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电子竞技的岁月
还有几天就过年了,转眼一下子自己也二十五了,每到岁末的时候总会觉得有一种荒废了很久人生的感觉。
如果说长这么大,有什么物质一直陪伴在身边的,应该就是游戏了。很多时候父母都会觉得我把时间消耗在游戏上太多太多,如果不是游戏,可能我就真的能白手起家出任CEO了吧,但是我心里想说,游戏影响我们的实在太多太多。
从我第一次接触电子竞技,也就是魔兽争霸的时候,是我小学三年级,那时候还是魔兽争霸混乱之治,我那时的玩伴J带我去他家打开了这款游戏,我当时就被吸引了,一直在百花游戏房玩着西游释厄传的我,哪里见过如此绚丽的3D画面,经过一番了解以后,我就每周末去他家打一把简单的电脑人,经过了2个多月的熟悉,我用自己独特的防御塔战术击溃了电脑人,并且慢慢的这一款游戏在班级里传开,越来越多的人迈向了合作挑战中等难度电脑人的行列。那会儿大家一起合作,一会儿给木头,一会儿给金钱,那也是我第一次被他们忽悠进了网吧,也是我第一次意识到,原来一把游戏能玩这么久,也是第一次感觉到大家一起合作战胜电脑人的喜悦。附带一张游戏开场图。
在五年级的时候,我们这时候已经可以面对疯狂的电脑人了,这时候一个天大的好消息降临,混乱之治升级了,有了之后风靡十年的游戏,魔兽争霸3-冰封王座。一次大补丁的更新让这个游戏多了更多的元素,种族之间的相互克制以及战术的提升,这一切都让我们回到了那个起点,一切的一切都是未知。而我们还是一起合作,打着电脑人,如果说这种快乐的感觉是什么样的,我只能给大家打一个比方,因为这是父母不知道的情况下偷偷跑去网吧,所以提醒吊胆中又充满了知足,就和高中在物理课上睡了一觉,明明坐在第一排,老师却发现不了,美美的睡了一大觉,简直爽呆。
我记得小学毕业的那个暑假,大家都很不舍得,约着以后初中了再出来打游戏,可是那会儿都没有手机,更别说电脑了,有的去了私立中学,有的则远的没了联系。而这时候我也遇到了几个让我能感觉生命很美好的几个玩伴,我和他们一起偷偷去网吧,玩起了魔兽,那时候魔兽已经有很了很多多元化的地图,footman,澄海3C等,但是最吸引我的,其实还是最原始的那个战争版本。后来我自己觉得已经是佼佼者,却接到了白同学的邀请,约我和鑫总,激酶去网吧一起玩魔兽,他和他弟弟星落两个人打我们三个,于是我们就一同去了,当然,没想到的是,那一仗输成马了,其实我发现压制我的并不是小白,而是他弟弟,在那一次惨败之后,我就看了很多关于魔兽的书,每个月都会去报亭买电子竞技的书,学习战术,但是我发现我缺少的,还是实践,或许是青春期,或许是不甘心,我想要战胜白和星落,就在这个时候,成绩优异的我终于用花言巧语让爸爸给我买了一台电脑,我接下去的日子里,用每天吃午饭的时间,可以打两把魔兽,用了将近两个月的练习,我去挑战了白,终于战胜了,而他的弟弟,我则最终还是两胜一负败给了他。
机缘巧合之下,他俩把我介绍进了一个魔兽争霸的群-Rx,里面的人大多比我们大三岁左右,我在里面疯狂的约战和学习,想着有一天能战胜弟弟,我用整个初三暑假的时间拼命的修炼拼命的修炼,等到高一的时候我约他玩了一局,发现那时候的他已经和初三有点不同了,无论是战术还是操作仿佛还没有初三好,我问了问他是不玩了吗,他说他开始玩DOTA了,一幅基于魔兽争霸平台机制的自定义地图,我当时对于DOTA一无所知,我觉得虽然也是魔兽的一个子项目,但是我还是忠于原来的那种模式。但是在我心里,我还是想堂堂正正的赢一把星落弟弟,也就是现在在电竞圈赫赫有名的两仪落了,可是应该没机会了吧,我仿佛在那一刹那迷失了很久,但是高中那个冲动的年代,总是有层出不穷的男孩子喜欢挑战,我慢慢的在一个学校贴吧的群里接受了高二学长们的战书,慢慢的自己的水平也算是小有名气,自己偷偷逃课去上海参加了青年魔兽争霸3职业选手的预选赛,本来挤进16强就可以有战队训练了,虽然我也知道,就算真进去了,我也可能不会为了游戏放弃学业,但是我在64强的时候就被挡住了,这时候有一个当地的小老板对我说可以去他的俱乐部,给我三千一个月包吃住,那天我还记得我回家问了爸爸,他工作一个月赚多少,爸爸说两千多,我心里满腔热血喊出口,我要打游戏!