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学刊》文山壮族文化传承及其发展变迁(2016年1期)
那歪村辖属广南县八宝镇乐共村委会,有148户、700余人,属壮族沙支系。那歪村壮族世代承传着沙戏、稻作农耕经济、婚姻习俗、祝寿习俗和规避性社会行为规范。伴随着现代化社会的时代性发展,市场经济“经济利益至上”价值观,传统稻作农耕经济“高投入”与“低产出”恶性循环态势,青年男女纷纷外出打工,外界异质文化元素的迅猛涌入,引发《五虎平西》壮剧传承中断、传统祭龙仪式与献祭田公地母消失。笔者基于实地调查,试就文山壮族文化传承及其发展变迁做一探析。
一、文山壮族传承的文化
(一)沙戏
村寨壮族沙戏传承有《五虎平西》壮剧本,已传承三代,并组织有老年、中年、青年和少年四个传承队。沙系演出以《五虎平西》壮剧为主,大部分是女性成员并装扮成男性角色表演。《五虎平西》壮剧演出时,五虎大将两边排,出场由狄青发兵,阵势宏大,扮演小将、扛旗者10余人,加上多花夫人,总共有34人。《五虎平西》壮剧本共分为四段:第一段是反叛军出巢到平西要清除;第二段是八宝公主双阳追夫;第三段是多花夫人;第四段是金花沙斗案。《五虎平西》壮剧紧紧围绕侬智高而展开,其中主要演唱狄青保护北宋王朝与壮族英雄侬智高反叛北宋等诸多场景。
(二)稻作农耕经济
文山壮族塑模成一种传统型稻作农耕“经济文化类型”,[1]并浸润和渗透到社会生产、生活许多方面。“那歪”壮语即是“只有水牛才能耕得完田”,这不但是传统稻作农耕经济世代传承的突显方式,而且也说明历史上村寨深受水田稻作农耕经济影响的程度。源于村寨水源条件较好,水田多、旱田少,村民主要种植八宝优质稻等水稻品种。因此,村寨八宝优质稻等水稻品种亩产量相对较高,能满足村民的日常生活所需。略。
关于本文更多精彩内容,欢迎点阅《文化学刊》文山壮族文化传承及其发展变迁(2016年1期)
一、文山壮族传承的文化
(一)沙戏
村寨壮族沙戏传承有《五虎平西》壮剧本,已传承三代,并组织有老年、中年、青年和少年四个传承队。沙系演出以《五虎平西》壮剧为主,大部分是女性成员并装扮成男性角色表演。《五虎平西》壮剧演出时,五虎大将两边排,出场由狄青发兵,阵势宏大,扮演小将、扛旗者10余人,加上多花夫人,总共有34人。《五虎平西》壮剧本共分为四段:第一段是反叛军出巢到平西要清除;第二段是八宝公主双阳追夫;第三段是多花夫人;第四段是金花沙斗案。《五虎平西》壮剧紧紧围绕侬智高而展开,其中主要演唱狄青保护北宋王朝与壮族英雄侬智高反叛北宋等诸多场景。
(二)稻作农耕经济
文山壮族塑模成一种传统型稻作农耕“经济文化类型”,[1]并浸润和渗透到社会生产、生活许多方面。“那歪”壮语即是“只有水牛才能耕得完田”,这不但是传统稻作农耕经济世代传承的突显方式,而且也说明历史上村寨深受水田稻作农耕经济影响的程度。源于村寨水源条件较好,水田多、旱田少,村民主要种植八宝优质稻等水稻品种。因此,村寨八宝优质稻等水稻品种亩产量相对较高,能满足村民的日常生活所需。略。
关于本文更多精彩内容,欢迎点阅《文化学刊》文山壮族文化传承及其发展变迁(2016年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