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 | 辛华琛:在皇艺成为设计师 Or 艺术家?
![]() |
辛华琛
设计师 | 小满工作室创始人
Offer List:英国皇家艺术(RCA)学院产品设计专业
伦敦艺术大学(UAL)中央圣马丁
及坎伯韦尔艺术学院
瑞士洛桑艺术设计大学(ECAL)
最喜欢的设计师:Ross Lovegrove & 佐藤大
和辛华琛的对话更像是和一个成熟设计师的交流,他已经脱离了学生的一些思维和稚气,但却依然充满了一个如学生般单纯的热情和理想,我觉得从这一点上,有点像艺术家的辛华琛,真的是很适合RCA的。希望这份有点特别的作品集和他的经历能给你一些新的启发。
经验之谈,货且湿且干
▼▼▼
http://v.qq.com/boke/page/k/0/v/k01568az1nv.html
我从很小的时候,就开始学画画,所以在一直想当一个艺术家,但是在上大学之后,学了产品设计专业。以前的老师一直给我给我灌输一个观点,中国的艺术设计教育和国外差距很大,所以从上大学开始我就有了出国的想法。
学习产品设计之后,越来越多地接触到一些东西,我发现我喜欢的设计师要么是RCA毕业的,要么是RCA的老师,所以我决心一定要去RCA。但是我第一年没有申请上,我的一个老师就告诉我,如果你真的很喜欢RCA,你最好还是要有一些工作经验,这样的话,你会更明确地知道,什么才是你喜欢的方向。只有找到你喜欢的方向,你才能把你的研究继续下去。所以我工作了两年,觉得时机成熟了。(此乃弹幕:所以说,好老师真的是很重要的对吧 = =)
2. 注意到你申请了瑞士洛桑艺术与设计大学,这个学校相对比较小众,可以给大家介绍一下你所了解的这所学校吗?
我第一次知道这所学校是因为一个中国留学生邓绮云的的作品,叫《移植》,这套餐具很有意思。
![]() |
邓绮云作品《移植》
移植系列一次性餐具,由中国设计师邓绮云设计,她毕业于瑞士ECAL 洛桑艺术与设计大学。这些餐具在材料上采用了生物塑料PLA,外形和纹理效仿自然植物、果实的形态,构成作品统一的主旨。
后来我就去看了这个学校官网,而且越看越喜欢,我发现原来有很多我熟悉的产品和设计师都是从这个学校毕业的,并且基本上全瑞士最好的设计师都是这个学校的校友,他们对瑞士设计界的影响非常大。我个人的风格和他们很像,就是做东西的前提是有意思,所以考虑了这所学校。
ECAL的学费大概一年15万,和英国差不多,不需要语言成绩,奢侈品专业一年,奢侈品专业都直接和LV,Hermes 合作,产品设计专业的学制是两年,主要以研究为主,项目相对来说,会少一些。
![]() |
3. 你的作品集里基本都家居产品方向,这是你个人最感兴趣和以后想从事的方向吗?
在生活中,我是一个感性大于理性的人,所以反应在产品设计上,我对产品传递出来的情绪的关注,大于对它的功能或是商业上的分析。我觉得家居设计更多反映了使用者性格和品质,而不是单纯对功能的需求。这也是我为什么选择做家居产品的原因。
![]() |
![]() |
4. 我觉得你的作品的名字都非常有诗意,所以你在设计的时候,是不是会加入一些比较感性的元素或者灵感在里面呢?
我觉得名字很重要,它是整个产品的一部分,同时决定了观者对这件作品的第一印象。一个好的名字,能把使用这件产品的人,带到一种情绪里,从而让人和产品产生更好的联系,这也是我希望发生的事情。
![]() |
5. 在这本作品集里,你自己最喜欢的作品是哪一个,可以详细给大家介绍一下吗?