我每个月有三千!当然答案就不说了,不然说不定现在我就是一个职业玩家了。不过随着年龄的增长,网络游戏的切入,我发现玩魔兽争霸的人越来越少,身边的小伙伴们要么玩魔兽世界去了,要么则是其他的网游,倒是几个强子,鑫总他们几个还经常和我玩玩建筑,玩玩澄海3C,不过这时候DOTA的上升期已经到来了,我也慢慢对他产生了兴趣,我第一次认真看DOTA比赛就是RX群里的,那时候是在万事达网吧举办的比赛,两仪落带着群里的几个大哥哥们拿下了亚军,而第一名也是认识的情书他们团队,不过说实在的,当时看到他们玩一个5V5的战略游戏,大家都在相互谋划着一次埋伏,一次突击,一次防守,按理说,其实第二名不错了,可是比赛结束后的群聚大家吃饭吃的都不开心,还在喋喋不休的反思为什么那一拨团战没有打好,用现在的话来说的话,就应该是分析谁来担任背锅侠这个称号吧,其实在我当时对于游戏的思想里,我觉得这是一款合作的游戏,有赢家可能有输,第二名已经不错了,而且大家都不开心,分锅就更不开心了,于是我当时坚决不踏入DOTA圈,那是因为一位好友对我说了这么一句话:我看他们打起DOTA都像换了一个人一样,就像狼吃肉一样的可怕。所以我觉得,还是自己一个人默默的玩我的魔兽争霸,哪怕输了,至少锅是我的。于是我就这么掐指一算,玩魔兽玩了10个年头。
在2010年,我高考毕业了,不管是人生的迷惘还是对未来的恐惧都让我觉得如履薄冰,玩一个电子竞技游戏最怕的就是没有对手,在我坚持了十年的魔兽争霸在平台上创建一个房间,却要等上半个小时才有一个对手,而几乎遇上的都已经不是对手的时候,我也深深感受到了空洞,于是我开始怀着一种谦虚的态度,秉承着我有魔兽的基础,但是不知DOTA的水深的态度进入了这个圈子,当时我连在VS平台打的勇气都没有,只能在浩方平台上打,当时的游戏都没有内置语音,我只能默默的开头就说一句,我玩的不是很好,请大家见谅,这样在我失误的时候也就不会有那么多抱怨。由于自己有了十年魔兽的底子,入门可以说还算快,我发现只要对于游戏的原理和人物模型的技能了解,那我也就算是会玩了,所以很快这一款游戏我可以说已经摆脱了菜鸟的级别,可以在游戏开始的时候不用再去说一句I am green finger了。
我就带着一些dota的小底子进入了大学,那时候已经开始流行一句话,那就是女的上大学,换的地方穿丝袜,换个地方滚床单,男的上大学,换个地方打dota,换个地方撸床单。我很庆幸在我的生命中,永远不缺电子游戏的玩伴,老四是第一个陪我去大学网吧的舍友,他的性格和他游戏时的性格一样,好胜心不强,但是对一切未知都充满了好奇,我由于底子好点,就在他面前充当着大神一样的存在,还记得印象最深的是我们在鱼塘局,队友都秒了,我操控着黑鸟和3个掉线玩家,老四选着龙骑守家,就这样翻了盘,这场战斗老四和我到现在都还记得,我想那是游戏带给我们真正的快乐,那种协作的快乐。慢慢的,引起DOTA热潮的则是11对战平台,它效仿了国外的一种天梯机制,只要你强,你分数就能打高,而你分数打的高了,你也就会遇到职业玩家,这样你也会有你的直播间,成为路人王,慢慢的让更多doter认识你,不再是那种职业玩家和业余玩家分的很清楚的路子了,而且职业玩家也会因为天梯的分数而来证明自己的实力,就在那时候开始,我,老四,鑫总,强子,还有几个人,经常会组成一个五人黑的队伍,从早成八点开始战斗,一直战斗到半夜,果然慢慢的我们也越来越默契,各自仿佛找到了自己的位置,我一直觉得不论是悟性还是对游戏的态度,热情,那时候我可能都是顶峰状态吧,但是当我们的分数到达我们的瓶颈阶段的时候,我们的分数上不去了,经常是有输有赢,在那时候,我突然就想起了3年轻,Rx团队在万事达比赛的场景,我开始觉得,原来DOTA这一个游戏,真的输的了时候,的确有一种如果给我一次机会,我一定能打的更好的态度,当然我们的水平也开始有了略微的差距,也慢慢多了很多抱怨,于是当时就是有一种想法,我还是去做家教吧,这样我就算输,我也可以把分数上不去体现在我并没有把时间荒废在游戏上,我只是业余玩家,我永远成不了职业。
