上吵得没完没了,你说烦人不?我忍无可忍,从车后站起,手里高高举起老年优待证,大声说道:
“别以为只你是老年人,我也是!你今天的做法,倚老卖老,实在有点过分。年青人让不让座位给你,那是他的自由,他让座给你,是他在敬老,应值得称赞;他不让座给你,可能有他的原因,也没犯错。让座是社会道德提倡,法律没有明文规定。你凭什么硬要别人为你让座?你辜负了党和政府对老年人的关怀,损坏了老年人的社会形象!”
我越说越激动,最后竟指斥他:
“就是你这样的人,丢尽了我们老年人的脸!”
老头扭头朝我看了一眼,见我是个白发老头儿,大概不屑同我计较吧,掉转头又同中年男子继续理论。坐在中年男人后座的老人见两人互不相让,将自己座位让给老头儿,才算平息了这场争座风波。
坐公交为让座的事,新闻媒体披露过不少:有见小女孩不让座,老人撑掴小女孩的;有因小青年没让座,老人大喷粗话,从上车一直骂到下车的;也有妇女带幼儿乘公交,年青人没让座,妇女的丈失大打出手的;……。国人多有感慨,褒贬不一。
公交车上让不让座,本老头也有想法。像我们这样的人口大国,老弱病残孕是个庞大的群体,一个城市每天乘坐公交出行者成千上万。在有限的公交车空间,设立几个“老弱病残孕优待座”,体现党和政府、社会对弱势群体的关爱,是弘扬中华民族传统道德,倡导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之举。几个优待座与庞大的弱势群体相比,解决不了实际问题,纯粹是像征意义,旨在倡导互帮互爱的精神,告诉人们要关心爱护那些老弱病残孕中更加需要帮助的人。因此,大可不必去硬挤那几个“优待座”,除非那几个位子空着。
我坐公交,有位便坐,无座便站,而且很少坐在优待座上。我认为自已身子硬朗,行动方便,应让给那些比我更老、行动更不方便的老人、肢体障碍者、孕妇或幼儿去坐,没必要去抢占优待座。有一次,车上乘客很多,上来了一名大肚子孕妇。我见她站着,马上站起让座。孕妇执意不肯坐,我风趣地对她说:
“你是两个人,站着既不方便,又占地方。你坐下,只占了一个位置,于人于己多方便!”
那姑娘见我如此说,只得笑纳,我也获得她真诚的谢意。
有很多次,年青人見我站着,主动为我让座,都被我婉言谢绝。碰到小青年硬要让座,我还强行将他(她)按坐在座位上。我不是不领情,而是另有想法:自己退休金低微,打的消费不起,政府关照我坐上了免费公交,方便了出行,站一下总比步行走路轻松,要知恩知足。年青人或是去上班,将面临一天十几小时繁重而紧张的工作,应让他们挤时间休息一下,才能养精蓄锐;或是劳累了一天才下班,让他们坐着休息,好好放松休息一下,稍稍解除疲劳。有几次,年青人见我站着,硬要为我让座,谎称说:
“我就要下车了。”
我对他(她)说:
“别急,别急,等你下车时我再坐吧!”
他们却执意要让座,说:
“我就在前一站下车啦!”
我连忙说谢,才会去坐。后来发现,有的真的下了车,有的纯粹为了让座,因为当我下车时,小青年还在站着。此事令我十分感动,下车前我再次说声“谢谢”。这是对让座人发自内心的诚挚感谢,印证了六十年代那种“助人为乐”的雷锋精神不仅还在,而且仍然代代相传。
有时乘坐公交车,也特别希望別人能为我让座。那是我犯了腰椎盘突出病去医院看医生,公交上已没有空座,我只好扶着坐椅靠背站着。公交行驶中剎车或晃动,腰椎压迫神经弄得我钻心疼痛,虚汗直冒。我咬牙强行支持,多么希望旁边座位上小青年能给我让个座。但是,小青年正在埋头玩手机,根本没有注意我。幸好车内一名中年妇女发現我表情不正常,赶忙给我让座,我自然是千恩万谢。
我们老年人,别人给你让座,是一种美德,是对老人的尊重,但不要将让座看成是“应该”。我碰到过几次,別人让了座,老人一屁股坐上去,连句谢谢都没说,你心安理得吗?别人没给你让座,也不要去责怪,別人定有别人的难处,不让座也无过错。
孟子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年青人应以对待父母之心去对待老人,老年人要用体贴儿女之心去关爱年青人,这就是我们祖先倡导的“敬老爱幼”。既强调敬老,又不忘爱幼,才是完整的中华传统美德“敬老爱幼”的真正涵义。理解了这一点,就不会埋怨别人不给自己让座,更不会强迫别人为自己让座。我想,这才是对待让座的平常心态。
![]() |
http://ezjie.com/?from=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