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与智慧的相逢——法国卢瓦河谷游记之舍农索堡
![]() |
旅行之前就从各种旅游攻略及游记里了解到,舍农索是一座“女人“堡。至于原因,我当时没有深究,想着把好奇和答案留到那时那地再去探寻与揭开,也应算是旅行的一种乐趣。而舍农索这座坐落在卢瓦河谷里跨越谢尔河两岸的法国16世界古堡,果真没有让我失望。
她独有的与法国王室的渊源纠葛、古堡修建与传承历史、建筑及装饰特色、几位重要女主人的智慧经营以及目前古堡内的管理与装饰,都令我印象深刻、记忆犹新。她成为此行游历过的三座卢瓦河谷著名古堡中,我最喜欢的一座;如若还有机会,我能在夏秋季节去法国旅行,我想我会考虑再次去拜访这座美丽与智慧化身的女人堡。
![]() |
舍农索堡最重要的建筑特色有两处,一是她最初的主体城堡是建在谢尔河河床上一个老磨坊的两座石墩上,她是”水上城堡“;二是她后建成的横跨在谢尔河之上的经典长廊,它亦桥亦廊,使得整个舍农索堡都成为了”停泊在谢尔河上的船“。
![]() |
我们参观古堡的这一天,恰逢冬日阴雨,没有蓝天白云与灿烂阳光,但置身于这座古堡的花园观景最佳处,我依然能想象晴好天气光线下,她美丽如法国印象派画家风景画一般的迷人景色。但愿能有机会再来。
![]() |
整座古堡的主要组成部分除了主堡前方早期主人改建古堡时遗留下来的塔楼(马尔克塔楼),还有城堡两侧分别有其中两任女主人先后设计建造的漂亮花园(狄安娜花园和卡特琳花园),其中狄安娜花园入口的一角还有一幢外形讨人喜欢的管家房。
从古堡内的窗户向外望去,可以看到两侧的室外花园和谢尔河风景。
![]() |
![]() |
花园入口的管家房。
![]() |
![]() |
这座美丽浪漫的古堡之所有这么迷人的建筑特色,和她的历任重要女主人有着非常大的关系。她们得上帝眷顾集美丽、智慧、权势甚至长寿于一身,正是由于这些女主人的设计、管理与经营,舍农索堡才会比之卢瓦河谷上其他古堡更具有独特的法式气质与魅力。
古堡长廊的其中一层现在设置了一个挺不错的关于古堡历史的展览,其中有一幅展板我特地拍了下来,因为它能很形象简要的告知大家古堡主题建筑与长廊建设的历史,以及它们与几任重要女主人之前的关系。
![]() |
踏进古堡的卫兵室,我立即被正在燃烧的炉火所吸引。在这阴冷潮湿的天气里参观一座历史悠久又带点神秘色彩的古堡,迎门先遇一簇暖暖的炉火,确实能让远道而来的访客心生熨帖温舒之感。在后来的参观中,我发现古堡的好几间开放参观的房间中都燃起了壁炉里的火,感觉有了燃烧着的壁炉,整个房间也仿佛有了生命般更鲜活起来,真是既温馨又舒适的安排。
![]() |
卫兵室曾是手持武器的卫兵保卫王室安全所待的地方,现在这里除了壁炉,吸引我的还有两面墙上挂着大型古董挂毯,上面的画和颜色虽然随着岁月流逝有些斑驳,但依然能一眼就感觉出其超强的立体感和当初美丽的色彩。前厅里还可以租用中文语音导览,可以帮助我在整个游览过程中不受打扰的慢慢聆听和品位关于这座古堡的各种历史、评论,甚至是王室八卦。
![]() |
古堡里靠近入口处有一座小教堂。这里比较引起我兴趣的陈列品之一就是一位意大利艺术家用大理石雕刻的带圣婴的圣母雕像,以及古堡花艺师为雕像所献上的鲜花装饰。
![]() |
![]() |
关于这座教堂我感觉比较值得一提的历史是,法国大革命时期,城堡当时的主人杜邦夫人机智地把木材存放在这里,掩盖了它的宗教色彩,从而挽救了这座小教堂。这是一个典型的可以体现女人堡称谓的历史小故事。
![]() |
在古堡参观的重要部分之一,就是各个时期各位古堡主人的卧室。古堡的两位最重要的女主人其实是冤家对头,听了中文导览里介绍以及我临时搜到的一些网上资料,不禁感叹她们的恩怨情仇、她们的斗智斗勇还有一辈子抵得上别人几辈子的的宫廷八卦、喜乐哀愁,绝对是值得写成小说搬上大银幕的绝好素材。她们的人生和这座古堡结下了不解之缘,她们将自己对生活的希望、热爱以及寄托都注入其中,赋予古堡独特的属于她们个人的印记与气质。
