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我从未想过要恨你
我曾在我的木板床上刻过一行字——我恨你。
年幼时,动不动就喜欢用“恨”这个字眼,却不知道,“恨”这个字原来最伤人心。
我从未跟我妈说过我爱她,却说了很多遍的——
“我恨你。”
每一次她都很受伤地看着我,伸出手像是要拉住我,我却先她一步,摔门离开。
我的老师曾告诫我,“一个人心里只有自己,那不是自私,那是幼稚。”
现在想想,那时候的我,当真是幼稚得可以。
我只想着她惹我不高兴了,只想着我摔门会很解气很酷炫,只想着讨厌她,却忘了,她是我的妈妈,十月怀胎生下我的妈妈,含辛茹苦将我拉扯大的妈妈。
是的,我忘了,我是这个世界上唯一一个没有资格跟她说“恨”的人。
我们家并不是富贵人家,相反,在我还小的时候,有一段时间,我们家里连饭都吃不起。
那时候,爸爸在外打工,不赚只赔,欠了很多外债,妈妈没有工作,在老家带我们几个小孩,想方设法地用最少的钱,给我们最好的衣食住行。
可是啊,妈妈原也是衣食无忧的人,她有一个疼爱她的爸爸,但自从她嫁给我爸爸,离开她的家乡,跟着我爸爸来到这里,一切都没有了,后来,连宠着她顺着她的丈夫也没有了。
爸爸其实并不是一个脾气很好的人,他拥有男人的所有毛病,抽烟、喝酒、花钱大、脾气暴躁,我和弟弟妹妹不止一次见过爸爸喝醉酒耍酒疯砸东西,不止一次见过爸爸妈妈吵架、甚至拿着碗对砸……
爸爸脾气不好,妈妈的脾气也不好。
她从来都学不会温声细语的说话,只会大呼小叫;她从来都学不会耐心地跟我们讲道理,只会用命令式的语气,说一不二;她从来都学不会放手让我们自己去走,只会拿着丝线绑住我们的四肢、在后面操控……
小时候的我很不能理解。
再加上妈妈的教育理念从来都是“棍棒底下出孝子”,所以我真心不喜欢她。
小孩子最单纯,但也最邪恶。
因为他们的想法很简单,你打我,所以我讨厌你,这很符合逻辑,但他们总是忘了,这世上不但有句话叫“以彼之道还彼之身”,还有句话叫“打是亲骂是爱”。
我读六年级之前,经常挨打,只要不听话,就会挨打,读六年级之后,因为妈妈开始任教教书,挨打的次数便慢慢少了。
有时候我觉得人真是一种奇怪的生物,反复无常,捉摸不透。
一个受尽苦难的人,记得的,经常是世间的美好;而一个备受宠爱的人,记得的,却往往是世间的丑态。
其实仔细回想我的小学时代,妈妈待我,真的很好,几乎是溺爱着的,明明家中穷苦却不曾断过的零花钱,生病时彻夜不眠的贴身照顾,耍无赖时明明无奈却还是纵容的笑容……这些都是真实存在过的,可是为什么,我记得永远都是那一根根挥起又打下的藤条,那一张张面无表情的肃杀面孔,那一张张迎面飞来又堪堪擦身而过的小板凳……
我从没想过恨她,虽然我总是说我恨她。
教了书之后的妈妈变化很大,最明显的是外表,她也学着打扮自己,弟弟拿着她以前的照片,比对之后,总是赞不绝口。妈妈确实很漂亮,她只是因为我们,选择了做一颗蒙尘的珍珠。
但妈妈的性格却没怎么变,还是一样的暴躁易怒、强势唠叨,只不过,对象变成了弟弟和妹妹,我因为已经到别处读书,已经脱离了她的掌控。
那段时间,我们的关系,似乎挺好的,每周只见一次面,她的唠叨也不是那么难以忍受,我也会跟她讲讲学校的趣事,但偶尔还是会闹别扭,可能是因为职业关系,妈妈很注重我的成绩,但我偏偏最不喜欢别人议论我的成绩,尽管在他们看来,我的成绩是妈妈的骄傲。
初二开始,我进入了一段特别的时期,我称之为——“叛逆伪装的迷茫期”。
我开始相反设法地骗假、逃课,在那之前,我从未想过,有一天我也会有厌学的情绪,可那时候,我真的没办法待在教室,甚至连宿舍都待不下去。
从我就读的学校到我家有两条路,一条是大公路,一条是小山路。那时候我最经常做的事,就是背着一个空书包,在上课前慢腾腾地走出校门,然后低着头给老师发一条“我已经回家了”的短信,接着,便义无反顾地走上那条小山路。
