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行如隔座山
![]() |
榕树头这一带,在还没有改建之前,它是由几个大排挡组成,每晚这里的生意蒸蒸日上,可卫生情况让人不敢直视。走进厨房你就会看到肮肮脏脏,四处都是蟑螂与鼠共舞。14年这一带的合同到期了,为了迎合每年的文明城市的复查,所以不得不整改重建。
接管这一带改造的是我们街道上的小林,他在这街道上已经是五个铺位的业主。他拿的这几个铺位靠近中间地带,人流量还是不错的。他主要是经营羽绒服和大东鞋子,只要了两家的铺面经营,剩下的三家就对外招租,每个月收固定的租金便可。在拆迁的时候,我看到他每天都定时拿着图纸一起上来讨论还有签合同。于是我就知道他就只这个榕树头的承包商。
接手后的第一年,他把这里改建成一个大的商铺,在里面就分割了几个吧台,每一个吧台都招来了很多做小吃的经营者。在榕树下这一带就摆放了很多桌子供客人就餐。里面就分割成前后两排,前面的那一排有酸辣粉,卖啤酒的,啤酒店里安装了炫丽的射灯和大屏幕,供客人一起喝酒观赏电视节目,营造一种露头清吧的气氛。后一排是一个卖台湾小吃,还有木瓜牛奶。做众所周知做小吃的是很吸引客人,当大家都看好这一带会被小林带旺之时便听到里面的经营者都在埋怨客流量太差了,一 一都把铺位转让出去。
做实体店这一行是很残酷的,一旦没有客流量,没有人光顾,你就面临着倒闭,因为你没有足够的现金量让你付得起昂贵的租金。木瓜牛奶退了,跟着是台湾小吃,然后再到酸辣粉,最后是卖啤酒的。这仿佛是蝴蝶效应,一 一都退离了小林所倡到的美食一条街,只剩下他一个人在唱独角戏,可小林心里还是不服气。
于是他再一次把榕树头这一带改建,这一次,他把它们改建成一个大铺位,加盟了考功夫,两夫妻还是从零售服饰行业正式进军餐饮行业。刚开业的那一天,他邀请了相熟悉的朋友都去品尝新煮意,在餐桌上有一个火窝炉,另外一边是一个电烤炉,把外面做的十分火爆的热门餐饮方式都联合在一起,很适合那些几个口味不一致的朋友就餐。用餐的方式还是挺新颖的,可惜好日子不长久,营业没半年的时间却又一次面临着改造的命运。
对于餐饮,小林夫妇还是认为这是一个暴利的行业,这一次做的是温州海鲜大排档,跟上次情况一样,开业的那天邀请了很多相熟的朋友过去庆贺。他从老家那里引进了很多这边没有的海鲜,还请了当地的厨师过来亲自制作,做法跟广东这边的很不一样,他们主打的是一个鲜字,就算是同样的一道食材,他们的做法是偏清淡,连广东人吃都觉得淡。也许是跟小林夫妇的人际关系有关吧,在这里用餐的除了在这边奋斗的老乡之外,还有那些跟他一起在这条街道上拼斗的生意人。这间大排档至少了维持到半年的时间,可惜最后还是要面临着被改造重改的命运。
经过了3次的餐饮改造,人们开始议论,有人猜想他自从接手榕树头以来至少亏损过百万;有人说他们本来是做服饰零售的,做餐饮的又是另外一行,正所谓隔行如隔座山;有人说是因为这个铺位所处的位置有关,因为它是凹进去的,人们是习惯性一直往前走,你凹进去,就是意味着要多走几步,很多路人选择直走,因为看到前面是餐饮区,能选择的的款式更多;有人说是小林把前面的那个百年榕树砍掉一些,破坏了店铺里的风水。
经过了3次的进军餐饮失败后,小林夫妇把这里改回做老本行。改建成两家铺位,左边的是卖羽绒服,右边的铺位明显是大过左边的两倍,它用来做大东的零售上旗舰店。那正好是年底,准备过年了,很多人都出来购置添加新衣裳。位于前面的大东门店一直都是以低廉的价钱吸引客户,而这家旗舰店也是以同样的方式促销,从元旦开始,他们家的大东是整条街卖鞋子最旺盛的一家。
而旁边的羽绒服店,也真的是赶上了好天气,在12月底广东这边开始入冬成功,而且一直持续低温,还遇到上了百年一遇的下雪天。那段时间不是下雨天就是阴冷天或者是回南天。他们把以前留下来的仓底货都拿出来卖,从本来的清仓价变成零售价,生意还是火爆到不行,这真的是天气成就了他们的羽绒服。
在那段时间里我还听到了一些商家的埋怨,他们说,在11月份的时候就拿了很多冬季款,可惜天气一直都是很暖和,11月街道上还有人穿短袖,那段时间多次入冬失败。很多零售商怕担心今年的天气会一直暖和下去,更加害怕货物压在店里卖不出去,所以那时候很多人都是以半价出售。结果不到一个星期,天气来了一个大变脸,急速降温,之前担心清不了货的人,马上在原价上涨了一倍的价钱,结果还是供不应求。而那些早早清完货的商家们就开始痛哭了,想要向厂家要新的订单时,厂家都提前放假让工人回家过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