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若幽兰,清风徐来
来也菩提,去也菩提,妄生菩提。
身若琉璃,心若琉璃,此生琉璃。
这是无锡显云寺琉璃宝殿里的一副对联。月前陪碧落去的。
寺庙里近乎冷清,我和她默立了许久。我也曾不止一次的寻求神灵的庇佑,仿佛那是人间的避难所。
人生的千百种变化,于她似乎就是数天的事情。爱情、亲情,还有我未敢与她提的友情,都如山间滚落的巨石轰然坍塌在她眼前。那些占据她生命全部的东西,也如抽丝般夺走她的生活。
许巍在《空谷幽兰》中写到:纵有红颜,百生千劫。难消君心,万古情愁。仅此一句便足够描述她惨败的爱情。
多少名人将爱情比作琼浆玉液,那是皆大欢喜的版本;而惨败的爱情,则把琼浆变成了毒药。
人们信佛,不是为了永生,而是为了救赎。为了将自己从人世苦海里解救出来。所以,不管你之前多么的声嘶力竭,肝胆俱裂,在神佛面前,你都有了一颗敬畏之心。让自己去归于平静,去默念“阿弥陀佛”。
当情绪失控,不能自已的时候,我们便想归去。隐居或者离世。内心厌倦了嘈杂的尘世,丢掉了继续前行的勇气,谁也不能去责怪,成长中无可避免的跌宕。
如同我们惧怕面对明天一样,我们同样的恐惧死亡。今生的我们是为了来还前世的债,人生来为了赎罪,那么自杀也是一种罪孽。孱弱的身躯与疲惫的灵魂承受不起地狱烈火的考验。《圣经》里说:即使赚了全世界,却失去了自己,又有什么意义呢?
所以,她选择了黄土地。
那许多深夜我隔着千里万里的在谩骂,也跟个疯子一样咆哮。为她斩断如今的自己,又为她一往无前的勇气。不是每个人都有这样的魄力,在一无所有的年纪去规划往后空白的人生。
而如今,我也不知她身在何方。
我一直相信那些刻骨铭心的爱情都会在岁月的风化中归于平静。一如书中写的,数年之后,各自婚配,狭路相逢,相视一笑。
你只是缺一份独处,我们很多人都缺独处的时光。那个我们可以尽情神游的净土。这一刻我终于有些明白终南山的那些隐士们十年如一日的独居深山的想法了。
只有当我们独处时,我们才会更清楚地意识到,我们与万物同在。被爱被包容,大自然才永远不会背弃。
悠悠岁月里只为净化心灵的污秽。原来,比尔-波特叩响第一位隐士居所的时候,我认为是开启了中国道教文化的重生之门;而现在,那只是简单的两个字——打扰!打扰了岁月的沉静,注入了红尘的喧嚣。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千年之前的鸠摩罗什,千年以后的仓央嘉措,他们被视为最接近神灵的高僧,却都为爱坠入红尘。
福耶?祸耶?
在净土宗的修行里,人们只念佛号,再也没有什么了。如果人静,那么他们在哪里都能静下来。对于城市中的人来说,置身滚滚红尘,每天面对无数欲望颠沛,若能保持自持修行的坚韧,遵循品德和良知,洁净恩慈,并以此化成心里一朵清香简单的兰花,即使不置身于幽深僻静的山谷,也能自留出一片清净天地。
旅行似乎成了人们治疗心灵创伤的良药。只身远去的你,想从这山山水水中寻到答案吗?
去吧,像比尔-波特叩响那扇门一样。
门终究会开的。
身若琉璃,心若琉璃,此生琉璃。
这是无锡显云寺琉璃宝殿里的一副对联。月前陪碧落去的。
寺庙里近乎冷清,我和她默立了许久。我也曾不止一次的寻求神灵的庇佑,仿佛那是人间的避难所。
人生的千百种变化,于她似乎就是数天的事情。爱情、亲情,还有我未敢与她提的友情,都如山间滚落的巨石轰然坍塌在她眼前。那些占据她生命全部的东西,也如抽丝般夺走她的生活。
许巍在《空谷幽兰》中写到:纵有红颜,百生千劫。难消君心,万古情愁。仅此一句便足够描述她惨败的爱情。
多少名人将爱情比作琼浆玉液,那是皆大欢喜的版本;而惨败的爱情,则把琼浆变成了毒药。
人们信佛,不是为了永生,而是为了救赎。为了将自己从人世苦海里解救出来。所以,不管你之前多么的声嘶力竭,肝胆俱裂,在神佛面前,你都有了一颗敬畏之心。让自己去归于平静,去默念“阿弥陀佛”。
当情绪失控,不能自已的时候,我们便想归去。隐居或者离世。内心厌倦了嘈杂的尘世,丢掉了继续前行的勇气,谁也不能去责怪,成长中无可避免的跌宕。
如同我们惧怕面对明天一样,我们同样的恐惧死亡。今生的我们是为了来还前世的债,人生来为了赎罪,那么自杀也是一种罪孽。孱弱的身躯与疲惫的灵魂承受不起地狱烈火的考验。《圣经》里说:即使赚了全世界,却失去了自己,又有什么意义呢?
所以,她选择了黄土地。
那许多深夜我隔着千里万里的在谩骂,也跟个疯子一样咆哮。为她斩断如今的自己,又为她一往无前的勇气。不是每个人都有这样的魄力,在一无所有的年纪去规划往后空白的人生。
而如今,我也不知她身在何方。
我一直相信那些刻骨铭心的爱情都会在岁月的风化中归于平静。一如书中写的,数年之后,各自婚配,狭路相逢,相视一笑。
你只是缺一份独处,我们很多人都缺独处的时光。那个我们可以尽情神游的净土。这一刻我终于有些明白终南山的那些隐士们十年如一日的独居深山的想法了。
只有当我们独处时,我们才会更清楚地意识到,我们与万物同在。被爱被包容,大自然才永远不会背弃。
悠悠岁月里只为净化心灵的污秽。原来,比尔-波特叩响第一位隐士居所的时候,我认为是开启了中国道教文化的重生之门;而现在,那只是简单的两个字——打扰!打扰了岁月的沉静,注入了红尘的喧嚣。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千年之前的鸠摩罗什,千年以后的仓央嘉措,他们被视为最接近神灵的高僧,却都为爱坠入红尘。
福耶?祸耶?
在净土宗的修行里,人们只念佛号,再也没有什么了。如果人静,那么他们在哪里都能静下来。对于城市中的人来说,置身滚滚红尘,每天面对无数欲望颠沛,若能保持自持修行的坚韧,遵循品德和良知,洁净恩慈,并以此化成心里一朵清香简单的兰花,即使不置身于幽深僻静的山谷,也能自留出一片清净天地。
旅行似乎成了人们治疗心灵创伤的良药。只身远去的你,想从这山山水水中寻到答案吗?
去吧,像比尔-波特叩响那扇门一样。
门终究会开的。
![]() |
(幽兰 图源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