骑自行车大概十五分钟的行程,我通常要走近两个小时,因为我经常走着走着就会发呆,那时候我很混乱,基本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也不知道自己该做什么。我跟老师说我头疼,跟妈妈说我头疼,然后以一种“正大光明”的理由,来满足我不合时宜的想法。
我头疼吗?不知道,可以说我根本不在意,我在意的,只是离开学校。
但妈妈很在意,她开始遍访亲戚、同事、朋友,开始联系医院带我做检查,我们家并不富裕,在大医院做一次检查要上千元,还要加上药钱,那差不多已经是我们家一两个月的开销了,所以我不懂,为什么她要带我去做检查,就因为我随口说的一个借口。但我终究还是什么都没说,垂着手,低着头,我跟在她后面,在各种各样的机器上检查,然后从那里抱回了一大堆药。
其实那个时候我应该去的是心理咨询室,说实在的,那个时候的我,还是有点抑郁症的倾向的。
我一边埋怨着妈妈没发现我的苦恼,一边又紧咬牙关什么都不肯说。我的话很少,但说的最多的,却是那一句——我恨你。
我恨她吗?不,其实我从未想过要恨她,只是年少时分不清爱恨,所以才会在不经意的时候,脱口而出这般杀伤力巨大的话语。
但尽管我不断地说着“我恨你”,拿着充满恨意的眼神对着她,举着针刺猛戳她的心脏,她还是亦步亦趋地跟着我,从未离开。
她经常说,她和爸爸会永远站在我身后,即使我是错的,他们也会站在我这边。
我对此嗤之以鼻,但现在每每想起,却总觉得后悔。
我的冷眼以对、恶言相向,最终彻底将妈妈的脾气磨没了,她变了,在我蒙着眼睛住在我自己的童话王国时,她已经将自己改造,当我终于接下眼罩从那里出来时,看到的,是一个温柔地朝我笑着的女人,那样子的笑,让我心疼。
她的棱角最终被磨平,却不是因为暴躁的丈夫、窘迫的生活,而是因为我。
她跟我说:“孩子,我不想你恨我。”
我没说话,甚至没有看她,只在心里默默说,我从未想过恨你。
妈妈,是这个世界上最伟大的人。
我想,我将永远欠她一句“我爱你”,因为我不会说,她也不会听,“爱”这个字眼,原是与“恨”相对,只是,当说了“恨”,再说“爱”时,总归还是不同了——“爱”,被贬值了。
所以我宁愿跟她说——
妈妈,我从未想过恨你。
年幼时,动不动就喜欢用“恨”这个字眼,却不知道,“恨”这个字原来最伤人心。
我从未跟我妈说过我爱她,却说了很多遍的——
“我恨你。”
每一次她都很受伤地看着我,伸出手像是要拉住我,我却先她一步,摔门离开。
我的老师曾告诫我,“一个人心里只有自己,那不是自私,那是幼稚。”
现在想想,那时候的我,当真是幼稚得可以。
我只想着她惹我不高兴了,只想着我摔门会很解气很酷炫,只想着讨厌她,却忘了,她是我的妈妈,十月怀胎生下我的妈妈,含辛茹苦将我拉扯大的妈妈。
是的,我忘了,我是这个世界上唯一一个没有资格跟她说“恨”的人。
我们家并不是富贵人家,相反,在我还小的时候,有一段时间,我们家里连饭都吃不起。
那时候,爸爸在外打工,不赚只赔,欠了很多外债,妈妈没有工作,在老家带我们几个小孩,想方设法地用最少的钱,给我们最好的衣食住行。
可是啊,妈妈原也是衣食无忧的人,她有一个疼爱她的爸爸,但自从她嫁给我爸爸,离开她的家乡,跟着我爸爸来到这里,一切都没有了,后来,连宠着她顺着她的丈夫也没有了。
爸爸其实并不是一个脾气很好的人,他拥有男人的所有毛病,抽烟、喝酒、花钱大、脾气暴躁,我和弟弟妹妹不止一次见过爸爸喝醉酒耍酒疯砸东西,不止一次见过爸爸妈妈吵架、甚至拿着碗对砸……
爸爸脾气不好,妈妈的脾气也不好。
她从来都学不会温声细语的说话,只会大呼小叫;她从来都学不会耐心地跟我们讲道理,只会用命令式的语气,说一不二;她从来都学不会放手让我们自己去走,只会拿着丝线绑住我们的四肢、在后面操控……
小时候的我很不能理解。
再加上妈妈的教育理念从来都是“棍棒底下出孝子”,所以我真心不喜欢她。
小孩子最单纯,但也最邪恶。
因为他们的想法很简单,你打我,所以我讨厌你,这很符合逻辑,但他们总是忘了,这世上不但有句话叫“以彼之道还彼之身”,还有句话叫“打是亲骂是爱”。
我读六年级之前,经常挨打,只要不听话,就会挨打,读六年级之后,因为妈妈开始任教教书,挨打的次数便慢慢少了。
