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严于律人,宽于待己
当我年轻是个懵逼的时候,现在应该也是,但以前是个大写的懵逼,我对别人很苛刻。因为自己已经是个丧逼了,所以如果听到有人抱怨,有人自怜自艾,我就在心里翻白眼——我的负能量已经够多了,不要再传染给我。那时候,我想的是,哪怕你经历过什么“大风大浪”(打双引号是因为年纪轻轻的时候,我们眼中的大风大浪不过是将来回头时不值一提的经历),只要不去想,走出那个困局,不要沉湎其中反复咀嚼,时间就可以冲淡一切。后来我发现,过了这么多年,我总有些记忆放不下,我才慢慢发现,那些过去是一部分的我,它们在我身上的每个角落,只是不频繁出现而已。如果非要剔除这些,那就像多重人格把自己不要的人格排除掉。确实是可以做到,但是会很难。就好像弹簧拉过了头,就会难以复原。经历带给我们的心理感受也是如此。所以现在当别人会提起她们多年来不开心的事情,我不再在心理翻白眼,因为我知道,这些真的让她很难自我调理排解掉。我会感谢对方信任我,和我分享,愿意在我面前展示软弱的一面。当然咯,如果可以,我更希望身边都是积极乐观豁达的人,丧逼多多少少需要正能量才能好好活着。这些年来,自己讨厌别人叙说自己惨痛的经历(除了不以博同情为目的的之外,如果是幽默自嘲的方式顺便讲出人生大道理就加分),觉得好像在卖可怜。可是到了自己实在觉得低气压太严重和朋友聊天到哭的时候,朋友总是从来没有嫌弃。陪我吃吃喝喝聊聊走走,我感激极了。那些日子有着她们的宽容和真心诚意对我的好,才能跌跌撞撞地走下来。我想,我不应该再这么苛刻,这么武断地随意对一个人下定义了。
以前妈妈说她想做什么什么事,但是因为什么什么原因做不到的时候,我总是告诉她,只要有心,一定什么都可以做到。现在当然还是会觉得对目标的渴望会决定你能不能达到。但是也开始慢慢在想,其实不必对这些做不到的人这么苛刻。因为不喜欢妈妈没有奋不顾身地追求自己想要的东西。自己以前还写过:“我不要像妈妈一样,有想做的事情却踌躇不前。”年龄慢慢增大,我们被越来越多的杂事缠绕着,有时真的未必是不愿意付出行动,而是力不从心。有时想想,觉得自己这样好像把单一价值观强加到其他人身上,或者用单一的标准去衡量一切的事物。对人对己都不是一件好事。
我想我之所以有这些改变,除了自己的经历多了,会去对比反省之外,影响特别大的是和外国人接触,发现他们有着非常不求回报的无私奉献精神,总是让我感慨:“为什么会这么好。”
愿经历更多,心也更大。世界晚安好梦。
以前妈妈说她想做什么什么事,但是因为什么什么原因做不到的时候,我总是告诉她,只要有心,一定什么都可以做到。现在当然还是会觉得对目标的渴望会决定你能不能达到。但是也开始慢慢在想,其实不必对这些做不到的人这么苛刻。因为不喜欢妈妈没有奋不顾身地追求自己想要的东西。自己以前还写过:“我不要像妈妈一样,有想做的事情却踌躇不前。”年龄慢慢增大,我们被越来越多的杂事缠绕着,有时真的未必是不愿意付出行动,而是力不从心。有时想想,觉得自己这样好像把单一价值观强加到其他人身上,或者用单一的标准去衡量一切的事物。对人对己都不是一件好事。
我想我之所以有这些改变,除了自己的经历多了,会去对比反省之外,影响特别大的是和外国人接触,发现他们有着非常不求回报的无私奉献精神,总是让我感慨:“为什么会这么好。”
愿经历更多,心也更大。世界晚安好梦。
来自 豆瓣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