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预科 part 2
今天想跟大家讨论的问题是:
What is the best way of experiencing civic virtue? Is palitical participation the best way?
.....
开玩笑啦... 这是我今天在看的东西... 是商科大三必修课的论文题目中的一部分... 因为中文和英文对于civic virtue的理解真的很不一样,所以我现在有一点懵圈了... 好了,问题来了!在写论文的时候如果懵圈了应该怎么办呢? 一般我都是给老师发个邮件,约个时间和他聊一下,不然如果就一直懵圈的写完论文的话,结果可能是很惨的.... 我不知道别的专业,至少按照我的经验来讲,很多商科论文都是很开放性的题目,如果能够和经验丰富的人谈一下的话,其实自己的思路可以得到很大的启发。
相反,我室友是工科男,他就很不理解我有时候会找老师聊一下的这种思路,他觉得老师就是下课之后没有必要再联系的人。 他GPA 20+ ...... 自从上礼拜知道这个消息后... 我觉得我在他面前又矮了一节..... 也许不止一节....
好啦...其实今天想和大家讨论一下Glasgow International College GIC的事情
正是写之前先打一个草稿,看看都有啥要讲的。首先应该是里面学生国籍比例问题吧。然后是有没有必要上预科。预科和大学有什么区别。再就是... 嗯... 我不知道现在大家对GIC的评论怎么样,但是我当时从里面出来的时候很多人都有抱怨 说GIC很坑... 但我真的觉得不是这样的!也有很多人会担心通过率什么的,这之后会聊到我个人感受。如果大家对预科或是GIC有什么问题的话,可以留言问我的,我自己干聊的话,其实也不知道应该说点啥....
1. 学生国际比例:
其实我觉得我这个题目还是很含蓄的,因为说白的了,大家关心的其实是里面中国人的比例。对此我想说的是,多,特别多,不夸张的说,基本全是。
其实这个事情怪不得谁,只能说我们国家现在发展快了,越来越多家庭有条件供孩子出国了。这么忽然说一句这么冠冕堂皇的话,其实是想反驳一下有些人说的,什么预科就知道挣中国人钱的观点。我觉得是没办法... 谁叫这么多中国人不能直接达到大学的要求呢,我就是其中之一。
一方面来说,中国人多不利于增添我们的“海外留学体验”,每天就是中国人圈子玩啊... 想起来可能会觉得花这么多钱跑出来,身边还是中国人,有时候会有点不爽...
但现在回想一下,我其实还是挺开心当时第一年生活在中国人圈子里的,我的性格是不会主动和别人聊天那种,我会不好意思,或是怕麻烦别人。和国内高中不同,以前都是50多个人一整天闷在一个屋子里,大家不得不互相讲话,出国后,或是说上了大学(在这里先是预科)以后,基本大家都是上完课走人,也没有必须要和谁沟通。所以一开始我过的有点闷... 再加上我这个人容易害羞(噗...就怎么说出来跟开玩笑似的),刚来的时候一和外国人说话就紧张上头,所以身边没啥子人。但因为身边都是中国同学,其实帮助我有了一个过渡期,当然大家这时候都是处在过渡期,彼此间互相理解,互相照样,这一年下来虽然可能英语没练多好,但起码我心理上慢慢是自信多了。并且我很欣慰,这一年我找到了一群很合拍的盆友,彼此互相照应着度过了这三年。
2.有没有必要上预科?
