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立之年,回归初心
![]() |
这个猴年,我正式迈入了而立之年,也在希腊度过了人生第一个没有在故乡的春节。除了在大年夜前一晚我们在雅典做了一场新年茶会,其他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庆祝活动,甚至也没有看春晚,春晚播放的时候我们正在去往德尔菲的路上,也算去拜了神,只不过是阿波罗和雅典娜。
春节之后,我开始愈加认真地考虑那个重大决定,那个在我心里翻来覆去几个月的决定。再过一周,我终于下定了决心,约老板面谈,递交了辞呈。
递交之后的那一天,心里并未有预想的喜悦或者放松或者遗憾,有的只是些许迷茫,迷茫似乎并不准确,是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感觉。毕竟这是人生中第一次辞职,第一次迈出这么重大的一步,告别已经工作了七年的公司,要说挥一挥衣袖潇洒离开那是假的。
[挥别七年的职场生涯]
七年前在北京走出校门,开心地拿着马士基的offer走进了航运业,而那之前我对航运业一无所知,从来不知道从小长大的家乡有着那么多的船厂,从来不知道原来船舶还分为散货船、集装箱船、油船和海工船等等,甚至从来没有听说过马士基的大名……但是这都没有阻碍我一头扎进了航运业,直到现在。
马士基的工作完全符合我当初对于国际大公司的期望,在CBD的办公室,多国籍的同事,非常国际化的业务,愿意为员工的发展培训付出财力物力,尤其是对管理培训生(尽管由于2008年经济危机的开始缩水很多),还有定期的国内轮岗和海外轮岗,去国外工作变得非常容易。从北京到上海,到哥本哈根,再回国内,最后在大前年作为希腊唯一的中国籍船舶经纪人调往雅典,最终雅典竟然成为了这些年待过时间最长的城市。这个过程中我在不断成长,从最初的青涩、好奇、不适应,到后来慢慢地熟悉、老练。
还记得最初到丹麦短期培训的时候,那是人生中第一次接受全英文授课,而且还是上海商法、投资学等大部头的课程,另外开放自由的上课环境还有着重培养沟通能力的课程,都让我和中国同事们很不适应,那个时候一如很多在海外的华人,喜欢与自己人待在一起,而很难融入其他来自24个国家的同事们。后来来到了马士基船舶经纪,我们这一届全球招了11个人,这下可就很难再中国人自己待一块儿了,人少了有人少的好处,我很快就与大家打成一片,也越来越熟悉不同国家同事的性格和特点。
![]() |
后来轮岗前往哥本哈根,这是第一次真正的海外工作。其他在跨国公司的朋友还是很难有海外工作的机会,这是我认为马士基管理培训生项目货真价实的一方面,每个培训生都有这样的机会。在哥本哈根期间的生活很大程度上改变了我原有的观念,我第一次见到北欧人对生活品质的重视,对工作生活平衡的看重。哥本哈根是个很小的城市,虽然她是北欧最重要的城市,市中心只有一条商业街,在哥本哈根期间我多次带着国内客户从小美人鱼出发,经过马士基集团大楼,穿过皇宫,然后到达哥本哈根港,继而逛过商业街,到达市政厅广场。这条景点线路至今仍然历历在目。
这个城市非常整洁,在路边常常可以看到跑步和骑自行车的人,这里有专门的自行车道,据说丹麦人500万人口,却有600万辆自行车。还常常可以看到独自推着婴儿车的爸爸,还有躺在草坪上看书的人们,港口边坐满了喝着啤酒聊天的年轻人。那时候我还常常去Fælledparken公园或者Amar海滩和朋友们跳salsa,或者去朋友家BBQ。哥本哈根的生活悠闲自在,对于已经习惯北京上海快节奏紧张状态的我来说是一个很大的冲击。在那里,我慢了下来。
