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德•法瑞尔•柯曼:《终点》
终点
The Terminal
〔美国〕里德•法瑞尔•柯曼 著 姚人杰 译
里德•法瑞尔•柯曼(Reed Farrel Coleman),1956年出生于纽约市布鲁克林区,曾担任美国侦探小说作家协会执行副主席,被全国公共广播电台(NPR)主播誉为“冷硬诗人”。柯曼出版有十余本长篇小说,作品获得过夏姆斯奖、巴里奖与安东尼奖,两度获得过爱伦坡奖提名。在2014年初揭晓的爱伦坡奖提名名单中,《终点》入围了最佳短篇小说的提名名单,将与另外四篇作品来争夺这一奖项。同时,由于《终点》原文单词数仅有945个,它也成为了有史以来入围爱伦坡奖的字数最短的作品。
《终点》刻画了一位黑帮分子为了保护某个“她”,而甘愿牺牲。作家是个土生土长的纽约人,字里行间充满了怀旧的气息。
纵然窗户面朝一堵砖墙,床铺的舒服程度堪比砧板,可他在终点旅馆内的乏味小房间和他这些年里将就睡过的狗窝一般的地方相比,好了一大截。那种艰苦的经历与逃亡生活教会了你如何将肉身的不适予以分隔,而他曾是名聪颖的学生。小旅馆的单调乏味有它自身的优势。在他醒着的时候,他只想到别的地方去。
鉴于终点旅馆有着丰富的(我这儿的意思是可悲的)过往,你无需有多少想象力就能想明白大家为何称呼这儿为“终点旅馆”。与以前的半月酒店——“谋杀公司”组织的那位臭名昭著的“扼颈杀手”艾比•雷勒斯正是被别人帮了一把,坠出半月酒店的窗户,当时房间门外还有纽约警局的一小队人马把守——不同,终点旅馆内发生的死亡事件往往湮没无闻,低贱无名。数十年以来,它是那些喝下德拉诺清洁剂解瘾的家庭主妇、用肉体交换可卡因的娼妓、肝硬化后做告别人生的最后狂饮的老酒鬼待的最后一站。不过,就如那些死亡一样,旅馆的名字也有更加世俗的由来。它刚好坐落在康尼岛史迪威大道终点站的街对面;那是好几条地铁线路的最后一站。最后一站。他对于最后一站有些许了解。
“医生,他们又在找你。他们在那儿等你。”前台的人一边说,一边寻找五美元钞票,“他们知道你在这儿。”
医生。他把五张一美元钞票放在柜台上,又自言自语地重复了遍这个名字。他也有正式的姓名,但那个名字感觉起来更像是牙医架子上的广口瓶里的一枚被拔下的牙齿,而不是他身体的一部分。
他迈出终点旅馆的大门,伫立在美人鱼大道与史迪威大道交叉的街角。空气潮湿,海上来的微风穿入他身上衣服参差不齐的小洞眼。在如此靠近水体的地方,天气预告毫无用处。住在康尼岛教会了他一点,本地的天气不仅仅是太阳有多少热度、月球有多大引力,或者风往哪边吹。
他朝着远离终点站的方向走着,经过了纳森餐厅,穿过木板路,踏上沙滩。他知道那些人跟在他后面。没问题。她很安全。他老了,厌倦了逃亡。话说回来,他还多了哆嗦的毛病。大海的咸味几乎是扑面而来,但地铁车轮的咣当声与隆隆声混杂着时而哗哗时而平静的海浪声,令他放松了下来。他喜欢这处地方。他喜欢康尼岛像荣誉徽章一样展现它的没落。它曾经无比荣耀,如今与那些过往已经一刀两段,可它并未试图隐藏伤疤。史迪威大道西段像一处荒废建筑的陈列厅,那些空旷的建筑已经废弃不用,犹如破产的贵族身着已有磨损的华服美裳。他来到的这片海边有着其他最后的恐龙:赫然耸现眼前的已经停用的跳伞塔,摩天轮,纳森餐厅,旋风过山车。
他凝眸望向远方排队准备进入纽约港的集装箱船只。他试着想象,荷兰水手的目光初次落在新世界上时,布鲁克林的这一小片地区在他们眼中是什么模样,那时这儿只居住着兔子与印第安土著。他寻思着,他们可不可能想象到这一小片半岛会变成什么面貌?当他转向左侧,望着布赖顿海滩与更远方的洛克威海滩,他听见了那些人走在沙滩上的轻轻的脚步声。他稳稳地站好。
“嗨,医生。”来者是约翰尼•罗塞蒂与他的两名马仔。马仔!他们的个子足足有跳伞塔那般大,而且眼瞅着一点也不像跳伞塔那么无用。
“嗨,你啊,约翰尼•罗塞蒂。”
“她在哪里?”