这里摘抄一段历史故事,算做一个旁注,不一定完全符合历史真实,但旁观者还是可以从中感受一下当时的这两位女主人的强大小宇宙。尤其是凯瑟琳·德·美第奇——这个美第奇家族的女人,真是拥有传奇彪悍而又跌宕起伏的一生,感兴趣的童鞋可以自己再去了解。
“舍农索城堡原是昂古莱姆王朝封臣让·马尔斯克(Jean Marques)所建,但让·马尔斯克在英法百年战争中支持英国人,让英国雇佣兵进驻城堡,所以在查理七世重新占领舍农索时把城堡付之一炬,只留下了主塔---马尔斯克塔。让·马尔斯克的后人重建了城堡,但因背负了庞大的债务,所以将城堡卖给当时法国国王查理八世的财务大臣托马·波耶(Thomas Bohier)。后来因为波耶的儿子没还清积欠国王的债务,舍农索城堡被弗朗索瓦一世查封。
弗朗索瓦一世死后,亨利二世将城堡送给他的情妇狄安娜·德·普瓦捷(Diane de Poitiers),这位贵妇30岁出头便守了寡,由于美貌非凡,很快便被王太子勾上手。王太子刚一继位成为亨利二世国王,便封她为女大公,各种恩宠不计其数。戴安娜将舍农索城堡的花园装点成当时最时尚,最具艺术色彩的花园,她在谢尔河上架起了长桥,使舍农索城堡成为世界上唯一带桥梁的城堡。
亨利二世虽然娶了意大利美第奇家族的凯瑟琳·德·美第奇(Catherine de Médicis)为王后,但仍然对这位比自己大二十岁的情妇百般依顺,言听计从。受到冷落的王后把仇恨记在心里。1559年,亨利二世在一次比武中受伤不治身亡,凯瑟琳才等到了时机。她不仅全面摄政法兰西,还把戴安娜遣送到另一座修蒙城堡去居住,直到她65岁寂寞地死去。重返舍农索的王后凯瑟琳迫不及待地想在这幢古堡留下自己的痕迹,她在长桥上建起了双层长廊,把这里建成了当时最奢华的交际庆典活动的中心。她在这里操控着整个法兰西王国,树立起自己儿子作为当时年轻国王的威望。"
狄安娜·德·普瓦捷卧室:
室内壁炉是由法国枫丹白露派著名雕刻家古戎建造,雕有亨利二世和凯瑟琳·德·美第奇名字的首个字母:H和C交错的图形。壁炉上是凯瑟琳·德·美第奇的肖像。眼前的一切都让我不禁联想这两位传奇女人围绕着舍农索堡所展开的各种较劲,在凯瑟琳终于成功的驱走了狄安娜之后,她是那么毫不掩饰的想要在这间情敌曾经使用过的房间里留下自己的明显印记,好彰显她才是笑到最后赢得一切的王者。
![]() |
![]() |
狄安娜卧室的一侧可以通往舍农索堡著名的长廊。凯瑟琳·德·美第奇在成为舍农索堡主人之后,在狄安娜·德·普瓦捷时期建起的长桥上加盖建起了这条美丽的长廊。
长廊长60米,宽6米,有18扇窗户,光线十分充足。廊内的地板是由灰白色和黑色的方砖拼汇成的,天花小梁外露,简直就是一间美轮美奂的舞厅。据说,当时凯瑟琳以自己儿子亨利三世国王的名义在这里举办庆祝活动,开启了这条长廊今后的传奇故事。
长廊两头有两个十分精美的文艺复兴时期的壁炉,靠南门的壁炉是仅供装饰的。长廊的南门正好通向谢尔河左岸。古堡导览里介绍,二战期间,谢尔河是一条分界线,城堡的入口处在占领区(谢尔河右岸),而长廊的南门则通往谢尔河的左岸——自由区,许多人就是在抵抗组织的帮助下,从这里走向了自由区。整个战争期间,德国的一个炮兵连随时准备着摧毁舍农索。
![]() |
![]() |
![]() |
凯瑟琳·德·美第奇的卧室:
凯瑟琳在狄安娜的卧室里留下了强烈的个人印记,在她自己的卧室里,也同样如此。卧室天花板上装饰着彩绘描金方格藻井,很多藻井里刻有人名的首个字母,正中间有“C"和”H"交错的图形,那是凯瑟琳和亨利二世名字的首个字母。卧室中央有一张精美的带华盖床,是典型的文艺复兴时期的卧具。
![]() |
版画间:
从凯瑟琳的卧室可通往由两间小的套房构成的版画间。用精致花艺装饰的版画间收藏展示了各个时期的以舍农索为主题的绘画、版画作品。
![]() |
绿色办公室和书房
当凯瑟琳·德·美第奇的夫君亨利二世去世之后,这间绿色的房间就成为了她的专用办公室,她在这里统治着当时的法兰西。
![]() |
我特别喜欢这里展示的一副挂毯,最初是因为它非常漂亮的蓝绿色泽、特别立体感的造型和图案。后来看了解说,发现它的确不同凡响:
”15世纪称为“马兜铃”式样的布鲁塞尔挂毯是哥特时期和文艺复兴时期的作品。这幅挂毯不同凡响,一是因为它极富魅力的颜色由绿色会逐渐转变成蓝色;二是因为它的主题反映了新大陆美洲的发现:秘鲁银色的野鸡、菠萝、兰花、石榴,这些在1492年欧洲人还从未见过的动物和植物。“