基本上,除了一小部分人是因为没搞清国外申请大学游戏规则,本来有条件但走弯路上了预科这种情况外(一部人是因为中介水平不够,自己都没搞明白学生到底有没有上预科的必要,就给随便申请预科),大部人上预科都是有一定道理的。
我个人经验而谈,必须要上预科的应该是一下几种情况:
1. 像我这种没上高三,不能提供完整高中成绩或是a-level成绩的,应该是只能上本科预科
2. 如果申请的是三年制本科的话,应该大部分都是要上预科的。但如果你申请的是四年制大学,比如苏格兰大学,如果你提供高三成绩或是高考成绩的话,有可能是不需要上预科的。
我知道的本科状况大概是这样,研究生不是很清楚,但基本的的应该是以下几个
1. 专业或语言成绩不够。
2. 换专业
虽然预科主要是给国际学生开设的,但是并不是所有国际学生都必须要上预科。在预科的时候,我周围基本全部都是中国人,但上了本科之后,身边基本都是外国人。而这些外国人很大一部分都是国际学生,我就很纳闷,为什么基本上每一个中国学生都要上预科,但这些国际学生他们就不需要上呢... 我个人“卑鄙”的揣测一下,我觉得一方面可能是因为一部分中国学生的确在最开始申请是条件有限,另一方面,我觉得可能是在找中介的时候他们和你说预科是唯一办法,所以也就没考虑再争取一下直接上大学的可能了。建议大家在和中介合作的过程中也不要把所有的事情都交给他们去做,因我我觉得现在国内这个行业发展太快,其中很多人的工作其实做的都是浑水摸鱼的.... 不要被他们不准确的信息迷惑了,过程中多做一些功课,不但有利于自己的申请,而且其实你了解学校申请信息的过程也会帮助你了解这个学校,而这其实有益于你后来尽快适应大学生活。有些很基本的问题,比如学校宿舍,学校学费,专业课程包括什么,学校官网上其实都有很详细的解答,我建议与其在贴吧或是微信群里问别人,倒不如自己多动手找一找。求你千万别说看英文太费劲了,哥们,咱们日后是要写1万字英语论文的好吗!海燕啊!长点心吧!!!
3. 上预科还是上语言课
我最近才知道,有一些人他们直接申请的大学,但配备了25周的语言课... 25除以4等于差不多半年... 半年...
首先,我不是是很了解到底是什么样的雅思成绩可以申请到25周的语言课... 另一方面我非常不明白格拉斯哥大学到底是怎么想的,为什么会有25周语言课这么一说呢...
我觉得出国留学的最基本条件,除了一颗勇敢的心之外,就应该是一张麻溜的嘴了。这地方的人是真不说中文啊!!我觉得很有必要让自己在走出国门前先学好英语,有些人说雅思是在考不下去了... 嗯... 雅思的题其实非常贴近英国的生活用于和课堂用于,如果最基本的你都搞不定的话,出来会很吃力。我还是那句话,出国学习应该是一个很慎重的决定,如果没有准备好... 那你准备好再出来吧。
所以语言课还是预科呢....
我个人建议是如果语言课时间很长(e.g.20 or 25 weeks)(残忍说就是你英语水平很需要提高的话),其实可以考虑预科的。我不了解语言课程安排,但我觉得除了语言的训练之外,预科会更系统的帮你适应大学生活。
4. 预科和大学的区别
这个问题有一点太宽泛了... 就先说日常课程安排吧 然后是考试 然后是课外辅导 然后是管理 然后是...麻烦你们问我吧... 太难了... 宝宝也不出来了....
那GIC举例子吧,有我生锈的大脑仔细回忆一下... 我觉得在gic每一届的每个专业大概有100人左右?? 我是真记不住了...
用我们当时做例子,一届又分成两个大班,每个课可能还会有不同小班,基本上课就是15-50人左右的规模。大学里基本上最少一门课也是30多人,大课上限可能就是300人。
相对来说,在gic上课的时间会多一些,我记得应该是除了三门专业课之外还会配备一门语言课,一节教你怎么写论文的课(language skill + skill for study)。我这种是两学期的,三学期的第一个学期好像只有语言课。
考试的话根据不同课程,方式不一样,太晚了... 朕就不多说里... 但GIC尽量将预科期间的考试模式与格拉斯哥大学的模式靠拢,所以两者之间我觉得差不多。
课外辅导是上了格拉斯哥大学后可望而不可求的东西了,基本上我当时预科会安排一些语言或写作的课外辅导,然后定期给你发邮件督促说 “亲~来哦~对你有帮助哦~”。 上大学后呢...如果你需要的话就要自己去student service找了,机会并不是灰常多。
我当时预科会给每个人配一个导师,第一学期每周见一次,第二学期两周见一次,如果中间有需要可以自己和老师联系约一个时间见面。这个老师是干哈的呢,什么都管。我当时是如果遇到学习上或者生活上的困难我都会和她讲,论文期间我还会找她帮我改论文。但是后来我参见了一个gic安排的有关语言的课外补习班,之后就找补习班的老师帮我该论文了,这期间我真的学到很多东西。
管理上... 抽象一点说,gic就像初中,格拉斯哥大学就像高中... 呵呵... 什么鬼...
就是说gic期间学校会跟着一直督促你干这干那,让你好好学习。但格拉斯哥大学就基本放养式了。哎呀...这样感觉其实用初中高中比喻不大合理.... 但没办法... 我国内学历就到高中... 只能到这了..
