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猴和松果儿的日常——山猴君的由来
山猴篇
常有人对我网络名字“山猴君”表示不解:“山猴君?你为什么叫这个名字啊。”好像见到了假扮少女的大叔网友一般吃惊。每当这个时候心里会暗笑——surprise~~
其实说到这个有趣的名字,没有什么特别大的原因,完全是某日忽然灵感闪现随意的起个名儿。硬要说理由吧,那就给大家讲讲和名字相关的两个人的故事吧。
第一个故事,一个大连上学时的室友。脑海里忽然翻出一个久远的名字——妮妮。
我们那一届很奇怪,刚入学的时候,把新生都分散到各个有空余床位的学姐寝室。只有少数几个寝室全部是同班同学。我特别惨(当时是这样认为的)被安排到和3个大二学姐的组合中。晚上他们聊自己班的事,我静静的坐在蚊帐中发呆,也不知道该说点什么,显的像一个格格不入的室内物件。大概是一两天后,对床的学姐回到寝室高兴的对我说:“我们班有个同学,她屋里也来了两个新生,跟你好像是同一班,我一会带你过去吧。”当时心里有一种获救了的感觉——终于找到同类了。就这样我很快认识了两个同学,小兔和妮妮(那个时候我也有这么一个傻白甜的名字叫“小可”)。
我们一起军训,一起去食堂,一起坐在操场边的石阶上聊人生未来。妮妮说话像机关枪,嘟嘟嘟停不下来,我当时对她的印象就是说个不停,有时候都听到发晕,再加上她的大连口音,完全不知道她讲了什么。那时候我们仨穿着军训服装合影,被老爸笑说像“炊事班的故事”。就是一个字:很土。
军训期还未结束,班里发生了一件恐怖的事情。发生在男生寝室,事件的原由竟牵涉到小兔和妮妮。也不知道是不是因为这件事情,我们渐行渐远,有一段时间保持了彼此的距离。这期间我和班里的同学越来越熟悉,换了寝室,有了自己的朋友圈。
直到第二年为了迎接新生,寝室重组,妮妮搬到我的寝室,我们才又整天混在一起吃喝玩乐。想来也奇怪,那段时间到底为什么不一起玩了现在也不清楚。她很爱早起,每天早上都要洗头,明明不想在我们睡觉的时候发出声音,可还是每早不经意的“叮叮当当”掉东西,洗脸盆啊,暖瓶盖啊。然后无限愧疚的小声说:“对不起哈。”我心里骂她又觉得她搞笑。
妮妮的行径有时候很怪异,常常有异于常人的举动。有时候又很热心,你需要有人陪的时候,她愿意陪你做任何事,那时候的我们啊,去厕所,去超市,食堂,跑步,图书馆哪里都不习惯一个人。又或者是寝室里的人懒得下楼买饭,她就爽快的下去跑腿了。她是我们这群人里最常被调侃的对象,也是最有用的人。
不知道是哪一天,她突然对我说:“你的感觉特别像一个小猴子,我就叫你小猴儿吧。”因为前言不搭后语,我心想什么跟什么呀,也没理她。我的神经大条到从来也没问过她为什么。之后她就小猴,猴儿的叫,叫了好几年。莫名其妙的我竟然也不讨厌这个名字就接受了。
后来我们都出国,去了不同的城市,我在千叶她在青森。她一直记得我的生日,哪怕一年都没联系过,生日那天还是会准时送收到她的祝福。有一年我生日,她还千里迢迢跑来。那时候我才知道,她有一个日本男朋友。现在她留在日本,据说日子过得还不错。
第二个故事,大学院导师岡東先生。论文虐我千百遍。
话说我们大学院的老师都很有自己的特色:有整天嘻嘻哈哈,没事儿就组织学生去居酒屋的老头;有开课外补习班,教插花身每天认真配戴华丽珠宝的老太太;有上课情绪高昂动作搞笑似机器猫,常常感叹课时不够的中年男子;也有整天布置发表把时间都交给学生吐槽留给自己的爷爷;还有办公室里的书堆的到处都是,没法落脚,整天研究课题,发誓要死在办公桌上的奶奶(有点恐怖)。。。。。。
这些都不是我的导师,我的导师相对来说比较正常,跟以上几位相比没有太明显的特点。不过80来岁眼神里还透着机智也着实让人敬佩。岡東先生像大部分的日本人一样有着严谨的个性,跟着他学习我从来没感觉闲着过,心里时时刻刻装的全是论文。查数据、找资料、文章格式和标点一个错误都不曾在他眼皮底下溜过。
那段时间我知道了图书馆闭馆时间,后来我又知道了学校关门时间,研究室使用超时是需要到警务室备案的。朋友问我,选这个老师你后悔吗?我想了一下如果再给我一次机会,我可能还是会选他吧。因为学长的那句推荐词:岡東先生是如果你想学习,你会跟他学到很多东西;如果你不想学习,他会逼着你学到一半东西,总之你的时间不会浪费掉。当初就是被这句话吸引,选了这门课。因为我不是学霸,惰性很强,一旦浪费了时间又感觉懊恼。所以理智告诉我岡東先生是最好的选择。
因为我的日文名发音是:“yinsangkou”,跟中文很像又不太一样。几次论文发表后,先生注意到我的中文名字,想要学会中文的发音,他觉得很有趣。课上叫我的时候会用他蹩脚的中文——听起来很像:山猴桑。
就这样无意间被叫了两次猴,自此与猴结下了不解之缘。