当然工作上仍然处于快速提升期,原本预定半年的轮岗期,因为我的表现出色而被延长到培训生项目毕业,毕业之后公司又希望把我留在丹麦总部,理由是我是不多见的能适应欧洲市场的亚洲人。这个评价对于当时的我来说是非常高的,每天面对着哥本哈根港的工作状态也让我真切感觉到自己正身处于国际化的航运业当中。每天与欧洲不同国家的客户交流也让我渐渐摸懂了他们之间的区别,比如与法国人和德国人通话开始时的small talks都是不一样的。而这也是我在工作中能够渐渐表现自如的重要原因,渐渐地,客户不仅局限于欧洲,而扩展到美洲和亚洲。
![]() |
所以我曾对朋友说过,航运业是真正国际化的行业,它本质就是如此,这与在中国的大部分本土化的跨国企业是很不同的。船舶经纪的工作也有其特性,很多人认为船舶经纪就是销售,其实这是非常不准确的,我一直认为要做好船舶经纪,你不仅仅要具备销售的能力,你还要具备财务、技术、营销、谈判、操作等方方面面的能力。船舶经纪不一定都是要那种社交狂人,不同的性格都可以成为成功的船舶经纪人,但上述这些能力,会造成最终的差异。
北欧公司很重视员工的家庭,这一点也是我非常有认同感的。如果后方不稳定,又如何能够在前线冲锋陷阵。在异地一年多之后,我向公司提出要回中国,只是因为家庭原因,各位大老板都与我谈话,但是在经过各种争取却没有更好的解决方案的情况下,公司还是同意了让我回中国。记得当时总裁说了一句让我印象很深,“你要离开总部我不高兴,但是因为你是家庭原因而这正是我们无法解决的,所以我们还是决定让你回去”。我很感谢他们对我的赏识、对我的理解和对我的帮助。这种情况并不是孤例,而是发生在我不少同事身上。这样的企业让员工怎能没有向心力,生活工作平衡大家都爱说,但并不应当仅仅是嘴上说说。
之后在国内先是北京然后是上海,几进几出,让我对这两个城市越来越熟悉。在国内我的工作重心转向了新造船,客户就是国内各大船厂,我也亲眼见证了中国造船业由高速增长到陷入泥潭,直到现在的重组精简。刚入新造船部门的那时候,中国据说有几千家船厂(我们没有去统计是否真达几千,但是去舟山去宁波去南通的海滩江滩上看看,也就知道大体差不离),而现在真正还在正常运营的船厂不过数十家。
![]() |
船舶经纪行业最让我喜欢的就是每个人都可以独当一面,既会有团队在需要的时候支持你,又能够自己一个人就担负起与一家客户的全部沟通,而且往往是与客户公司也就是船厂或者船东的大老板或是高管直接交流,这个过程中可以快速地成长。而这是在大公司担当螺丝钉角色的时候几乎不可能有的机会。所以这么些年,我直接接触、商谈、做成生意的,都是这些经验丰富的高层,或许这也是我现在无论见谁都不大会紧张的原因。
在国内期间,其实也收到了几次总部邀请我再次到欧洲任职的询问,不过在与家人商量之后都拒绝了。我对于不顾家庭而追求自己职业发展的情况不太认同,正是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小小的家都照顾不好,怎么可能会是一个真正有责任心的人。
![]() |
有一天,公司告诉我雅典现在有一个职位,新造船和买卖船,客户就是希腊船东,问我愿不愿意去。在各方面权衡并且征得家人支持后,我接受了这个职位。在那之前从未想过到雅典这个城市工作,确实在我之前希腊从未有过中国大陆的船舶经纪人,而曾有韩国和香港的同事来过却无法做下去。公司把我放到希腊去,应该说是一次试验。希腊目前是全球最大的船东国,雅典据记载有超过450家船舶经纪公司,竞争非常激烈,而且希腊人重视关系人情,外国人要在这里做生意并不容易。更何况希腊是 传统航运大国,船东们对船的熟悉程度几乎无可匹敌,这就对船舶经纪人的素质和知识要求非常高。那么调任我到希腊的这次试验成功了吗?