在大二的时候,当时优酷广告开头最鲜明的题词就是:类DOTA网游,无需注册,只要QQ,DOTA原班人马打造,英雄联盟的世界!我怀着一种腾讯抄袭的态度,讽刺的下了一个,简单的玩了一局之后,我不屑的卸载了,对于游戏的忠诚,至少从小到大,我可以说,我还是热衷的打着魔兽(dota),但是鑫总和一些小伙伴都去玩LOL了,于是我们也就不能完整的组成五人黑,慢慢的我们也就经常2人黑啊,3人黑这样打着,老四对游戏一直都是一种大家赢就好的态度,所以他打的最多的都是辅助,而我慢慢的由于水平的上涨,我渴望着能带领大家赢,所以我则经常是中单或者是游走,这样的话可以指挥一下大家。
回到家里,我,强子,鑫,激酶,晕哥,五个家乡人又一次在网吧打开了DOTA,这时候如果说水平,强势高于我们一个档次了吧,游戏的途中我们有了太多的沟通失败和埋怨,最后鑫总甩下一句话:我就这个水平的人,能打就打,不打就散了。大家咬着牙沉默的把那一局DOTA打完了,从那天以后,鑫总就去玩LOL了,再也没有玩DOTA,这时候我的生命中就出现了可以说是一位大神了吧,也是初中的同学,ZLF,据说他好一段时间歇在家里,只要他中单,至少可以保证压制对面,这样我们有一个良好的开局,换而言之也就是躺赢。但是从那时候起,我也多了很多的不服,记得如果说那时候按照半职业是11平台天梯2000分来算的话,我永远是停留在1850分上下,而且每次打开那样的局,只要一个失误,就会被队友喷或者是谩骂,我也会骂,经常打了一局就累了,换一个小号去低端局虐菜来享受喜悦,自己就这样玩了dota四年,毕业了,将自己的笔记本卖了,却发现当时的录像时自动保存的,都快大一个文件夹了,我同我的学生年代一起,把他们删除了,再将电脑转卖,想着,工作了应该就生活很规律了吧。
自己有了一份比较安稳的工作,但是却发现自己的生活也不能和富二代一样出去嗨,能做的还是玩玩电脑游戏,于是自己重新配了一台高配的电脑,打算玩起来单机了,就在这时候,一个好消息来了,DOTA2终于在中国有了代理商完美时空,也就是说,我们不需要花钱去买正版的DOTA2了,只需要注册就好,在原先的平台上,无论是画质,还是游戏体验,都不知道提升了多少个境界,我又正好买了电脑,当时是喜悦的,我和强,还有凌峰一起进入了DOTA2的世界,由于一开始连英雄都傻傻分不清楚,总有一种,哦!这是影魔啊!这是屠夫啊!我还以为是炼金呢!这样的傻逼行为,我们仿佛又回到了小时候,那个探索未知的年代,慢慢的,老二和老四也加入了我们,我们又开始了娱乐的时代。
DOTA2显然比DOTA1细致的多,没有外挂,没有全图,也有小黑屋举报机制,对于粗鲁的玩家你可以屏蔽,我们每个人都想看一下自己的天梯分到底是多少,强和凌锋出分早,那时候强说自己4000分,我也就加紧打着想看看自己,结果我是3800,但是当我出分的时候,他们已经打到将近五千了,而我则是越大越低,期间也是被常开玩笑,我也想过自己是不是要换一个号打打,但是发现自己还是喜欢原来的号,一度萎靡后,我发现自己的号已经只有2995分了,那时候我开始觉得自己还是去坑别人吧,经常会谩骂,送人头,被人举报,后来我将自己的分数设置了私密,又开始一个人慢慢的历练,自己闷头打了很多吧,终于把分数打回了3600分,却发现仿佛又遇到了瓶颈,我一直觉得不是自己的锅,于是我去淘宝请了代练,很便宜,100元就帮我打到了3800,出了这一个轮回以后,我就仿佛找到了自己的定位,一下子冲到了4300.最近打了小号,其实发现原来自己的水平也就徘徊在4300分吧,但是写了这么多,包括现在,我也仿佛有一种根深蒂固的观念,分数高你厉害,分数高,你才有乐趣的感觉。
