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玛丽日记】你如何看待娶日本女人婚姻最幸福
据说世上最幸福的一世是这样的“住英国房子,用中国厨师,娶日本女人,拿美国工资”,那么你对“娶日本女人婚姻最幸福”这个“真理”怎么看待?
因为前两天日记一出来就写了婚姻的话题,就有读者单独找我理论:“你把婚姻写成了那么理性的一件事情,就跟做一个市场策划一样,那婚姻还有啥意思?”我的回复就是:婚姻本来就不是一件可以用“有意思”来形容的事儿,所以才有《围城》那样的书写出来,所以才有一个千年烂俗的真理式短语叫做“七年之痒”,婚姻这件事儿从来不是纯粹感性可以维持,也从来不是纯粹理性可以经营好的。
假设婚姻这件事儿全部都是理性的那么家庭中会处处上演着这样的场景:老婆帮老公打了件毛衣,老公回家双手接过老婆织的新毛衣,拉着老婆的手万分感激的说:“老婆,因为你花费了33个小时,本该用来看美剧的时间来给我打毛衣,因此牺牲了你的精神娱乐和提高英语能力的机会成本,并且让我降低了冬日患上感冒风寒的健康损失成本,并且间接的缩减了我的时间成本以及让我获得了出去喝酒时吹牛晒恩爱的面子利益,因此我向你表示感谢,顺便给你的毛衣质量评五星。。。”(憋笑,好好读日记,我很严肃的写的呢),如果婚姻里的场景都是这样理性的,那么不光是我,恐怕大部分未婚的适婚青年都不会结婚了,如果把这个场景当做标准的结婚场景描述植入小学语文课本,那么五十年后,中国老龄化的程度难以想象,计划生育部门也就改制成鼓励生育部门,街道大妈的一项工作叫做——不定时到年轻小夫妻家庭去宣讲生孩子的好处。(OMG,我一直以为我是个缺乏想象力的人,貌似还行?)
然后还有个男性读者激动的跟我吼:“如果女性都把结婚这事儿打算的这么仔细,还给自己是否适合结婚了打分什么的(此处“打分”不理解的话,请查找”玛丽日记“公众号的历史消息,读前两篇),老婆们都出来打拼争取财务独立,那么做饭看孩子洗尿布这件事儿夫妻两人平摊的话,也太不公平了。毕竟男性本来就更具工作能力和机会,应该发挥出男性的优势来;女性既然多了个子宫,那上帝就是安排她照顾家事不是吗?巴拉巴拉....”既然他谈到这个男女在婚姻中的责任的问题,正好让我想起了前两天朋友圈,有个朋友转了个帖子,叫做《为什么日本人富却不要买豪车?》,大意就是日本人不把车子当做富有和身份的象征,日本丈母娘也不要女婿有房有车就可以娶走女儿。别急,我还是引用一段原文给你看:“日本经济新闻社做过一项市场调查,发现现在的日本年轻人在参加工作之后,第一想买的东西不是汽车,而是一部智能手机,其次是笔记本电脑,第三是自行车,第四是小型音箱,第五才是汽车,而房子被排在了第八位......所以,找老婆一定要找日本女人,因为日本的丈母娘对于女婿,第一不会要求有房子,第二不会要求有汽车,结婚成本很低。”以上是原文引用,加上之前还有网上疯传的说这世上最享受的事,是“住英国房子,用中国厨师,娶日本女人,拿美国工资”。我今天就顺着思路谈娶妻要娶日本女的这个话题。
在我谈到我的观点之前先分享一个在日本生活半辈子的男人写的书《冷眼看日本》中的观点。其中有一部分写到:“日本当老婆的最大的愿望就是希望自己的老公死掉。”虽然是开玩笑的说出来。但分析一下不难想象日本女人是真的希望死老公。因为老公死掉后她可以得一大笔企业抚恤金,如果房子是贷款买的那笔贷款也一笔购销,并且孩子政府也会帮忙抚养。最最重要的是她不需要再伺候一个回到家什么都不会坐,老了还给人添麻烦的人。
书中还说:“如果老两口中老公先死掉那老婆会越活越年轻,她们会到世界各地区旅游、做义工什么的,生活非常充实,而如果老婆先死掉的话,要不了多久老公也会随她而去的,因为他们之前的生活都是有人照顾的,现在生活自理都成问题老头能命长才怪了呢…”
然后我再分享我的观点:
