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une 2
说是踏青,最终却进了一处道观。这柳姑娘麻利的从子期背上跳下,从老道那买了香火,就冲着正殿里的三清拜了又拜,口里还念念有词。子期愣在原地,看着柳青玉露在外面的脚脖子,不知道在想些什么。
这时,一个团子一样的三头身扯了扯子期的衣角,怀里抱着团团的彩色布条,开口道:“这位小哥哥,可以让一让吗”子期低头,小团子咧嘴一笑,嘴角还粘着粥油。老道见了,快步走来,一把提起团子的后领怒道“小圆,你怎么又把五色令旗抱出来了!”小团子瘪了瘪嘴,蓄势要哭,老道把他往怀里一按对子期道“施主请便,老道且先行一步”便匆匆朝后堂走去。
子期这才晃过神来,可这柳青玉却早已不知踪影。子期无奈,四处寻人未果,可见这天色尚早,便又起了踏青采风的兴致,到底也还是少年心性。一天下来怀里攒着的是野果,手上也拿着打算给娘的野花,正兴致勃勃的下山,却在先时的小溪旁遇见了柳青玉。
正是夕阳西下时,柳姑娘背影袅娜,青衣纱裙,四周是山中腾气的雾气,山岚萦绕,远的不能再远却也近的不能再近。子期想上前,却又想自己这一天下来早把什么柳姑娘青姑娘的都忘到了脑后,一低头打算错身 而过。却被青玉叫住了“原来这姑苏城里的吴小郎也不过如此。”柳青玉眼眸清利,直直的看向子期。子期心中有愧但仍梗住脖子道“我也不曾想,柳姑娘竟背信忘义之人,相约一处踏青转眼却自顾走了,更何况何况……”子期看着青玉那如烟尘所化的脸庞,忽然就说不下去了,生怕只这一句,柳姑娘就不见了。
柳青玉看出他的窘迫,有些好笑又有些好气,只得轻轻巧巧的跳过来,握住子期的手道“我们回去吧”子期本想挣开,可见人女子尚如此大方自己此番倒显矫情。
青玉抠住他的手在手心里不停的挠,子期低着头两只耳朵红红的,只听见柳三姑娘问“更何况什么?何况我还轻薄了你?你只当我戏弄你?”
子期听闻停下脚步,扯住姑娘的手说“姑娘欺子期年幼罢了,子期不做肖想便是”
说罢,松了手,一路朝回城的方向跑去。柳青玉想追,却又摇了摇头,心想“哪有姑娘追小子的道理”,看着吴子期一阵风也似的奔走,抬头望天:吴家老爹真是教了个好儿子,跑起来比兔子还快。
倏而,不禁失笑:“二傻,你还是和原来一样傻”。
子期回府,在门口遇到了正去寻人,却被子石拦下的小厮。堂哥子石一手背后,一手摇扇,正是一派书生意气风流倜傥的样子,对小厮道“七爷作下的保,还能有错?这不是回来了”说完一双桃花眼睥睨过去,小厮唯唯诺诺,万不敢得罪了这少爷一分。虽有“七爷”作保,子期却还是不得不被请去见了老爹,会了老娘,最后还在老祖宗那撒了娇才一切作罢。他娘找人把那大把红红绿绿的野花插了花瓶,拍了拍子期身上的尘土道:“先用些饭,一会儿娘有话说。”
月朗星稀,子期穿着从娘那里换上的新衣回屋,今天想问的话也没问出口,想还的东西也没还上,便觉有些意兴阑珊。游廊尽头是一个小湖,穿过小湖就是书暖阁,月光冷冷的拍打着湖面。子期过了桥,却没往书暖阁去,一个转角到了锦兰园的竹林子里。子期坐在假山石上想着娘刚才的话“娶亲还是去书院?”娶亲那是好的,可娶得却不是意中人。书院?可以出门游戏一番也不错,可娘却是有些不舍,而且青玉姑娘……这样想着,子期恶狠狠的打断了自己的思路“管她青玉蓝玉和自己又有什么相干?书院远了才好,见不到了才好,再不要受这羞辱!”又想到今天吴老爷训他的那些话,堂哥探究的眼神,子期似下定决心一般都站起来“嗯,去书院!功名仕途才是正道。”忽然,怀里滚落了一样东西,噗的一下落在了子期的脚边。