我曾经觉得,上班了应该就遇不到投机的人了,毕竟我的性格虽然看上去很老好人,但是说实在的,我十分腹黑,有些人只要对我施加小心机,我自然不会放在心上,但是也会标记一个不可深交的感觉,对于过去那些玩伴,留在身边的人,我越来越珍惜,而在单位,我一直就觉得更多是在浪费岁月,但是机缘巧合之下,我又遇到了呵呵,他其实性格深处挺像的,只是环境的不同造就了表面性格的差异,他也玩DOTA,要说他的性格和水平,其实和老四都很像,我和他如果说话题和交流最多的就是DOTA吧,我们经常会约着下班后干起,强子和凌峰也会加入我们,一起在鱼塘局遨游,其实挺开心的。不过玩了一年以后,突然他不玩了,其实要说心态,我觉得应该和当年的鑫总是一样的,我和强子也经常会在游戏中斗嘴,吵架,可因为毕竟这么多年兄弟,这种话自然不放在心上,可是偶尔的,老四也好,呵呵也好,我们不经意间的吐槽,可能都挺伤人的,我期间挽留过好几次呵呵,他都说不玩了,我又一次觉得,是不是因为一个竞技游戏,让我们得到了很多,也失去了很多。
时间很快,又2年过去了,已经工作第二年了,我的天梯分可能是没办法突破五千大关了,应该是一辈子都没办法突破了吧,每一次打匹配的时候,我都会很放得开,输了也就输了,大家其实也不会多争吵,可是打天梯的时候,感觉就完全不一样,不认识的队友都能喷死你,当然还好我嘴巴老,基本上喷我的,我完全是喷回去,我觉得如果在我喷人的时候放一个血压计在我身边,那时候我一定是爆表的,一个游戏竟然能让我如此的动肝火,输赢甚至能让我觉得吃不下饭,在很多次玩游戏输了的时候,我都会怪罪到时家人催我吃饭导致,很多次很多次,我们却因为一个游戏,伤害了朋友,伤害了家人,是不是这一个游戏的错,还是我们自己的错,我开始反思。
终于在这一个寒假,我发现,我应该换一个角度去看待问题,在我由于父亲一声吃饭,吓得我一失误导致天梯输了,队友谩骂,自己不爽后,我觉得我把游戏看的太重了,这不过是一个游戏,他带给我的,应该是我完了16年的感情和喜悦,而不是吃不下饭。于是我开始使用辅助,认真的无条件保护路人和为路人付出,队友要吵架了,我就讲几个黄段子给大家听,遇到不好的队友,耳不听就好,屏蔽,慢慢的,我发现自己的胜率也上去了,游戏好像也不过如此了。其实当自己把分数看的太重的时候,我一直有一个概念,那就是,我是不是脱了ZLF的后腿了,仿佛每一次战斗输了,最菜的那一个都得背锅,我们三的时候就是我背锅,老二老四在的时候就是老二老四背锅,呵呵在的时候就是呵呵背锅,为什么一定要背锅呢,电子竞技这东西无非就是输赢,我还记得初二那年,我被两仪落血洗一波后,我回家就是反思自己为什么会输,找到自己在战斗时的原因,找到自己的不足,加以修炼,弥补,当队友水平不足的时候,你可以再游戏中适当的提醒,当他们失误时,其实更多的潜台词也是:我们也不想失误,很多时候我遇到高手,被虐的时候,就有一种自己玩不过对面,我也不想失误,却避免不了的感觉,那感觉真的难受,就像一个小学生用全力去打一个胖子,却发现无条件反弹,自己已经在内心深处哭泣,想站起来愤怒的踢他一脚吊子,可是这时候如果队友再来一句嘲讽,可能连踹吊子的勇气都没了,所以经过了好一段时间的思想斗争,仿佛这一个节已经打开了,我觉得吧,DOTA2这个游戏是我会玩下去的游戏,但是喷自己人,得改,觉得队友辅助打的不好,就自己打一把辅助,队友如果不能起飞,就想想自己有没有最好。终于在这一个寒假,我又看到呵呵上线了,不知道他有没有感受到我的蜕变,至少我想说,我爱DOTA2,但是更爱身边的亲人,身边的朋友,就是因为这一个游戏能把我们联系在一起,我们又何必因为游戏的输赢而忘记玩他本来的目的?
