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联合办公:是“+”更是家
本文于《诠释》杂志首发,《诠释》是新西兰设计类杂志《TRENDS》中文版,融合国际视野与本土意识,细分为时尚设计、商业设计和家居设计等多个版本
空间里大量的留白,给予了租客布置这个“家”的热情和机会。
[摘要] 在如今联合办公空间越来越多的市场中,想要打造出一个“充满温馨,可以成为租客另一个家”的联合办公空间,这无疑 是一个非常有想法但又需要更多付出的策略。
将“联合办公空间”概念里的“空间”作为核心,用“联合”将“办公”与之维系,在过于功利化和商业化的行业里,打造出一个充满着家的温馨的联合办公空间,这是WE+一直所要追求的发展方向。这个“+”号不仅意味着空间为租客提供的硬件和服务的升级,更是寓意着家的含义。
在室内设计方面,WE+对旗下的每个空间都会根据选址和方向进行个性化的设计,以此避免各个空间在视觉上产生同质化的现象。当时在圈内名声大噪的同性主题的联合办公空间便是出自WE+。
WE+北京远洋的室内设计线条干练,黄蓝白的配色彰显出空间的活力。
由MAT Office操刀设计的WE+北京远洋空间凭借鲜明的主题和出挑的视觉,让WE+在市场上展现出其在设计方面独特的风格。
MAT Office,由唐康硕和张淼于2013年创立于荷兰鹿特丹,是基于鹿特丹和北京的一个设计和研究公司。MAT Office看来,常规的办公室有着明确的业主和使用方,因此空间设计往往是遵循使用者的行业特点而展开。联合办公空间则不同,广义的联合办公空间包括了产业式联合、主题性联合、科技孵化器、创业孵化器等众多产品类型,运营方的操作方式和入驻者的行业属性也五花八门。因此针对每一个联合办公空间,空间运营模式、空间对象人群和空间本身的物理属性一定是设计的出发点。通过与WE+的沟通,决定在设计中不在空间的地面层设置任何固定工位,而是将土地价值最昂贵的地面层作为开放空间使用。
主设计师唐康硕将在欧洲游学时从各个图书馆中得到的灵感以及图书馆蕴含的舒适、方便和自由的体验带到了设计中,提出“图书馆”式的办公体验,并植入展示模块作为未来的产品入驻。在需要的时候,首层还可以转换成路演、活动发布和派对的场地,极大地发挥了空间的开放性和灵活性。同时将明黄色为主的黄蓝对比色调作为空间的整体颜色系统,通过跑道式的线条指引动线,并将三层空间串联起来,化零为整。MAT Office特别称赞了WE+运营团队的开放和活力,他们很愿意尝试新鲜的事物,对设计师的决定也非常认可。这也是当初空间在设计时几乎没有费多少时间就达成对颜色系统的共识。
据透露,未来的WE+将会推出更多个性化主题的空间,让租客和宠物一起上班,或带着孩子一起上班,更或者在一个完全没有工位的空间里上班将会成为可能。
由黄蓝色带组成的“跑道”链接了办公区域与会议室的动线,既是指引,也将整个空间串在了一起。
造型特别且符合人体工程学的休憩空间给予了租客一种“家”的感受。
想要将WE+打造成租客们工作上的家,还得让WE+和租客,租客和租客之间建立足够的信任关系。WE+曾经做过这样一个实验,在空间内放置了一台可以自取饮料的售货机,同时在旁边放上一个罐子,租客可以自取饮料,根据上面的标价将钱币放入罐子内。一个月之后,当WE+的工作人员清点的时候,发现实际的销售金额超过了应收金额,这让WE+更坚信了对租客无条件信任的理念。
或许在不远的将来,WE+将会为行业注入温馨的DNA,成为租客们向往的一个“家”。
刘彦燊
柯罗尼资本亚太区董事总经理
WE+创始人兼CEO
何善恒
香港专业人士(北京)协会
创新工商委员会主席、WE+联合创始人
Q:在工位配比这方面,WE+是如何考虑的?
A:目前WE+的工位配比是30%针对大型企业,50%针对50人以下的中小微企业,20%针对初创企业,这只是按照现有情况所设定的布局。由于联合办公空间内的企业规模会快速变化,所以WE+认为未来工位配比的黄金比例就是没有比例,最佳状态是可以随时根据内部需求进行灵活变化。
Q:工位与公共空间之间的配比是怎么样的?