子期蹲下捡起,看着上面绣着的翠竹,心意又动摇了几分。转念想起床榻下的雨伞,眷恋又不舍。碰巧竹林里起了一阵风,如梦似幻的飘来几句女子的呓语,子期后背寒毛倒立,两腿一迈,又像一只兔子似的跑回了房。
柳青玉从竹林后移步出来,怀里抱着只白兔子,笑的狡黠又妩媚。本是略有些担心才过来看看的,却见了他这兔子大的胆子,跑起来一点也不含糊的腿脚。谁说世家公子都是风流飘逸的?这位小公子冒起傻气来不比乡下的野小子强多少,哈哈。
因着端午刚过,天气渐渐的炎热起来,子期便有些中暑,这会子正躺在竹榻上纳凉。前几日,大伯家遣人来信,催着子石上岳麓书院报到,准备明年的会试。子石不情不愿,却也无可奈何。这吴镛便也动了让小儿子出门历练的心思,况两位兄长均在书院,加上路上有子石照应便就宽心不少。然子期,却是不愿去的。
虽然那日在月下下定了决心,可第二日醒来把玩这伞柄好一会儿,把伞柄上的青竹和荷包上的比了又比,对了又对。时而摸摸嘴唇,时而有眉头紧缩,时而看看手心,时而又满脸懊恼。看的伺候的丫头是胆战心惊,这又去请了大夫,大夫留了方子嘱咐一天三次,似有些中暑了。
已有些时日未出门了,一本杂记翻来覆去的瞧,经济仕途的书是一本没看。子期很想出门,很想再见见柳姑娘,想紧紧的抱着她又想冷冷的撇开她。可这些日子,连子石都安静了。
夏蝉在枝头低鸣着,这才是个开始。
青玉姑娘又到清河观参禅了。道长的一把胡子都愁白了:且不说这位是个什么来头,光是个平常的姑娘赖在观里不走,这老道的脊梁骨也要被十里八乡的乡亲给戳断了。
这清河观原名青山庙,原是座山神庙。自前朝有位黑面的青天大老爷来此断了一次案后,这香火也断了,山神也跑了。近几年,来了位老道,重新供了三清,修了庙门,香火才渐渐旺了起来。当然,也不乏许多想来一睹青玉姑娘芳容的登徒子。
可见,这柳三姑娘来的是有多频繁。
这时,柳三姑娘正赖在老道的厢房里,怀里抱着三头身的小圆,正拿着瓜子喂他。老道一脸苦大仇深,看着自己的徒弟如此轻易的被收买,默默的感叹人心不古。
“唉,老道!不开窍要怎么办?”青玉眉头微蹙,双手托腮,眼角流光魅影。老道眼观鼻鼻观心,非礼勿视非礼勿视啊。
“姑娘,生而为人本有七窍,人以七窍通而活,怎会有人不开窍?”老道答道。
“兀你这老道,我说的是七窍通而那九窍一窍不通,这可如何是好”说罢,青玉又从拿了桂花糕,逗怀里的团子。
“比干心有九窍,玲珑圆透,可见有甚么好下场?”老道继续垂目,不小心瞥见青玉盈白的纤纤玉手,心里默念了一句无量天尊。
“可他前世那也是一窍不通,可有何好下场?”青玉忽然眼中含泪,语带恨意。
“而他今生也未见波折。”老道说完便闭目养神,不再开口。
子期不是故意碰到柳青玉的。
实在是,再去倚红院扑了个空,隔日便心情闷闷的随着老祖宗浩浩荡荡的上香队伍,来了这清河观。老观主的脸都笑裂了,脸上的褶子恨不得都开成一朵朵的花。老夫人,是最讲善心的,姑苏的穷人,附近的寺庙哪里没有她的布施。
子期呆着有些烦闷,诺诺的退到一旁,趁机躲到了后院。“上次来还是和青……”正想着,子期忽然看到前面拿葱油饼逗团子的柳青玉。
团子只有三头身,肉肉的小掌抱着饼子,嘴里道“师父说这葱也是荤食,我还从来没有尝过啊~”青玉笑笑,摸摸团子的脑袋说“因为三清祖师爷最讨厌口臭啦!”正抬眼,却和子期对上了。
自己一定是疯了,手上拽着的也渐渐失了劲,脚下的路好似也愈发不平整了,后面的那个人好像也愈发没法面对了。青玉伸手,抓了子期的另外一只手,站定道“小公子,有话好好说,跑什么?”“还真是只兔子了不成”又小声道。
“什么?”子期问。
“你抓着我作甚?”青玉挑着眉,却也没松手。
子期只觉得手掌滑腻,越发的僵硬了,红了脸和脖子,一闭眼大声说到“为什么人人都有荷包?”