What is the best way of experiencing civic virtue? Is palitical participation the best way?
.....
开玩笑啦... 这是我今天在看的东西... 是商科大三必修课的论文题目中的一部分... 因为中文和英文对于civic virtue的理解真的很不一样,所以我现在有一点懵圈了... 好了,问题来了!在写论文的时候如果懵圈了应该怎么办呢? 一般我都是给老师发个邮件,约个时间和他聊一下,不然如果就一直懵圈的写完论文的话,结果可能是很惨的.... 我不知道别的专业,至少按照我的经验来讲,很多商科论文都是很开放性的题目,如果能够和经验丰富的人谈一下的话,其实自己的思路可以得到很大的启发。
相反,我室友是工科男,他就很不理解我有时候会找老师聊一下的这种思路,他觉得老师就是下课之后没有必要再联系的人。 他GPA 20+ ...... 自从上礼拜知道这个消息后... 我觉得我在他面前又矮了一节..... 也许不止一节....
好啦...其实今天想和大家讨论一下Glasgow International College GIC的事情
正是写之前先打一个草稿,看看都有啥要讲的。首先应该是里面学生国籍比例问题吧。然后是有没有必要上预科。预科和大学有什么区别。再就是... 嗯... 我不知道现在大家对GIC的评论怎么样,但是我当时从里面出来的时候很多人都有抱怨 说GIC很坑... 但我真的觉得不是这样的!也有很多人会担心通过率什么的,这之后会聊到我个人感受。如果大家对预科或是GIC有什么问题的话,可以留言问我的,我自己干聊的话,其实也不知道应该说点啥....
1. 学生国际比例:
其实我觉得我这个题目还是很含蓄的,因为说白的了,大家关心的其实是里面中国人的比例。对此我想说的是,多,特别多,不夸张的说,基本全是。
其实这个事情怪不得谁,只能说我们国家现在发展快了,越来越多家庭有条件供孩子出国了。这么忽然说一句这么冠冕堂皇的话,其实是想反驳一下有些人说的,什么预科就知道挣中国人钱的观点。我觉得是没办法... 谁叫这么多中国人不能直接达到大学的要求呢,我就是其中之一。
一方面来说,中国人多不利于增添我们的“海外留学体验”,每天就是中国人圈子玩啊... 想起来可能会觉得花这么多钱跑出来,身边还是中国人,有时候会有点不爽...
但现在回想一下,我其实还是挺开心当时第一年生活在中国人圈子里的,我的性格是不会主动和别人聊天那种,我会不好意思,或是怕麻烦别人。和国内高中不同,以前都是50多个人一整天闷在一个屋子里,大家不得不互相讲话,出国后,或是说上了大学(在这里先是预科)以后,基本大家都是上完课走人,也没有必须要和谁沟通。所以一开始我过的有点闷... 再加上我这个人容易害羞(噗...就怎么说出来跟开玩笑似的),刚来的时候一和外国人说话就紧张上头,所以身边没啥子人。但因为身边都是中国同学,其实帮助我有了一个过渡期,当然大家这时候都是处在过渡期,彼此间互相理解,互相照样,这一年下来虽然可能英语没练多好,但起码我心理上慢慢是自信多了。并且我很欣慰,这一年我找到了一群很合拍的盆友,彼此互相照应着度过了这三年。
2.有没有必要上预科?
