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阿城《棋王》
![]() |
听了小凤采访刘小东的节目,看了刘小东的日记体自述《一公分》,也知道了阿城这个人,知道了一部小说叫《棋王》。这是一本久远的书,感觉也从未畅销过,但从介绍中了解到,这是阿城的处女作,也是阿城最受好评的作品。不是很长的文章,特别适合工作间隙,清醒头脑时阅读。于是,前几日,有空就读,也算一气呵成,从头到尾,淋漓尽致,再次体验阅读的快乐,神清气爽。
最近读王小波,看刘小东的话,现在是阿城的文字,文革的背景下,发生着与众不同的事件。就像一段架空的时代,和之前不同,和之后也不同,但又无法剔除,深刻到不能遗忘。那个时代的故事荒诞、传奇,无法复制,就像在看《百年孤独》,都是人类活动,都是在生存,却有及其不同的背景。绝望的,绝望到底,浪漫的,毫无边际。
同样的时代背景,王小波的文字是放肆的,悲剧性的大背景下,有浪漫的情感。看完后痛快。而阿城的文字不同,是回归生活的,只有在生活中,人才存在,吃喝拉撒,就是这么实在的生活。但未来不明,不知何处是尽头,理想无处安放,青春的动能在空芜中变得悲伤。这样的文字看完后,会感觉有口气留在胃里,吐不出,排不掉。
那是一个不曾经历的年代,却在父辈的谈话中常被提起。
不同的家庭背景的人因为一个原因来到一个对谁来说都陌生的乡村,不同的人,过一样的生活,这就像当兵一样,不需要多想什么,听说照做应是最好的。理想不能当饭吃,所以,吃饭 更加重要。下乡是为了吃饭,下乡不见得比之前更苦,因为有饭吃,有钱拿,原来的生活比下乡苦,那最不如意的事,却成了最好的选择。于是,大家都到了一起。
而不管什么阶层的人,受过怎样的教育,有过怎样的背景,理想在心,即是丰富的。哪怕在最艰苦的地方生活,心中都有依靠,棋王爱棋,不需要棋盘棋子,不需要有对手对弈,一个人也能忍受孤独,因为心中有棋。
而作为神一样的存在,也不敌生活的艰辛,理想被压抑,再伟大的人,也要吃饭,先养活自己,养活家人才是最要做的事情,神也是人 ,平日里更是平淡无奇。那一刻,一对九,满城风雨,极尽荣耀,到头来,神又回到人,所谓的神,只是别人嘴里的谈资,只是生活中的色彩,过后,还要过人的生活,从哪里来,回哪里去。文字张开了口子,又缝了起来,那口气,就此到了胃里,酝酿的难受。
可是这就是生活啊,再伟大,也就是一瞬间,大作家也好,大领袖也好,大明星也好,离开那个舞台,就走下了神坛,生活中,就是 人。就只有生活。
而人确是不同的,同样的时间,同样的空间,做同样的事,脑子里却有不同的思想,不同的来路,不同的去处。
当时代灰色了,当前路灰色了,当生活灰色了,当学业灰色了,如果你还是一道彩虹,所到之处,还是一片生机。
反之亦然!
我还是不喜欢那些讲商业,讲模式,讲运作的书,虽然那能给你即食的知识,或许你能马上收获,但那些总结都是别人的世界,别人的“神”,与自己无关,拿来也不见得有意义。而小说,故事,则不同,它带给你的是一个背景,一个时代,你和主人公同在,你看着故事发生,故事结束,你无能为力,却感同身受。当能感受到故事里主人公的感受时,这故事会变成你的。回到你的时代,你就不再是没有故事 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