A:其实我们应该打破传统的区域划分方法。根据我们的计算,5-6平方米算是一个“工位”,这里的“工位”概念里包括了分摊面积。当然,场地的成本、空间主题所需的特殊功能空间的占地会对这个数值产生影响。
简洁的工位设计给予了租客足够多的发挥空间去打造属于自己的工位。
Q:出租率为多少的时候能保持收支平衡?
A:从我们的估算来看,如果出租率的平均值达到65%-70%,就可以保持收支平衡。
Q:您觉得未来联合办公行业是群雄争霸还是类似于三国鼎力的格局?
A:应该是连锁型的大品牌占有80%的市场,而20%的市场由一些个性、专业的小型空间占有。前者依靠资金和资源扩张和占有市场,而后者依靠空间内非常专业的技术吸引人才从而从占有行业声望和市场,就像美国的RocketSpace那样,虽然只有一个空间,但是出来的人都是各行业内顶尖的技术人才。
Q:有担心过线上会员过多导致线下办公地饱和,从而导致会员的流失吗?
A:无论是线上还是线下,依托柯罗尼资本对各行业的投资,WE+的会员可以享受到众多的资源,柯罗尼资本参与投资的酒店、公寓,以及上实集团旗下的投资产业,都会对WE+会员进行开放,享受比市面折扣价更低的价格。衣、食、住、行、娱乐等打通WE+会员便捷通道,随时享受更多的优惠权益,这是WE+的优势之一。
Q:作为打通线上和线下的重要工具,APP接下去会有什么动作?
A:WE+将于今年1月初发布APP的2.0版本,与之前在2015年8月上线,作为租客使用工具的1.0版本相比,2.0版本将包含更多展现WE+及租客个性的内容,以此展现联合办公精神。
WE+分布
7家(上海3家,北京2家,杭州2家)
北京798,工位400个
北京远洋,工位150个
上海金钟广场,工位450个
上海上药大厦,工位120个
上海中区广场,灵活工位
杭州远洋国际,工位50个
杭州双城国际,工位650个
租金:2000-3000元/月个
租金内包含的服务:创业分享交流、创业训练营系列活动、上下游产业自由整合、培训与社交、wifi、行政支持、高速服务器及云服务、OA管理系统及移动办公APP、全天候安保、技术服务、休息区、公共交流区、健身区等。
官网:www.weplus.com
图片提供:MAT Office
摄影:唐康硕
WE+致力于打造最温暖的办公空间,把信任带给每一个人。每个团队可根据自身规模和租约长短在WE+灵活租赁。
![]() |
空间里大量的留白,给予了租客布置这个“家”的热情和机会。
[摘要] 在如今联合办公空间越来越多的市场中,想要打造出一个“充满温馨,可以成为租客另一个家”的联合办公空间,这无疑 是一个非常有想法但又需要更多付出的策略。
将“联合办公空间”概念里的“空间”作为核心,用“联合”将“办公”与之维系,在过于功利化和商业化的行业里,打造出一个充满着家的温馨的联合办公空间,这是WE+一直所要追求的发展方向。这个“+”号不仅意味着空间为租客提供的硬件和服务的升级,更是寓意着家的含义。
在室内设计方面,WE+对旗下的每个空间都会根据选址和方向进行个性化的设计,以此避免各个空间在视觉上产生同质化的现象。当时在圈内名声大噪的同性主题的联合办公空间便是出自WE+。
![]() |
WE+北京远洋的室内设计线条干练,黄蓝白的配色彰显出空间的活力。
由MAT Office操刀设计的WE+北京远洋空间凭借鲜明的主题和出挑的视觉,让WE+在市场上展现出其在设计方面独特的风格。
MAT Office,由唐康硕和张淼于2013年创立于荷兰鹿特丹,是基于鹿特丹和北京的一个设计和研究公司。MAT Office看来,常规的办公室有着明确的业主和使用方,因此空间设计往往是遵循使用者的行业特点而展开。联合办公空间则不同,广义的联合办公空间包括了产业式联合、主题性联合、科技孵化器、创业孵化器等众多产品类型,运营方的操作方式和入驻者的行业属性也五花八门。因此针对每一个联合办公空间,空间运营模式、空间对象人群和空间本身的物理属性一定是设计的出发点。通过与WE+的沟通,决定在设计中不在空间的地面层设置任何固定工位,而是将土地价值最昂贵的地面层作为开放空间使用。