“啊?”青玉万没有想到,多日未见,这小公子冒出的竟是这一句。
“荷包,诺,你看”吴小公子从怀里揪出荷包塞给青玉,心下暗暗松了口气“这手总算不是握着了。”
“子石说姑苏城里,青年才俊人手一个!我看着这上头的竹子和你借我的伞柄上倒是一样”子期语无伦次的说着,不管了,今天必须得问清楚。
青玉拿过荷包看了看道“你这小公子,竟偷藏了人家的荷包。既知我在倚红院,却也不差人把伞还回来。”
“我……我……”一时攒起的勇气忽然就消失的无影无踪,几句话问下来竟起了愧疚。想起那天又将她一人丢在城外。吴子期胸中的大道理一下子全不见了,手足无措脸红脖子红耳朵红的站在那,抬腿又准备跑,却被青玉拉住了。
“还跑?我问你喜欢吃桂花糕吗?”
“啊?”
吴子期不知道怎么就到了观里的厨房,也不知道怎么面前就多了一碟桂花糕,而对面坐着一位留着哈喇子的小道童。那道童眼里亮晶晶的,目不转睛的盯着桂花糕。而姑苏城里以温婉娴雅著称的柳姑娘却插着腰站在他旁边,一双大眼盯着子期,和对面的小童如出一辙。
子期硬着头皮吃了一块,然后喝了一口茶。于是又吃了一口,又喝了一口茶。“嗷,这小点着实不错~”好像仅存的那点质问也不见了……
“我爹让我随子石去岳麓书院”再开口,就是这句了。
“不然,就娶亲。亲事,是打小就定下的。”说完,子期有些艰难的抬头。
青玉笑笑,打算说“这几百年都等了,这几年几十年的有什么怕的。大不了到地府走走关系,再来一遍”可耐不住心里的酸涩。开口道“书院几年,你便也忘了罢。少年郎都是如此,春风得意,良辰美眷。”
子期目瞪口呆,万想不到听到的是这样一句。
“小公子不必作那姿态。初时还能日日在楼下偷窥,后来奴家见公子不来便自己约了,不曾想公子知奴家心意后便再无音讯。”青玉双目含情,却句句紧逼。
吴子期忽就想起那日青玉不告而别,他也未曾悉心查找,反被香花野草摄去心神。若不是在小溪旁遇到青玉,恐那日便不会想起,不由的羞愧万分。再想起那唇那手,更是满颊绯红,低头不语。
其实还有很多话卡在喉咙里,子期想问她那日去了哪里,今日为什么又会在这里。想问子石的荷包从何处而得,又想看看她的脚伤。还想问问,或许那把伞可以给了自己?
