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淮河畔的思考者 · 忆金陵【旧文】
写该文的缘由有二:临近年末,浑浑噩噩一年即将过去,深秋金陵之行总要略微纪念;学生少年时代被女伴称之为 “秦淮河畔的思考者”,萦绕多年的莫名不解,终于得以解答,无论是真浮夸,还是伪思考,总之,此次许日,总是的的确确站在桥头凝视过前处的。题目中的“忆”字,不知是针对短短那几日,还是一直对南京这座城市的情怀,抑或是对“思考者”这个虚虚模糊的喻体的解读。权当是自疗自慰,拍的图片,总要有个平台展示吧。
借着公差南大之名,去南京逗留数日。工作之余,总是像打了鸡血一般催促自己,用有限的时间,仅存的视野,去独览六朝古都的风韵妖娆。于是,自认为自己不是一个规矩的驴友或徒步于异乡的客人,有些躁动,有些急切。相比之下,同伴却是如此随性安然。
少年时代对金陵城的魂牵梦绕,绝不会因1937年的屠城而磨灭,依然觉着这是一座有着王朝风华遗韵,江南水乡缠绵的现代都市。这里可能不会像隔壁上海那般,连空气里都充斥着暧昧,这里,至少还保留着骨子里的矜持和姿态;这里不会太洋气,但本质的底蕴却可以世世传承。记得,央视英语频道开播初期那些年,Travelog节目很有意思,其中一期做了南京特辑,其主题是“前世和今生”,大体也就是展现南京的底蕴历史,但更多的篇幅却彰显其现代鬼魅的“夜”生活。突然发现,原来自己心中的想象似乎和节目也有差别呢。殊不知,独自行走在深秋的南京街头,却真的是如过去那般幼稚的臆想:南大周围珠江路和上海西路街边,无论老少,无论男女,可以在那里,借着午后阳光透过并不茂密的树丛,渗透出的斜影徐徐,坐在一旁,数个小时,即便那天是工作日。那里的夜色总是比CD来的早些,于是才会在午后4时,尽享玄武湖的斜阳;在不足6时疾步登上鸡鸣寺,透过南朝古刹的尖塔,眺望远方在鳞次栉比的摩登高楼间“躲猫猫”的落日余晖;即便只到了7时,民国公馆群周围的几条街上,早淡去了人影。
南京数日,一整天的味觉是被鸭血粉丝汤所唤醒的,原本早餐食量颇少的笔者,因为这10块钱,而变的“重口味”起来。这里的出租车司机也满是学者气质,操着一口吴侬软语的南京腔,虽听不太懂,但他们却耐心向异乡客历数南京城的变迁。晚间时刻的秦淮河畔还算热闹纷繁,河面不算宽阔,河水不算急促。那天,没有一丝风吹来。河面上影影绰绰,是那般完整而安详。水面上飘着犹如游龙戏凤般的画舫,对岸墙面上绘着如胭脂俗粉般的龙灯,也许这样的造景令笔者震惊不小,略微有些反感了吧。站在人流稀疏的小桥上,静静地扶着桥头的石桩,眼前的河岸边挂着大小不一的红灯笼,耳旁虽早没了诗中商女的嘤嘤成韵,心里却默念着杜牧的那首“烟笼寒水月笼纱,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要不是担心同伴急切,原本仍想在这里体味一番“秦淮河畔思考者”的意蕴,真是可惜了,可惜了。侧畔的贡院倒将这里的雅和俗引向了另一个难得的高度,儒生们若走向国家栋梁成才之路,需靠的是商女的青春与血泪来铺就啊。
灵谷寺周围的静谧,远不止古木参天,郁郁森森,而是我们中途迷了路,所到之处,散落着石屋遗址和叫不出名字的墓地。
明孝陵算作六朝古都的明证之一,人人推荐的合理去处。正值深秋,想必护卫朱元璋和马皇后的神道,堆满了金灿灿的银杏树叶吧。可惜,时节尚早,金色的叶子仍带着些许青色,挂在树梢,沙沙作响;堆在神道左右的落叶,因为脚下的石道,而变得贵气十足了。墓室并未对外开放,只是过去对朱马二人的故事略知一二,心怀感慨。可没料到,离孝陵不远的美龄宫,却无不细细透露出蒋宋夫妇伉俪恩爱,古今皆如此,世风仍在。暂且不论美龄宫硬件设施的齐全豪奢和政治背景,仅仅几件展示的二人私家书信,缓缓读来,意味悠然。
想必对江浙之地情有独钟之人,应有民国情结吧。南京城也算不负众心,充分利用民国旧公馆,打造出了“南京1912街区”。这里可谓“老瓶装新酒”,一幢幢2-3层楼高的老公馆,挂着一个个知名或不知名的餐馆名牌。霓虹夜色中,徜徉于此,却也绝不会感知丝丝轻浮。周围来此拍照摄影的发烧友颇多,邀约良友来此小酌的人也颇多,餐馆酒吧里的服务生们,穿着整齐的制服在后门外畅聊。这些群体互不干涉,也许午夜的欢场时光还早呢吧。
这座容纳六朝古韵,民国记忆和当代喧嚣的城市,我等算有幸初尝了一次。本以为数月之后的回忆,定不那么轻易唤起,可料,沉重黯淡的古城墙,金色迷幻的琉璃瓦,古今错落的建筑群,却在脑中交替闪现。这里的脚步可以慢下来,心情可以静下来,一切都可以来日方长。
2014年12月27日 跨年前夕记
借着公差南大之名,去南京逗留数日。工作之余,总是像打了鸡血一般催促自己,用有限的时间,仅存的视野,去独览六朝古都的风韵妖娆。于是,自认为自己不是一个规矩的驴友或徒步于异乡的客人,有些躁动,有些急切。相比之下,同伴却是如此随性安然。