常有人对我网络名字“山猴君”表示不解:“山猴君?你为什么叫这个名字啊。”好像见到了假扮少女的大叔网友一般吃惊。每当这个时候心里会暗笑——surprise~~
其实说到这个有趣的名字,没有什么特别大的原因,完全是某日忽然灵感闪现随意的起个名儿。硬要说理由吧,那就给大家讲讲和名字相关的两个人的故事吧。
第一个故事,一个大连上学时的室友。脑海里忽然翻出一个久远的名字——妮妮。
我们那一届很奇怪,刚入学的时候,把新生都分散到各个有空余床位的学姐寝室。只有少数几个寝室全部是同班同学。我特别惨(当时是这样认为的)被安排到和3个大二学姐的组合中。晚上他们聊自己班的事,我静静的坐在蚊帐中发呆,也不知道该说点什么,显的像一个格格不入的室内物件。大概是一两天后,对床的学姐回到寝室高兴的对我说:“我们班有个同学,她屋里也来了两个新生,跟你好像是同一班,我一会带你过去吧。”当时心里有一种获救了的感觉——终于找到同类了。就这样我很快认识了两个同学,小兔和妮妮(那个时候我也有这么一个傻白甜的名字叫“小可”)。
我们一起军训,一起去食堂,一起坐在操场边的石阶上聊人生未来。妮妮说话像机关枪,嘟嘟嘟停不下来,我当时对她的印象就是说个不停,有时候都听到发晕,再加上她的大连口音,完全不知道她讲了什么。那时候我们仨穿着军训服装合影,被老爸笑说像“炊事班的故事”。就是一个字:很土。
军训期还未结束,班里发生了一件恐怖的事情。发生在男生寝室,事件的原由竟牵涉到小兔和妮妮。也不知道是不是因为这件事情,我们渐行渐远,有一段时间保持了彼此的距离。这期间我和班里的同学越来越熟悉,换了寝室,有了自己的朋友圈。
直到第二年为了迎接新生,寝室重组,妮妮搬到我的寝室,我们才又整天混在一起吃喝玩乐。想来也奇怪,那段时间到底为什么不一起玩了现在也不清楚。她很爱早起,每天早上都要洗头,明明不想在我们睡觉的时候发出声音,可还是每早不经意的“叮叮当当”掉东西,洗脸盆啊,暖瓶盖啊。然后无限愧疚的小声说:“对不起哈。”我心里骂她又觉得她搞笑。
妮妮的行径有时候很怪异,常常有异于常人的举动。有时候又很热心,你需要有人陪的时候,她愿意陪你做任何事,那时候的我们啊,去厕所,去超市,食堂,跑步,图书馆哪里都不习惯一个人。又或者是寝室里的人懒得下楼买饭,她就爽快的下去跑腿了。她是我们这群人里最常被调侃的对象,也是最有用的人。
不知道是哪一天,她突然对我说:“你的感觉特别像一个小猴子,我就叫你小猴儿吧。”因为前言不搭后语,我心想什么跟什么呀,也没理她。我的神经大条到从来也没问过她为什么。之后她就小猴,猴儿的叫,叫了好几年。莫名其妙的我竟然也不讨厌这个名字就接受了。
后来我们都出国,去了不同的城市,我在千叶她在青森。她一直记得我的生日,哪怕一年都没联系过,生日那天还是会准时送收到她的祝福。有一年我生日,她还千里迢迢跑来。那时候我才知道,她有一个日本男朋友。现在她留在日本,据说日子过得还不错。
第二个故事,大学院导师岡東先生。论文虐我千百遍。
话说我们大学院的老师都很有自己的特色:有整天嘻嘻哈哈,没事儿就组织学生去居酒屋的老头;有开课外补习班,教插花身每天认真配戴华丽珠宝的老太太;有上课情绪高昂动作搞笑似机器猫,常常感叹课时不够的中年男子;也有整天布置发表把时间都交给学生吐槽留给自己的爷爷;还有办公室里的书堆的到处都是,没法落脚,整天研究课题,发誓要死在办公桌上的奶奶(有点恐怖)。。。。。。
这些都不是我的导师,我的导师相对来说比较正常,跟以上几位相比没有太明显的特点。不过80来岁眼神里还透着机智也着实让人敬佩。岡東先生像大部分的日本人一样有着严谨的个性,跟着他学习我从来没感觉闲着过,心里时时刻刻装的全是论文。查数据、找资料、文章格式和标点一个错误都不曾在他眼皮底下溜过。
那段时间我知道了图书馆闭馆时间,后来我又知道了学校关门时间,研究室使用超时是需要到警务室备案的。朋友问我,选这个老师你后悔吗?我想了一下如果再给我一次机会,我可能还是会选他吧。因为学长的那句推荐词:岡東先生是如果你想学习,你会跟他学到很多东西;如果你不想学习,他会逼着你学到一半东西,总之你的时间不会浪费掉。当初就是被这句话吸引,选了这门课。因为我不是学霸,惰性很强,一旦浪费了时间又感觉懊恼。所以理智告诉我岡東先生是最好的选择。
因为我的日文名发音是:“yinsangkou”,跟中文很像又不太一样。几次论文发表后,先生注意到我的中文名字,想要学会中文的发音,他觉得很有趣。课上叫我的时候会用他蹩脚的中文——听起来很像:山猴桑。
就这样无意间被叫了两次猴,自此与猴结下了不解之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