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什么不爱买书
为什么我不爱买书呢。这大概要从我小时候说起。小时候,家庭条件不是太好,家里也不是什么书香门第,没有那个氛围。因此从小也就没有要爱看书的想法。稍微长大点后,父母又面临下岗,建房子,姐姐生病等诸多事,家里也忙的不可开交。那个时候,爸爸找了新工作,妈妈自己开起了一个小商店,刚开始商店生意很好,因为周边就我家开,后来竞争压力大了,我妈便决定再开个茶馆(麻将),为了多赚钱。
茶馆开起了,就需要客源,稳定的客源对于维持茶馆生意非常重要,当时和邻里间的关系有了一定积累,加之妈妈的努力,生意也就慢慢的做了起来。但这个过程是辛苦的,为了客源的稳定,有时候不得不做些额外的工作,例如帮忙照看小孩,甚至帮忙接送客人的孩子放学。有次,看见我妈去接一个小孩放学,那孩子特别顽皮,到处跑,我妈就在后面跟着追,看到妈妈疲惫的表情我就觉得满满的辛酸。
前期茶馆的生意就这样经营了起来,这期间我也在帮她的忙,主要是守商店,因为商店是离不开人的,随时要招呼来买东西的客人,在我守商店的同时,妈妈就去照顾茶馆那边的生意。当然那时对于妈妈的辛苦我还不是很能够体会到, 主要原因在于我还小,因为有了可以随便吃商店里的零食和小吃而感到洋洋得意,第二是因为有我爸的协助,例如他下班回家后就帮我妈看店,然后呢我就解放了,可以出去和小伙伴玩了。
我是什么时候体会到那种辛苦呢,大概实在初二以后.....
那个时候我爸因为工作的调动,要离开家一段时间,一个月回来也就一两次的样子。而当时家里的茶馆生意也走入了正途,但没有爸爸的帮衬妈妈更加忙碌。而我作为家里的一员,就自己主动承担起了这个义务——帮妈照看商店。那怎么照看呢,比如中午放学后,就赶紧骑车回家,到家后先上楼把饭端给妈妈,然后自己再上去吃,吃完姐姐洗碗,然后我又冲冲的下楼去商店,然后趁中午两个小时的黄金时间,妈妈就赶紧联系客人们来打麻将,然后等她差不多招待好后,我就赶紧骑车去上学。就这样等到下午放学后,我又急匆匆的骑车回家,到家后首先卸下书包,然后放在商店的椅子上,一边写作业一边给来商店买东西的客人找钱补钱,这期间妈妈就就去照看茶馆,收茶钱,打扫卫生,洗茶杯,等这些弄完后妈妈就赶紧上楼去做晚饭,饭做好后,自己盛一碗饭端下来吃,我就上楼去吃。吃饭的时候完全做不到慢条斯理,时间很宝贵,因为要马上下楼准备茶馆晚上的生意,等我吃完饭收拾好后,就下楼继续守商店,接着妈妈就又开始联系客人来打麻将。当然,每当到了这个片刻,我才能稍微放松一点,因为作业写完了,我只需要给买东西的客人拿货收钱补钱等小事。还好当时商店里有个小电视机,我可以看会电视,爱看韩剧估计也是那个时候慢慢培养起来的至今记得当时最感动的是一部名叫《明成皇后》的韩国历史剧。
茶馆的生意到了晚上是没有时间限制的,一切以客人的时间为准。客人什么时候打牌结束了一天的工作也才算结束。平均算下来妈妈一般会守夜到凌晨一两点,而我一般陪着妈妈到晚上12点左右再去睡觉。妈妈出于对身体的考虑,总是让我早点睡,但我不肯,内心是极度不忍心早睡的。所以在我最能长个子的年纪我每天都睡的很晚,起的又早(可能是这个原因)。
紧接着第二天来临了。
早上一般6点半我就要起床去学校上早自习。而我妈妈呢,严重睡眠不足,大概7点钟就要起床,因为商店还要开门。早上这个时间是黄金时间,上班路过的人很多,买东西 的人也相对多。妈妈也经常忙不赢吃个早饭什么的。等这个黄金时间一过去,马上就要开始另外一件事,就是打扫各处的卫生,等这些事一切弄好后,基本就又快中午了,然后我也快放学了......于是就这样周而复始......
当时我最大的愿望就是一家人能坐在一起吃饭。(现在也是,主要因为我在外地生活,他们还在老家。)虽说就楼上楼下这么近的距离,但因为生意,吃饭的时候总会缺一个人。其次是想拥有一点儿自由,比如有自己的时间,干点自己喜欢的事去自己想去的地方以及很想睡个午觉等等。现在想起来我就发现家乡那么小小的一个地方,我尽然很多地方都还没去过。
慢慢长大了后,我对于商店是爱恨交织,同时心里就慢慢升起了一种落差感,我觉得我比不上别人的家庭,我很自卑,很不自信,而且越来越不爱说话和表达自己,有什么心事我都憋在心里。以至于很长一段时间我的社交能力为负数。
......
也许就这样我就就更没了爱看书和爱买书的好习惯,以至于到现在偶尔看到喜欢的书,第一反应还是舍不得买!然后紧接着开始想在网上找电子版本来看。突然觉得自己好LOW....
