宽容
![]() |
法则中的宽容——一个宣言
11月16日世界宽容日。“国际宽容日”的确要上溯到14年前。1995年,联合国成立50周年之际,当时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干事费德里科.马约尔以“宽容——全球安全不可或缺的要求”为题撰文,指出宽容是一种道德情操和政治义务,是维护人权和民主的责任所在。同年11月16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28界大会通过《宽容原则宣言》,宣布每年11月16日为“国际宽容日”。
书名号的宽容——一本书
《宽容》一书出版于1925年,当时作为通俗历史学家的房龙在美国已经是家喻户晓。他用手中那只有魔力的笔,生动地描绘了在西方文化最显著的脉络——基督教文化的发展中,人类是怎样不断与“不宽容”作着斗争。宽容意味着个性与自由,而发现个性本身就是人类的一种进步。房龙以深厚的人文关怀及倡导思想自由的精神,解析了人类为寻求思想的权利所走过的艰辛历程,勾勒了一幅波澜壮阔的人类思想解放史。房龙在书中曾感慨地说:“生命本来是一次光荣的冒险,结果却变成了一场可怕的经历。之所以如此,就是因为迄今为止,人类的生存完全被恐惧笼罩。我要重复一遍:所有不宽容的根源,都是恐惧。”正因为《宽容》中洋溢着这样一种追求自由的人文情怀,它的中文版在上世纪80年代首度问世时,立刻在中国掀起了热潮,极大地满足了整个时代充满激情的阅读品位。在极短的时间内,不同的版本接连而出,创造出难以想像的销售奇迹,也影响了一代人的思想。
竹简上的宽容——四个小故事
鲍叔牙荐管仲
春秋时,齐嚷公被杀后,公子小白和公子纠为争夺王位而战。鲍叔牙助小白,管仲助纠。双方交战中,管仲曾用箭射中了小白衣带上的钩子,小白险遭丧命。后来小白做了齐国国君,即齐恒公。齐恒公执政后,任命鲍叔牙为相国。可鲍叔牙,有知人之明,坚持把管仲推荐给恒公。他说:“只有管仲能担任相国要职,我有五个地方比不上管仲:宽惠安民,让百姓听从君命,我不如他;治理国家,能确保国家的根本利益,我不如他;团结好百姓,我赶不上他;制作礼仪,使四方都来效仿,我不如他;指挥战争,使百姓更加勇敢,我不如他。”齐恒公也是宽容大度的人,不记射钩私仇,采纳了鲍叔牙的建议,重用管仲,任命他为相国。管仲担任相国后,协助恒公在经济、内政、军事方面进行改革,数年之间,齐转弱为强,成为春秋前期中原经济最发达的强国,齐恒公也成就了“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的霸业。
宰相肚里能撑船
三国时期的蜀国,在诸葛亮去世后任用蒋琬主持朝政。他有个属下叫杨戏,性格孤僻,不善于言语。蒋琬与他说话,他也是只应不答。有人看不惯,在蒋琬面前嘀咕说:“杨戏这人对您如此怠慢,太不象话了!”蒋琬坦然一笑,说:“人嘛,都有各自的脾气秉性。让杨戏当面说赞扬我的话,那可不是他的本性;让他当着众人的面说我的不是,他会觉得我下不来台。所以,他只好不做声了。其实,这正是他为人的可贵之处。”后来,有人赞蒋琬“宰相肚里能撑船”。
负荆请罪
蔺相如因为“完璧归赵”有功而被封为上卿,位在廉颇之上。廉颇很不服气,扬言要当面羞辱蔺相如。蔺相如得知后,尽量回避、容让,不与廉颇发生冲突。蔺相如的门客以为他畏惧廉颇,然而蔺相如说:“秦国不敢侵略我们赵国,是因为有我和廉将军。我对廉将军容忍、退让,是把国家的危难放在前面,把个人的私仇放在后面啊!”这话被廉颇听到,就有了廉颇“负荆请罪”的故事。
六尺巷
清朝时期,宰相张延玉与一位姓叶的侍郎都是安徽桐城人。两家毗邻而居,都要起房造屋,为争地皮,发生了争执。张老夫人便修书北京,要张宰相出面干预。这位宰相到底见识不凡,看罢来信,立即做诗劝导老夫人:“千里家书只为墙,再让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张母见书明理,立即把墙主动退后三尺;叶家见此情景,深感惭愧,也马上把墙让后三尺。这样,张叶两家的院墙之间,就形成了六尺宽的巷道,成了有名的“六尺巷”。张延玉失去的是祖传的几分宅基地,换来的却是邻里和睦及流芳百世的美名。
双引号的宽容——十句金言
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孟子.离娄下》
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成其深。——李斯
事不三思终有悔,人能百忍自无忧。——冯梦龙《醒世恒言》
有忍,其乃有济;有容,德乃大。《尚书.周书.君陈》
能下人,故其心虚;其心虚,故所广取;所广取,故其人愈高。——李贽《焚书.高言说》
紫罗兰把它的香气都留在那采扁了它的脚裸上,这就是宽恕。——马克吐温
宽容是文明的唯一考核。——海尔普斯
最高贵的复仇是宽容。——雨果
宽恕一个敌人要比宽恕一个朋友容易。——布莱克《耶路撒冷》
一个伟大的人有两颗心:一颗心流血,一颗心宽容。——纪伯伦
节选自《优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