如果说长这么大,有什么物质一直陪伴在身边的,应该就是游戏了。很多时候父母都会觉得我把时间消耗在游戏上太多太多,如果不是游戏,可能我就真的能白手起家出任CEO了吧,但是我心里想说,游戏影响我们的实在太多太多。
从我第一次接触电子竞技,也就是魔兽争霸的时候,是我小学三年级,那时候还是魔兽争霸混乱之治,我那时的玩伴J带我去他家打开了这款游戏,我当时就被吸引了,一直在百花游戏房玩着西游释厄传的我,哪里见过如此绚丽的3D画面,经过一番了解以后,我就每周末去他家打一把简单的电脑人,经过了2个多月的熟悉,我用自己独特的防御塔战术击溃了电脑人,并且慢慢的这一款游戏在班级里传开,越来越多的人迈向了合作挑战中等难度电脑人的行列。那会儿大家一起合作,一会儿给木头,一会儿给金钱,那也是我第一次被他们忽悠进了网吧,也是我第一次意识到,原来一把游戏能玩这么久,也是第一次感觉到大家一起合作战胜电脑人的喜悦。附带一张游戏开场图。
![]() |
在五年级的时候,我们这时候已经可以面对疯狂的电脑人了,这时候一个天大的好消息降临,混乱之治升级了,有了之后风靡十年的游戏,魔兽争霸3-冰封王座。一次大补丁的更新让这个游戏多了更多的元素,种族之间的相互克制以及战术的提升,这一切都让我们回到了那个起点,一切的一切都是未知。而我们还是一起合作,打着电脑人,如果说这种快乐的感觉是什么样的,我只能给大家打一个比方,因为这是父母不知道的情况下偷偷跑去网吧,所以提醒吊胆中又充满了知足,就和高中在物理课上睡了一觉,明明坐在第一排,老师却发现不了,美美的睡了一大觉,简直爽呆。
![]() |
我记得小学毕业的那个暑假,大家都很不舍得,约着以后初中了再出来打游戏,可是那会儿都没有手机,更别说电脑了,有的去了私立中学,有的则远的没了联系。而这时候我也遇到了几个让我能感觉生命很美好的几个玩伴,我和他们一起偷偷去网吧,玩起了魔兽,那时候魔兽已经有很了很多多元化的地图,footman,澄海3C等,但是最吸引我的,其实还是最原始的那个战争版本。后来我自己觉得已经是佼佼者,却接到了白同学的邀请,约我和鑫总,激酶去网吧一起玩魔兽,他和他弟弟星落两个人打我们三个,于是我们就一同去了,当然,没想到的是,那一仗输成马了,其实我发现压制我的并不是小白,而是他弟弟,在那一次惨败之后,我就看了很多关于魔兽的书,每个月都会去报亭买电子竞技的书,学习战术,但是我发现我缺少的,还是实践,或许是青春期,或许是不甘心,我想要战胜白和星落,就在这个时候,成绩优异的我终于用花言巧语让爸爸给我买了一台电脑,我接下去的日子里,用每天吃午饭的时间,可以打两把魔兽,用了将近两个月的练习,我去挑战了白,终于战胜了,而他的弟弟,我则最终还是两胜一负败给了他。
机缘巧合之下,他俩把我介绍进了一个魔兽争霸的群-Rx,里面的人大多比我们大三岁左右,我在里面疯狂的约战和学习,想着有一天能战胜弟弟,我用整个初三暑假的时间拼命的修炼拼命的修炼,等到高一的时候我约他玩了一局,发现那时候的他已经和初三有点不同了,无论是战术还是操作仿佛还没有初三好,我问了问他是不玩了吗,他说他开始玩DOTA了,一幅基于魔兽争霸平台机制的自定义地图,我当时对于DOTA一无所知,我觉得虽然也是魔兽的一个子项目,但是我还是忠于原来的那种模式。但是在我心里,我还是想堂堂正正的赢一把星落弟弟,也就是现在在电竞圈赫赫有名的两仪落了,可是应该没机会了吧,我仿佛在那一刹那迷失了很久,但是高中那个冲动的年代,总是有层出不穷的男孩子喜欢挑战,我慢慢的在一个学校贴吧的群里接受了高二学长们的战书,慢慢的自己的水平也算是小有名气,自己偷偷逃课去上海参加了青年魔兽争霸3职业选手的预选赛,本来挤进16强就可以有战队训练了,虽然我也知道,就算真进去了,我也可能不会为了游戏放弃学业,但是我在64强的时候就被挡住了,这时候有一个当地的小老板对我说可以去他的俱乐部,给我三千一个月包吃住,那天我还记得我回家问了爸爸,他工作一个月赚多少,爸爸说两千多,我心里满腔热血喊出口,我要打游戏!