有时候我觉得人真是一种奇怪的生物,反复无常,捉摸不透。
一个受尽苦难的人,记得的,经常是世间的美好;而一个备受宠爱的人,记得的,却往往是世间的丑态。
其实仔细回想我的小学时代,妈妈待我,真的很好,几乎是溺爱着的,明明家中穷苦却不曾断过的零花钱,生病时彻夜不眠的贴身照顾,耍无赖时明明无奈却还是纵容的笑容……这些都是真实存在过的,可是为什么,我记得永远都是那一根根挥起又打下的藤条,那一张张面无表情的肃杀面孔,那一张张迎面飞来又堪堪擦身而过的小板凳……
我从没想过恨她,虽然我总是说我恨她。
教了书之后的妈妈变化很大,最明显的是外表,她也学着打扮自己,弟弟拿着她以前的照片,比对之后,总是赞不绝口。妈妈确实很漂亮,她只是因为我们,选择了做一颗蒙尘的珍珠。
但妈妈的性格却没怎么变,还是一样的暴躁易怒、强势唠叨,只不过,对象变成了弟弟和妹妹,我因为已经到别处读书,已经脱离了她的掌控。
那段时间,我们的关系,似乎挺好的,每周只见一次面,她的唠叨也不是那么难以忍受,我也会跟她讲讲学校的趣事,但偶尔还是会闹别扭,可能是因为职业关系,妈妈很注重我的成绩,但我偏偏最不喜欢别人议论我的成绩,尽管在他们看来,我的成绩是妈妈的骄傲。
初二开始,我进入了一段特别的时期,我称之为——“叛逆伪装的迷茫期”。
我开始相反设法地骗假、逃课,在那之前,我从未想过,有一天我也会有厌学的情绪,可那时候,我真的没办法待在教室,甚至连宿舍都待不下去。
从我就读的学校到我家有两条路,一条是大公路,一条是小山路。那时候我最经常做的事,就是背着一个空书包,在上课前慢腾腾地走出校门,然后低着头给老师发一条“我已经回家了”的短信,接着,便义无反顾地走上那条小山路。
骑自行车大概十五分钟的行程,我通常要走近两个小时,因为我经常走着走着就会发呆,那时候我很混乱,基本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也不知道自己该做什么。我跟老师说我头疼,跟妈妈说我头疼,然后以一种“正大光明”的理由,来满足我不合时宜的想法。
我头疼吗?不知道,可以说我根本不在意,我在意的,只是离开学校。
但妈妈很在意,她开始遍访亲戚、同事、朋友,开始联系医院带我做检查,我们家并不富裕,在大医院做一次检查要上千元,还要加上药钱,那差不多已经是我们家一两个月的开销了,所以我不懂,为什么她要带我去做检查,就因为我随口说的一个借口。但我终究还是什么都没说,垂着手,低着头,我跟在她后面,在各种各样的机器上检查,然后从那里抱回了一大堆药。
其实那个时候我应该去的是心理咨询室,说实在的,那个时候的我,还是有点抑郁症的倾向的。
我一边埋怨着妈妈没发现我的苦恼,一边又紧咬牙关什么都不肯说。我的话很少,但说的最多的,却是那一句——我恨你。
我恨她吗?不,其实我从未想过要恨她,只是年少时分不清爱恨,所以才会在不经意的时候,脱口而出这般杀伤力巨大的话语。
但尽管我不断地说着“我恨你”,拿着充满恨意的眼神对着她,举着针刺猛戳她的心脏,她还是亦步亦趋地跟着我,从未离开。
她经常说,她和爸爸会永远站在我身后,即使我是错的,他们也会站在我这边。
我对此嗤之以鼻,但现在每每想起,却总觉得后悔。
我的冷眼以对、恶言相向,最终彻底将妈妈的脾气磨没了,她变了,在我蒙着眼睛住在我自己的童话王国时,她已经将自己改造,当我终于接下眼罩从那里出来时,看到的,是一个温柔地朝我笑着的女人,那样子的笑,让我心疼。
她的棱角最终被磨平,却不是因为暴躁的丈夫、窘迫的生活,而是因为我。
她跟我说:“孩子,我不想你恨我。”
我没说话,甚至没有看她,只在心里默默说,我从未想过恨你。
妈妈,是这个世界上最伟大的人。
我想,我将永远欠她一句“我爱你”,因为我不会说,她也不会听,“爱”这个字眼,原是与“恨”相对,只是,当说了“恨”,再说“爱”时,总归还是不同了——“爱”,被贬值了。
所以我宁愿跟她说——
妈妈,我从未想过恨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