应该来说是成功了。对于我来说,这些年国内海外任职极大地拓宽了我的视野,对我的提升显而易见,但另一方面其实也有消极影响,就是每到一个新的地方我都面临着重新发展新客户的压力,比如这次来到希腊,我几乎一个船东都不认识,公司也没有交接客户给我,一切从零开始。当然我有自己独特的优势,作为希腊唯一的中国船舶经纪人,并且对中国新造船市场和造船厂非常熟悉,从而能同时和中国造船厂和希腊船东畅通地交流连接,而这也正是双方需要的。
这几天正在交接,看着列下来长长的客户名单,每一位都是我非常珍惜的,在经过了两年多,他们也对我表现出了足够的认可,在业务上相当支持我,这对于一个外国船舶经纪人在希腊是很难得的,当听说我要离开的消息,他们表达了惊讶、惋惜和祝福。这就够了,经过了七年的职场生涯,我终于成长成熟起来。而我这些年的职业经历和收获,也是独特而有价值的,一定会在我接下来的路上发挥出巨大的力量。
当初误打误撞进入了航运业,而如今要挥别航运业,我以航运人的身份而骄傲, 也祝福航运业所有的伙伴们都能够平安顺利。挥别我的七年职场生涯,我将要迈出新的一步。
[传统文化、音乐、旅行那些事儿]
这些年,除了职场生涯,还有传统文化、音乐和旅行那些事儿。
我曾经写过两篇文章,《修行,在传统文化中》和《青年们,还记得咱自己的传统文化吗?》,讲述了我从一个接受了正统而缺乏传统底蕴的教育、爱跳拉丁舞、在跨国公司工作的中国青年,如何开始意识到自己传统文化的缺失以及由此产生的反思,并且如何在短短几年里努力地补上这一课,一步步从自身的修行进而带动周围的人开始补习传统文化。大家如果有兴趣可以去看看,尤其是跟我一样接受过同样的教育有过类似的职场经历的青年人们,毫不危言耸听地说,这个人群里80%以上都不懂传统文化,如果你不认为会说中文会背几句诗词就叫懂传统文化了的话。
![]() |
在从丹麦回到北京后,我开始主动去寻找,寻找能够让我补习传统文化的那道门。仍然记得那天下班的时候,我上微博搜搜当晚北京的活动,刚巧看到有一场洞箫分享会在五道营胡同,于是兴冲冲地奔过去,即使已经没有座位了,我仍然站着听了一晚。那晚认识了高天晨,一位精通书法、武术、经典、洞箫的80后,也认识了蒋逸,一位以笛箫为业视笛箫如生命的女子,高天晨帮我第一次吹响了洞箫,而蒋逸成了我的启蒙老师。传统文化留给我的那道门,就是箫。从这道门走进去,我看到了一个全然不同的世界。
应该说我从小就没有音乐天赋,唯一玩过的乐器就是西洋竖笛,那其实是一吹就响。但箫不一样,开始难吹响,后来难吹好,气息贯穿始终,所谓人箫合一名副其实,人与箫其实就是结合成一件乐器。箫是中国最古老的乐器,也是最能体现中国文化精神的乐器,一枝竹管,发出的声音可以让人沉静和放松,简单,归一。在学习数月之后,我在了凡轩第一次见到了张笛,听他讲他的笛箫世界,也告诉他我学箫的发心。那之后就开始跟他参加洞箫共修,仍然记得那些日子,下班之后拿着箫直接去往方家胡同里,坐在古色古香的小院堂屋里,与其他同修一起听箫学箫。洞箫初学很难,却是引领我进入传统文化世界最好的载体。
除了洞箫之外,当时我还参加了公益组织悠然山房的中医、茶道、书法等共修,传统文化各个领域都是相通的,古时文人从不会仅通一门,而是数门皆通,这样也会有利于相互印证相互理解。在经过一年多的修习之后,我逐渐沉浸到传统文化中去了。
![]() |
后来由于工作调动至上海,突然发现在北京时那么多传统文化的资源和同好们在这里是那么稀缺,这是一个相当西化的城市,西洋乐西洋文化当道,商业气息浓郁,甚至这里的老外和北京的老外都很不同。不愿闭门造车,我开始像在北京的时候一样出去寻找,可是见到的听到的都让我很失望。终于下定决心,既然没有,那何不自己营造出来。