子期不语,青玉亦是不语。
“还是太着急了么?”青玉想道。
家里在准备出行的衣物了。
夏盛暑湿,子期又有些烦闷,在榻上辗转了半宿便起身披上薄衫往锦兰园去了。前些时日,原本定下亲事的陆家小姐忽然和情人跑了 ,子期心底暗舒一口气却又有些受不住流言。也罢了出门耍酒的兴致,又没有想出推脱不去书院的理由,子期郁闷了。
正是月上中天,子期路过一片荷花池,几颗流萤飞过,子期正看的出神却听见几声异动。子期本想把腿就跑,可又有些好奇,因为声音是从堂哥子石的房里传来的。
子期提灯上前,走至西厢,身子往窗缝里探去,手上一惊,灯芯在灯罩里晃了几下嗞的一下便灭了。
“颠鸾倒凤”子期啪的一下便赶紧把书合上,这世面上的话本是越来越露骨了,怪不得七哥……子期摇摇头想把脑海里的画面忘掉,没曾想却越发清晰了。女子的浅吟和男子的喘息,泄在地上如雪的月光和飘动的幔帐。是何方女子又何以至府,子期都不敢去细想,回想起那天便脑袋阵阵发热宛如浆糊一般。
丫头也不敢多问,只当少爷是暑气上浮,有些昏了神智,找太太拿了消暑丹此事便作罢了。
这时,一个团子一样的三头身扯了扯子期的衣角,怀里抱着团团的彩色布条,开口道:“这位小哥哥,可以让一让吗”子期低头,小团子咧嘴一笑,嘴角还粘着粥油。老道见了,快步走来,一把提起团子的后领怒道“小圆,你怎么又把五色令旗抱出来了!”小团子瘪了瘪嘴,蓄势要哭,老道把他往怀里一按对子期道“施主请便,老道且先行一步”便匆匆朝后堂走去。
子期这才晃过神来,可这柳青玉却早已不知踪影。子期无奈,四处寻人未果,可见这天色尚早,便又起了踏青采风的兴致,到底也还是少年心性。一天下来怀里攒着的是野果,手上也拿着打算给娘的野花,正兴致勃勃的下山,却在先时的小溪旁遇见了柳青玉。
正是夕阳西下时,柳姑娘背影袅娜,青衣纱裙,四周是山中腾气的雾气,山岚萦绕,远的不能再远却也近的不能再近。子期想上前,却又想自己这一天下来早把什么柳姑娘青姑娘的都忘到了脑后,一低头打算错身 而过。却被青玉叫住了“原来这姑苏城里的吴小郎也不过如此。”柳青玉眼眸清利,直直的看向子期。子期心中有愧但仍梗住脖子道“我也不曾想,柳姑娘竟背信忘义之人,相约一处踏青转眼却自顾走了,更何况何况……”子期看着青玉那如烟尘所化的脸庞,忽然就说不下去了,生怕只这一句,柳姑娘就不见了。
柳青玉看出他的窘迫,有些好笑又有些好气,只得轻轻巧巧的跳过来,握住子期的手道“我们回去吧”子期本想挣开,可见人女子尚如此大方自己此番倒显矫情。
青玉抠住他的手在手心里不停的挠,子期低着头两只耳朵红红的,只听见柳三姑娘问“更何况什么?何况我还轻薄了你?你只当我戏弄你?”
子期听闻停下脚步,扯住姑娘的手说“姑娘欺子期年幼罢了,子期不做肖想便是”
说罢,松了手,一路朝回城的方向跑去。柳青玉想追,却又摇了摇头,心想“哪有姑娘追小子的道理”,看着吴子期一阵风也似的奔走,抬头望天:吴家老爹真是教了个好儿子,跑起来比兔子还快。
倏而,不禁失笑:“二傻,你还是和原来一样傻”。
子期回府,在门口遇到了正去寻人,却被子石拦下的小厮。堂哥子石一手背后,一手摇扇,正是一派书生意气风流倜傥的样子,对小厮道“七爷作下的保,还能有错?这不是回来了”说完一双桃花眼睥睨过去,小厮唯唯诺诺,万不敢得罪了这少爷一分。虽有“七爷”作保,子期却还是不得不被请去见了老爹,会了老娘,最后还在老祖宗那撒了娇才一切作罢。他娘找人把那大把红红绿绿的野花插了花瓶,拍了拍子期身上的尘土道:“先用些饭,一会儿娘有话说。”
月朗星稀,子期穿着从娘那里换上的新衣回屋,今天想问的话也没问出口,想还的东西也没还上,便觉有些意兴阑珊。游廊尽头是一个小湖,穿过小湖就是书暖阁,月光冷冷的拍打着湖面。子期过了桥,却没往书暖阁去,一个转角到了锦兰园的竹林子里。子期坐在假山石上想着娘刚才的话“娶亲还是去书院?”娶亲那是好的,可娶得却不是意中人。书院?可以出门游戏一番也不错,可娘却是有些不舍,而且青玉姑娘……这样想着,子期恶狠狠的打断了自己的思路“管她青玉蓝玉和自己又有什么相干?书院远了才好,见不到了才好,再不要受这羞辱!”又想到今天吴老爷训他的那些话,堂哥探究的眼神,子期似下定决心一般都站起来“嗯,去书院!功名仕途才是正道。”忽然,怀里滚落了一样东西,噗的一下落在了子期的脚边。
