醒悟中心卢老师记者问答录一
2013年7月1号对卢老师进行专访,一下是文字记录。
什么是强迫症?强迫症是如何产生的呢?我们又该如何治疗强迫症呢?在目前众多的强迫症的治疗方法中我们怎样做正确的选择呢?我们到底是在治疗强迫症还是培养一种正确的生活态度呢?为什么很多人经历了各种方法各种治疗还是身陷强迫症的苦恼,在强迫症的治疗中又会有什么障碍呢?记者带着诸多疑问对醒悟强迫症康复家园的首席心理咨询师卢老师进行了专访。
记:听说你早年也是强迫症患者,这是真的吗?
卢:我有过近7年的强迫经历,走过很多的弯路,比如吃药,转移注意力,传统的心理咨询等,后来接触到东方心理学通过自身实践慢慢的走出了强迫,康复后又对神经质症进行了深刻的研究,透过自己不断地学习,自身的一个体察,后来决定专注于强迫症治疗这一领域,希望能够帮助到一部分有缘朋友。关于我具体的介绍可以登录醒悟心理咨询中心网站www.qiangpozheng88.com详细了解。
记:现在有强迫症的人群有很多,到底什么是强迫症?
卢: 有些想法(行为)你不想去想(做)但又不得不想(做)并且伴有严重内心冲突和焦虑等情绪,对你生活造成严重影响,这个就是强迫思维(行为),强迫症的本质是一种不好的心理习惯。
如果有下述情况,你则可能患有强迫症:
a、强迫冲动是一些令人不安的想法、冲动和图像,你觉得很难受,但哪怕你努力去想别的事情,这些想法和冲动还是会回到你的脑子里来。
b、冲动是一些重复出现和仪式化的行为(或想法),你受到驱动非要做(或想)这些事情,否则就无法释放由这些冲动引起的焦虑。
c、强迫性和强制性冲动对你造成了干扰,占去你相当大的一部分时间,或者在相当严重的程度上干扰了你的日常生活。
记:原来强迫症只是一种不好的习惯,那为什么会产生强迫症?
卢:在家庭、学校教育,生活环境潜移默化的引导下形成追求完美,自尊心强,缺乏安全感,谨小慎微,敏感多疑,爱面子等性格特征,这并没有错,做不到自我的要求、期望、标准,开始自责,不接受自己。逐步形成自我与自然激烈对抗的错误心理习惯,不断的去反对自己自然升起的情感,在某些诱发事件的影响下形成强迫症。
记:那如果我们已经有了强迫症,应该怎样正确看待强迫症?
卢:强迫症只是一个不好的心理习惯,每个人都有或多或少的纠结,只是强迫症的患者受其影响较大,给它一个“强迫症”的名称,是为了更好的定义,不要把它看成一个病,要注意一点,当强迫症的症状来的时候不要去使劲排斥,使劲对抗这些自然的情感,而应接纳这些情感。
记:作为强迫症的家人应该会很担心,那家人应该注意些什么?
卢:强迫症患者都是很有上进心和责任感的善良的“好人”,可能由于症状,对学习,工作和生活造成了较大的影响,这不是因为他们意志力不强,而是由于症状实在顾及不到这么多,作为患者的家人需要给予他们充分的理解和关爱。
记:现在抑郁人群也很多,请问强迫症和抑郁症有什么关联?
卢: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精神心理疾病。患者一般主观上感到强烈的悲伤和忧郁,阻碍其正常生活和社会交往,它是一种心理障碍,常伴有相应的思维和行为改变、没有信心,常常想不开,更想寻死,患有强迫症时间比较长容易陷入抑郁的状态。这种状态一般来说会自行缓解,不用过分担心。
记:强迫症会转变为精神分裂症吗?
卢:它们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强迫症不会转变为精神分裂症,强迫症朋友一般都会主动寻求帮助,能够明显的感觉到痛苦。精神分裂具有遗传性且没有完整的自知力一般不会主动求医。
记:那强迫症到底应该如何治疗呢?
