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星驰之美人鱼
周星驰
在我们这一代人的记忆力里,周星驰是避无可避的一个词。小伙伴们围在电视机前面看他的电影是我们儿时共同美好的记忆。他就好像有特意功能一样,能令人忘记烦恼,开怀大笑。这在影视作品泛滥,段子等级倍增的现在是难以想象的。看电影不一定要去电影院,笑声也能那么轻而易举的被带出,这就是星爷的魅力。
一千个人心目中有一千个被周星驰吸引的理由。我本人看星爷的电影不算多,印象最为深刻的就是《唐伯虎点秋香》、《大话西游》、《食神》、《九品芝麻官》吧,《九品芝麻官》应该是看了无数遍,搞笑+悬疑是我最为喜欢的题材组合,《唐伯虎点秋香》是妈妈的最爱,可见星爷式喜剧的受众面,利用古老的中国民间传说,加入周式喜剧元素,并没有让人觉得突兀,而是出乎意料之外的完美。《厨神》让我们见识到了做菜的艺术,功夫+的效果。《大话西游》是星爷最为人熟知的作品,是许多人心目中最为经典的爱情故事,既有有情人不能眷属悲剧的色彩,但最后又通过彩蛋的形式给了大家一个算是圆满的结局。多少年过去了,最经典的表白还是《大话西游中星爷的那句“如果非要给这份爱加上一个期限,我希望是一万年”,最经典的荧屏情侣依然是我们的至尊宝和紫霞仙子,自带神话色彩又兼具人间情爱的一对,满足观众对于爱情的所有美好想象。
对于之后的《少林足球》、《长江七号》、《功夫》、《西游降魔》我并不想过多的评价,原因是一方面这几部基本上只看过少于1遍,不像以前的那些老电影,看过无数遍,所以没有资格也没有更多的言语来评论,另外根据大家的反映,媒体舆论的褒贬不一,我想这几部都是极具争议的,当然离经典还是有距离的。
较之其他几部,《西游降魔》是最接近现在的,同时也取得了高票房(暂且不说票房的真实性,这里的真实性并不是现在所谓的骗票房的问题,我想星爷还不至于搞这样的小伎俩,也不屑于这样做。这里的票房疑虑主要是针对大家的周星驰情节“所谓欠星爷一张电影票”),据说也是星爷的呕心之作,但是说实话我并没有在片中看到星爷足够的诚意,而是一种试水的感觉。试水的结果应该是令星爷满意的,所以有了今天的《美人鱼》。《美人鱼》是星爷的良心之作,这部作品要是搁到20年前,那绝对也是一大经典,但是放到现在,只能说是合格。20亿的票房是应该是星爷内心的最高预期(据说与发行方的对赌就是16-18亿),剩下的已经完全超出预期,属于意外的惊喜,同时也有“所谓欠星爷一张电影票”的贡献其中。之所以取得如此高的票房,甚至可能成为华语电影的票房冠军。真的是制作水平达到新的标准,星爷讲故事的能力又上一个档次,还是演员的发挥超乎想象。显然应该都不是。个人觉得有以下几点:
(1)、档期优势:贺岁档期,观影人数本身就有一个爆发点,受众人数几何增长,和原本的票房冠军捉妖记在暑期档上映类似。春节假期,是所有人共同的假期,在这个物质丰富,但是娱乐活动匮乏的时代,看电影成为时下最为流行最为经济实惠的选择,不管是年轻人还是老人小孩,不论是一线文青,还是三四线的小镇青年,都开始热衷于走进电影院,花上20-30块钱,来享受一份简单的视听享受,有的可能是打发无聊的假期时光。
(2)、同类竞争不强:同当期的《三打白骨精》和《澳门风云3》,《三打》是大IP之作,加上一块钱的特效,本身是有和《美人鱼》PK的可能,但剧情是硬伤。《三打》的剧情耳熟能详,上至八旬老人,下至三岁孩童,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加上是经典名著,改编的难度颇大,要是改动较大,一个偏颇很可能无限期拖档。所以即使巩俐演技能上天,也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啊。《澳门风云3》有前两部差评基础在,预期本身就不高。果然不负众望的烂剧情无厘头,只能靠大牌撑着,只能说王晶的人缘也没有想象中那么差,不然咋能请来刘天王和春春呢?在这些所谓大片的映衬下,《美人鱼》便顺顺利利地脱颖而出了,一路高歌猛进,打破电影世界里各种记录。
(3)、题材老少皆宜:喜剧+环保,这样的组合注定是适合多层次人群观看的,起码三观歪不了。微博中热议情节,有不少观众观影后表示再也不吃海鲜了,尤其是不吃章鱼。没有买卖就没有杀戮。环保是这个世纪最重要的主题,与每个人息息相关,这是一个深刻的话题,一般出现在科教纪录片里面。但大家可能忘记了,其实真正的喜剧到最后除了欢笑还有眼泪,笑中带泪是喜剧的最高境界。星爷其实也擅长这样的桥段,在嬉笑中撕裂某种神经或者打破表面的和谐,将真相无情的揭露在大家眼前。其实有些东西大家都心知肚明,但是所有人都是穿着皇帝的新衣,缺少那个说真话的小男孩。星爷虽然头发花白,但是心却依然年轻,而且真实诚恳。所以最后的结果是,有些人看到了热闹和搞笑,有些人看到了霸道总裁与小娇妻,有些人看到了跨越种族的恋爱,有些人看到了生命的意义……
最后,我想说,我愿意走进电影院看星爷的电影,不是因为我觉得欠了他一张电影票,而是希望通过一张电影票给这样一位坚持做喜剧的后现代大师一份鼓励,一份责任,希望不要变得浮夸,不要焦虑,慢慢打磨,细细推敲,观众会一直在的。
