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子三唱,不唱悲歌。
![]() |
《绣春刀》这部电影,很早就看了。每次想默默的写些东西,但是最近忙就变得很懒,拖阿拖,直到现在,才真正的下决心把自己关于它开的脑洞统统写下来,万一有天忘了呢?
一开始在演员表中看到刘诗诗,就把我想看的欲望冲淡了不少,即使张震帅得让人血槽已空,也未能动摇我对刘诗诗那张面瘫脸的不看好,而且最近几年关于锦衣卫的片子层出不穷,实在让人有点审美疲劳。直到有一天在网上无意间看到有人说它颇有古龙先生的遗风,并连连夸它是这几年国产武侠的良心之作,勾起了我好奇心,决定去看一看究竟。
发现和同类电影《龙门飞甲》几条线索拼接相比,《绣春刀》引子始终都在卢剑星,靳一川,沈炼这三兄弟身上,故事由他们开始,也从他们结束,一条线贯穿始终,拆开来看不过是他们追寻所求时引出的命运起伏,由因及果。
在剧中大哥卢剑星老实想追求更体面的官位换得更多的尊重,二哥沈炼面冷却想求得重金保护自己所爱,三弟一对双刀虎虎生风,无奈却患有肺病,苦苦守着自己的秘密,希望有朝一日三兄弟能一同共赴关外,想求得官位和重金却在赵靖忠布的局中越陷越深,想守住秘密却无奈丁修苦苦纠缠。每个人有每个人对抗命运的无奈,直到沈炼一人侥幸脱身世外,远离纷争,这场戏才落下了帷幕。
平心而论,这部电影确实有和古龙的风格相像的地方,首先三兄弟并无救民于水火之中,匡扶朝政的雄心壮志,却有共同的坚持维护的兄弟之情,并无《投名状》的憋屈和隐忍,一开始三人目标已定,随后做的只是想让目标快快实现,尽早脱身而已。就像古龙笔下的人物都有自己心中的目的,而非大的道义凛然。如傅红雪为复仇,李坏为寻宝藏都是如此。
其次剧中所有人都在努力,最终却都没法摆脱宿命,卢剑星努力体面却因此落入圈套,一人抗罪,被斩首处死,死的离体面差了十万八千里。
沈炼一心想用重金求得心上人,但是为他赚得重金的绣春刀却成了心上人不肯信他的罪魁祸首,也因他一时贪念,断送了余下二人的太平日子。当初说好互相扶持共同离开的兄弟三人,只有他一人平安脱身,其余二人均死在求得目标的途中,沈炼的痛苦更无法说与人知,这才有他抚着靳一川尸体悲恸出声道:“二哥,后悔了。”的锥心之语。
靳一川所求一朝放马关外,摆脱师兄,敞开自己的秘密,不再心惊胆战的过日子,却在离出走仅剩一步之遥时为救丁修死在赵靖忠的手下。
就连布局的赵靖忠最终也无法摆脱命运,他将每一个人做棋子,直到把自己也框进了棋局,杀了义父魏忠贤,结局却又印证了魏忠贤给他下的不敢放手一搏的论定,投靠了大金,死时却再也不是东厂提督,他们都在努力挣扎,却都落去尘网,无法逃脱,他们得到所有的希望都像濒死之人的回光返照,只有一时快乐,之后仍是死寂的未来,如傅红雪得知自己身世之时,李坏最终无法避免与薛采月一战,自以为看得到希望的困兽之斗,才是最无法言说的悲痛。
最后性格乖张的丁修更是明显带有古龙笔下人物的亦正亦邪,对于师父的另眼相待,丁修从不掩饰不屑和嫉妒,一次次的向靳一川讨要银两,不希望其生活太过安稳,心中却无可避免的将靳一川纳入手足兄弟一列,一次次的激怒靳一川,每次都忍不住停手。亲眼目睹靳一川为救自己,死在赵靖忠手下的丁修,才是真正的怒不可赦,最终为报仇反手杀了赵靖忠。就这样浑不吝的丁修最终也走进了只剩他孤独一人的命运牢笼。
这一切均像古龙笔下的悲剧,所有哀伤都来源于人物在努力摆脱,又不知不觉间深陷的命运。古龙笔下,叶孤城一生都尽力诚于剑,却被拉扯进篡位夺权的漩涡。卿本佳人,奈何为贼,八个字道尽无奈苍凉。原随云一生好强,无争山庄,手握权柄,也挣脱不了先天失明写定的命理。支撑《绣春刀》这部电影主线的,也正是如鬼魅一般,无法甩掉的宿命。
有人曾经问我古龙和金庸都写武侠有什么不同?我认为古龙笔下的武侠人,诚于人顺于心死于天,金庸笔下的武侠人,诚于道顺于命死于己。
何为诚于人顺于心死于天?在古龙笔下所有的人都有自己的底线和坚持,这些东西不受外界大环境的干扰,不受社会标准道德的束缚,就这样存于自己的心中,西门吹雪诚于剑,为追求剑道可以舍弃红尘纷扰,甚至对挚友陆小凤也动过杀心。无花诚于欲望,为了欲望,甘做七绝妙僧蛰伏于少林寺之中,可以杀弟叛母,却也可一跃而下只因不想让自己死于一群庸人手中。他们依据本心选定自己忠诚的信念,穷其一生为其努力,铺陈谋策,便是顺于心。结局却由天意掌握,最终都死于无法更改的宿命。叶孤城死在西门吹雪的剑下。无花机关算尽,反误姓名。霍休被困在自己布置的机关之中,不得不散尽毕生积累的财物。
那何为诚于道顺于命死于己,金庸笔下的人物都有种大义意识,他们遵从世间上大的道德礼法,伦理纲常。为此往往可以牺牲很多。郭靖诚于忠义,虽长在蒙古却认定自己是宋人,从蒙古逃离,与拖雷反目,一心为大宋镇守襄阳,这是郭靖的忠,一直不肯对杨康下手,尽心抚养杨过长大,这是郭靖的义,虽成长过程艰辛,却不抱怨命途多舛,也无不得志的郁郁,反而在给定的命途里努力活着,改变着,从未想过改命而行,这便是顺于命。郭靖最终选择便是为襄阳战死。就如岳灵珊最终选择为林平之死一样,他们的死亡都是源于自己选择,甘愿而死。就连金庸笔下最跳脱的人物韦小宝最后仍是陷入天地会和小玄子的忠义之间苦苦应对,无奈只好一走了之,这是金庸人物的特色,活的憋屈,却不乏死的伟大,所以金庸笔下多为国为民的大侠,古龙笔下多风格迥异的浪子。
不论《绣春刀》是否更多偏向古龙的风格,却给了人切身感触。每个人都有想得到欲望,却都为了别的东西甘愿放弃,每个人都有嫉恨,却无法让别人来置喙,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底线无论怎样都不回去触碰他,这便是真实的人生。
也许不论是各种武侠,面子如何古怪新奇,内里映衬的都是人生。
若长相守不过你拈花我把酒
酒醒后能否赏我个好梦如旧
你不先去怎知我相随在后
红尘白雪世上一走
愿我们侥幸被记得
谁能记得?
来自 豆瓣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