卢:不是治疗强迫症,而是培养一种接纳的生活态度,强迫症这三个字也就只是一个标签,它代表的是一种心理状态,一种内心充满了冲突、纠结、自己做不了主的心理状态,那么就强迫症朋友本身而言,需要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你没有任何的问题,只是你跟以前,你跟你身边的朋友有些不太一样,你跟以前相比变得不太自然,这种心理状态不是一种自然放松的状态,但是不代表你有问题,你没有任何问题,你不要想着你能够治疗强迫症,如果你觉得你在治疗强迫症,那从刚开始你就陷入了一个障碍,因为治本身就容易让人陷入一种敌对的态度,治本身就容易让人形成一种驱除、排斥的态度,你不需要去治疗强迫症,你接受任何一家机构的辅导真正的目的,不管你做什么样的练习最终的目的是培养一种爱自己,接受自己的能力,培养一种生活态度,强迫症从某种程度来讲就是生活态度的一个表现,所以你只是培养一种爱自己、爱真实的自己,什么是真实的自己,就是当下的自己,此时此刻的自己,这个是真实的自己,你是培养这么一种能力,接纳当下,接受真实的自己,培养这么一种能力,也就是一种生活态度,所以也不存在康复与不康复,因为你本身没有任何问题,如果你觉得你未来会康复,你认真练习都是为了那个康复,那反过来讲也就意味着你觉得你现在的这种状态都是有问题的,也意味着你对现在的状态是一种不满的态度,是一种排斥的态度,如果内心深处你是这么一种态度,那么不管你所做得任何努力都是徒劳的,所以我们真正需要的是培养接纳当下的一种生活态度,而不是治疗强迫症本身,它只是一个顺便。
记:我觉得你刚才讲的特别好我很认同,那请问强迫症能否治愈?
卢:所有的强迫症朋友都不是一生下来就是强迫,也就是强迫这种习惯是我们后天逐步培养累计起来的,那么同样我们也可以培养一种新的心理的习惯来代替现在这种强迫的习惯,只不过这需要一段过程,需要一定的耐心。每一个强迫症朋友都具有自我疗愈的能力,这本身都是你具足的,那么没有任何一个老师可以去让别人康复,这都是不存在的。强迫症朋友的康复一定是自我治疗,自己把自己治好,但是老师的存在是帮助你把这种自我疗愈的能力挖掘出来,这个能力每个人都具足,只不过是我们后天的习气把它慢慢的掩盖起来,就像一个镜子它上面蒙上了一层厚厚的灰尘,现在这个镜子失去了他原本应有的功能,但是这个镜子它本身具备的能力依然存在,那么老师的存在就是去让你自己把这层灰尘去掉,当镜子原有的功能自己显现出来的时候,你一定是自我疗愈的。
记:如果患者对自身康复没有信心,怎么办?
卢:症状的蜕变需要一段时间和过程,即使掌握了正确的方法,领悟了症状的实质,由于长期形成的心理习惯的影响,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得到完全的痊愈。好比一辆急速行驶的车的停下需要一个时间,不过在对强迫症的实质的领悟和坚持内观练习的基础上。你能逐渐感觉到症状的减轻,这种感觉就是最好的证明说明你已经走在了正确的路上。
记:现在很多医生都建议患者采用药物治疗,请问药物治疗对强迫症是否有效?
卢:所有强迫症完全是由心理矛盾引起的,完全可以通过“心理操作”彻底治愈。 “药物疗法和心理咨询相结合”这是一种非常无知和不负责任的做法,它就好象你一边想把一个人从昏睡中叫醒,一边又给他注射催眠剂一样。
记:上次听到你说强迫症朋友在接受治疗中有很多的障碍,能举个例子吗?
