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读古版线装书,好处多多
最近,给孩子收了一套《古香斋四书五经》,宣纸影印的巾箱本。据说,是乾隆皇帝随身携带的读经课本。
孩子拿到手后,很是欢喜。我自己的书房里面有四书五经的大部头,还收藏了一些宣纸的书,但是年头稍旧,已有古籍的样子。
一般人,往往把线装书当成玩物收藏。在我看来,要是读经典,还是应该读这样的书,古色古香,这样更有一种穿越的感觉。现在孩子的学校也在提倡读诵经典,这点是我所深深赞同的。中国优秀的古典文化需要现在的少年去传承,去发扬。
闲来无事,好友问,现在都新时代了,孩子读旧书行吗,我不禁一笑。我说,那是你对古典有着深深的误解。
什么叫做古典呢?
我有新的观点,古不是古老和破旧的意思,更可以看作是经得起时间考验的意思。
典意味着圣人之学,圣人之学不会随着时间而改变。
打个比方,远古时代,小麦是种在土壤中的,现在小麦依然需要种到土壤中,而且产出的依然是小麦,不是苹果。
少年,读诵经典便是在修养傲然志气。女子,读诵经典,便是在涵养厚德。
孩子读书,一是要读好书,二是要读精心设计的书。现在不少少年读经,一般都是读带拼音的本子。不妨换换古版的线装书,或许更有意味,更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线装书的设计和排版,本身就是一门深奥的艺术。
下面我就以《古香斋四书五经》为例,说说古版线装书的好处吧!
1 字大,不伤眼睛。
现在的书,和古书相比,字的大小几乎差了十万八千里。真正读书,还是字大的好,保护视力,不伤眼睛。现在孩子的学业重,大街上都是拉着箱子装书的孩子,看着就是心疼,进了课堂一大半带着眼镜,这个也是深深的伤做父母的心。
2 古书竖排内含大学问。
古书都是竖排本,现在的横排版书,是近代从西洋学来的。中国传统书籍的排版方式都是从右到左竖排,为什么古人要这样做呢?其中藴含着很深的智能。
首先,竖排本从上往下看,头部能够上下移动,这样可以减轻眼睛的疲劳。而且可以预防颈椎病。
《生物与特产》杂志一九八九年第一期发表了学者金灿龙的一篇文章——《试论汉文横竖读写与学生视力》。
金灿龙先生通过调查发现,阅读者在看横竖两种排版书籍时眼部活动完全不一样。为什么横读和竖读时眨眼次数不一样呢?金灿龙先生对此的观察分析是:横读方向由于与上下眨眼运动方向相互垂直,所以它们互相“干扰”;而竖读方向与上下眨眼运动一致,因此它们相互协调。竖读时有助于眼部进行眨眼等正常生理活动,有助于毛细血管的血液循环和“微循环”。所以读竖排的书,不仅长学问,而且益身心。
其次,竖排本看下去,使读者思维交叉连贯,一列从上看到尾,转第二列时,思路有所转换,会下意识从头看前面一列,这样能够加深印象,起到举一反三阅读之功效。横排虽能做到一目十行,但书之要旨大体不能深悟,只能得一知浅解,日久必忘。
此外,读诵竖排文字时,阅者上下运转头部,如同字字句句点头认同,无意中表达了对古圣先贤的崇敬和尊重;而阅读横排本则是左右摇头,潜意识中就会有否定、揣测的成分。
3 读没有标点的书,对教育更有帮助。
几乎所有古书是没有标点的。我们的祖先为什么不把书标上标点呢?这里面大有学问。实际上,没有标点符号的文章对教育更有帮助。这也是读经典的第一步。《三字经》里说:“凡训蒙,须讲究。详训诂,明句读。”2015年,清华大学招国学特长生,复试的一项内容,就是给古文做句读。其实,在古代,这不过是发蒙时期的一项基本学习内容而已。
这套《古香斋四书五经》,是一套很好的学习句读的教材,如果把这套书句读读正确,读其它古书自然不在话下了。
4 认识正体字,了解汉字的伟大智慧!
