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龄的游戏
大学毕业刚刚步入社会,我和好朋友玩起了隐藏年龄的游戏,我们总是故意在真实年龄的基础上加三岁。刚开始工作时,我俩都才二十一岁(我俩读书早,表怀疑),除了对公司内部很难隐瞒的同事,我们一律对外宣称自己二十四岁了,所以等我们工作了六年,实际年龄二十七岁的时候,很多外人以为我俩已经三十岁了,等到我们正经跨入三十岁时,我们好像已经三十好几了。这时再也不想玩这个年龄的游戏了,我们总是谦虚地说,刚三十,刚三十。
当我还小的时候,我很羡慕已经长大的人,他们可以有更大的与家长抗争的自由和能耐,他们可以据理力争、可以讨价还价、可以夺门而出、可以离家出走,我以为只要年龄到了那儿,你就可以拥有相同的至少是相似的权力。等我长大到高中时,我开始抗拒身体的巨大变化,以口无遮拦遮掩内心对于长大的恐惧,以罪恶的性幻想和频繁的手淫来抵制无可遏制的春情,我羡慕更大一些的人,可以名正言顺地抒发性欲,可以坐上绿皮火车头离开家乡头也不回。等我真的坐上小镇到北京一天一趟路程长达二十多个小时的火车,然后迷路在北京西站巨大的广场,试着用普通话结识五湖四海生活条件各异的同学,并尽可能地自信开朗一些,我的确是放肆地开心过一段时间,我象征性地独立了!没有家长和亲戚们的繁琐叮咛,没有固定的课程时间和不感兴趣也非去不可的科目,不了解也不试图了解过往的全新的朋友,存折里有父母每月定期汇来的不多却超出此前任何时间段数额的生活费。大学的青春浪漫把时间放大得漫长而琐碎,让流逝也变得难以察觉,在未来会让你迷恋、留恋、回味、叹息、感激、后悔不已的大学岁月,置身其中的人却像罂粟花海中的狮子,茫然而无知。备考研究生还是找工作,应该找什么样的工作怎样找工作,留在北京还是去往他乡或者回到故乡?我羡慕起那些已经作出决定已然离开校园的人。
我们迷惑自身所处的境地,以为离开了这个境地的人便已解脱并获得全新的快乐。我们按照年龄的次序前往下一个境地,抵达时却没有发现万无一失的快乐和兴高采烈的欲望达成。我们如此健忘,十五岁时,忘了十岁时的向往,二十岁时,又忘了十五岁时的向往,直到我们四十岁五十岁,才又把它们重新回忆起来。
于是我和我的朋友自以为是地玩起了年龄的游戏,我们认定下一个阶段一定更值得向往,然后用强大的心理暗示定位到下一个阶段,以为可以获得提前的满足。那时的我们是多么渴望步入三十岁啊,我们没有看到成熟其实是老去和责任的代名词,我们以为三十而立,再也不用提心吊胆于初入社会的弱势和不堪。我们享受着社会青年才可能被包容的冒进、无畏和犯错,享受着别人所羡慕的乐观、活力和求知欲,却抱怨着生活的繁琐和事业的艰难,可是谁又是一蹴而就的呢?直到我们步入三十岁,我们再也不愿意承担那多出来的虚假年华,我们宁愿它慢点来,慢点走,让我们有更多的时间来享受春华正茂,体验何为社会的中坚力量,争取更多被教导的机会,我好像不再羡慕身后的年华,它们都来自十五、二十、三十,它们只是数字,无法代表能力、思想和魅力,更不代表任何想象中的人生得意和生活满足。
当我们开始学会享受当下的生活和年纪时,却发现时间以比年少时加速度的形式流走。我们可能又要开始玩年龄的游戏,只是不自觉地减去三岁。
当我还小的时候,我很羡慕已经长大的人,他们可以有更大的与家长抗争的自由和能耐,他们可以据理力争、可以讨价还价、可以夺门而出、可以离家出走,我以为只要年龄到了那儿,你就可以拥有相同的至少是相似的权力。等我长大到高中时,我开始抗拒身体的巨大变化,以口无遮拦遮掩内心对于长大的恐惧,以罪恶的性幻想和频繁的手淫来抵制无可遏制的春情,我羡慕更大一些的人,可以名正言顺地抒发性欲,可以坐上绿皮火车头离开家乡头也不回。等我真的坐上小镇到北京一天一趟路程长达二十多个小时的火车,然后迷路在北京西站巨大的广场,试着用普通话结识五湖四海生活条件各异的同学,并尽可能地自信开朗一些,我的确是放肆地开心过一段时间,我象征性地独立了!没有家长和亲戚们的繁琐叮咛,没有固定的课程时间和不感兴趣也非去不可的科目,不了解也不试图了解过往的全新的朋友,存折里有父母每月定期汇来的不多却超出此前任何时间段数额的生活费。大学的青春浪漫把时间放大得漫长而琐碎,让流逝也变得难以察觉,在未来会让你迷恋、留恋、回味、叹息、感激、后悔不已的大学岁月,置身其中的人却像罂粟花海中的狮子,茫然而无知。备考研究生还是找工作,应该找什么样的工作怎样找工作,留在北京还是去往他乡或者回到故乡?我羡慕起那些已经作出决定已然离开校园的人。
我们迷惑自身所处的境地,以为离开了这个境地的人便已解脱并获得全新的快乐。我们按照年龄的次序前往下一个境地,抵达时却没有发现万无一失的快乐和兴高采烈的欲望达成。我们如此健忘,十五岁时,忘了十岁时的向往,二十岁时,又忘了十五岁时的向往,直到我们四十岁五十岁,才又把它们重新回忆起来。
于是我和我的朋友自以为是地玩起了年龄的游戏,我们认定下一个阶段一定更值得向往,然后用强大的心理暗示定位到下一个阶段,以为可以获得提前的满足。那时的我们是多么渴望步入三十岁啊,我们没有看到成熟其实是老去和责任的代名词,我们以为三十而立,再也不用提心吊胆于初入社会的弱势和不堪。我们享受着社会青年才可能被包容的冒进、无畏和犯错,享受着别人所羡慕的乐观、活力和求知欲,却抱怨着生活的繁琐和事业的艰难,可是谁又是一蹴而就的呢?直到我们步入三十岁,我们再也不愿意承担那多出来的虚假年华,我们宁愿它慢点来,慢点走,让我们有更多的时间来享受春华正茂,体验何为社会的中坚力量,争取更多被教导的机会,我好像不再羡慕身后的年华,它们都来自十五、二十、三十,它们只是数字,无法代表能力、思想和魅力,更不代表任何想象中的人生得意和生活满足。
当我们开始学会享受当下的生活和年纪时,却发现时间以比年少时加速度的形式流走。我们可能又要开始玩年龄的游戏,只是不自觉地减去三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