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租车拒载老人何因何德
上星期一中午,在静安寺20路公交站候车,我正在给一个老外指路时,走来一位老太问我:“看你这么热心,我问你一下,到功德林哪里下车?”我告诉她后,又叮嘱说,上车后最好问一下司机,到时他会提醒你到站下车。
老太80多岁了,快人快语,十分善谈,她说我要给你说件事。原来,她此前从镇宁路出门,到延安路上打车,可在路边拦了四五辆出租车,总是到她面前看一眼就呼啸而过,没一辆停下来。老太想不明白这是为什么,“难道他们家里没有老人?难道他们以后不会老?”
上海的出租车服务,总体上口碑还算是好的,可拒载的事也时有所闻。据说,有几类人容易被拒载。
一是病人,如果某君途中突然身体不适想打车,司机一看那东倒西歪的痛苦样子,怕路上生变,往往会找借口拒载。
二是酒气冲天的醉汉,万一上车后吐得一塌糊涂怎么办?于是赶紧溜之大吉。
三是在超市门口提着大包小包等车的,通常也不受出租车欢迎,司机一看就知道都是附近的居民,上车最多来个起步费,一样拉一单,宁可舍短挑长。
但是,拒载老人的现象现在也多了起来。这恐怕与老人出行频繁有关,特别有了敬老卡后,70岁以上老人外出活动的日趋增多。我因为常在静安寺转车,在那里就亲眼目睹过好多次拒载老人的情况。
为什么好端端的要拒载老人?令人百思不得其解。后经多方讨教,才理出个大概头绪:
一嫌老人油水少。老人活动半径小,无论外出还是回家,短途为多;
二烦老人行动慢。拉个起步费不说,老人上下车还行动迟缓,耽误时间赚钱;
三怕老人出意外。老人大多体弱多病,弄不好路上突然横生枝节,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一拒了事最省心。
如果真是这样,出租车司机的心情似乎也可理解,但既然从事服务行业,“来的都是客”,又毫无任何拒载的理由。这里不仅涉及职业精神问题,也事关人伦道德素养,何况面对的还是需要社会格外照顾的老人家。
前面碰到的那位老人,本想中午打的到南京路功德林吃素斋的,由于屡遭拒载,只能到静安寺乘公交,那段年轻人走来十几分钟的路程,老人家走走停停花了整整一个小时。难道这就是号称提供爱心服务的上海出租车行业的待客之道?
老太80多岁了,快人快语,十分善谈,她说我要给你说件事。原来,她此前从镇宁路出门,到延安路上打车,可在路边拦了四五辆出租车,总是到她面前看一眼就呼啸而过,没一辆停下来。老太想不明白这是为什么,“难道他们家里没有老人?难道他们以后不会老?”
上海的出租车服务,总体上口碑还算是好的,可拒载的事也时有所闻。据说,有几类人容易被拒载。
一是病人,如果某君途中突然身体不适想打车,司机一看那东倒西歪的痛苦样子,怕路上生变,往往会找借口拒载。
二是酒气冲天的醉汉,万一上车后吐得一塌糊涂怎么办?于是赶紧溜之大吉。
三是在超市门口提着大包小包等车的,通常也不受出租车欢迎,司机一看就知道都是附近的居民,上车最多来个起步费,一样拉一单,宁可舍短挑长。
但是,拒载老人的现象现在也多了起来。这恐怕与老人出行频繁有关,特别有了敬老卡后,70岁以上老人外出活动的日趋增多。我因为常在静安寺转车,在那里就亲眼目睹过好多次拒载老人的情况。
为什么好端端的要拒载老人?令人百思不得其解。后经多方讨教,才理出个大概头绪:
一嫌老人油水少。老人活动半径小,无论外出还是回家,短途为多;
二烦老人行动慢。拉个起步费不说,老人上下车还行动迟缓,耽误时间赚钱;
三怕老人出意外。老人大多体弱多病,弄不好路上突然横生枝节,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一拒了事最省心。
如果真是这样,出租车司机的心情似乎也可理解,但既然从事服务行业,“来的都是客”,又毫无任何拒载的理由。这里不仅涉及职业精神问题,也事关人伦道德素养,何况面对的还是需要社会格外照顾的老人家。
前面碰到的那位老人,本想中午打的到南京路功德林吃素斋的,由于屡遭拒载,只能到静安寺乘公交,那段年轻人走来十几分钟的路程,老人家走走停停花了整整一个小时。难道这就是号称提供爱心服务的上海出租车行业的待客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