卢: 强迫症朋友在治疗的过程中有很大的一个障碍,这个障碍就是他觉得我接受了某某机构某某老师的治疗,那么我只要好好配合老师认真去做练习,那么我半年之后一年之后应该会成为什么样,那么当他如果觉得我现在认真练习,我半年之后应该成为一个什么状态,这个时候他就是很容易用半年或一年之后他心目当中的那个状态来去要求他的每一个当下,那么就很容易对每一个当下产生一种抗拒,你半年之后或一年之后那个头脑当中的状态它是取决于你能否接受每一个当下,是一个自然地发生,你不能用你半年之后的结果要求你现在的每一个当下,如果这样你就很难做到对你的每一个当下保持平等心,强迫症朋友很大的障碍总是觉得我此时此刻应该是这个样子,此时此刻应该那个样子,总是对当下有一个标准,但是当下真实的一个情况与他头脑当中的那个标准不符,所以他就会去抗拒,就会去排斥,那个标准是来自他头脑的一个想法,它不是一个真实的发生,甚至可以说那个标准是一个虚妄的,我们只是接受真实的自己,什么是真实的自己,就是当下的自己,如果总觉得我现在努力练习,一年之后我应该会康复,我应该不会去胡思乱想,我应该不会反复检查 ,我应该不会反复洗手,那么他内心深处对于他现在所有的症状仍然是一种排斥的模式,我的努力练习都是为了去除它们,那么他就很容易用那个康复,用那个自然练习会得到的一个结果来去和每一个当下作比较。这是一个很自然的心理,但这是一个很大的障碍,康复不在未来,就在每一个当下,就在此时此刻,因为你半年之后一年之后会成为什么样,它都是由你的每一个当下决定的,所以我们只是接受现在,接受当下真实的一个情况,至于未来会怎样它是一个自然地发生,不是我们所能够要求的,当你要求的时候你的心必然就是努力地,你就不能客观的接受当下真实的存在,你的心必然就不再平衡,这就违背了接纳的真实含义,所以不要想着我努力练习以后会怎样,让自己接受每一个当下这个是非常重要的。
记:我觉得你刚才说的这一点非常重要,那为什么康复的路上都会反复?
卢: 所谓的反复是在某个阶段症状可能轻些,在某个阶段症状可能重些,其实就是你内心深层次压抑东西的释放,当症状变重的时候便感觉是反复了。只要具有了接纳的态度掌握了觉知的技巧症状会慢慢减轻,直到我们感觉不到它的存在,一时的感觉加重是正常的,因为我们的情绪,心态随时在变化,只要总的趋势是在向好的方向转化就应该相信自己走在正确的路上了,康复只是时间问题。
记:我明白了,那康复之后性格和以前有什么不一样?
卢:一般发生强迫症的朋友具有一些共同的性格特征,这样的性格特征无所谓好坏,但是很多朋友都不接纳自己的某些性格,想着如何改变,如追求完美,做事谨慎,固执,这些性格能量如果发挥在有创造性的地方会使你的工作更加出色,如果走向反面则会陷入强迫症的泥沼,所以康复之后这些性格特征会更多的以正面能量的形式表现出来。
记:通过与您的沟通让我对强迫症有了一个更新的认识,同时也认识到作为强迫症的指导老师也不容易!
卢:作为心理咨询师确实不是容易的事,因为要改变一个人的强迫习惯不是那么简单的,不简单并不代表不可以,我们还需要继续努力,任重而道远,呵呵。
记:那好,我今天遇到你真的很高兴,您让我更了解强迫症这个特殊的人群,您把自己曾经走过的弯路与大家分享并帮助他们走出强迫,确实是一件伟大的事业,谢谢你为人们心灵点灯!
卢:这是我的信仰,必须为这条道路前行。确实走了5年多是一种内心对这份和谐的信仰的勇气,追随到今天是必然的。也希望你们媒体更多的关注强迫症这个人群,辛苦了,再次的谢谢你!
