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继承
走出联系,寻求自我。从一本书说起。
以前无意翻过一本书,里面介绍中国人的思维方式与西方人思维方式的不同。中国人注重事物之间的联系,西方人注重事物本身。可能是翻译的缘故,里面有一些观点有点牵强,觉得那书不值一看。但是那个想法当时已经种在我心里了,现在已经长成一棵树了。发现好像还真是那么一回事。
注重联系,特别是自己与别人之间的联系。比如考试喽,总是注重名次,而不是分数,也不是学到了什么。即便考的再好,如果朋友考的比你好,心中难免有一点点不爽。为了名次不择手段,而忽略事物本身。这是一种通病。如果按照这个逻辑推演可以解释许多怪现象,最典型的是看不惯周围人的进步与改变,因为周围人的进步与改变破坏了原来的联系与心理平衡。
每个人都这样子就会变得很可怕。三体里有一句话我觉得非常对:“在中国 现实的引力太重 任何超脱飞扬的思想 都会怦然坠地”看到这句我就想到锤子手机。
就像这个图里所描述的一样,如果一个人比比别人优秀一点点,一年过去就会比别人好很多,图中表达的可能有点夸张。为什么在实际生活中,优秀的人不见得比普通人高到哪里了,为什么呢?
如果了解了中国人的联系思维可能就知道答案了。
第一种情况就是,大家本来都一样,不过有人为了能在人群之中显得优秀,所以就表现出许多上纲上线的优秀特质,不存在1.01和0.99。大家都是1。
第二种情况:存在真正的天赋比常人好一点的人,但是他们的坐标设错了,他们仅仅满足在人群中的位置,而没有继续走出格局的动力。他们觉得比平均稍微高一点就够了。
如果想要破解这种局面,尼采已经给出了答案,做超人。尼采的超人:超人既能自我超越,又能超越别人。王阳明也有破解的方法:行动是慎独,动机来自立志。
我总结为自我继承,每天的进步是基于自己的,而不是基于别人,千万不要忘了,第二天继承的是第一天的自己。形成自己的体系与小宇宙,最后表现出来的不在乎外在的体系。东邪黄药师就是这样的人。
君子之道,为而不争。老子说的不争,又有几个人了解了呢。我想我现在也可以读《道德经》了。
以前无意翻过一本书,里面介绍中国人的思维方式与西方人思维方式的不同。中国人注重事物之间的联系,西方人注重事物本身。可能是翻译的缘故,里面有一些观点有点牵强,觉得那书不值一看。但是那个想法当时已经种在我心里了,现在已经长成一棵树了。发现好像还真是那么一回事。
注重联系,特别是自己与别人之间的联系。比如考试喽,总是注重名次,而不是分数,也不是学到了什么。即便考的再好,如果朋友考的比你好,心中难免有一点点不爽。为了名次不择手段,而忽略事物本身。这是一种通病。如果按照这个逻辑推演可以解释许多怪现象,最典型的是看不惯周围人的进步与改变,因为周围人的进步与改变破坏了原来的联系与心理平衡。
每个人都这样子就会变得很可怕。三体里有一句话我觉得非常对:“在中国 现实的引力太重 任何超脱飞扬的思想 都会怦然坠地”看到这句我就想到锤子手机。
![]() |
就像这个图里所描述的一样,如果一个人比比别人优秀一点点,一年过去就会比别人好很多,图中表达的可能有点夸张。为什么在实际生活中,优秀的人不见得比普通人高到哪里了,为什么呢?
如果了解了中国人的联系思维可能就知道答案了。
第一种情况就是,大家本来都一样,不过有人为了能在人群之中显得优秀,所以就表现出许多上纲上线的优秀特质,不存在1.01和0.99。大家都是1。
第二种情况:存在真正的天赋比常人好一点的人,但是他们的坐标设错了,他们仅仅满足在人群中的位置,而没有继续走出格局的动力。他们觉得比平均稍微高一点就够了。
如果想要破解这种局面,尼采已经给出了答案,做超人。尼采的超人:超人既能自我超越,又能超越别人。王阳明也有破解的方法:行动是慎独,动机来自立志。
我总结为自我继承,每天的进步是基于自己的,而不是基于别人,千万不要忘了,第二天继承的是第一天的自己。形成自己的体系与小宇宙,最后表现出来的不在乎外在的体系。东邪黄药师就是这样的人。
君子之道,为而不争。老子说的不争,又有几个人了解了呢。我想我现在也可以读《道德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