我每个月有三千!当然答案就不说了,不然说不定现在我就是一个职业玩家了。不过随着年龄的增长,网络游戏的切入,我发现玩魔兽争霸的人越来越少,身边的小伙伴们要么玩魔兽世界去了,要么则是其他的网游,倒是几个强子,鑫总他们几个还经常和我玩玩建筑,玩玩澄海3C,不过这时候DOTA的上升期已经到来了,我也慢慢对他产生了兴趣,我第一次认真看DOTA比赛就是RX群里的,那时候是在万事达网吧举办的比赛,两仪落带着群里的几个大哥哥们拿下了亚军,而第一名也是认识的情书他们团队,不过说实在的,当时看到他们玩一个5V5的战略游戏,大家都在相互谋划着一次埋伏,一次突击,一次防守,按理说,其实第二名不错了,可是比赛结束后的群聚大家吃饭吃的都不开心,还在喋喋不休的反思为什么那一拨团战没有打好,用现在的话来说的话,就应该是分析谁来担任背锅侠这个称号吧,其实在我当时对于游戏的思想里,我觉得这是一款合作的游戏,有赢家可能有输,第二名已经不错了,而且大家都不开心,分锅就更不开心了,于是我当时坚决不踏入DOTA圈,那是因为一位好友对我说了这么一句话:我看他们打起DOTA都像换了一个人一样,就像狼吃肉一样的可怕。所以我觉得,还是自己一个人默默的玩我的魔兽争霸,哪怕输了,至少锅是我的。于是我就这么掐指一算,玩魔兽玩了10个年头。
在2010年,我高考毕业了,不管是人生的迷惘还是对未来的恐惧都让我觉得如履薄冰,玩一个电子竞技游戏最怕的就是没有对手,在我坚持了十年的魔兽争霸在平台上创建一个房间,却要等上半个小时才有一个对手,而几乎遇上的都已经不是对手的时候,我也深深感受到了空洞,于是我开始怀着一种谦虚的态度,秉承着我有魔兽的基础,但是不知DOTA的水深的态度进入了这个圈子,当时我连在VS平台打的勇气都没有,只能在浩方平台上打,当时的游戏都没有内置语音,我只能默默的开头就说一句,我玩的不是很好,请大家见谅,这样在我失误的时候也就不会有那么多抱怨。由于自己有了十年魔兽的底子,入门可以说还算快,我发现只要对于游戏的原理和人物模型的技能了解,那我也就算是会玩了,所以很快这一款游戏我可以说已经摆脱了菜鸟的级别,可以在游戏开始的时候不用再去说一句I am green finger了。
我就带着一些dota的小底子进入了大学,那时候已经开始流行一句话,那就是女的上大学,换的地方穿丝袜,换个地方滚床单,男的上大学,换个地方打dota,换个地方撸床单。我很庆幸在我的生命中,永远不缺电子游戏的玩伴,老四是第一个陪我去大学网吧的舍友,他的性格和他游戏时的性格一样,好胜心不强,但是对一切未知都充满了好奇,我由于底子好点,就在他面前充当着大神一样的存在,还记得印象最深的是我们在鱼塘局,队友都秒了,我操控着黑鸟和3个掉线玩家,老四选着龙骑守家,就这样翻了盘,这场战斗老四和我到现在都还记得,我想那是游戏带给我们真正的快乐,那种协作的快乐。慢慢的,引起DOTA热潮的则是11对战平台,它效仿了国外的一种天梯机制,只要你强,你分数就能打高,而你分数打的高了,你也就会遇到职业玩家,这样你也会有你的直播间,成为路人王,慢慢的让更多doter认识你,不再是那种职业玩家和业余玩家分的很清楚的路子了,而且职业玩家也会因为天梯的分数而来证明自己的实力,就在那时候开始,我,老四,鑫总,强子,还有几个人,经常会组成一个五人黑的队伍,从早成八点开始战斗,一直战斗到半夜,果然慢慢的我们也越来越默契,各自仿佛找到了自己的位置,我一直觉得不论是悟性还是对游戏的态度,热情,那时候我可能都是顶峰状态吧,但是当我们的分数到达我们的瓶颈阶段的时候,我们的分数上不去了,经常是有输有赢,在那时候,我突然就想起了3年轻,Rx团队在万事达比赛的场景,我开始觉得,原来DOTA这一个游戏,真的输的了时候,的确有一种如果给我一次机会,我一定能打的更好的态度,当然我们的水平也开始有了略微的差距,也慢慢多了很多抱怨,于是当时就是有一种想法,我还是去做家教吧,这样我就算输,我也可以把分数上不去体现在我并没有把时间荒废在游戏上,我只是业余玩家,我永远成不了职业。
