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我不入流,这不要紧。我每一天开心,这才是重要的
最近文艺老炮儿高晓松和朴实的歌者许巍,合作了一首歌《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绝佳的配合,词和曲都那样的暖心,生活不止是眼前的苟且。
妈妈坐在门前,哼着花儿与少年
虽已时隔多年,记得她泪水涟涟
听到第一句就泪流满面。
他们两人的合作在我这来看简直就是天作之合,高晓松的才华和许巍特有的声音,两个人完美的释义了诗和远方,毫无违和感,反而是那么的贴切。
许巍的歌总能在我们迷茫,孤独、苦闷,满腔理想却无人理解的时候,给了我们些许安慰,唱出你我他的故事。有好几次独自爬山山顶,独自闲逛在古村落里,独自在看山看水的时候,听着许巍的歌心里就会荡起涟漪。
早在2013年,高晓松就有一篇文章《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激活了很多人内在激情的因子,他写:“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与远方。”于是他和妹妹,走遍了全世界,却没有在任何一地买过房子,因为他们始终相信远方和诗才是他们兄妹永恒的家园。
他在文章中写:如果有钱就有多远就走多远,如果一分钱也没有,就读诗。那些远方和诗歌会让我们脱离生活的庸常与平淡,获得一些新生的力量,注入一些新鲜的血液,焕发一些新的生命力。
如今两个大龄老男孩的合作,谱写了诗和远方的田野。
我的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远方,我想是西藏。
西藏对于很多人来说,就是那样的远方,似乎很多人都向往着西藏,只是你要问他为什么喜欢西藏,大约不会说得太清。或许是因为天高云淡;或许是因为未看过的湖泊;或许是想看看藏族人怎样生活;或许是因为西藏离我们太远,那里保有着神秘,保有着未知。
如果日复一日,我们不能举步远行,说走就走,是否还能诗意生活?那些蛰伏在生活中诗歌,让我们拔冗相见,倾听欣喜。听听阿多尼斯的诗:“世界让我遍体鳞伤,但伤口长出的却是翅膀。”那些诗意将你的生活铺上梦幻的色彩,不管年龄几何,都颇富想象。
当然生活也需要拔冗而出的勇气,剥离原生的自己,做一回想做却一直未成行的事,比如去西藏。
在西藏与那些中世纪的精美壁画相遇,历史的深邃以及生之倏忽会让你的内心为之一振;聆听流传几百年的藏戏,句句铿锵的唱腔,令你着迷想知道这些戏词儿是通过如何的神授才流传至今;还有去纳金山寻找童年星空;去过一次林卡,感受天地为席的慢时光……
也许去西藏,未必要做什么,而是要去追寻一些意义。
很多时候我们不相信任何事,我们丢失了信仰与意义,而另一部分的自我,却并不愿放弃信仰,以及对更高级意义的追寻。因些,身体里两股力量一直在斗争,而挑战在于,在跋涉于能够将人淹没的娱乐与信息之海的同时,你要找到一条道路,通向更高级的意义、价值与信仰将你的生命变得丰富。
正如高晓松在文章的末尾所说:“世界再怎么变,还是要有坚持,即使它是落后。我不入流,这不要紧。我每一天开心,这才是重要的。”
人此一生,终有些力量让我们拔冗相见,也许这才是远方和诗真正的寓意。
妈妈坐在门前,哼着花儿与少年
虽已时隔多年,记得她泪水涟涟
听到第一句就泪流满面。
他们两人的合作在我这来看简直就是天作之合,高晓松的才华和许巍特有的声音,两个人完美的释义了诗和远方,毫无违和感,反而是那么的贴切。
许巍的歌总能在我们迷茫,孤独、苦闷,满腔理想却无人理解的时候,给了我们些许安慰,唱出你我他的故事。有好几次独自爬山山顶,独自闲逛在古村落里,独自在看山看水的时候,听着许巍的歌心里就会荡起涟漪。
早在2013年,高晓松就有一篇文章《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激活了很多人内在激情的因子,他写:“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与远方。”于是他和妹妹,走遍了全世界,却没有在任何一地买过房子,因为他们始终相信远方和诗才是他们兄妹永恒的家园。
他在文章中写:如果有钱就有多远就走多远,如果一分钱也没有,就读诗。那些远方和诗歌会让我们脱离生活的庸常与平淡,获得一些新生的力量,注入一些新鲜的血液,焕发一些新的生命力。
如今两个大龄老男孩的合作,谱写了诗和远方的田野。
我的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远方,我想是西藏。
西藏对于很多人来说,就是那样的远方,似乎很多人都向往着西藏,只是你要问他为什么喜欢西藏,大约不会说得太清。或许是因为天高云淡;或许是因为未看过的湖泊;或许是想看看藏族人怎样生活;或许是因为西藏离我们太远,那里保有着神秘,保有着未知。
如果日复一日,我们不能举步远行,说走就走,是否还能诗意生活?那些蛰伏在生活中诗歌,让我们拔冗相见,倾听欣喜。听听阿多尼斯的诗:“世界让我遍体鳞伤,但伤口长出的却是翅膀。”那些诗意将你的生活铺上梦幻的色彩,不管年龄几何,都颇富想象。
当然生活也需要拔冗而出的勇气,剥离原生的自己,做一回想做却一直未成行的事,比如去西藏。
在西藏与那些中世纪的精美壁画相遇,历史的深邃以及生之倏忽会让你的内心为之一振;聆听流传几百年的藏戏,句句铿锵的唱腔,令你着迷想知道这些戏词儿是通过如何的神授才流传至今;还有去纳金山寻找童年星空;去过一次林卡,感受天地为席的慢时光……
也许去西藏,未必要做什么,而是要去追寻一些意义。
很多时候我们不相信任何事,我们丢失了信仰与意义,而另一部分的自我,却并不愿放弃信仰,以及对更高级意义的追寻。因些,身体里两股力量一直在斗争,而挑战在于,在跋涉于能够将人淹没的娱乐与信息之海的同时,你要找到一条道路,通向更高级的意义、价值与信仰将你的生命变得丰富。
正如高晓松在文章的末尾所说:“世界再怎么变,还是要有坚持,即使它是落后。我不入流,这不要紧。我每一天开心,这才是重要的。”
人此一生,终有些力量让我们拔冗相见,也许这才是远方和诗真正的寓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