中国传统汉字为正体字,中国经典本来就是用正体字传承下来的。汉字简化,不过是近一百年来的事情。
从汉代至今,几千年来,中国人都是用这种文字传述经典智慧的。我们现在读诵经典,就是学习和承传古人的智慧,当然用正体字为佳。
有的人因为从小没有学习过正体汉字,认为正体汉字笔划繁多,难以辨认,这实际上是一种误解。因为汉字是象形文字,具有图像性,整个字的图形对记认起着重要作用。正体字比简化字图形完整,部件齐备,实际上更容易辨认。儿童在认识正体字后,再来认识简化字,就很容易;如果认识简化字后,再来学习正体字,就很辛苦了。
最后,再简单介绍下这套巾箱本《古香斋四书五经》。古香斋是乾隆皇帝的斋名,他做皇子时住过的一处旧邸。乾隆皇帝很重视文化,当时武英殿刻了不少书,剩下不少边角料,乾隆皇帝觉得扔了可惜,就下令模仿古人巾箱本样式,刻成时十种“古香斋袖珍书”, 《古香斋四书五经》是其中第一种。我们这次复制的开本大小是,是根据“岳雪楼”( “岳雪楼”是孔子七十代孙、清代著名盐商孔广陶的藏书楼,有藏书三十三万卷,又称“三十三万卷楼)本影印的。
“四书五经”, 四书指的是《论语》《孟子》《大学》《中庸》,五经指《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过去读书人的必读书,几乎都能背诵的。今天的孩子,若能把这一套背诵下来,益处不可言说。
宣纸书是书籍中的贵族,自古就被读书人奉为至宝。独坐窗台,清茶一杯,手握经典,便可以与圣贤为伍,真是莫大的享受。我是个爱宣纸的人呐。
宣纸线装书无论印刷还是装订,都需要纯手工制作,这也是宣纸书一般都比较贵的原因,但是宣纸书所带给人的阅读享受和收藏价值,是现在的平装或者精装书无法比拟的。现在市面上新版的线装书价格都很高,单册价格都在200元以上,一套书动辄上千元。
我入手的这套《古香斋四书五经》算得上是成本结缘,店家说这批书数量只有几百套,每套仅收制作费用。我说,同为天下读书人,你是为爱书之人做了件大好事。
![]() |
孩子拿到手后,很是欢喜。我自己的书房里面有四书五经的大部头,还收藏了一些宣纸的书,但是年头稍旧,已有古籍的样子。
一般人,往往把线装书当成玩物收藏。在我看来,要是读经典,还是应该读这样的书,古色古香,这样更有一种穿越的感觉。现在孩子的学校也在提倡读诵经典,这点是我所深深赞同的。中国优秀的古典文化需要现在的少年去传承,去发扬。
闲来无事,好友问,现在都新时代了,孩子读旧书行吗,我不禁一笑。我说,那是你对古典有着深深的误解。
什么叫做古典呢?
我有新的观点,古不是古老和破旧的意思,更可以看作是经得起时间考验的意思。
典意味着圣人之学,圣人之学不会随着时间而改变。
打个比方,远古时代,小麦是种在土壤中的,现在小麦依然需要种到土壤中,而且产出的依然是小麦,不是苹果。
少年,读诵经典便是在修养傲然志气。女子,读诵经典,便是在涵养厚德。
孩子读书,一是要读好书,二是要读精心设计的书。现在不少少年读经,一般都是读带拼音的本子。不妨换换古版的线装书,或许更有意味,更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线装书的设计和排版,本身就是一门深奥的艺术。
![]() |
下面我就以《古香斋四书五经》为例,说说古版线装书的好处吧!
