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还是棚友?
有这么一类人,特别会过日子,游遍五湖四海,跟人吹自己从不花一分钱在住宿上。只要说过话的就是他们的朋友。不对,应该说是他们的“棚”友。
A君在东岸名校念人力资源。几个月不联系的她年前问我圣诞在不在西岸,想借宿三晚,“有个平面可以睡就行哦”。我的学校1月4日开学,本想趁假期再赶出个剧本。但觉得此人是朋友,便答应了。
A君驾到的前几日我开始大扫除,去超市驼吃的,还新添了碗盆。到的当晚,我边烧菜边问,饿了吧。A君挥挥手,“在三藩土豪家吃伤了。” 我顿时感觉这顿菜准备得多余了。饭后领A君在小区介绍周边,也抱歉接下来几天她得自己安排。圣诞节一早我和朋友约去海滩看日出。她本想一起,听说我是骑车,只好作罢。我把学生证和交通卡给她,指了乘车地点,才感觉尽了主人的义务。
我五点起床,在客厅盘腿呆到八九点A君再走。我问,“博物馆会不会排队?” 言下之意:你可以早点出门了。A君挥挥手,“没事的。我不着急。” A君长发飘飘,出门后,我开始拾头发。晚上A君归来,我又和室友陪吃陪玩。
A君去超市买拖鞋,顺便买了些巧克力和橘子。说吃了两个橘子感觉喉咙好很多。我为她高兴。隔天早上,A君说,“这橘子和巧克力你们吃。” 我写了一半,回过神,“谢谢。我们晚上看片一起吃。”
我让A君带些东西给在国内的爸妈。A君说她妈妈让她带很多东西回家,“妈妈不喜欢欠人情,人家给她一块,她要给人家十块。” 我觉得A君会是个有家教懂事的好孩子。“前不久本来要一起运来的隐形眼镜被扣了,现在还在国内。” 看她再回美国是否能帮忙带上。A君爽快地答应了,“反正回美国东西不多”。我满心的感激。
25号我清晨出的门。A君则乘八小时大巴从洛杉矶回三藩(再坐飞机回纽约,然后飞国内)。别问我A君是不是超人,她是。几个小时后收到她一串语音,“啊呀,你赶紧查一下航空公司,我只带了个书包,你的东西可能要托运,得产生额外费用。” 我立马赶回家,一进门发现衣橱上、冰箱里是A君没处理的垃圾,灯也亮着。算了,可能走得急。我提议,“不如你书包和物品一起托运。” A君否定道,“这么小的包怕掉了。对了,运费是25刀。”
A君回国后,三星期没消息。感觉她休息差不多了,我发了微信。她回,“哦,我还想算好时差和你联系呢。” … 东西拿到后,家人问,“你是不是让人家睡地板了?” 原来A君看到家人给她的袋子,直接说,“这么多啊!可能没法带全。” 我怒了,这是和长辈说话的态度吗?家人拍给我看拿到的东西时,少了一件。A君炮语连珠,“哦,这个塞在给朋友的包里了。朋友还问,咦,这是什么。东西没拆过哦。” 本着把事情处理好的精神,我耐着性子,“如果超重,退回几件算了。” 接下来的一个礼拜,A君开启了太极模式。“哦,我不在上海现在。哦,我淘宝的东西还没到。哦,我还没开始理东西。哦,我这次回美国只带一个箱子。” 家人问,这准信不给的,到底能不能带?我也盯得更紧了,“多下的和漏掉的东西邮寄给我。” 我甚至没骨气地加了一句,“快递你是会到付咯?” 在我轮番攻势下A君也急了,“肯定会寄,又不会跑路。觉得是朋友,才帮这个忙。”
我忍无可忍了。跟A君细数她在我家时的不便。之前觉得她能明事理才只字不提。我甚至说,“25刀运费这种钱,按我的脾气,根本不会跟朋友提,贴了就是。” A君感觉我侮辱了她,立刻把钱退给了我,说,“我没有意识到会这么麻烦。哝,这25刀是住你家的补贴。其实我也是送你和你室友小礼物,见你也收了么。” 我惊呆了,“你是说橘子和巧克力?” A君答,“朋友算这么清干什么,又不是男女朋友。” 还建议我要和住客约法三章。Well, if I am running an AirBnb, I will. 三晚上谁这闲工夫和你“约法三章”?又不是签劳工合同。
A君还跟我诉苦,这次要给五个人带东西回美国,没一个超过一斤,也从来没人让她带超过一斤的。而我的足足有五斤。我突然想起之前去东岸旅游,借住的朋友让我带一大袋保健品,还因此借了我一个登山包。入关时因为超重,我开箱重新理东西,终于在关闸前放行。一下飞机家人便直接送去朋友那儿。当中的波折,我从没和朋友“直播”过一个字。因为没这个必要。
Your friend didn’t give you shit when you stayed at her place, so don’t dump crap after crap like a diva when you are returning the favor. If you got something to say, don't say it in front of the parents for the love of God.