少年时代对金陵城的魂牵梦绕,绝不会因1937年的屠城而磨灭,依然觉着这是一座有着王朝风华遗韵,江南水乡缠绵的现代都市。这里可能不会像隔壁上海那般,连空气里都充斥着暧昧,这里,至少还保留着骨子里的矜持和姿态;这里不会太洋气,但本质的底蕴却可以世世传承。记得,央视英语频道开播初期那些年,Travelog节目很有意思,其中一期做了南京特辑,其主题是“前世和今生”,大体也就是展现南京的底蕴历史,但更多的篇幅却彰显其现代鬼魅的“夜”生活。突然发现,原来自己心中的想象似乎和节目也有差别呢。殊不知,独自行走在深秋的南京街头,却真的是如过去那般幼稚的臆想:南大周围珠江路和上海西路街边,无论老少,无论男女,可以在那里,借着午后阳光透过并不茂密的树丛,渗透出的斜影徐徐,坐在一旁,数个小时,即便那天是工作日。那里的夜色总是比CD来的早些,于是才会在午后4时,尽享玄武湖的斜阳;在不足6时疾步登上鸡鸣寺,透过南朝古刹的尖塔,眺望远方在鳞次栉比的摩登高楼间“躲猫猫”的落日余晖;即便只到了7时,民国公馆群周围的几条街上,早淡去了人影。
南京数日,一整天的味觉是被鸭血粉丝汤所唤醒的,原本早餐食量颇少的笔者,因为这10块钱,而变的“重口味”起来。这里的出租车司机也满是学者气质,操着一口吴侬软语的南京腔,虽听不太懂,但他们却耐心向异乡客历数南京城的变迁。晚间时刻的秦淮河畔还算热闹纷繁,河面不算宽阔,河水不算急促。那天,没有一丝风吹来。河面上影影绰绰,是那般完整而安详。水面上飘着犹如游龙戏凤般的画舫,对岸墙面上绘着如胭脂俗粉般的龙灯,也许这样的造景令笔者震惊不小,略微有些反感了吧。站在人流稀疏的小桥上,静静地扶着桥头的石桩,眼前的河岸边挂着大小不一的红灯笼,耳旁虽早没了诗中商女的嘤嘤成韵,心里却默念着杜牧的那首“烟笼寒水月笼纱,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要不是担心同伴急切,原本仍想在这里体味一番“秦淮河畔思考者”的意蕴,真是可惜了,可惜了。侧畔的贡院倒将这里的雅和俗引向了另一个难得的高度,儒生们若走向国家栋梁成才之路,需靠的是商女的青春与血泪来铺就啊。
灵谷寺周围的静谧,远不止古木参天,郁郁森森,而是我们中途迷了路,所到之处,散落着石屋遗址和叫不出名字的墓地。
明孝陵算作六朝古都的明证之一,人人推荐的合理去处。正值深秋,想必护卫朱元璋和马皇后的神道,堆满了金灿灿的银杏树叶吧。可惜,时节尚早,金色的叶子仍带着些许青色,挂在树梢,沙沙作响;堆在神道左右的落叶,因为脚下的石道,而变得贵气十足了。墓室并未对外开放,只是过去对朱马二人的故事略知一二,心怀感慨。可没料到,离孝陵不远的美龄宫,却无不细细透露出蒋宋夫妇伉俪恩爱,古今皆如此,世风仍在。暂且不论美龄宫硬件设施的齐全豪奢和政治背景,仅仅几件展示的二人私家书信,缓缓读来,意味悠然。
想必对江浙之地情有独钟之人,应有民国情结吧。南京城也算不负众心,充分利用民国旧公馆,打造出了“南京1912街区”。这里可谓“老瓶装新酒”,一幢幢2-3层楼高的老公馆,挂着一个个知名或不知名的餐馆名牌。霓虹夜色中,徜徉于此,却也绝不会感知丝丝轻浮。周围来此拍照摄影的发烧友颇多,邀约良友来此小酌的人也颇多,餐馆酒吧里的服务生们,穿着整齐的制服在后门外畅聊。这些群体互不干涉,也许午夜的欢场时光还早呢吧。
这座容纳六朝古韵,民国记忆和当代喧嚣的城市,我等算有幸初尝了一次。本以为数月之后的回忆,定不那么轻易唤起,可料,沉重黯淡的古城墙,金色迷幻的琉璃瓦,古今错落的建筑群,却在脑中交替闪现。这里的脚步可以慢下来,心情可以静下来,一切都可以来日方长。
2014年12月27日 跨年前夕记
![]() |
图为玄武湖城墙 |
![]() |
图为秦淮河 |
![]() |
图为鸡鸣寺观斜阳 |
![]() |
图为南京1012街区,前方摩天高楼临近总统府 |
![]() |
图为明孝陵神道 |
![]() |
图为先锋书店 |
-
greatlf 赞了这篇日记 2016-06-27 09:47:43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夏日限定的绿色美学1142篇内容 · 30.8万次浏览
- 分享你夏天珍藏的一抹绿206篇内容 · 6.6万次浏览
- 抬头看看,这个刚诞生的夏天309篇内容 · 62.6万次浏览
- 锦绣芳华追剧手记451篇内容 · 28.2万次浏览
- 想做的事,别等“以后”1.0万+篇内容 · 717.6万次浏览
- 我生活着,就是为了这些瞬间189篇内容 · 34.2万次浏览
- 重新养一遍自己,可真好啊3124篇内容 · 456.9万次浏览
- 中年人感悟特别多1455篇内容 · 697.7万次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