主设计师唐康硕将在欧洲游学时从各个图书馆中得到的灵感以及图书馆蕴含的舒适、方便和自由的体验带到了设计中,提出“图书馆”式的办公体验,并植入展示模块作为未来的产品入驻。在需要的时候,首层还可以转换成路演、活动发布和派对的场地,极大地发挥了空间的开放性和灵活性。同时将明黄色为主的黄蓝对比色调作为空间的整体颜色系统,通过跑道式的线条指引动线,并将三层空间串联起来,化零为整。MAT Office特别称赞了WE+运营团队的开放和活力,他们很愿意尝试新鲜的事物,对设计师的决定也非常认可。这也是当初空间在设计时几乎没有费多少时间就达成对颜色系统的共识。
据透露,未来的WE+将会推出更多个性化主题的空间,让租客和宠物一起上班,或带着孩子一起上班,更或者在一个完全没有工位的空间里上班将会成为可能。
![]() |
由黄蓝色带组成的“跑道”链接了办公区域与会议室的动线,既是指引,也将整个空间串在了一起。
![]() |
造型特别且符合人体工程学的休憩空间给予了租客一种“家”的感受。
想要将WE+打造成租客们工作上的家,还得让WE+和租客,租客和租客之间建立足够的信任关系。WE+曾经做过这样一个实验,在空间内放置了一台可以自取饮料的售货机,同时在旁边放上一个罐子,租客可以自取饮料,根据上面的标价将钱币放入罐子内。一个月之后,当WE+的工作人员清点的时候,发现实际的销售金额超过了应收金额,这让WE+更坚信了对租客无条件信任的理念。
或许在不远的将来,WE+将会为行业注入温馨的DNA,成为租客们向往的一个“家”。
![]() |
刘彦燊
柯罗尼资本亚太区董事总经理
WE+创始人兼CEO
![]() |
何善恒
香港专业人士(北京)协会
创新工商委员会主席、WE+联合创始人
Q:在工位配比这方面,WE+是如何考虑的?
A:目前WE+的工位配比是30%针对大型企业,50%针对50人以下的中小微企业,20%针对初创企业,这只是按照现有情况所设定的布局。由于联合办公空间内的企业规模会快速变化,所以WE+认为未来工位配比的黄金比例就是没有比例,最佳状态是可以随时根据内部需求进行灵活变化。
Q:工位与公共空间之间的配比是怎么样的?
A:其实我们应该打破传统的区域划分方法。根据我们的计算,5-6平方米算是一个“工位”,这里的“工位”概念里包括了分摊面积。当然,场地的成本、空间主题所需的特殊功能空间的占地会对这个数值产生影响。
![]() |
简洁的工位设计给予了租客足够多的发挥空间去打造属于自己的工位。
Q:出租率为多少的时候能保持收支平衡?
A:从我们的估算来看,如果出租率的平均值达到65%-70%,就可以保持收支平衡。
Q:您觉得未来联合办公行业是群雄争霸还是类似于三国鼎力的格局?
A:应该是连锁型的大品牌占有80%的市场,而20%的市场由一些个性、专业的小型空间占有。前者依靠资金和资源扩张和占有市场,而后者依靠空间内非常专业的技术吸引人才从而从占有行业声望和市场,就像美国的RocketSpace那样,虽然只有一个空间,但是出来的人都是各行业内顶尖的技术人才。
Q:有担心过线上会员过多导致线下办公地饱和,从而导致会员的流失吗?
A:无论是线上还是线下,依托柯罗尼资本对各行业的投资,WE+的会员可以享受到众多的资源,柯罗尼资本参与投资的酒店、公寓,以及上实集团旗下的投资产业,都会对WE+会员进行开放,享受比市面折扣价更低的价格。衣、食、住、行、娱乐等打通WE+会员便捷通道,随时享受更多的优惠权益,这是WE+的优势之一。
Q:作为打通线上和线下的重要工具,APP接下去会有什么动作?
A:WE+将于今年1月初发布APP的2.0版本,与之前在2015年8月上线,作为租客使用工具的1.0版本相比,2.0版本将包含更多展现WE+及租客个性的内容,以此展现联合办公精神。
WE+分布
7家(上海3家,北京2家,杭州2家)
北京798,工位400个
北京远洋,工位150个
上海金钟广场,工位450个
上海上药大厦,工位120个
上海中区广场,灵活工位
杭州远洋国际,工位50个
杭州双城国际,工位650个
租金:2000-3000元/月个
租金内包含的服务:创业分享交流、创业训练营系列活动、上下游产业自由整合、培训与社交、wifi、行政支持、高速服务器及云服务、OA管理系统及移动办公APP、全天候安保、技术服务、休息区、公共交流区、健身区等。
官网:www.weplus.com
图片提供:MAT Office
摄影:唐康硕
WE+致力于打造最温暖的办公空间,把信任带给每一个人。每个团队可根据自身规模和租约长短在WE+灵活租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