在走访并且请朋友帮助下,发现上海没有场地愿意像北京那边那样支持这样的公益活动,而只愿意出租场地,动辄半天数千元,而这对于公益活动是不可能的。于是我发微博问是否有场地可以支持,当天就收到了长宁区工人文化宫的白老师回复,约见面相谈之下一拍即合,于是一周之后上海的第一次共修正式开始了,在秉持教学相长的理念下,我自己担任山长带着同修们一起修习洞箫,第一次来了六位同修,其中的小豆子如今已经是尺八共修学辅,也是唯一一位从一开始坚持到现在的同修。后来洞箫共修越来越受欢迎,上海电视台的星尚频道也对我们进行了报道。
![]() |
后来一个雨夜,我独自去刚落地上海不久的静落茶社,遇到了静落和朱姑娘,一夜畅聊下,古琴共修就此落地。后来我们也有了茶道共修、古筝共修、香道共修、尺八共修等等,也终于有了玉兰草堂这个名号,协调人团队扩展至九人,还有二十多位志愿者,每年参加共修人次达上万人。当然我们一直坚持做纯正的传统文化公益组织,所有协调人均为兼职,不以此公益活动为盈利途径,所有场地和山长都经过我们的选择和考察。我们不追求扩张速度和规模,可以小而精,必须美而优。后来尽管我去了雅典,但协调人团队仍然尽心尽力地运营着玉兰草堂,每年年会我都会回到上海与大家一起为一年做一次完美的小结。我非常庆幸和开心遇到了这些志同道合的伙伴们,他们来自不同的背景,却同样的纯粹,同样的优秀。
![]() |
到了希腊之后,想必大家也可以想到,我同样也想找到一群趣味相投的小伙伴。遗憾的是这里的情况比上海更不理想,不过我们很幸运的遇到了几位对中国传统文化比较熟悉的希腊朋友,和他们一起我们在卫城对面的菲利帕珀斯山上举办了雅典上巳节雅集,这是传统文化活动在希腊的开端。之后我们相继举办了武术、国画、古筝等文化讲习会,也举办了中国传统文化和音乐讲座和小型音乐会,场场爆满,希腊人对于中国文化的热爱和渴望让我们惊讶又欣喜,也只想说“我们来晚了“!
![]() |
2014年,我们举办了希腊首次古琴音乐会,2015年,我们策划组织了”紫气东来“常静希腊音乐之旅,其中诞生了首张中希合作音乐专辑《仙渡云霓》。另外我们也将古希腊里拉琴介绍到了中国,我们带了第一张古希腊里拉琴到达中国,目前国内仅有六张,而且我们也成功完成了古希腊里拉琴音乐在中国的首次众筹,将古希腊音乐也介绍到了中国。
![]() |
在古琴音乐会和古筝音乐会,我都受到音乐家们的邀请参与了演奏,能够与这些中国最优秀的音乐家们一起演出我倍感荣幸,更重要的是让我自身在这个过程中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 |
我们渐渐有了很多希腊朋友,其中很多是艺术家、音乐家,他们常常邀请我们去他们的音乐会,去他们家里参加聚会,去希腊的小镇上参加他们的活动,通过他们我们对希腊的文化越来越了解。我们也渐渐有了很多希腊粉丝,他们会参加我们每次活动,会在脸书上关注我们的动态,让我们对中希之间的文化交流有着无比的信心。我们也有了越来越多的合作伙伴,无论是官方的还是民间的,希腊各界都对我们把中国传统文化带到这片同样古老的土地上表达着最热烈的欢迎,在他们的支持下我们得以顺利前行。传统文化终于在希腊也播下了种子,正如在上海的一样,这里的种子也正在生根发芽,终有一天也会鲜花盛开。
![]() |
除了传统文化和音乐,我还有一个身份,就是希腊旅行达人。是的,我从来都没有认为自己是旅行达人,因为过去的我并不懂旅行,如果我们不把那种以观光拍照购物为目的的旅游称为旅行的话。我也从来没有预想过我会在希腊成为旅行达人,一切都是那样自然而然地发生了。随着我们做了越来越多的文化和音乐活动,我们去了希腊越来越多的地方,见过了各种各样的人,住过了风景各异的小镇和海岛,也参加了形形色色的活动和聚会。我们对希腊的了解渐渐不仅局限于各种景点,而是延伸到人、习俗和文化,还有很多普通游客无法知道的地方和玩法。
![]() |