子期蹲下捡起,看着上面绣着的翠竹,心意又动摇了几分。转念想起床榻下的雨伞,眷恋又不舍。碰巧竹林里起了一阵风,如梦似幻的飘来几句女子的呓语,子期后背寒毛倒立,两腿一迈,又像一只兔子似的跑回了房。
柳青玉从竹林后移步出来,怀里抱着只白兔子,笑的狡黠又妩媚。本是略有些担心才过来看看的,却见了他这兔子大的胆子,跑起来一点也不含糊的腿脚。谁说世家公子都是风流飘逸的?这位小公子冒起傻气来不比乡下的野小子强多少,哈哈。
因着端午刚过,天气渐渐的炎热起来,子期便有些中暑,这会子正躺在竹榻上纳凉。前几日,大伯家遣人来信,催着子石上岳麓书院报到,准备明年的会试。子石不情不愿,却也无可奈何。这吴镛便也动了让小儿子出门历练的心思,况两位兄长均在书院,加上路上有子石照应便就宽心不少。然子期,却是不愿去的。
虽然那日在月下下定了决心,可第二日醒来把玩这伞柄好一会儿,把伞柄上的青竹和荷包上的比了又比,对了又对。时而摸摸嘴唇,时而有眉头紧缩,时而看看手心,时而又满脸懊恼。看的伺候的丫头是胆战心惊,这又去请了大夫,大夫留了方子嘱咐一天三次,似有些中暑了。
已有些时日未出门了,一本杂记翻来覆去的瞧,经济仕途的书是一本没看。子期很想出门,很想再见见柳姑娘,想紧紧的抱着她又想冷冷的撇开她。可这些日子,连子石都安静了。
夏蝉在枝头低鸣着,这才是个开始。
青玉姑娘又到清河观参禅了。道长的一把胡子都愁白了:且不说这位是个什么来头,光是个平常的姑娘赖在观里不走,这老道的脊梁骨也要被十里八乡的乡亲给戳断了。
这清河观原名青山庙,原是座山神庙。自前朝有位黑面的青天大老爷来此断了一次案后,这香火也断了,山神也跑了。近几年,来了位老道,重新供了三清,修了庙门,香火才渐渐旺了起来。当然,也不乏许多想来一睹青玉姑娘芳容的登徒子。
可见,这柳三姑娘来的是有多频繁。
这时,柳三姑娘正赖在老道的厢房里,怀里抱着三头身的小圆,正拿着瓜子喂他。老道一脸苦大仇深,看着自己的徒弟如此轻易的被收买,默默的感叹人心不古。
“唉,老道!不开窍要怎么办?”青玉眉头微蹙,双手托腮,眼角流光魅影。老道眼观鼻鼻观心,非礼勿视非礼勿视啊。
“姑娘,生而为人本有七窍,人以七窍通而活,怎会有人不开窍?”老道答道。
“兀你这老道,我说的是七窍通而那九窍一窍不通,这可如何是好”说罢,青玉又从拿了桂花糕,逗怀里的团子。
“比干心有九窍,玲珑圆透,可见有甚么好下场?”老道继续垂目,不小心瞥见青玉盈白的纤纤玉手,心里默念了一句无量天尊。
“可他前世那也是一窍不通,可有何好下场?”青玉忽然眼中含泪,语带恨意。
“而他今生也未见波折。”老道说完便闭目养神,不再开口。
子期不是故意碰到柳青玉的。
实在是,再去倚红院扑了个空,隔日便心情闷闷的随着老祖宗浩浩荡荡的上香队伍,来了这清河观。老观主的脸都笑裂了,脸上的褶子恨不得都开成一朵朵的花。老夫人,是最讲善心的,姑苏的穷人,附近的寺庙哪里没有她的布施。
子期呆着有些烦闷,诺诺的退到一旁,趁机躲到了后院。“上次来还是和青……”正想着,子期忽然看到前面拿葱油饼逗团子的柳青玉。
团子只有三头身,肉肉的小掌抱着饼子,嘴里道“师父说这葱也是荤食,我还从来没有尝过啊~”青玉笑笑,摸摸团子的脑袋说“因为三清祖师爷最讨厌口臭啦!”正抬眼,却和子期对上了。
自己一定是疯了,手上拽着的也渐渐失了劲,脚下的路好似也愈发不平整了,后面的那个人好像也愈发没法面对了。青玉伸手,抓了子期的另外一只手,站定道“小公子,有话好好说,跑什么?”“还真是只兔子了不成”又小声道。
“什么?”子期问。
“你抓着我作甚?”青玉挑着眉,却也没松手。
子期只觉得手掌滑腻,越发的僵硬了,红了脸和脖子,一闭眼大声说到“为什么人人都有荷包?”