什么是强迫症?强迫症是如何产生的呢?我们又该如何治疗强迫症呢?在目前众多的强迫症的治疗方法中我们怎样做正确的选择呢?我们到底是在治疗强迫症还是培养一种正确的生活态度呢?为什么很多人经历了各种方法各种治疗还是身陷强迫症的苦恼,在强迫症的治疗中又会有什么障碍呢?记者带着诸多疑问对醒悟强迫症康复家园的首席心理咨询师卢老师进行了专访。
记:听说你早年也是强迫症患者,这是真的吗?
卢:我有过近7年的强迫经历,走过很多的弯路,比如吃药,转移注意力,传统的心理咨询等,后来接触到东方心理学通过自身实践慢慢的走出了强迫,康复后又对神经质症进行了深刻的研究,透过自己不断地学习,自身的一个体察,后来决定专注于强迫症治疗这一领域,希望能够帮助到一部分有缘朋友。关于我具体的介绍可以登录醒悟心理咨询中心网站www.qiangpozheng88.com详细了解。
记:现在有强迫症的人群有很多,到底什么是强迫症?
卢: 有些想法(行为)你不想去想(做)但又不得不想(做)并且伴有严重内心冲突和焦虑等情绪,对你生活造成严重影响,这个就是强迫思维(行为),强迫症的本质是一种不好的心理习惯。
如果有下述情况,你则可能患有强迫症:
a、强迫冲动是一些令人不安的想法、冲动和图像,你觉得很难受,但哪怕你努力去想别的事情,这些想法和冲动还是会回到你的脑子里来。
b、冲动是一些重复出现和仪式化的行为(或想法),你受到驱动非要做(或想)这些事情,否则就无法释放由这些冲动引起的焦虑。
c、强迫性和强制性冲动对你造成了干扰,占去你相当大的一部分时间,或者在相当严重的程度上干扰了你的日常生活。
记:原来强迫症只是一种不好的习惯,那为什么会产生强迫症?
卢:在家庭、学校教育,生活环境潜移默化的引导下形成追求完美,自尊心强,缺乏安全感,谨小慎微,敏感多疑,爱面子等性格特征,这并没有错,做不到自我的要求、期望、标准,开始自责,不接受自己。逐步形成自我与自然激烈对抗的错误心理习惯,不断的去反对自己自然升起的情感,在某些诱发事件的影响下形成强迫症。
记:那如果我们已经有了强迫症,应该怎样正确看待强迫症?
卢:强迫症只是一个不好的心理习惯,每个人都有或多或少的纠结,只是强迫症的患者受其影响较大,给它一个“强迫症”的名称,是为了更好的定义,不要把它看成一个病,要注意一点,当强迫症的症状来的时候不要去使劲排斥,使劲对抗这些自然的情感,而应接纳这些情感。
记:作为强迫症的家人应该会很担心,那家人应该注意些什么?
卢:强迫症患者都是很有上进心和责任感的善良的“好人”,可能由于症状,对学习,工作和生活造成了较大的影响,这不是因为他们意志力不强,而是由于症状实在顾及不到这么多,作为患者的家人需要给予他们充分的理解和关爱。
记:现在抑郁人群也很多,请问强迫症和抑郁症有什么关联?
卢: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精神心理疾病。患者一般主观上感到强烈的悲伤和忧郁,阻碍其正常生活和社会交往,它是一种心理障碍,常伴有相应的思维和行为改变、没有信心,常常想不开,更想寻死,患有强迫症时间比较长容易陷入抑郁的状态。这种状态一般来说会自行缓解,不用过分担心。
记:强迫症会转变为精神分裂症吗?
卢:它们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强迫症不会转变为精神分裂症,强迫症朋友一般都会主动寻求帮助,能够明显的感觉到痛苦。精神分裂具有遗传性且没有完整的自知力一般不会主动求医。
记:那强迫症到底应该如何治疗呢?