A君点明,“其实你才是那个精于算计的人吧。” 这话还真说对了。住朋友家时,我会算省下的住宿费,朋友陪我花的时间。我会问朋友爱吃什么,然后找好的馆子请客。21岁那会儿暂住伦敦时,人家没收一分钱,临走当天,我起了大早,把被单洗了,地拖了,房间理了,超市买吃的放冰箱,桌上留了人情费,还有张Thank You Note。这是家里教育我的领情。随便在超市买五刀小零食,然后漫不经心提一句,“桌上的巧克力你们吃呀!” 我能清高地拒收,然后说,“Thanks, but no thanks” 吗?HR要这么招人,人才流失率不高怪呢。
A君最后语重心长地说,“你学编剧,我学人力资源,朋友也需要磨合,我也会努力理解你。”
如果我只是你的“棚”友,又有何理解可言?
Postscript -
共同好友问我是不是和A君闹僵了,因为A君跟她提了。我便和朋友把话说开了。朋友说,之前和A君根本不熟、只是加了微信的时候,A君便提要住她家。朋友只能把卧室让给她睡,自己睡客厅,还开车接送,全都是看在我的情面。我苦笑:我跟她也只是Say Hello kind of friend.
A君,你赢了。Kudos.
A君在东岸名校念人力资源。几个月不联系的她年前问我圣诞在不在西岸,想借宿三晚,“有个平面可以睡就行哦”。我的学校1月4日开学,本想趁假期再赶出个剧本。但觉得此人是朋友,便答应了。
A君驾到的前几日我开始大扫除,去超市驼吃的,还新添了碗盆。到的当晚,我边烧菜边问,饿了吧。A君挥挥手,“在三藩土豪家吃伤了。” 我顿时感觉这顿菜准备得多余了。饭后领A君在小区介绍周边,也抱歉接下来几天她得自己安排。圣诞节一早我和朋友约去海滩看日出。她本想一起,听说我是骑车,只好作罢。我把学生证和交通卡给她,指了乘车地点,才感觉尽了主人的义务。
我五点起床,在客厅盘腿呆到八九点A君再走。我问,“博物馆会不会排队?” 言下之意:你可以早点出门了。A君挥挥手,“没事的。我不着急。” A君长发飘飘,出门后,我开始拾头发。晚上A君归来,我又和室友陪吃陪玩。
A君去超市买拖鞋,顺便买了些巧克力和橘子。说吃了两个橘子感觉喉咙好很多。我为她高兴。隔天早上,A君说,“这橘子和巧克力你们吃。” 我写了一半,回过神,“谢谢。我们晚上看片一起吃。”
我让A君带些东西给在国内的爸妈。A君说她妈妈让她带很多东西回家,“妈妈不喜欢欠人情,人家给她一块,她要给人家十块。” 我觉得A君会是个有家教懂事的好孩子。“前不久本来要一起运来的隐形眼镜被扣了,现在还在国内。” 看她再回美国是否能帮忙带上。A君爽快地答应了,“反正回美国东西不多”。我满心的感激。
25号我清晨出的门。A君则乘八小时大巴从洛杉矶回三藩(再坐飞机回纽约,然后飞国内)。别问我A君是不是超人,她是。几个小时后收到她一串语音,“啊呀,你赶紧查一下航空公司,我只带了个书包,你的东西可能要托运,得产生额外费用。” 我立马赶回家,一进门发现衣橱上、冰箱里是A君没处理的垃圾,灯也亮着。算了,可能走得急。我提议,“不如你书包和物品一起托运。” A君否定道,“这么小的包怕掉了。对了,运费是25刀。”
