境遇与自我认知
朋友小张起初在富士康工作,月收入4000多元,自我评价较低,后来跳槽到了联想集团,月收入也提高到10000元,自我感觉开始变得良好,再后来又跳槽到小米公司,月收入也涨到了16000元,虽然自始至终其本身的能力并没有太大变化,但是随着自身境遇的改变,小张的自我认知却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最初的妄自菲薄到后来的极其自负。
通常而言,我们对自我的认知往往会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并且随着外界环境的变化而转变,其根本原因在于我们对自身的认知是片面的,不能够以客观的态度看待自身。所以我们经常会看到有些人在人生的低谷时对自己的能力和自我价值产生怀疑,情绪低落;而在人生的顺境时又会高估自己,过分夸大自己的能力和价值。
我认为一个人正确的自我认知应该是相对客观和稳定的,清楚自身的优势和不足,不因外部环境变化而产生自我怀疑或自我膨胀。如古人所说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人生态度类似这种状态,但是又不完全相同。自我认知和自我评价离不开一套评价体系,不管这种评价体系是有形的还是无形的,必须先有这个东西才有自我认知和评价,就如必须先有度量衡才有几尺几寸之说。
如果这套评价体系是外在的,那么自我认知必然要受到环境的影响,在小张的例子中,小张的自我认知是以其收入的多少作为参照系的。相反,如果这套评价体系是内在的,那么就可以做到自我认知不随外界环境变化,以我所见这样的人非常少,因为要做到这点必须内心极其强大,必须有一种对于现实社会的出离感,即能够站在更高的维度来看待环境与自身,用冯友兰的话说就是“有超道德追求的一类人”。无论身处顺境还是逆境,都能够做到内心平和,不卑不亢,这是非常难得的修养,也必是高超智慧的结果。
通常而言,我们对自我的认知往往会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并且随着外界环境的变化而转变,其根本原因在于我们对自身的认知是片面的,不能够以客观的态度看待自身。所以我们经常会看到有些人在人生的低谷时对自己的能力和自我价值产生怀疑,情绪低落;而在人生的顺境时又会高估自己,过分夸大自己的能力和价值。
我认为一个人正确的自我认知应该是相对客观和稳定的,清楚自身的优势和不足,不因外部环境变化而产生自我怀疑或自我膨胀。如古人所说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人生态度类似这种状态,但是又不完全相同。自我认知和自我评价离不开一套评价体系,不管这种评价体系是有形的还是无形的,必须先有这个东西才有自我认知和评价,就如必须先有度量衡才有几尺几寸之说。
如果这套评价体系是外在的,那么自我认知必然要受到环境的影响,在小张的例子中,小张的自我认知是以其收入的多少作为参照系的。相反,如果这套评价体系是内在的,那么就可以做到自我认知不随外界环境变化,以我所见这样的人非常少,因为要做到这点必须内心极其强大,必须有一种对于现实社会的出离感,即能够站在更高的维度来看待环境与自身,用冯友兰的话说就是“有超道德追求的一类人”。无论身处顺境还是逆境,都能够做到内心平和,不卑不亢,这是非常难得的修养,也必是高超智慧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