卢:不是治疗强迫症,而是培养一种接纳的生活态度,强迫症这三个字也就只是一个标签,它代表的是一种心理状态,一种内心充满了冲突、纠结、自己做不了主的心理状态,那么就强迫症朋友本身而言,需要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你没有任何的问题,只是你跟以前,你跟你身边的朋友有些不太一样,你跟以前相比变得不太自然,这种心理状态不是一种自然放松的状态,但是不代表你有问题,你没有任何问题,你不要想着你能够治疗强迫症,如果你觉得你在治疗强迫症,那从刚开始你就陷入了一个障碍,因为治本身就容易让人陷入一种敌对的态度,治本身就容易让人形成一种驱除、排斥的态度,你不需要去治疗强迫症,你接受任何一家机构的辅导真正的目的,不管你做什么样的练习最终的目的是培养一种爱自己,接受自己的能力,培养一种生活态度,强迫症从某种程度来讲就是生活态度的一个表现,所以你只是培养一种爱自己、爱真实的自己,什么是真实的自己,就是当下的自己,此时此刻的自己,这个是真实的自己,你是培养这么一种能力,接纳当下,接受真实的自己,培养这么一种能力,也就是一种生活态度,所以也不存在康复与不康复,因为你本身没有任何问题,如果你觉得你未来会康复,你认真练习都是为了那个康复,那反过来讲也就意味着你觉得你现在的这种状态都是有问题的,也意味着你对现在的状态是一种不满的态度,是一种排斥的态度,如果内心深处你是这么一种态度,那么不管你所做得任何努力都是徒劳的,所以我们真正需要的是培养接纳当下的一种生活态度,而不是治疗强迫症本身,它只是一个顺便。
记:我觉得你刚才讲的特别好我很认同,那请问强迫症能否治愈?
卢:所有的强迫症朋友都不是一生下来就是强迫,也就是强迫这种习惯是我们后天逐步培养累计起来的,那么同样我们也可以培养一种新的心理的习惯来代替现在这种强迫的习惯,只不过这需要一段过程,需要一定的耐心。每一个强迫症朋友都具有自我疗愈的能力,这本身都是你具足的,那么没有任何一个老师可以去让别人康复,这都是不存在的。强迫症朋友的康复一定是自我治疗,自己把自己治好,但是老师的存在是帮助你把这种自我疗愈的能力挖掘出来,这个能力每个人都具足,只不过是我们后天的习气把它慢慢的掩盖起来,就像一个镜子它上面蒙上了一层厚厚的灰尘,现在这个镜子失去了他原本应有的功能,但是这个镜子它本身具备的能力依然存在,那么老师的存在就是去让你自己把这层灰尘去掉,当镜子原有的功能自己显现出来的时候,你一定是自我疗愈的。
记:如果患者对自身康复没有信心,怎么办?
卢:症状的蜕变需要一段时间和过程,即使掌握了正确的方法,领悟了症状的实质,由于长期形成的心理习惯的影响,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得到完全的痊愈。好比一辆急速行驶的车的停下需要一个时间,不过在对强迫症的实质的领悟和坚持内观练习的基础上。你能逐渐感觉到症状的减轻,这种感觉就是最好的证明说明你已经走在了正确的路上。
记:现在很多医生都建议患者采用药物治疗,请问药物治疗对强迫症是否有效?
卢:所有强迫症完全是由心理矛盾引起的,完全可以通过“心理操作”彻底治愈。 “药物疗法和心理咨询相结合”这是一种非常无知和不负责任的做法,它就好象你一边想把一个人从昏睡中叫醒,一边又给他注射催眠剂一样。
记:上次听到你说强迫症朋友在接受治疗中有很多的障碍,能举个例子吗?