他微笑地注视约翰尼,意识到他不常微笑了,“我不知道,就算我知道,也不会说给你听。”
“医生,你得知道,出于某种原因,我信你。”
“我以前从未对你撒过谎。”
“医生,她利用了你。她耍了你,老伙计。”
“也许吧。”
“她值得你这么做吗?”
“我觉得值得,可我猜想我就要弄明白了,对不?”
“我想也是。我想也是,医生。给我俩行个方便,老伙计,转过身去,面朝另一边。行么?”
医生转身背对大海,将游乐园里古旧味道的辉煌景象收入眼底。从他伫立的地方,在早晨的第一缕曙光里,游乐园仍然是处看起来挺宏伟的地方。隔着一段距离看,里面的所有设备似乎都在正常运转。就连跳伞塔也好像准备好再次亮起。他寻思着,从医生站在沙滩上的位置,你兴许能糊弄自己去相信,格雷戈里&保罗的饮食摊上方的那具因日晒而褪色、蓝色尾翼的太空星际乐园火箭可能会点起发动机,然后发射升空。你必须凑近些,才能看到真实情况,看到那个地方的锈迹斑斑与华而不实的建筑。于是,医生迈步向前。
“这混蛋是要到哪里去,老大?”罗塞蒂手下的一个马仔问道。
“我咋知道,”罗塞蒂答道,“医生,停下。站住。这么做帮不了你。”罗塞蒂在他身后喊道。
医生没有应声。他没有停下脚步。他没有转身。每向前迈出一步,这个地方的真相变得愈加明白。他在这一真相中找寻到一种奇特的慰藉。这就是真相:跳伞塔就是座毫无用处的钢铁骨架,太空星际乐园火箭永远没法飞起。康尼岛的真相就是它的宿命,而它的宿命就是医生的宿命,也是每个人的宿命:到了最后,我们都会倒下。到了最后,我们都在终点旅馆预订了房间。
他听到了第一下枪声,却未能听见它的回音。
The Terminal
![]() |
〔美国〕里德•法瑞尔•柯曼 著 姚人杰 译
里德•法瑞尔•柯曼(Reed Farrel Coleman),1956年出生于纽约市布鲁克林区,曾担任美国侦探小说作家协会执行副主席,被全国公共广播电台(NPR)主播誉为“冷硬诗人”。柯曼出版有十余本长篇小说,作品获得过夏姆斯奖、巴里奖与安东尼奖,两度获得过爱伦坡奖提名。在2014年初揭晓的爱伦坡奖提名名单中,《终点》入围了最佳短篇小说的提名名单,将与另外四篇作品来争夺这一奖项。同时,由于《终点》原文单词数仅有945个,它也成为了有史以来入围爱伦坡奖的字数最短的作品。
《终点》刻画了一位黑帮分子为了保护某个“她”,而甘愿牺牲。作家是个土生土长的纽约人,字里行间充满了怀旧的气息。
纵然窗户面朝一堵砖墙,床铺的舒服程度堪比砧板,可他在终点旅馆内的乏味小房间和他这些年里将就睡过的狗窝一般的地方相比,好了一大截。那种艰苦的经历与逃亡生活教会了你如何将肉身的不适予以分隔,而他曾是名聪颖的学生。小旅馆的单调乏味有它自身的优势。在他醒着的时候,他只想到别的地方去。
鉴于终点旅馆有着丰富的(我这儿的意思是可悲的)过往,你无需有多少想象力就能想明白大家为何称呼这儿为“终点旅馆”。与以前的半月酒店——“谋杀公司”组织的那位臭名昭著的“扼颈杀手”艾比•雷勒斯正是被别人帮了一把,坠出半月酒店的窗户,当时房间门外还有纽约警局的一小队人马把守——不同,终点旅馆内发生的死亡事件往往湮没无闻,低贱无名。数十年以来,它是那些喝下德拉诺清洁剂解瘾的家庭主妇、用肉体交换可卡因的娼妓、肝硬化后做告别人生的最后狂饮的老酒鬼待的最后一站。不过,就如那些死亡一样,旅馆的名字也有更加世俗的由来。它刚好坐落在康尼岛史迪威大道终点站的街对面;那是好几条地铁线路的最后一站。最后一站。他对于最后一站有些许了解。
“医生,他们又在找你。他们在那儿等你。”前台的人一边说,一边寻找五美元钞票,“他们知道你在这儿。”
医生。他把五张一美元钞票放在柜台上,又自言自语地重复了遍这个名字。他也有正式的姓名,但那个名字感觉起来更像是牙医架子上的广口瓶里的一枚被拔下的牙齿,而不是他身体的一部分。