这几个作品都很喜欢,但是花了最大心思的是第一个作品,这个作品叫做规律之美。
![]() |
这套家居作品的出发点是探讨,怎样把有简单和复杂的东西融合起来。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法呢?因为我是一个喜好很广泛的人,简单的设计和复杂的设计我都很喜欢,所以,我就想可不可以把这两种风格结合起来。有一天我就看到了一个叫万花齿的东西,觉得它很好玩。就是一个圆形通过不断的重复,得到一个复杂的团。但是因为规律的存在,这个复杂的图案本身又可以看做一个整体,所以它使简单的。这就是一个从简单到复杂再到简单的过程。
![]() |
我觉得这个过程很好玩儿,就想把它用到我的作品里。但是很显然,这个作品不可能与常规作品一样,可能不会有目标人群或者是商业定位分析,它就是很单纯的一个思维游戏,我想把这个好玩的过程表现在我的产品上。或许它有点“无用”,功能性没有那么强,但是这个思考和实践的过程对我之后的设计会有一个指导意义。
这件作品的基本逻辑是:简单——复杂——简单。所以,在开始找最简单的素。我想到了三角形,三角形是最简单最稳定的基本图形,而三棱锥又是由三角形构成的最基本的三维图形,所以我就从三棱锥入手,开始了我的设计。确定了基本图形是三棱锥之后,我再次将其简化,通过很多实验我发现三棱锥的功能,其实可以由一根更简单地空间曲线代替,这样一来,不仅省去了六个边,而且更加美观又可以实现基本功能。
![]() |
有了这个基础之后,我再考虑重复这件事,也是通过很多实验,得到了最后这个支架的形态,它看上去随机的,可是当仔细观察它的结构的时候又会发现,其实这个支架是由三个一模一样的结构构成。同理,底座和桌面也是一样,看似随机的形态,其实一点都不随机,都是跟随结构的要求而生成的。这也是这件作品有意思的地方。
![]() |
![]() |
![]() |
6. 从技术层面上来说(比如说思路,排版,过程等等),你觉得在制作作品集的时候,最重要的方面是什么呢?你觉得你的作品集打动这么多顶级院校的原因是什么?
我觉得很重要的一点是,对作品的筛选,不能把你所有的作品都放进去。所以必须要对你所申请的学校有了解,多多关注这个学校的老师和学生所做的作品,包括他们的风格和背后的思路。这样的话,首先,你会明白这个学校的风格到底适不适合你,而且会对你的作品集准备有个指导,明确作品集方向。
另外,准备作品集的时候,有一个中心思想是很重要的。我看到很多同学在准备作品集时他们的项目之间都没有联。我觉得可以在开始的时候,多想想作品之间的联系,以及这些作品是如何传递你自己的想法的,这样的作品集更有说服力一些。
拿我自己的作品集来说,我个人是比较倾向于从文字或是现象来思考我的设计出发点,而不是从图像视觉方面思考。所以这个习惯让我对文字或现象很敏感,我更会关注某件产品背后传递出的情绪,但我又不满足于只设计传递情绪的作品。于是我会把关心点放在这个产品是如何传递情绪的,这个情绪是如何产生的,以及蕴含在这个产品背后的故事。
![]() |
所以我准备了我的四件作品,每件产品都是从一个现象或文字出发,再来引申出我的一些设计想法,再去发掘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现象和情绪,进行深入,从而设计出我的一件作品。虽然四个作品看起来不是特别相关,但如果深入了解,所有的作品都有这样一个设计思路,所以我觉得这可能也是RCA看重我的一个原因吧。就算你排版很烂,但你的想法很重要,不要本末倒置。要知道老师不是翻翻图片就过去了,他是会看你的文字的。
7. 可以说说你和一只梨的渊源吗?比如和导师River相处过程中一些难忘的经历,获得的帮助之类的。
River他很神奇。我之前也是有很多误区的,我认为作品要排得多么好多么漂亮,他告诉我这些都是没必要的,关键是你要有自己的想法,毕竟你不是平面专业的。虽然这好像是一个人人都懂的道理,但是做起来真的没有那么容易的。因为我的作品不是很传统,有明确的市场啊,用户啊,所以那种传统作品集思路是不适合我的作品集的。开始我有一些顾虑,后来River跟我说让我不要硬套那些模板,如果我这样做的话就失去了我的个人特点,而是要从我的内心出发。所以皇艺最吸引我的也是这点,很单纯。
关于River
![]() |
关键词:一只梨男神导师
▽▽▽
River(郑合词)来自台湾,科勒(上海)研发中心资深设计师,毕业于英国皇家艺术学院Innovation Design Engineering专业,曾任职IDEO,台湾工业技术研究院,并于福特伦敦中心实习,获国际奖项12余次。
另一方面,每次见River他的话都很少,但是句句都直戳痛点,刚开始的时候还会有所怀疑,几次见面之后就完全被River的观点所折服了,而且认识到了好多之前所不足的东西,最后甚至产生了思维上面的转变。不得不说,我真的很敬佩他!
8. 听说你在软件方面非常厉害,后续也可能来我们一只梨在线平台开设课程,可以给学弟学妹们提供一点学习软件的经验吗?
因为我喜欢啊,我觉得建模什么的让我很有成就感。我尤其喜欢修破面,我对破面倒角非常感兴趣,可能是我有强迫症吧(笑)。(此乃弹幕:您能多说一点吗,看来只有报课程了orz,再啰嗦一下:这是一个在线的课程,华琛去到英国之后,依然可以借助1pear.cn 帮助到国内想学习软件或做作品集的小伙伴们)
图片来自:辛华琛作品集&小满工作室宣传册
一只梨地址:上海隆昌路619号城市概念一号楼B1区220室
一只梨官网:http://www.1pear.cn/
(本文为一只梨原创文章,如需转载请联系小编,微信号:llguoyue)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