卢: 强迫症朋友在治疗的过程中有很大的一个障碍,这个障碍就是他觉得我接受了某某机构某某老师的治疗,那么我只要好好配合老师认真去做练习,那么我半年之后一年之后应该会成为什么样,那么当他如果觉得我现在认真练习,我半年之后应该成为一个什么状态,这个时候他就是很容易用半年或一年之后他心目当中的那个状态来去要求他的每一个当下,那么就很容易对每一个当下产生一种抗拒,你半年之后或一年之后那个头脑当中的状态它是取决于你能否接受每一个当下,是一个自然地发生,你不能用你半年之后的结果要求你现在的每一个当下,如果这样你就很难做到对你的每一个当下保持平等心,强迫症朋友很大的障碍总是觉得我此时此刻应该是这个样子,此时此刻应该那个样子,总是对当下有一个标准,但是当下真实的一个情况与他头脑当中的那个标准不符,所以他就会去抗拒,就会去排斥,那个标准是来自他头脑的一个想法,它不是一个真实的发生,甚至可以说那个标准是一个虚妄的,我们只是接受真实的自己,什么是真实的自己,就是当下的自己,如果总觉得我现在努力练习,一年之后我应该会康复,我应该不会去胡思乱想,我应该不会反复检查 ,我应该不会反复洗手,那么他内心深处对于他现在所有的症状仍然是一种排斥的模式,我的努力练习都是为了去除它们,那么他就很容易用那个康复,用那个自然练习会得到的一个结果来去和每一个当下作比较。这是一个很自然的心理,但这是一个很大的障碍,康复不在未来,就在每一个当下,就在此时此刻,因为你半年之后一年之后会成为什么样,它都是由你的每一个当下决定的,所以我们只是接受现在,接受当下真实的一个情况,至于未来会怎样它是一个自然地发生,不是我们所能够要求的,当你要求的时候你的心必然就是努力地,你就不能客观的接受当下真实的存在,你的心必然就不再平衡,这就违背了接纳的真实含义,所以不要想着我努力练习以后会怎样,让自己接受每一个当下这个是非常重要的。
记:我觉得你刚才说的这一点非常重要,那为什么康复的路上都会反复?
卢: 所谓的反复是在某个阶段症状可能轻些,在某个阶段症状可能重些,其实就是你内心深层次压抑东西的释放,当症状变重的时候便感觉是反复了。只要具有了接纳的态度掌握了觉知的技巧症状会慢慢减轻,直到我们感觉不到它的存在,一时的感觉加重是正常的,因为我们的情绪,心态随时在变化,只要总的趋势是在向好的方向转化就应该相信自己走在正确的路上了,康复只是时间问题。
记:我明白了,那康复之后性格和以前有什么不一样?
卢:一般发生强迫症的朋友具有一些共同的性格特征,这样的性格特征无所谓好坏,但是很多朋友都不接纳自己的某些性格,想着如何改变,如追求完美,做事谨慎,固执,这些性格能量如果发挥在有创造性的地方会使你的工作更加出色,如果走向反面则会陷入强迫症的泥沼,所以康复之后这些性格特征会更多的以正面能量的形式表现出来。
记:通过与您的沟通让我对强迫症有了一个更新的认识,同时也认识到作为强迫症的指导老师也不容易!
卢:作为心理咨询师确实不是容易的事,因为要改变一个人的强迫习惯不是那么简单的,不简单并不代表不可以,我们还需要继续努力,任重而道远,呵呵。
记:那好,我今天遇到你真的很高兴,您让我更了解强迫症这个特殊的人群,您把自己曾经走过的弯路与大家分享并帮助他们走出强迫,确实是一件伟大的事业,谢谢你为人们心灵点灯!
卢:这是我的信仰,必须为这条道路前行。确实走了5年多是一种内心对这份和谐的信仰的勇气,追随到今天是必然的。也希望你们媒体更多的关注强迫症这个人群,辛苦了,再次的谢谢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