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中人
山中人
农村人取名本分,他出生的时候他爹就指着门后几座小山给他取名叫做高山。
他平生的本事除开农事以外,只有养牛和种树。养牛是辅助农事,至于种树估计是他闲暇时的爱好。
照理说农村里少的了会养牛的人吗?渴了把(当地管牛喝水叫把水)水,饿了把草,天气热牵到泥凼里打个汪……这些都不是难事,也算不得什么本事。可是在他手底养起来的牛就是比别人养的要壮实,干起活来也勤快的多。可是你看他养牛好像并没有什么格外特别的技巧。
据他自己说,他九岁时父亲饿死,家里弟兄四个,他是老大,只能给地主放牛。吃得少:一天两顿,早上一碗清水似的稀饭,下午一块巴掌大的高粱面饼子。后来老家大旱,只能一家人往南逃荒。过江的时候,小船翻了,他一手抓住了小弟却只能看着母亲消失在奔涌的江水中。无论多么惊心动魄的经历回忆起来永远只是轻描淡写的一句话。总之万幸不死的他回到故乡做了一辈子的农民。
至于他养牛的天分是什么时候被挖掘出来的,据他讲应该是他做生产队长的时候,那时候生产队的牛统归他来养,或许这个时候他发现自己养牛的天赋了吧!那时他养的牛膘肥体壮、皮毛光亮,一双弯角便似乌铁铸成的一般。更奇的是他养过的牛颇通人性、任人指挥。听别人说,生产队有头脾气最犟的牛走丢了,众人找寻几天也是无果,唯有他一直寻找,后来在山坳里找到时已经是一个多月以后了。人们都说这样待牛,牛难道还不知道报恩吗?
有关他种树的事情那就更奇了,有人说他给地主放牛时有山神教他分水辨土、植树造林的本事。他自己对这些事也有分辨,只说是自己平时积累的经验,但人们都不信。哪里有人用两根手指捻一捻土就知道地下有没有石头,多深处有水?看一看树叶就知道树根走向,将来长势?
后来他老了,做不动农活了。他自己提出要去看守山林,他两个儿子两个女儿都不同意,但是拗不过他。他就自己在山上竹林搭了个小小石屋,自己和老伴从此就过上了远离尘嚣的生活。养一条老狗,开几垄菜园。这十几年山林生活倒也安稳。
常在山林行走,又有些逸闻传世。他的辈分也高,年纪也长,久而久之村子里竟有人叫他“老山公”,然后又说他是山神转世。世间最让人猜不透的便是人心,或许是几个人的一时玩笑,后来竟然被传播的有鼻子有眼。有人向他问卦求卜、求药治病。他拒绝了好几次却无人理会。他不堪其扰只能往深山老林里避居。
这件事纷纷扰扰了好长一段时间,后来渐渐平息了下来。他慢慢的也到村子里走走,再过几年他渐渐老了,深山路险,子女们都劝他回家,他也觉得自己大限将至也就不再坚持,终于在一年冬天从山里搬了回来。
搬回来没几年他就走了,这次他可是真的成为“老山公”了,后人按他自己的意思把他埋在山神庙前的一块空地上,他的坟旁没过几年就长满了苦楝树。树大叶茂,像极了山神出游车驾的伞盖。
听人说,大字不识一个的他临死时嘴里不停地念着几句诗:
“月中一双鹤,石上千尺松。
素琴入爽籁,山酒和春容。
幽瀑有时断,片云无所从。
何事苏门生,携手东南峰。”
有好事者寻人问这首诗,有知道的告诉他们,这首诗是唐代温庭筠的《寄山中人》。
农村人取名本分,他出生的时候他爹就指着门后几座小山给他取名叫做高山。
他平生的本事除开农事以外,只有养牛和种树。养牛是辅助农事,至于种树估计是他闲暇时的爱好。
照理说农村里少的了会养牛的人吗?渴了把(当地管牛喝水叫把水)水,饿了把草,天气热牵到泥凼里打个汪……这些都不是难事,也算不得什么本事。可是在他手底养起来的牛就是比别人养的要壮实,干起活来也勤快的多。可是你看他养牛好像并没有什么格外特别的技巧。
据他自己说,他九岁时父亲饿死,家里弟兄四个,他是老大,只能给地主放牛。吃得少:一天两顿,早上一碗清水似的稀饭,下午一块巴掌大的高粱面饼子。后来老家大旱,只能一家人往南逃荒。过江的时候,小船翻了,他一手抓住了小弟却只能看着母亲消失在奔涌的江水中。无论多么惊心动魄的经历回忆起来永远只是轻描淡写的一句话。总之万幸不死的他回到故乡做了一辈子的农民。
至于他养牛的天分是什么时候被挖掘出来的,据他讲应该是他做生产队长的时候,那时候生产队的牛统归他来养,或许这个时候他发现自己养牛的天赋了吧!那时他养的牛膘肥体壮、皮毛光亮,一双弯角便似乌铁铸成的一般。更奇的是他养过的牛颇通人性、任人指挥。听别人说,生产队有头脾气最犟的牛走丢了,众人找寻几天也是无果,唯有他一直寻找,后来在山坳里找到时已经是一个多月以后了。人们都说这样待牛,牛难道还不知道报恩吗?
有关他种树的事情那就更奇了,有人说他给地主放牛时有山神教他分水辨土、植树造林的本事。他自己对这些事也有分辨,只说是自己平时积累的经验,但人们都不信。哪里有人用两根手指捻一捻土就知道地下有没有石头,多深处有水?看一看树叶就知道树根走向,将来长势?
后来他老了,做不动农活了。他自己提出要去看守山林,他两个儿子两个女儿都不同意,但是拗不过他。他就自己在山上竹林搭了个小小石屋,自己和老伴从此就过上了远离尘嚣的生活。养一条老狗,开几垄菜园。这十几年山林生活倒也安稳。
常在山林行走,又有些逸闻传世。他的辈分也高,年纪也长,久而久之村子里竟有人叫他“老山公”,然后又说他是山神转世。世间最让人猜不透的便是人心,或许是几个人的一时玩笑,后来竟然被传播的有鼻子有眼。有人向他问卦求卜、求药治病。他拒绝了好几次却无人理会。他不堪其扰只能往深山老林里避居。
这件事纷纷扰扰了好长一段时间,后来渐渐平息了下来。他慢慢的也到村子里走走,再过几年他渐渐老了,深山路险,子女们都劝他回家,他也觉得自己大限将至也就不再坚持,终于在一年冬天从山里搬了回来。
搬回来没几年他就走了,这次他可是真的成为“老山公”了,后人按他自己的意思把他埋在山神庙前的一块空地上,他的坟旁没过几年就长满了苦楝树。树大叶茂,像极了山神出游车驾的伞盖。
听人说,大字不识一个的他临死时嘴里不停地念着几句诗:
“月中一双鹤,石上千尺松。
素琴入爽籁,山酒和春容。
幽瀑有时断,片云无所从。
何事苏门生,携手东南峰。”
有好事者寻人问这首诗,有知道的告诉他们,这首诗是唐代温庭筠的《寄山中人》。
来自 豆瓣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