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海南黄花梨的传奇历史
海南黄花梨:学名降香黄檀,自古是皇室贵族极受推崇的珍贵木料,树木坚重油多,千年不腐,长有髓线斑纹和“鬼脸”。自明清起,有“中国最贵的树”之美称!
海南黄花梨原产于海南。海南是个热带季雨林大岛,过去在中国地域上独处一隅,不为大众所知。落后的发展,使海南直到宋代才开始出现环岛驿道;而大片腹地,一直居住着历史久远的黎族同胞,外人很难进入。封闭的地域,落后的经济,才让海南黄花梨等珍贵木材在最原始的热带雨林山脉中得以穿越千年,繁荣到近古。
早在唐朝,海南黄花梨便进入宫廷,成为大臣向皇帝献媚的贡品。明代至前清时期,海南黄花梨独受皇家偏爱,功勋大臣四处收刮,加之海南大力开发下许多前所未有的道路通向深山黎峒,于是,海南黄花梨大树批量的遭致砍伐而丧失。至清末年间的短短百余年,大材大料已基本绝迹。据清道光《琼州府志》记载,雍正年间海南大规模砍伐黄花梨,乾隆曾下旨禁止再伐,但依旧没有阻止海南黄花梨几乎走向灭绝的步伐。
1840年鸦片战争后中原动荡,海南岛远离战区,短期内避免了战争带来的灾难,因此得到了一定程度的休养生息。
解放后,落后的群众意识,还不懂得尊重自然规律,面对残留下的封建观念,在高度组织起来的巨大社会力量面前,海南黄花梨又一次大规模的遭到人为的摧残,几乎绝迹。尤其在1958年“大跃进”中,“土法上马”大炼钢铁,火直接酿成了海南黄花梨的又一灾祸。由于海南黄花梨多生长于低海拔地区,燃烧时火力旺盛,持续时间长,于是顺其自然的成为炼钢的上选木柴,一时被成批成批的送进了炼炉。又在20世纪60至70年代,农垦大军和知识青年在海南岛砍林种胶,加上一部分当地黎民依然保留了刀耕火种的传统习俗,烧山再次给海南黄花梨的生长环境带来了巨大破坏。据统计,这一时期,海南岛原有80%的森林覆盖率,迅速下降到47%。除此外,海南花梨木又被认作“降香木”,承担了对外出口创汇的重任。
改革开放初期,西方对中国实施经济封锁,国家外汇吃紧,而“降香木”在燃烧过程中散发缕缕幽香,是做上等佛香的原料。于是许多外贸公司将“降香木”粉碎后制成佛香,出口到东南亚国家和地区以换取外汇。这样,无数的中小黄花梨树又被砍下。
20世纪30年代,我国红木家具界的权威人士就曾断言:海南黄花梨在我国已经绝迹。此后30年里,业内人士对这一结论深信不疑。
海南黄花梨原产于海南。海南是个热带季雨林大岛,过去在中国地域上独处一隅,不为大众所知。落后的发展,使海南直到宋代才开始出现环岛驿道;而大片腹地,一直居住着历史久远的黎族同胞,外人很难进入。封闭的地域,落后的经济,才让海南黄花梨等珍贵木材在最原始的热带雨林山脉中得以穿越千年,繁荣到近古。
早在唐朝,海南黄花梨便进入宫廷,成为大臣向皇帝献媚的贡品。明代至前清时期,海南黄花梨独受皇家偏爱,功勋大臣四处收刮,加之海南大力开发下许多前所未有的道路通向深山黎峒,于是,海南黄花梨大树批量的遭致砍伐而丧失。至清末年间的短短百余年,大材大料已基本绝迹。据清道光《琼州府志》记载,雍正年间海南大规模砍伐黄花梨,乾隆曾下旨禁止再伐,但依旧没有阻止海南黄花梨几乎走向灭绝的步伐。
1840年鸦片战争后中原动荡,海南岛远离战区,短期内避免了战争带来的灾难,因此得到了一定程度的休养生息。
解放后,落后的群众意识,还不懂得尊重自然规律,面对残留下的封建观念,在高度组织起来的巨大社会力量面前,海南黄花梨又一次大规模的遭到人为的摧残,几乎绝迹。尤其在1958年“大跃进”中,“土法上马”大炼钢铁,火直接酿成了海南黄花梨的又一灾祸。由于海南黄花梨多生长于低海拔地区,燃烧时火力旺盛,持续时间长,于是顺其自然的成为炼钢的上选木柴,一时被成批成批的送进了炼炉。又在20世纪60至70年代,农垦大军和知识青年在海南岛砍林种胶,加上一部分当地黎民依然保留了刀耕火种的传统习俗,烧山再次给海南黄花梨的生长环境带来了巨大破坏。据统计,这一时期,海南岛原有80%的森林覆盖率,迅速下降到47%。除此外,海南花梨木又被认作“降香木”,承担了对外出口创汇的重任。
改革开放初期,西方对中国实施经济封锁,国家外汇吃紧,而“降香木”在燃烧过程中散发缕缕幽香,是做上等佛香的原料。于是许多外贸公司将“降香木”粉碎后制成佛香,出口到东南亚国家和地区以换取外汇。这样,无数的中小黄花梨树又被砍下。
20世纪30年代,我国红木家具界的权威人士就曾断言:海南黄花梨在我国已经绝迹。此后30年里,业内人士对这一结论深信不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