1 字大,不伤眼睛。
现在的书,和古书相比,字的大小几乎差了十万八千里。真正读书,还是字大的好,保护视力,不伤眼睛。现在孩子的学业重,大街上都是拉着箱子装书的孩子,看着就是心疼,进了课堂一大半带着眼镜,这个也是深深的伤做父母的心。
2 古书竖排内含大学问。
古书都是竖排本,现在的横排版书,是近代从西洋学来的。中国传统书籍的排版方式都是从右到左竖排,为什么古人要这样做呢?其中藴含着很深的智能。
首先,竖排本从上往下看,头部能够上下移动,这样可以减轻眼睛的疲劳。而且可以预防颈椎病。
《生物与特产》杂志一九八九年第一期发表了学者金灿龙的一篇文章——《试论汉文横竖读写与学生视力》。
金灿龙先生通过调查发现,阅读者在看横竖两种排版书籍时眼部活动完全不一样。为什么横读和竖读时眨眼次数不一样呢?金灿龙先生对此的观察分析是:横读方向由于与上下眨眼运动方向相互垂直,所以它们互相“干扰”;而竖读方向与上下眨眼运动一致,因此它们相互协调。竖读时有助于眼部进行眨眼等正常生理活动,有助于毛细血管的血液循环和“微循环”。所以读竖排的书,不仅长学问,而且益身心。
其次,竖排本看下去,使读者思维交叉连贯,一列从上看到尾,转第二列时,思路有所转换,会下意识从头看前面一列,这样能够加深印象,起到举一反三阅读之功效。横排虽能做到一目十行,但书之要旨大体不能深悟,只能得一知浅解,日久必忘。
此外,读诵竖排文字时,阅者上下运转头部,如同字字句句点头认同,无意中表达了对古圣先贤的崇敬和尊重;而阅读横排本则是左右摇头,潜意识中就会有否定、揣测的成分。
![]() |
3 读没有标点的书,对教育更有帮助。
几乎所有古书是没有标点的。我们的祖先为什么不把书标上标点呢?这里面大有学问。实际上,没有标点符号的文章对教育更有帮助。这也是读经典的第一步。《三字经》里说:“凡训蒙,须讲究。详训诂,明句读。”2015年,清华大学招国学特长生,复试的一项内容,就是给古文做句读。其实,在古代,这不过是发蒙时期的一项基本学习内容而已。
这套《古香斋四书五经》,是一套很好的学习句读的教材,如果把这套书句读读正确,读其它古书自然不在话下了。
4 认识正体字,了解汉字的伟大智慧!
中国传统汉字为正体字,中国经典本来就是用正体字传承下来的。汉字简化,不过是近一百年来的事情。
从汉代至今,几千年来,中国人都是用这种文字传述经典智慧的。我们现在读诵经典,就是学习和承传古人的智慧,当然用正体字为佳。
有的人因为从小没有学习过正体汉字,认为正体汉字笔划繁多,难以辨认,这实际上是一种误解。因为汉字是象形文字,具有图像性,整个字的图形对记认起着重要作用。正体字比简化字图形完整,部件齐备,实际上更容易辨认。儿童在认识正体字后,再来认识简化字,就很容易;如果认识简化字后,再来学习正体字,就很辛苦了。
最后,再简单介绍下这套巾箱本《古香斋四书五经》。古香斋是乾隆皇帝的斋名,他做皇子时住过的一处旧邸。乾隆皇帝很重视文化,当时武英殿刻了不少书,剩下不少边角料,乾隆皇帝觉得扔了可惜,就下令模仿古人巾箱本样式,刻成时十种“古香斋袖珍书”, 《古香斋四书五经》是其中第一种。我们这次复制的开本大小是,是根据“岳雪楼”( “岳雪楼”是孔子七十代孙、清代著名盐商孔广陶的藏书楼,有藏书三十三万卷,又称“三十三万卷楼)本影印的。
![]() |
“四书五经”, 四书指的是《论语》《孟子》《大学》《中庸》,五经指《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过去读书人的必读书,几乎都能背诵的。今天的孩子,若能把这一套背诵下来,益处不可言说。
宣纸书是书籍中的贵族,自古就被读书人奉为至宝。独坐窗台,清茶一杯,手握经典,便可以与圣贤为伍,真是莫大的享受。我是个爱宣纸的人呐。
宣纸线装书无论印刷还是装订,都需要纯手工制作,这也是宣纸书一般都比较贵的原因,但是宣纸书所带给人的阅读享受和收藏价值,是现在的平装或者精装书无法比拟的。现在市面上新版的线装书价格都很高,单册价格都在200元以上,一套书动辄上千元。
我入手的这套《古香斋四书五经》算得上是成本结缘,店家说这批书数量只有几百套,每套仅收制作费用。我说,同为天下读书人,你是为爱书之人做了件大好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