日本女人确实从小被教育成婚后要安于相夫教子,在家务上比较专业,所以大部分日本女人一旦结婚必定成为全职太太,除非家里有个实在不能支撑起一个家庭经济问题的男人,当老婆的才会出去打打工什么的。。。
而在中国来说,能让老婆结婚后当全职太太的能有多少?(在这里我必须列一组数据:2014年日本平均月工资折人民币16850元。2014年中国平均月工资折人民币2400元。那么中国的人均GDP只达到了日本的七分之一(2015年的还没出来,我只能找到2014年的)按照这个数据来推算(亲爱的,你的月收入不是2400吧,我假设你工作四年准备结婚时收入6000够低了吧,那么此时日本适婚男青年的收入是6000*7=42000),也就是说如此平民老百姓的他给他的家庭主妇太太,每年买2个LV包,4套一线品牌的服装,一年一次15天的欧洲游也就是个鸡毛蒜皮的小事儿。
而亲爱的要娶贤惠的日本太太的中国准老公们至少需要负担你的准日本太太这些消费(先生,请手动掏出你的月工资条数值同42000进行对比),好吧我假设中国准老公们都有这个经济能力,那么同样的经济能力付出让中国女人当全职太太在家相夫教子也不会比日本女人差的。。。但前提是得中国女人同意放弃自己的事业或者兴趣爱好才行(即使是这样,你能保证你的中国全职太太,可以得到在日本做家庭主妇应得的家庭和社会尊重,婆婆和七大姑八大姨不会说“哎呀,还不是我们家李四有本事,养着他那白吃白喝啥事也不干的老婆”,而在日本,已婚妇女们做家庭主妇是社会常态,没人会看不起她,七大姑八大姨也不会因此贬低她)。。。
所以中国的准老公们既要让你的老婆跟着你一起工作共同养家,还要指望她上的厅堂,进的厨房,最好还要身材超过苍老师,脸蛋媲美志玲姐姐。下要看好孩子,上要相处好婆婆。。。这些异想天开的男人咋不上天呢?(还好我认识的大多数男士都是聪明人,老老实实找个靠谱的中国老婆一起做房奴车奴孩儿奴,幸福又”痛苦“的过着小日子)
所以下次再有人跟你说,娶个日本老婆多好的时候,你就把我的日记翻出来,转发给他,让他自动变成哑巴.....同样的道理,中国的女性也不适宜因为西方国家的人均GDP高,听说那边人权更自由之类的理由,就天天琢磨嫁个歪果仁啥的,我还是认为中国的男人最懂你。
最后,我还是要重复我开头说过的话:婚姻这件事儿从来不是纯粹感性可以维持,也从来不是纯粹理性可以经营好的。
![]() |
玛丽日记微信号:malidiary,各种原创日记持续更新 |
因为前两天日记一出来就写了婚姻的话题,就有读者单独找我理论:“你把婚姻写成了那么理性的一件事情,就跟做一个市场策划一样,那婚姻还有啥意思?”我的回复就是:婚姻本来就不是一件可以用“有意思”来形容的事儿,所以才有《围城》那样的书写出来,所以才有一个千年烂俗的真理式短语叫做“七年之痒”,婚姻这件事儿从来不是纯粹感性可以维持,也从来不是纯粹理性可以经营好的。
假设婚姻这件事儿全部都是理性的那么家庭中会处处上演着这样的场景:老婆帮老公打了件毛衣,老公回家双手接过老婆织的新毛衣,拉着老婆的手万分感激的说:“老婆,因为你花费了33个小时,本该用来看美剧的时间来给我打毛衣,因此牺牲了你的精神娱乐和提高英语能力的机会成本,并且让我降低了冬日患上感冒风寒的健康损失成本,并且间接的缩减了我的时间成本以及让我获得了出去喝酒时吹牛晒恩爱的面子利益,因此我向你表示感谢,顺便给你的毛衣质量评五星。。。”(憋笑,好好读日记,我很严肃的写的呢),如果婚姻里的场景都是这样理性的,那么不光是我,恐怕大部分未婚的适婚青年都不会结婚了,如果把这个场景当做标准的结婚场景描述植入小学语文课本,那么五十年后,中国老龄化的程度难以想象,计划生育部门也就改制成鼓励生育部门,街道大妈的一项工作叫做——不定时到年轻小夫妻家庭去宣讲生孩子的好处。(OMG,我一直以为我是个缺乏想象力的人,貌似还行?)