后来很偶然的,去哪儿网找到我们,请我们撰写雅典和圣托里尼骆驼书,于是我们花了两个多月,认真地完成了这两本骆驼书。后来我们又成为了新浪旅游的希腊领主和微博旅行玩家,为游谱旅行撰写了《希腊指南》,为阿里旅行、携程蝉游记、百度旅行等等都写希腊旅行攻略。我们也受邀加入了希腊旅行博主联盟(Travel Bloggers Greece),成为希腊仅有的两位中国籍旅行博主。2015年5月,我们受Discover Greece邀请与12个国家的旅行博主参加Blogtrotters 2015。我们通过微博、微信和我们的博客分享我们在希腊的见闻和旅行经历,在希腊可能退出欧元区期间我们接受国内媒体的委托告诉国人希腊真实的情况。
![]() |
对于玄奘来讲,旅行的意义在于传播文明。在我的心里,旅行应当是带着自己的文化去遇见当地的文化,在文化的交流中才能收获更多。所以首先要学习和了解自己的文化,然后在旅行的时候要有意识地去接触和了解当地文化,在与当地人交流的时候他们一定也会对你的文化很感兴趣,而分享自己文化的同时,当地人也会让你能够了解到更多当地的文化和习俗,这种双向的文化交流比单向的探索当地文化会更有效果。当然,单向的探索当地文化也总比单纯的观光购物旅游要更有意思。
所以,这些年,我努力地在补习传统文化这门曾经缺失的课程,努力地通过音乐学习提高个人素养,同时也出乎意料地成为了希腊旅行达人。文化、音乐、旅行,构成了我本职工作之外的色彩。
[未来将往哪儿走]
大学求职的时候第一次面试是面IBM,当时面试官看了我的简历之后问了我一个问题,你为什么不去创业?有此一问的原因是我在大学期间创立了人民大学第一个国标舞社团和舞蹈俱乐部,前者是学生社团,后者是商业俱乐部。当时我的回答是,我的储备还不够,我希望能去一家优秀的公司感受完善的公司管理和商业模式。是的,那时候我也可以开始创业,但与现在相比,差异清晰可见。
我一直有一个梦想,好几年前跟张笛老师说过,就是想要为传统文化领域做点什么,让中国的传统文化能够与现代生活和国际化真正融合起来,能够为世人所认知。这需要有两步,一是让传统文化在国内为更多的年轻人所修习,增强文化修养和底蕴,这些年在海外的经历让我深刻认识到没有民族文化特征是华人在海外最大的悲伤,也是得不到尊重的重要原因之一,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二是让传统文化走出国门,改变西方人对于中国文化那种神秘莫测、古旧呆板的认识,让传统文化能够活起来。这仍然是我的发心,我也将用自己这些年在传统文化领域的积累和国际商业环境里的经验,在文化领域做些不一样的事情出来。具体会如何去做,我仍然在探索,但是我坚信沿着初心所向,一定可以走出一条崭新的路来。
当然,希腊是我无比热爱的地方,这里有上帝赐予最美丽的海岛、大山、橄榄、阳光……所以我将会延续之前的中希文化交流,让这两个文明古国能够实质性地有着更紧密的交流。我也会继续希腊旅行达人的身份,为来希腊的旅行者们提供最好的希腊信息,同时也会提供希腊文化旅行定制。我们每一位来过希腊的朋友,在回去之后都或多或少发生了变化,在希腊的时光让他们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而这也是我们很开心可以看到的。
音乐也会是我将发力的领域,不仅仅因为我仍然在努力学习洞箫,时时弹弹古琴,更因为我对中国民乐界音乐家们的崇敬,我希望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为他们的音乐哪怕作出小小的贡献,让中国音乐不仅能够在国内,更能够在世界上为更多人所欣赏所感动。
文化,旅行,音乐,如见未来。这条看似“不靠谱”的路充满了未知,而对未知的恐惧常常会阻碍我们去追求我们的初心。在这个而立之年,我终于回归初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