A君回国后,三星期没消息。感觉她休息差不多了,我发了微信。她回,“哦,我还想算好时差和你联系呢。” … 东西拿到后,家人问,“你是不是让人家睡地板了?” 原来A君看到家人给她的袋子,直接说,“这么多啊!可能没法带全。” 我怒了,这是和长辈说话的态度吗?家人拍给我看拿到的东西时,少了一件。A君炮语连珠,“哦,这个塞在给朋友的包里了。朋友还问,咦,这是什么。东西没拆过哦。” 本着把事情处理好的精神,我耐着性子,“如果超重,退回几件算了。” 接下来的一个礼拜,A君开启了太极模式。“哦,我不在上海现在。哦,我淘宝的东西还没到。哦,我还没开始理东西。哦,我这次回美国只带一个箱子。” 家人问,这准信不给的,到底能不能带?我也盯得更紧了,“多下的和漏掉的东西邮寄给我。” 我甚至没骨气地加了一句,“快递你是会到付咯?” 在我轮番攻势下A君也急了,“肯定会寄,又不会跑路。觉得是朋友,才帮这个忙。”
我忍无可忍了。跟A君细数她在我家时的不便。之前觉得她能明事理才只字不提。我甚至说,“25刀运费这种钱,按我的脾气,根本不会跟朋友提,贴了就是。” A君感觉我侮辱了她,立刻把钱退给了我,说,“我没有意识到会这么麻烦。哝,这25刀是住你家的补贴。其实我也是送你和你室友小礼物,见你也收了么。” 我惊呆了,“你是说橘子和巧克力?” A君答,“朋友算这么清干什么,又不是男女朋友。” 还建议我要和住客约法三章。Well, if I am running an AirBnb, I will. 三晚上谁这闲工夫和你“约法三章”?又不是签劳工合同。
A君还跟我诉苦,这次要给五个人带东西回美国,没一个超过一斤,也从来没人让她带超过一斤的。而我的足足有五斤。我突然想起之前去东岸旅游,借住的朋友让我带一大袋保健品,还因此借了我一个登山包。入关时因为超重,我开箱重新理东西,终于在关闸前放行。一下飞机家人便直接送去朋友那儿。当中的波折,我从没和朋友“直播”过一个字。因为没这个必要。
Your friend didn’t give you shit when you stayed at her place, so don’t dump crap after crap like a diva when you are returning the favor. If you got something to say, don't say it in front of the parents for the love of God.
A君点明,“其实你才是那个精于算计的人吧。” 这话还真说对了。住朋友家时,我会算省下的住宿费,朋友陪我花的时间。我会问朋友爱吃什么,然后找好的馆子请客。21岁那会儿暂住伦敦时,人家没收一分钱,临走当天,我起了大早,把被单洗了,地拖了,房间理了,超市买吃的放冰箱,桌上留了人情费,还有张Thank You Note。这是家里教育我的领情。随便在超市买五刀小零食,然后漫不经心提一句,“桌上的巧克力你们吃呀!” 我能清高地拒收,然后说,“Thanks, but no thanks” 吗?HR要这么招人,人才流失率不高怪呢。
A君最后语重心长地说,“你学编剧,我学人力资源,朋友也需要磨合,我也会努力理解你。”
如果我只是你的“棚”友,又有何理解可言?
Postscript -
共同好友问我是不是和A君闹僵了,因为A君跟她提了。我便和朋友把话说开了。朋友说,之前和A君根本不熟、只是加了微信的时候,A君便提要住她家。朋友只能把卧室让给她睡,自己睡客厅,还开车接送,全都是看在我的情面。我苦笑:我跟她也只是Say Hello kind of friend.
A君,你赢了。Kudo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