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川钦一郎第四话:书画兼容美学集大成
![]() |
书法 绢本 |
石川钦一郎心中的「光之乡」-台湾,
朴质中潜藏着耀眼的光辉,
相对于日本的干燥寒冻,
南国岛屿拥有热烈的阳光照射,
丰沛雨水的浸润浇淋,
情境事物于眼前变得明快而清新,
处处满逢生命力,鲜活滋泽。
配合着石川细腻轻快的笔风,
大片渲染效果,辅以缀点,
既有水彩的通透感;兼容水墨的氤氲之气,
一幅幅农庄、林荫、高山、旧迹,
风光旖旎跃然纸上,
不仅让台湾人倍感亲近;
也令日本人目眩向往。
承应西洋风景画的格调,
石川的作品亦流露出一股田野浪漫的氛围。
他最喜欢台湾的相思树、竹林、红砖与老建筑,
运用互补色的巧妙安排,
浓淡之间;光影若隙,
整理出画面意境重于形式的物外之美。
不比其早年那般打点细节,
而内化转往心灵余韵的抒发。
如其作品中所绘瑞芳庄一景,
写生的笔法,带着朦胧诗意,
只见苍穹之下,远山绝岭连绵,
顶端映色青蓝,又一抹纯白横卧,
岩脊绝壁仅现其轮廓、块面,与水岸一体漫延,
扁舟如叶轻盈,庄稼人肩扛挑杆,
寻常百姓家的郊野生息,恰似桃源世外。
整体层次有致,却不显幽深艰涩,
淡出一种自然任真的恬韵。
石川除了名闻传世的画作外,
书法算是比较少见的,
其个人风格鲜明,
跳脱传统窠臼,揉入作画般灵韵巧致,
一撇一捺,转折圆润饱满;或横竖直白,
带领观者游走于空间中,
观来字如其人,别有一番文秀风雅之气。
山紫水明乡一词,
汉译即为山明水秀之地。
石川于1932年第二次返日临前,
将旅台发表作汇编为《山紫水明集》一册,
由当时的台湾日日新报社出版。
内容收录新公园、东门外、芝山岩等场景,
对比现下超越一甲子的物换星移,
为老台北留下了那个时代的生动扉页。
花轻蝶乱仙人杏,叶密莺啼帝女桑。
飞云阁上春应至,明月楼中夜未央。
这首出自唐代文人-上官仪的七言诗《春日》,
其中引出古代小说《述异记》:
「南海中多杏,海上人云:仙人种杏处。」
又汉代相传杏圃洲在南海之中;
石川写此作赠予他的台湾学生倪蒋怀,
赞美台湾如入仙国之境,
再次表达他对这块土地真挚的情衷与嘉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