基本上,除了一小部分人是因为没搞清国外申请大学游戏规则,本来有条件但走弯路上了预科这种情况外(一部人是因为中介水平不够,自己都没搞明白学生到底有没有上预科的必要,就给随便申请预科),大部人上预科都是有一定道理的。
我个人经验而谈,必须要上预科的应该是一下几种情况:
1. 像我这种没上高三,不能提供完整高中成绩或是a-level成绩的,应该是只能上本科预科
2. 如果申请的是三年制本科的话,应该大部分都是要上预科的。但如果你申请的是四年制大学,比如苏格兰大学,如果你提供高三成绩或是高考成绩的话,有可能是不需要上预科的。
我知道的本科状况大概是这样,研究生不是很清楚,但基本的的应该是以下几个
1. 专业或语言成绩不够。
2. 换专业
虽然预科主要是给国际学生开设的,但是并不是所有国际学生都必须要上预科。在预科的时候,我周围基本全部都是中国人,但上了本科之后,身边基本都是外国人。而这些外国人很大一部分都是国际学生,我就很纳闷,为什么基本上每一个中国学生都要上预科,但这些国际学生他们就不需要上呢... 我个人“卑鄙”的揣测一下,我觉得一方面可能是因为一部分中国学生的确在最开始申请是条件有限,另一方面,我觉得可能是在找中介的时候他们和你说预科是唯一办法,所以也就没考虑再争取一下直接上大学的可能了。建议大家在和中介合作的过程中也不要把所有的事情都交给他们去做,因我我觉得现在国内这个行业发展太快,其中很多人的工作其实做的都是浑水摸鱼的.... 不要被他们不准确的信息迷惑了,过程中多做一些功课,不但有利于自己的申请,而且其实你了解学校申请信息的过程也会帮助你了解这个学校,而这其实有益于你后来尽快适应大学生活。有些很基本的问题,比如学校宿舍,学校学费,专业课程包括什么,学校官网上其实都有很详细的解答,我建议与其在贴吧或是微信群里问别人,倒不如自己多动手找一找。求你千万别说看英文太费劲了,哥们,咱们日后是要写1万字英语论文的好吗!海燕啊!长点心吧!!!
3. 上预科还是上语言课
我最近才知道,有一些人他们直接申请的大学,但配备了25周的语言课... 25除以4等于差不多半年... 半年...
首先,我不是是很了解到底是什么样的雅思成绩可以申请到25周的语言课... 另一方面我非常不明白格拉斯哥大学到底是怎么想的,为什么会有25周语言课这么一说呢...
我觉得出国留学的最基本条件,除了一颗勇敢的心之外,就应该是一张麻溜的嘴了。这地方的人是真不说中文啊!!我觉得很有必要让自己在走出国门前先学好英语,有些人说雅思是在考不下去了... 嗯... 雅思的题其实非常贴近英国的生活用于和课堂用于,如果最基本的你都搞不定的话,出来会很吃力。我还是那句话,出国学习应该是一个很慎重的决定,如果没有准备好... 那你准备好再出来吧。
所以语言课还是预科呢....
我个人建议是如果语言课时间很长(e.g.20 or 25 weeks)(残忍说就是你英语水平很需要提高的话),其实可以考虑预科的。我不了解语言课程安排,但我觉得除了语言的训练之外,预科会更系统的帮你适应大学生活。
4. 预科和大学的区别
这个问题有一点太宽泛了... 就先说日常课程安排吧 然后是考试 然后是课外辅导 然后是管理 然后是...麻烦你们问我吧... 太难了... 宝宝也不出来了....
那GIC举例子吧,有我生锈的大脑仔细回忆一下... 我觉得在gic每一届的每个专业大概有100人左右?? 我是真记不住了...
用我们当时做例子,一届又分成两个大班,每个课可能还会有不同小班,基本上课就是15-50人左右的规模。大学里基本上最少一门课也是30多人,大课上限可能就是300人。
相对来说,在gic上课的时间会多一些,我记得应该是除了三门专业课之外还会配备一门语言课,一节教你怎么写论文的课(language skill + skill for study)。我这种是两学期的,三学期的第一个学期好像只有语言课。
考试的话根据不同课程,方式不一样,太晚了... 朕就不多说里... 但GIC尽量将预科期间的考试模式与格拉斯哥大学的模式靠拢,所以两者之间我觉得差不多。
课外辅导是上了格拉斯哥大学后可望而不可求的东西了,基本上我当时预科会安排一些语言或写作的课外辅导,然后定期给你发邮件督促说 “亲~来哦~对你有帮助哦~”。 上大学后呢...如果你需要的话就要自己去student service找了,机会并不是灰常多。
我当时预科会给每个人配一个导师,第一学期每周见一次,第二学期两周见一次,如果中间有需要可以自己和老师联系约一个时间见面。这个老师是干哈的呢,什么都管。我当时是如果遇到学习上或者生活上的困难我都会和她讲,论文期间我还会找她帮我改论文。但是后来我参见了一个gic安排的有关语言的课外补习班,之后就找补习班的老师帮我该论文了,这期间我真的学到很多东西。
管理上... 抽象一点说,gic就像初中,格拉斯哥大学就像高中... 呵呵... 什么鬼...
就是说gic期间学校会跟着一直督促你干这干那,让你好好学习。但格拉斯哥大学就基本放养式了。哎呀...这样感觉其实用初中高中比喻不大合理.... 但没办法... 我国内学历就到高中... 只能到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