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爸爸的话
![]() |
我一直以为父亲是不善言谈的。
虽然他和我一起散步,遇见熟人会热情打招呼,聊天,但那在我看来不过是一种客气。他本性应该是比较”木讷”的吧,至少跟我相处的情况是这样。从我们以往的对话就能感觉到“凝固的氛围”。
“白白,该吃饭了。”
“哇,今天的菜好多啊!”(我刻意得欢脱)
“嗯,那就多吃点...”(没有然后了)
“哎呦,今天好冷啊”(我刻意找话题)
“嗯,多穿点...”
“好。”(没有然后了)
“爸爸,我今天考了第一!”
“嗯,尽力就好”
“爸爸,我这次没考好诶...”
“没事啊,尽力就好”
看出来了吗?爸爸对我的要求仅仅是“多吃点,多穿点,多睡会儿,尽力就好”。除此之外,真的好像没有别的了。他从来不会主动跟我说他单位的人际关系,家里的开支,和妈妈的问题,他年轻的故事等等复杂的东西。他关心的只有我的身体好不好,钱够不够,开不开心。看似给了我极大的自由,让我自己去探索”单纯的象牙塔”之外的事物。而每个孩子并不能“自己长大”啊,作为一个和谐的家庭,在孩子开始能独立思考后,家庭成员间除了日常生活更需要精神层面的对话。
但是每当我想跟他的谈话更深一层时,我发现非常困难。我不像别人家的小孩,想说什么就说什么。如果我想和他讨论一件事,我要想怎样去表达能引起他积极地回复,我需要预想他可能的回复并准备好plan A,B,C,D...所以在我做出一个重大决定后,我习惯于花长时间去酝酿和找合适时机表达。你们有我这样的吗?
可是有一天,这一层隔阂突然打破了,爸爸会主动问我关于人生的想法和计划了,“打”得我措手不及,这完全不在我的plan范围内,我还没想好,我怕说出来你不同意,我觉得我们之间有不可跨越的代沟,我不知道怎么正确表达才能让你明白和接受...他也很无奈,试着几次艰难的谈话。待我平复心情,那一天,车上两个多小时的谈话,我的心情好像明朗了许多,原来你的话可以这么多。
其实爸爸并不是一个“不善言谈”的人,他只是用自己的方式爱我,所谓“父爱沉默无声”大概就是这样吧。他是真的给了我很大的空间,在这个巨大的空间里,在我能独立之前,我一直被他那些日常的关心保护在“象牙塔”里,他希望我单纯快乐得长大,他希望我有一个健康的身体,他希望我不需要担心经济支持,这样在走出“塔楼”后,我才能毫无顾虑地做自己喜欢的事,掌握自己的人生。而我却把这“空间”误会成“隔阂”和“不愿交流”,我还给自己设限。在还没有和他人交流前就预想太多糟糕的情况,无形中增加自己的焦虑。
前段时间毕业论文分组名单公布,我被分到一个不认识的老师那里,问了一圈没人认识这名字奇怪的老师。看着朋友圈里大家秀又跟了哪个好导师,我有点慌。我甚至跑到教务处问能不能换导师,她们斩钉截铁地说“不行”。我好沮丧,因为我预想了“不认识的老师一定不好”,“不是我想写的方向的老师没法儿与之对话”。
那时候我已经意识到和爸爸相处的问题延伸到了我处理其他人际关系的方式上。其实何必呢?后来我主动联系了导师,发现大家之所以“都不知道”他,是因为这是一位年轻有才的新招老师,而且还很挺帅(这不是重点)。长久以来,我似乎过于期待别人的回应,如果预想的情况比较不如意,我宁愿不去交流,这是不是逃避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