在大二的时候,当时优酷广告开头最鲜明的题词就是:类DOTA网游,无需注册,只要QQ,DOTA原班人马打造,英雄联盟的世界!我怀着一种腾讯抄袭的态度,讽刺的下了一个,简单的玩了一局之后,我不屑的卸载了,对于游戏的忠诚,至少从小到大,我可以说,我还是热衷的打着魔兽(dota),但是鑫总和一些小伙伴都去玩LOL了,于是我们也就不能完整的组成五人黑,慢慢的我们也就经常2人黑啊,3人黑这样打着,老四对游戏一直都是一种大家赢就好的态度,所以他打的最多的都是辅助,而我慢慢的由于水平的上涨,我渴望着能带领大家赢,所以我则经常是中单或者是游走,这样的话可以指挥一下大家。
回到家里,我,强子,鑫,激酶,晕哥,五个家乡人又一次在网吧打开了DOTA,这时候如果说水平,强势高于我们一个档次了吧,游戏的途中我们有了太多的沟通失败和埋怨,最后鑫总甩下一句话:我就这个水平的人,能打就打,不打就散了。大家咬着牙沉默的把那一局DOTA打完了,从那天以后,鑫总就去玩LOL了,再也没有玩DOTA,这时候我的生命中就出现了可以说是一位大神了吧,也是初中的同学,ZLF,据说他好一段时间歇在家里,只要他中单,至少可以保证压制对面,这样我们有一个良好的开局,换而言之也就是躺赢。但是从那时候起,我也多了很多的不服,记得如果说那时候按照半职业是11平台天梯2000分来算的话,我永远是停留在1850分上下,而且每次打开那样的局,只要一个失误,就会被队友喷或者是谩骂,我也会骂,经常打了一局就累了,换一个小号去低端局虐菜来享受喜悦,自己就这样玩了dota四年,毕业了,将自己的笔记本卖了,却发现当时的录像时自动保存的,都快大一个文件夹了,我同我的学生年代一起,把他们删除了,再将电脑转卖,想着,工作了应该就生活很规律了吧。
自己有了一份比较安稳的工作,但是却发现自己的生活也不能和富二代一样出去嗨,能做的还是玩玩电脑游戏,于是自己重新配了一台高配的电脑,打算玩起来单机了,就在这时候,一个好消息来了,DOTA2终于在中国有了代理商完美时空,也就是说,我们不需要花钱去买正版的DOTA2了,只需要注册就好,在原先的平台上,无论是画质,还是游戏体验,都不知道提升了多少个境界,我又正好买了电脑,当时是喜悦的,我和强,还有凌峰一起进入了DOTA2的世界,由于一开始连英雄都傻傻分不清楚,总有一种,哦!这是影魔啊!这是屠夫啊!我还以为是炼金呢!这样的傻逼行为,我们仿佛又回到了小时候,那个探索未知的年代,慢慢的,老二和老四也加入了我们,我们又开始了娱乐的时代。
![]() |
DOTA2显然比DOTA1细致的多,没有外挂,没有全图,也有小黑屋举报机制,对于粗鲁的玩家你可以屏蔽,我们每个人都想看一下自己的天梯分到底是多少,强和凌锋出分早,那时候强说自己4000分,我也就加紧打着想看看自己,结果我是3800,但是当我出分的时候,他们已经打到将近五千了,而我则是越大越低,期间也是被常开玩笑,我也想过自己是不是要换一个号打打,但是发现自己还是喜欢原来的号,一度萎靡后,我发现自己的号已经只有2995分了,那时候我开始觉得自己还是去坑别人吧,经常会谩骂,送人头,被人举报,后来我将自己的分数设置了私密,又开始一个人慢慢的历练,自己闷头打了很多吧,终于把分数打回了3600分,却发现仿佛又遇到了瓶颈,我一直觉得不是自己的锅,于是我去淘宝请了代练,很便宜,100元就帮我打到了3800,出了这一个轮回以后,我就仿佛找到了自己的定位,一下子冲到了4300.最近打了小号,其实发现原来自己的水平也就徘徊在4300分吧,但是写了这么多,包括现在,我也仿佛有一种根深蒂固的观念,分数高你厉害,分数高,你才有乐趣的感觉。