然后还有个男性读者激动的跟我吼:“如果女性都把结婚这事儿打算的这么仔细,还给自己是否适合结婚了打分什么的(此处“打分”不理解的话,请查找”玛丽日记“公众号的历史消息,读前两篇),老婆们都出来打拼争取财务独立,那么做饭看孩子洗尿布这件事儿夫妻两人平摊的话,也太不公平了。毕竟男性本来就更具工作能力和机会,应该发挥出男性的优势来;女性既然多了个子宫,那上帝就是安排她照顾家事不是吗?巴拉巴拉....”既然他谈到这个男女在婚姻中的责任的问题,正好让我想起了前两天朋友圈,有个朋友转了个帖子,叫做《为什么日本人富却不要买豪车?》,大意就是日本人不把车子当做富有和身份的象征,日本丈母娘也不要女婿有房有车就可以娶走女儿。别急,我还是引用一段原文给你看:“日本经济新闻社做过一项市场调查,发现现在的日本年轻人在参加工作之后,第一想买的东西不是汽车,而是一部智能手机,其次是笔记本电脑,第三是自行车,第四是小型音箱,第五才是汽车,而房子被排在了第八位......所以,找老婆一定要找日本女人,因为日本的丈母娘对于女婿,第一不会要求有房子,第二不会要求有汽车,结婚成本很低。”以上是原文引用,加上之前还有网上疯传的说这世上最享受的事,是“住英国房子,用中国厨师,娶日本女人,拿美国工资”。我今天就顺着思路谈娶妻要娶日本女的这个话题。
在我谈到我的观点之前先分享一个在日本生活半辈子的男人写的书《冷眼看日本》中的观点。其中有一部分写到:“日本当老婆的最大的愿望就是希望自己的老公死掉。”虽然是开玩笑的说出来。但分析一下不难想象日本女人是真的希望死老公。因为老公死掉后她可以得一大笔企业抚恤金,如果房子是贷款买的那笔贷款也一笔购销,并且孩子政府也会帮忙抚养。最最重要的是她不需要再伺候一个回到家什么都不会坐,老了还给人添麻烦的人。
书中还说:“如果老两口中老公先死掉那老婆会越活越年轻,她们会到世界各地区旅游、做义工什么的,生活非常充实,而如果老婆先死掉的话,要不了多久老公也会随她而去的,因为他们之前的生活都是有人照顾的,现在生活自理都成问题老头能命长才怪了呢…”
然后我再分享我的观点:
日本女人确实从小被教育成婚后要安于相夫教子,在家务上比较专业,所以大部分日本女人一旦结婚必定成为全职太太,除非家里有个实在不能支撑起一个家庭经济问题的男人,当老婆的才会出去打打工什么的。。。
而在中国来说,能让老婆结婚后当全职太太的能有多少?(在这里我必须列一组数据:2014年日本平均月工资折人民币16850元。2014年中国平均月工资折人民币2400元。那么中国的人均GDP只达到了日本的七分之一(2015年的还没出来,我只能找到2014年的)按照这个数据来推算(亲爱的,你的月收入不是2400吧,我假设你工作四年准备结婚时收入6000够低了吧,那么此时日本适婚男青年的收入是6000*7=42000),也就是说如此平民老百姓的他给他的家庭主妇太太,每年买2个LV包,4套一线品牌的服装,一年一次15天的欧洲游也就是个鸡毛蒜皮的小事儿。
而亲爱的要娶贤惠的日本太太的中国准老公们至少需要负担你的准日本太太这些消费(先生,请手动掏出你的月工资条数值同42000进行对比),好吧我假设中国准老公们都有这个经济能力,那么同样的经济能力付出让中国女人当全职太太在家相夫教子也不会比日本女人差的。。。但前提是得中国女人同意放弃自己的事业或者兴趣爱好才行(即使是这样,你能保证你的中国全职太太,可以得到在日本做家庭主妇应得的家庭和社会尊重,婆婆和七大姑八大姨不会说“哎呀,还不是我们家李四有本事,养着他那白吃白喝啥事也不干的老婆”,而在日本,已婚妇女们做家庭主妇是社会常态,没人会看不起她,七大姑八大姨也不会因此贬低她)。。。
所以中国的准老公们既要让你的老婆跟着你一起工作共同养家,还要指望她上的厅堂,进的厨房,最好还要身材超过苍老师,脸蛋媲美志玲姐姐。下要看好孩子,上要相处好婆婆。。。这些异想天开的男人咋不上天呢?(还好我认识的大多数男士都是聪明人,老老实实找个靠谱的中国老婆一起做房奴车奴孩儿奴,幸福又”痛苦“的过着小日子)
所以下次再有人跟你说,娶个日本老婆多好的时候,你就把我的日记翻出来,转发给他,让他自动变成哑巴.....同样的道理,中国的女性也不适宜因为西方国家的人均GDP高,听说那边人权更自由之类的理由,就天天琢磨嫁个歪果仁啥的,我还是认为中国的男人最懂你。
最后,我还是要重复我开头说过的话:婚姻这件事儿从来不是纯粹感性可以维持,也从来不是纯粹理性可以经营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