他迈出终点旅馆的大门,伫立在美人鱼大道与史迪威大道交叉的街角。空气潮湿,海上来的微风穿入他身上衣服参差不齐的小洞眼。在如此靠近水体的地方,天气预告毫无用处。住在康尼岛教会了他一点,本地的天气不仅仅是太阳有多少热度、月球有多大引力,或者风往哪边吹。
他朝着远离终点站的方向走着,经过了纳森餐厅,穿过木板路,踏上沙滩。他知道那些人跟在他后面。没问题。她很安全。他老了,厌倦了逃亡。话说回来,他还多了哆嗦的毛病。大海的咸味几乎是扑面而来,但地铁车轮的咣当声与隆隆声混杂着时而哗哗时而平静的海浪声,令他放松了下来。他喜欢这处地方。他喜欢康尼岛像荣誉徽章一样展现它的没落。它曾经无比荣耀,如今与那些过往已经一刀两段,可它并未试图隐藏伤疤。史迪威大道西段像一处荒废建筑的陈列厅,那些空旷的建筑已经废弃不用,犹如破产的贵族身着已有磨损的华服美裳。他来到的这片海边有着其他最后的恐龙:赫然耸现眼前的已经停用的跳伞塔,摩天轮,纳森餐厅,旋风过山车。
他凝眸望向远方排队准备进入纽约港的集装箱船只。他试着想象,荷兰水手的目光初次落在新世界上时,布鲁克林的这一小片地区在他们眼中是什么模样,那时这儿只居住着兔子与印第安土著。他寻思着,他们可不可能想象到这一小片半岛会变成什么面貌?当他转向左侧,望着布赖顿海滩与更远方的洛克威海滩,他听见了那些人走在沙滩上的轻轻的脚步声。他稳稳地站好。
“嗨,医生。”来者是约翰尼•罗塞蒂与他的两名马仔。马仔!他们的个子足足有跳伞塔那般大,而且眼瞅着一点也不像跳伞塔那么无用。
“嗨,你啊,约翰尼•罗塞蒂。”
“她在哪里?”
他微笑地注视约翰尼,意识到他不常微笑了,“我不知道,就算我知道,也不会说给你听。”
“医生,你得知道,出于某种原因,我信你。”
“我以前从未对你撒过谎。”
“医生,她利用了你。她耍了你,老伙计。”
“也许吧。”
“她值得你这么做吗?”
“我觉得值得,可我猜想我就要弄明白了,对不?”
“我想也是。我想也是,医生。给我俩行个方便,老伙计,转过身去,面朝另一边。行么?”
医生转身背对大海,将游乐园里古旧味道的辉煌景象收入眼底。从他伫立的地方,在早晨的第一缕曙光里,游乐园仍然是处看起来挺宏伟的地方。隔着一段距离看,里面的所有设备似乎都在正常运转。就连跳伞塔也好像准备好再次亮起。他寻思着,从医生站在沙滩上的位置,你兴许能糊弄自己去相信,格雷戈里&保罗的饮食摊上方的那具因日晒而褪色、蓝色尾翼的太空星际乐园火箭可能会点起发动机,然后发射升空。你必须凑近些,才能看到真实情况,看到那个地方的锈迹斑斑与华而不实的建筑。于是,医生迈步向前。
“这混蛋是要到哪里去,老大?”罗塞蒂手下的一个马仔问道。
“我咋知道,”罗塞蒂答道,“医生,停下。站住。这么做帮不了你。”罗塞蒂在他身后喊道。
医生没有应声。他没有停下脚步。他没有转身。每向前迈出一步,这个地方的真相变得愈加明白。他在这一真相中找寻到一种奇特的慰藉。这就是真相:跳伞塔就是座毫无用处的钢铁骨架,太空星际乐园火箭永远没法飞起。康尼岛的真相就是它的宿命,而它的宿命就是医生的宿命,也是每个人的宿命:到了最后,我们都会倒下。到了最后,我们都在终点旅馆预订了房间。
他听到了第一下枪声,却未能听见它的回音。
![]() |
无机客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疑心的丈夫》 (11人喜欢)
- 《击败时钟》 (10人喜欢)
- 彼得·拉佛西:《苦涩的真相》 (6人喜欢)
- 微科幻:《记忆造就了我们》 (7人喜欢)
- 近视一代:为何现在有这么多小孩需要戴眼镜? (24人喜欢)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