“啊?”青玉万没有想到,多日未见,这小公子冒出的竟是这一句。
“荷包,诺,你看”吴小公子从怀里揪出荷包塞给青玉,心下暗暗松了口气“这手总算不是握着了。”
“子石说姑苏城里,青年才俊人手一个!我看着这上头的竹子和你借我的伞柄上倒是一样”子期语无伦次的说着,不管了,今天必须得问清楚。
青玉拿过荷包看了看道“你这小公子,竟偷藏了人家的荷包。既知我在倚红院,却也不差人把伞还回来。”
“我……我……”一时攒起的勇气忽然就消失的无影无踪,几句话问下来竟起了愧疚。想起那天又将她一人丢在城外。吴子期胸中的大道理一下子全不见了,手足无措脸红脖子红耳朵红的站在那,抬腿又准备跑,却被青玉拉住了。
“还跑?我问你喜欢吃桂花糕吗?”
“啊?”
吴子期不知道怎么就到了观里的厨房,也不知道怎么面前就多了一碟桂花糕,而对面坐着一位留着哈喇子的小道童。那道童眼里亮晶晶的,目不转睛的盯着桂花糕。而姑苏城里以温婉娴雅著称的柳姑娘却插着腰站在他旁边,一双大眼盯着子期,和对面的小童如出一辙。
子期硬着头皮吃了一块,然后喝了一口茶。于是又吃了一口,又喝了一口茶。“嗷,这小点着实不错~”好像仅存的那点质问也不见了……
“我爹让我随子石去岳麓书院”再开口,就是这句了。
“不然,就娶亲。亲事,是打小就定下的。”说完,子期有些艰难的抬头。
青玉笑笑,打算说“这几百年都等了,这几年几十年的有什么怕的。大不了到地府走走关系,再来一遍”可耐不住心里的酸涩。开口道“书院几年,你便也忘了罢。少年郎都是如此,春风得意,良辰美眷。”
子期目瞪口呆,万想不到听到的是这样一句。
“小公子不必作那姿态。初时还能日日在楼下偷窥,后来奴家见公子不来便自己约了,不曾想公子知奴家心意后便再无音讯。”青玉双目含情,却句句紧逼。
吴子期忽就想起那日青玉不告而别,他也未曾悉心查找,反被香花野草摄去心神。若不是在小溪旁遇到青玉,恐那日便不会想起,不由的羞愧万分。再想起那唇那手,更是满颊绯红,低头不语。
其实还有很多话卡在喉咙里,子期想问她那日去了哪里,今日为什么又会在这里。想问子石的荷包从何处而得,又想看看她的脚伤。还想问问,或许那把伞可以给了自己?
子期不语,青玉亦是不语。
“还是太着急了么?”青玉想道。
家里在准备出行的衣物了。
夏盛暑湿,子期又有些烦闷,在榻上辗转了半宿便起身披上薄衫往锦兰园去了。前些时日,原本定下亲事的陆家小姐忽然和情人跑了 ,子期心底暗舒一口气却又有些受不住流言。也罢了出门耍酒的兴致,又没有想出推脱不去书院的理由,子期郁闷了。
正是月上中天,子期路过一片荷花池,几颗流萤飞过,子期正看的出神却听见几声异动。子期本想把腿就跑,可又有些好奇,因为声音是从堂哥子石的房里传来的。
子期提灯上前,走至西厢,身子往窗缝里探去,手上一惊,灯芯在灯罩里晃了几下嗞的一下便灭了。
“颠鸾倒凤”子期啪的一下便赶紧把书合上,这世面上的话本是越来越露骨了,怪不得七哥……子期摇摇头想把脑海里的画面忘掉,没曾想却越发清晰了。女子的浅吟和男子的喘息,泄在地上如雪的月光和飘动的幔帐。是何方女子又何以至府,子期都不敢去细想,回想起那天便脑袋阵阵发热宛如浆糊一般。
丫头也不敢多问,只当少爷是暑气上浮,有些昏了神智,找太太拿了消暑丹此事便作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