............................................................................................................................................
写这个不是怪父母,不是!我很爱他们!感谢他们!
由买书突然想到的一些陈年往事.................
最后书还是要买的 书还是要读的 ......
茶馆开起了,就需要客源,稳定的客源对于维持茶馆生意非常重要,当时和邻里间的关系有了一定积累,加之妈妈的努力,生意也就慢慢的做了起来。但这个过程是辛苦的,为了客源的稳定,有时候不得不做些额外的工作,例如帮忙照看小孩,甚至帮忙接送客人的孩子放学。有次,看见我妈去接一个小孩放学,那孩子特别顽皮,到处跑,我妈就在后面跟着追,看到妈妈疲惫的表情我就觉得满满的辛酸。
前期茶馆的生意就这样经营了起来,这期间我也在帮她的忙,主要是守商店,因为商店是离不开人的,随时要招呼来买东西的客人,在我守商店的同时,妈妈就去照顾茶馆那边的生意。当然那时对于妈妈的辛苦我还不是很能够体会到, 主要原因在于我还小,因为有了可以随便吃商店里的零食和小吃而感到洋洋得意,第二是因为有我爸的协助,例如他下班回家后就帮我妈看店,然后呢我就解放了,可以出去和小伙伴玩了。
我是什么时候体会到那种辛苦呢,大概实在初二以后.....
那个时候我爸因为工作的调动,要离开家一段时间,一个月回来也就一两次的样子。而当时家里的茶馆生意也走入了正途,但没有爸爸的帮衬妈妈更加忙碌。而我作为家里的一员,就自己主动承担起了这个义务——帮妈照看商店。那怎么照看呢,比如中午放学后,就赶紧骑车回家,到家后先上楼把饭端给妈妈,然后自己再上去吃,吃完姐姐洗碗,然后我又冲冲的下楼去商店,然后趁中午两个小时的黄金时间,妈妈就赶紧联系客人们来打麻将,然后等她差不多招待好后,我就赶紧骑车去上学。就这样等到下午放学后,我又急匆匆的骑车回家,到家后首先卸下书包,然后放在商店的椅子上,一边写作业一边给来商店买东西的客人找钱补钱,这期间妈妈就就去照看茶馆,收茶钱,打扫卫生,洗茶杯,等这些弄完后妈妈就赶紧上楼去做晚饭,饭做好后,自己盛一碗饭端下来吃,我就上楼去吃。吃饭的时候完全做不到慢条斯理,时间很宝贵,因为要马上下楼准备茶馆晚上的生意,等我吃完饭收拾好后,就下楼继续守商店,接着妈妈就又开始联系客人来打麻将。当然,每当到了这个片刻,我才能稍微放松一点,因为作业写完了,我只需要给买东西的客人拿货收钱补钱等小事。还好当时商店里有个小电视机,我可以看会电视,爱看韩剧估计也是那个时候慢慢培养起来的至今记得当时最感动的是一部名叫《明成皇后》的韩国历史剧。
茶馆的生意到了晚上是没有时间限制的,一切以客人的时间为准。客人什么时候打牌结束了一天的工作也才算结束。平均算下来妈妈一般会守夜到凌晨一两点,而我一般陪着妈妈到晚上12点左右再去睡觉。妈妈出于对身体的考虑,总是让我早点睡,但我不肯,内心是极度不忍心早睡的。所以在我最能长个子的年纪我每天都睡的很晚,起的又早(可能是这个原因)。
紧接着第二天来临了。
早上一般6点半我就要起床去学校上早自习。而我妈妈呢,严重睡眠不足,大概7点钟就要起床,因为商店还要开门。早上这个时间是黄金时间,上班路过的人很多,买东西 的人也相对多。妈妈也经常忙不赢吃个早饭什么的。等这个黄金时间一过去,马上就要开始另外一件事,就是打扫各处的卫生,等这些事一切弄好后,基本就又快中午了,然后我也快放学了......于是就这样周而复始......
当时我最大的愿望就是一家人能坐在一起吃饭。(现在也是,主要因为我在外地生活,他们还在老家。)虽说就楼上楼下这么近的距离,但因为生意,吃饭的时候总会缺一个人。其次是想拥有一点儿自由,比如有自己的时间,干点自己喜欢的事去自己想去的地方以及很想睡个午觉等等。现在想起来我就发现家乡那么小小的一个地方,我尽然很多地方都还没去过。
慢慢长大了后,我对于商店是爱恨交织,同时心里就慢慢升起了一种落差感,我觉得我比不上别人的家庭,我很自卑,很不自信,而且越来越不爱说话和表达自己,有什么心事我都憋在心里。以至于很长一段时间我的社交能力为负数。
......
也许就这样我就就更没了爱看书和爱买书的好习惯,以至于到现在偶尔看到喜欢的书,第一反应还是舍不得买!然后紧接着开始想在网上找电子版本来看。突然觉得自己好LOW....
............................................................................................................................................
写这个不是怪父母,不是!我很爱他们!感谢他们!
由买书突然想到的一些陈年往事.................
最后书还是要买的 书还是要读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