在我们这一代人的记忆力里,周星驰是避无可避的一个词。小伙伴们围在电视机前面看他的电影是我们儿时共同美好的记忆。他就好像有特意功能一样,能令人忘记烦恼,开怀大笑。这在影视作品泛滥,段子等级倍增的现在是难以想象的。看电影不一定要去电影院,笑声也能那么轻而易举的被带出,这就是星爷的魅力。
一千个人心目中有一千个被周星驰吸引的理由。我本人看星爷的电影不算多,印象最为深刻的就是《唐伯虎点秋香》、《大话西游》、《食神》、《九品芝麻官》吧,《九品芝麻官》应该是看了无数遍,搞笑+悬疑是我最为喜欢的题材组合,《唐伯虎点秋香》是妈妈的最爱,可见星爷式喜剧的受众面,利用古老的中国民间传说,加入周式喜剧元素,并没有让人觉得突兀,而是出乎意料之外的完美。《厨神》让我们见识到了做菜的艺术,功夫+的效果。《大话西游》是星爷最为人熟知的作品,是许多人心目中最为经典的爱情故事,既有有情人不能眷属悲剧的色彩,但最后又通过彩蛋的形式给了大家一个算是圆满的结局。多少年过去了,最经典的表白还是《大话西游中星爷的那句“如果非要给这份爱加上一个期限,我希望是一万年”,最经典的荧屏情侣依然是我们的至尊宝和紫霞仙子,自带神话色彩又兼具人间情爱的一对,满足观众对于爱情的所有美好想象。
对于之后的《少林足球》、《长江七号》、《功夫》、《西游降魔》我并不想过多的评价,原因是一方面这几部基本上只看过少于1遍,不像以前的那些老电影,看过无数遍,所以没有资格也没有更多的言语来评论,另外根据大家的反映,媒体舆论的褒贬不一,我想这几部都是极具争议的,当然离经典还是有距离的。
较之其他几部,《西游降魔》是最接近现在的,同时也取得了高票房(暂且不说票房的真实性,这里的真实性并不是现在所谓的骗票房的问题,我想星爷还不至于搞这样的小伎俩,也不屑于这样做。这里的票房疑虑主要是针对大家的周星驰情节“所谓欠星爷一张电影票”),据说也是星爷的呕心之作,但是说实话我并没有在片中看到星爷足够的诚意,而是一种试水的感觉。试水的结果应该是令星爷满意的,所以有了今天的《美人鱼》。《美人鱼》是星爷的良心之作,这部作品要是搁到20年前,那绝对也是一大经典,但是放到现在,只能说是合格。20亿的票房是应该是星爷内心的最高预期(据说与发行方的对赌就是16-18亿),剩下的已经完全超出预期,属于意外的惊喜,同时也有“所谓欠星爷一张电影票”的贡献其中。之所以取得如此高的票房,甚至可能成为华语电影的票房冠军。真的是制作水平达到新的标准,星爷讲故事的能力又上一个档次,还是演员的发挥超乎想象。显然应该都不是。个人觉得有以下几点:
(1)、档期优势:贺岁档期,观影人数本身就有一个爆发点,受众人数几何增长,和原本的票房冠军捉妖记在暑期档上映类似。春节假期,是所有人共同的假期,在这个物质丰富,但是娱乐活动匮乏的时代,看电影成为时下最为流行最为经济实惠的选择,不管是年轻人还是老人小孩,不论是一线文青,还是三四线的小镇青年,都开始热衷于走进电影院,花上20-30块钱,来享受一份简单的视听享受,有的可能是打发无聊的假期时光。
(2)、同类竞争不强:同当期的《三打白骨精》和《澳门风云3》,《三打》是大IP之作,加上一块钱的特效,本身是有和《美人鱼》PK的可能,但剧情是硬伤。《三打》的剧情耳熟能详,上至八旬老人,下至三岁孩童,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加上是经典名著,改编的难度颇大,要是改动较大,一个偏颇很可能无限期拖档。所以即使巩俐演技能上天,也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啊。《澳门风云3》有前两部差评基础在,预期本身就不高。果然不负众望的烂剧情无厘头,只能靠大牌撑着,只能说王晶的人缘也没有想象中那么差,不然咋能请来刘天王和春春呢?在这些所谓大片的映衬下,《美人鱼》便顺顺利利地脱颖而出了,一路高歌猛进,打破电影世界里各种记录。
(3)、题材老少皆宜:喜剧+环保,这样的组合注定是适合多层次人群观看的,起码三观歪不了。微博中热议情节,有不少观众观影后表示再也不吃海鲜了,尤其是不吃章鱼。没有买卖就没有杀戮。环保是这个世纪最重要的主题,与每个人息息相关,这是一个深刻的话题,一般出现在科教纪录片里面。但大家可能忘记了,其实真正的喜剧到最后除了欢笑还有眼泪,笑中带泪是喜剧的最高境界。星爷其实也擅长这样的桥段,在嬉笑中撕裂某种神经或者打破表面的和谐,将真相无情的揭露在大家眼前。其实有些东西大家都心知肚明,但是所有人都是穿着皇帝的新衣,缺少那个说真话的小男孩。星爷虽然头发花白,但是心却依然年轻,而且真实诚恳。所以最后的结果是,有些人看到了热闹和搞笑,有些人看到了霸道总裁与小娇妻,有些人看到了跨越种族的恋爱,有些人看到了生命的意义……
最后,我想说,我愿意走进电影院看星爷的电影,不是因为我觉得欠了他一张电影票,而是希望通过一张电影票给这样一位坚持做喜剧的后现代大师一份鼓励,一份责任,希望不要变得浮夸,不要焦虑,慢慢打磨,细细推敲,观众会一直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