我曾经觉得,上班了应该就遇不到投机的人了,毕竟我的性格虽然看上去很老好人,但是说实在的,我十分腹黑,有些人只要对我施加小心机,我自然不会放在心上,但是也会标记一个不可深交的感觉,对于过去那些玩伴,留在身边的人,我越来越珍惜,而在单位,我一直就觉得更多是在浪费岁月,但是机缘巧合之下,我又遇到了呵呵,他其实性格深处挺像的,只是环境的不同造就了表面性格的差异,他也玩DOTA,要说他的性格和水平,其实和老四都很像,我和他如果说话题和交流最多的就是DOTA吧,我们经常会约着下班后干起,强子和凌峰也会加入我们,一起在鱼塘局遨游,其实挺开心的。不过玩了一年以后,突然他不玩了,其实要说心态,我觉得应该和当年的鑫总是一样的,我和强子也经常会在游戏中斗嘴,吵架,可因为毕竟这么多年兄弟,这种话自然不放在心上,可是偶尔的,老四也好,呵呵也好,我们不经意间的吐槽,可能都挺伤人的,我期间挽留过好几次呵呵,他都说不玩了,我又一次觉得,是不是因为一个竞技游戏,让我们得到了很多,也失去了很多。
时间很快,又2年过去了,已经工作第二年了,我的天梯分可能是没办法突破五千大关了,应该是一辈子都没办法突破了吧,每一次打匹配的时候,我都会很放得开,输了也就输了,大家其实也不会多争吵,可是打天梯的时候,感觉就完全不一样,不认识的队友都能喷死你,当然还好我嘴巴老,基本上喷我的,我完全是喷回去,我觉得如果在我喷人的时候放一个血压计在我身边,那时候我一定是爆表的,一个游戏竟然能让我如此的动肝火,输赢甚至能让我觉得吃不下饭,在很多次玩游戏输了的时候,我都会怪罪到时家人催我吃饭导致,很多次很多次,我们却因为一个游戏,伤害了朋友,伤害了家人,是不是这一个游戏的错,还是我们自己的错,我开始反思。
终于在这一个寒假,我发现,我应该换一个角度去看待问题,在我由于父亲一声吃饭,吓得我一失误导致天梯输了,队友谩骂,自己不爽后,我觉得我把游戏看的太重了,这不过是一个游戏,他带给我的,应该是我完了16年的感情和喜悦,而不是吃不下饭。于是我开始使用辅助,认真的无条件保护路人和为路人付出,队友要吵架了,我就讲几个黄段子给大家听,遇到不好的队友,耳不听就好,屏蔽,慢慢的,我发现自己的胜率也上去了,游戏好像也不过如此了。其实当自己把分数看的太重的时候,我一直有一个概念,那就是,我是不是脱了ZLF的后腿了,仿佛每一次战斗输了,最菜的那一个都得背锅,我们三的时候就是我背锅,老二老四在的时候就是老二老四背锅,呵呵在的时候就是呵呵背锅,为什么一定要背锅呢,电子竞技这东西无非就是输赢,我还记得初二那年,我被两仪落血洗一波后,我回家就是反思自己为什么会输,找到自己在战斗时的原因,找到自己的不足,加以修炼,弥补,当队友水平不足的时候,你可以再游戏中适当的提醒,当他们失误时,其实更多的潜台词也是:我们也不想失误,很多时候我遇到高手,被虐的时候,就有一种自己玩不过对面,我也不想失误,却避免不了的感觉,那感觉真的难受,就像一个小学生用全力去打一个胖子,却发现无条件反弹,自己已经在内心深处哭泣,想站起来愤怒的踢他一脚吊子,可是这时候如果队友再来一句嘲讽,可能连踹吊子的勇气都没了,所以经过了好一段时间的思想斗争,仿佛这一个节已经打开了,我觉得吧,DOTA2这个游戏是我会玩下去的游戏,但是喷自己人,得改,觉得队友辅助打的不好,就自己打一把辅助,队友如果不能起飞,就想想自己有没有最好。终于在这一个寒假,我又看到呵呵上线了,不知道他有没有感受到我的蜕变,至少我想说,我爱DOTA2,但是更爱身边的亲人,身边的朋友,就是因为这一个游戏能把我们联系在一起,我们又何必因为游戏的输赢而忘记玩他本来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