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索
文学首先表现个人情感和思想,即是,个人性是文学最显著的标志。缺了这样东西,文学便成为一个物品,它赋予文学精神性。
文学是另一个现实。它有作者和读者。当文学作为一个作品,它表达的是作者世界观的现实,即是,我们阅读的是作者的现实。在读者与作者的现实之间,还有几个因素,可以按以下顺序排列:
——(文本1)——读者——现实——作者——(文本2)——
文本1和文本2是一个东西,但不全然相同。当读者参与阅读过程,侧重文本1;当作者参与创造过程,侧重文本2。不管两者如何,它们都横亘在现实与“人”的中间,是人与现实之间一个虚构的桥梁。即是,本来以文本为中心的顺序可能如下排列:
——(现实1)——读者——文本——作者——(现实2)——
两个顺序中,前者以现实为中心,人与之沟通的是文本;后者以文本为中心,与之沟通的分别是人的现实。现实和文本分别处于极端。前者的终点是“现实”,以两端为起点分别到达终点,左边是阅读活动,右边是创造活动。后者的终点是文本,以两端为起点,左边是接受活动,右边是表达活动。前者是唯物倾向,后者是唯心倾向,恰好颠倒。因此可以这样看,阅读与接受活动互为正负反馈活动;创造与表达活动互为假如换种方式看,并非没有相似之处。调整第二顺序如下,以现实为中心,以文本为起点向左右散开,正回到了第一顺序。
疑问如下,以唯物论分析创造活动,以唯心论分析接受活动;它们的关系,可以将怎样的创作思潮纳入唯物与唯心,创作与接受的过程中。
文学是另一个现实。它有作者和读者。当文学作为一个作品,它表达的是作者世界观的现实,即是,我们阅读的是作者的现实。在读者与作者的现实之间,还有几个因素,可以按以下顺序排列:
——(文本1)——读者——现实——作者——(文本2)——
文本1和文本2是一个东西,但不全然相同。当读者参与阅读过程,侧重文本1;当作者参与创造过程,侧重文本2。不管两者如何,它们都横亘在现实与“人”的中间,是人与现实之间一个虚构的桥梁。即是,本来以文本为中心的顺序可能如下排列:
——(现实1)——读者——文本——作者——(现实2)——
两个顺序中,前者以现实为中心,人与之沟通的是文本;后者以文本为中心,与之沟通的分别是人的现实。现实和文本分别处于极端。前者的终点是“现实”,以两端为起点分别到达终点,左边是阅读活动,右边是创造活动。后者的终点是文本,以两端为起点,左边是接受活动,右边是表达活动。前者是唯物倾向,后者是唯心倾向,恰好颠倒。因此可以这样看,阅读与接受活动互为正负反馈活动;创造与表达活动互为假如换种方式看,并非没有相似之处。调整第二顺序如下,以现实为中心,以文本为起点向左右散开,正回到了第一顺序。
疑问如下,以唯物论分析创造活动,以唯心论分析接受活动;它们的关系,可以将怎样的创作思潮纳入唯物与唯心,创作与接受的过程中。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锦绣芳华追剧手记588篇内容 · 47.5万次浏览
- 想做的事,别等“以后”1.0万+篇内容 · 770.2万次浏览
- 夏日限定的绿色美学1314篇内容 · 46.7万次浏览
- 抬头看看,这个刚诞生的夏天423篇内容 · 70.1万次浏览
- 重新养一遍自己,可真好啊3315篇内容 · 500.6万次浏览
- 中年人感悟特别多1592篇内容 · 753.6万次浏览
- 哪个瞬间你发现自己被琐碎地爱着?790篇内容 · 177.2万次浏览
- 你有哪些“终不似,少年游”的经历?3687篇内容 · 139.9万次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