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得不到一份好工作?
![]() |
转自百度图片 |
相信每一位大学生都有过一阶段找工作的经历,当年的我也不例外,捧着自认为精心制作的简历及厚厚的获奖证书每天穿梭在各大高校宣讲会的现场,唯一的希望就是得到一家中意企业的Offer,为自己多年的学业生涯附上一份完美的答卷,可惜事情往往不是我们想象的那么美好,大多数的学生得到的都只是很一般的工作,甚至到毕业还没敲定工作的也大有人在,只有少数优秀的人才能进入名企怀抱。那个时候我就在想,为什么那个幸运的人不是自己?为什么跑了那么多场宣讲会却收获甚少?为什么看了那么多面试经却依然回答不好问题?那期间,我特别迷茫,看着同学们一个个拿着心仪的Offer,那种由羡慕嫉妒产生的自卑感油然而生,恨自己所学的东西太少,恨自己没有一技之长,恨自己在大学里虚度了太多光阴。
毕业以后,我从事了人力资源工作,作为一名HR,我的资历还很浅,比起专业人士,还算未入门道,只是每天掺和了一些事,混了个头衔而已。时间飞逝,如今的我已毕业快三年了,当年的耿耿于怀也渐渐释然,是时候将所思所想写在这里传达给有需要的人,也是对自己这几年的一个工作总结吧。
校园招聘只是企业的招聘渠道之一,一般来说,中大型的企业选择校招的可能性会更大一些,一方面是因为有足够多的需求,可以消耗应届毕业生,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宣传雇主品牌,增强企业的知名度,不排除打着招人的旗帜实际来宣传的可能,这样的企业也是有的。作为过来人,我特别理解毕业生对一份满意Offer的渴望,每一个人都很想进入名企,因为名企的福利待遇跟一般的企业是无法比拟的,做了HR之后,这点认知更加深刻,当年华为、腾讯等知名企业给应届生的待遇是8K,一般的企业,我指的是沿海地区,只能给到5K左右,当年校招,有深圳的企业给我开5.5K,我不屑一顾的拒绝了,来到这才知道比这低的企业太多太多了,内陆企业就更不用说了,研究生才3K(以我自身所从事专业为例),这样的差距,就能理解为什么每次名企的校招都会招来大批学生的蜂拥而至,这还仅仅是薪资福利方面的吸引力,其他方面如个人发展、培训体系等等就更加没法比拟了。可话说回来,真正的名企屈指可数,面对庞大的应届生队伍,他如何消化得了,势必会万一挑一,优中选优。一般的企业也是如此,需求量少不说,还广撒网,各大高校去招人,如此一来,能脱引而出的人少之又少,学生被淘汰的概率自然而然就高了,这也是为什么很多大学生找不到工作的客观原因。
当然,找不到好工作最主要的还是个人原因,如果可能的话,真的希望现在的大学生可以多学习,多实践,多参与社团活动,个人综合素质提升至关重要,这么多应届生,企业如何挑选?肯定是挑选简历上有亮点,语言表达能力强、逻辑思维清晰且专业过硬的学生。我不得不说,口才在校招中真的很重要,如果一件事你都表达不出来,如何让面试官相信你可以做的好呢?有些技能不是一两天就可以修炼成功的,关键在于平时的积累,这句话也同样适合于现在的我,唯有较好的综合素质加专业技能,才能遇见下一个满意的工作,这也是我下班后一直坚持学习的原因。是基础太差?还是不够努力?学习的效果并不显著,但我总安慰自己说,比起下班后看肥皂剧打发时间,学习学习总是好的,说不定哪天量变引起质变了呢?
多年前就听人说,好的学校背景决定了好的工作,这在一定程度上不无道理,不然名企也不会总去“211、985”学校招聘。其实,第一份工作(或前两份工作)或多或少上又决定了你以后的发展前景,我们在筛选简历的时,会下意识的挑选在大公司工作过的人。如此看来,一环扣一环,似乎很多人就没有希望了,其实大可不必因此而沮丧,能够逆袭成功的人也是有的,我就曾经见过有在不起眼的小公司工作,后来进入华为等知名企业的人,所以,梦想总是要有的,万一哪天实现了呢?
向日葵
2016.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