![]() |
办公室里面的一间小房间原来是凯瑟琳·德·美第奇的书房,现在展示着不少艺术品,还有古堡花艺师的精致花艺展示。
![]() |
五位王后的卧室:
凯瑟琳·德·美第奇卧室的旁边是五位王后的卧室。这个房间的得名是为了纪念凯瑟琳的两位女儿、三位儿媳,她们分别曾是法国、西班牙和奥地利的五位王后。(多么厉害又传奇的一个女人啊,自己是王后,还让自己的女儿儿媳各个都当王后)
在这个卧室里,新鲜美丽的花艺插花、温暖舒适的壁炉炉火,再一次让我感受到了舍农索堡工作人员为接待好参观者所花费的心思与时间。
![]() |
![]() |
弗朗索瓦一世沙龙:
我感觉这个沙龙是整个古堡里最富古典文艺气息的地方,房间里的家具都是古董,其中有15、16世纪法国制造的精美柜子。墙上挂着狄安娜·德·普瓦捷着狩猎女神装的画像,这幅作品是枫丹白露派画家于1556年在舍农索绘制的。房间另一侧有名为美慧三女神的绘画,描绘的是三个姐妹,她们也是国王路易十五的先后三位宠妃。
![]() |
![]() |
路易十四沙龙:
在这个沙龙房间里,一幅路易十四的画像尤为显眼。这是路易十四为纪念他当年访问舍农索堡,特意送给他叔叔旺多娒公爵的(也就是当时舍农索堡的主人);画像的木框非常特别,是由四根巨大木条雕刻而成。
整个沙龙的墙壁和地面现在都用了大红色的材料做装饰,很好得凸显了路易十四这位法国历史上有太阳王之称的君主之气势与地位。
![]() |
![]() |
“在文艺复兴时期的壁炉上,雕刻有蝾螈和白釉的雕刻,分别纪念弗朗索瓦一世国王和克洛德王后。”
![]() |
沙龙展示的众多画作中,有一幅是法国大革命时期,城堡当时主人杜邦夫人的画像(下图右三)。
“路易斯·杜邦是乔治·桑的祖母,18世纪舍农索的主人。她积极保护百科全书的编撰者,在舍农索接见了伏尔泰、卢梭、孟德斯鸠等,她的善良、慷慨与智慧使舍农索免遭被法国大革命摧毁的厄运。”
很显然,同样是拥有智慧、勇气和坚韧等高素质,杜邦夫人与狄安娜和凯瑟琳这样的女主人相比,却有着截然不同的爱好与追求,也赋予了舍农索堡另一重不同的女人气质。
![]() |
厨房:
舍农索堡还有一处非常有特色的参观点就是她的厨房。它的位置在地下一层,建在谢尔河上两个最早的石墩构成的巨大底座上。
厨房的大小结构以及其中的程设和展品,让人很容易就融入到文艺复兴那个年代里,上层社会的人家如何用各种食材、全套厨房用品套装(灶具、炊具)和各色工具来做饭、取水、取暖等等,甚至还能体现在厨房这个小环境下,仆人们的日常社交与饮食劳作生活。
存放间里的壁炉是城堡中最大的壁炉,不知为何,这个壁炉的样子和装饰品,一下子就让我想起了给小孩子讲的童话故事《三只小猪》,那第三只聪明的小猪把狡猾的狼引入了自家的壁炉烟囱,最终掉进了正在煮沸的汤锅里。
![]() |
大壁炉的旁边是用来烤面包的烤炉。
![]() |
大灶台(没拍到正面)以及陈列的各种炊具、量具,还有取水工具。
![]() |
![]() |
![]() |
十六世纪农庄
参观完舍农索堡的主体建筑之后,在室外我还意外的发现, 除了两座漂亮的花园以及迷宫,原来古堡外围还有一座十分迷人可爱的小农庄。
农庄通向古堡的花卉园,其中心地带是花卉工坊,有花卉工人全年在此工作。我在古堡的各个房间里看到的那些漂亮精致的花艺展示,都是来自这些工人的用心准备。
![]() |
![]() |
![]() |
![]() |
![]() |
虽然正值阴冷的冬日,但此趟在舍农索堡的参观却令我宾至如归、温馨而有意义。这座女人堡著称的古堡,果然如一个深藏着巨大宝藏的迷宫一般,一直不断地吸引着我去探索与体味。我想这样美好的参观体验,既是历任主人尤其是女主人不断经营的智慧与心血结晶,也离不开现在的古堡主人与经营管理者对她的精心维护与展示。
她的的确确是一场美丽与智慧的相逢,期待今后能在一个阳光灿烂的日子里,再次来到舍农索,欣赏与享受她的更多迷人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