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元时期的琴人(五)
北宋琴家经常与文人合作进行创作。著名文人如范仲淹、欧阳修、苏轼、叶梦得、王安石等,都和琴人有交往。文人写词,琴人谱曲,创作了《醉翁吟》、《胡笳十八拍》等作品。这种词曲结合的形式,在当时特别盛行。
欧阳修(公元1007——1072)在送别友人杨寘的宴会上,特地请他的琴师孙道滋"进琴以为别"。同时,又写了一篇《送杨寘序》,序文中主要讲的是弹琴可以养生的道理。欧阳修被贬为滁州太守期间,写了一篇著名的散文《醉翁亭记》,这篇散文描绘的景色和意境打动了许多读者。太常博士沈遵读了该文之后,专门跑到滁州当地去观光。他受到文章的启发,"爱其山水,归而以琴写之,作《醉翁吟》一调。"此外,又创作有《晓莺啼》、《隐士游》等琴曲(《琴谈》)。后来,欧阳修听到沈遵创作的琴曲《醉翁吟》,非常感动,在诗中写道:"《醉翁吟》以我名,我初闻之喜且惊。"诗人认为琴曲写出了自己的心意,"子有三尺徽黄金,写我幽思穷崎嵚。"诗人还回忆起十年前写作《醉翁亭记》时的情景,感触很多:"世事多虞嗟力薄","心以忧醉安知乐"。
沈遵的《醉翁吟》传开之后,引起了很多人的兴趣,可能是琴曲过于器乐化的缘故,不少人打算为它填上相应的歌词,但都不理想。又过了三十多年,欧阳修、沈遵相继去世。沈的琴友崔闲"常恨此曲无词,乃谱其声,请于东坡居士"。崔闲请苏轼为他所谱之声填词,由于两人都很熟悉这一题材,合作得非常顺利,"闲为弦其声,居士倚为词,顷刻而就,无所点窜。"苏轼一字不改地即刻完成了这首琴歌的歌词,使得琴曲大为生色,在当时就传为佳话,并且一直流传至今。
欧阳修(公元1007——1072)在送别友人杨寘的宴会上,特地请他的琴师孙道滋"进琴以为别"。同时,又写了一篇《送杨寘序》,序文中主要讲的是弹琴可以养生的道理。欧阳修被贬为滁州太守期间,写了一篇著名的散文《醉翁亭记》,这篇散文描绘的景色和意境打动了许多读者。太常博士沈遵读了该文之后,专门跑到滁州当地去观光。他受到文章的启发,"爱其山水,归而以琴写之,作《醉翁吟》一调。"此外,又创作有《晓莺啼》、《隐士游》等琴曲(《琴谈》)。后来,欧阳修听到沈遵创作的琴曲《醉翁吟》,非常感动,在诗中写道:"《醉翁吟》以我名,我初闻之喜且惊。"诗人认为琴曲写出了自己的心意,"子有三尺徽黄金,写我幽思穷崎嵚。"诗人还回忆起十年前写作《醉翁亭记》时的情景,感触很多:"世事多虞嗟力薄","心以忧醉安知乐"。
沈遵的《醉翁吟》传开之后,引起了很多人的兴趣,可能是琴曲过于器乐化的缘故,不少人打算为它填上相应的歌词,但都不理想。又过了三十多年,欧阳修、沈遵相继去世。沈的琴友崔闲"常恨此曲无词,乃谱其声,请于东坡居士"。崔闲请苏轼为他所谱之声填词,由于两人都很熟悉这一题材,合作得非常顺利,"闲为弦其声,居士倚为词,顷刻而就,无所点窜。"苏轼一字不改地即刻完成了这首琴歌的歌词,使得琴曲大为生色,在当时就传为佳话,并且一直流传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