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个人英雄主义的电影
今天看了一部很老的电影,《速度与激情》。典型的美国好莱坞风格,轻松,幽默,英雄主义。在这一类的影片中,代表正面形象的传统势力(本剧为警察队伍)只是摆设与背景,是对个人表演的反衬。个人英雄主义,是美国传统中最重要的一部分。无论是在文字中,还是在影视里,个人英雄主义一直是被反复描绘与宣扬的主题。上至海明威的《老人与海》,杰克伦敦的《热爱生命》等文学作品,下至史泰龙的《第一滴血》,邦奇威尔斯的《当幸福来敲门》等影视剧,莫不如此。
这部影片,是一个太熟烂的“警察抓小偷”的故事。如果稍加留神,就会发现其实这个故事漏洞很大。作为一个能够指挥数位警员,数量汽车,甚至包括一架直升机的警察局长,居然在四个盗车贼面前无能为力,只能由一个小警员通过个人的努力将他们绳之以法。不合常理。但更离奇的,是罪犯已经被逮捕,送到面前了,他还不知谁干的,这就严重低估观众的智商了。但这对于影片并不重要,也或者说,这就是影片需要的效果。警长只是那个叫布莱恩(保罗沃克饰)的警员的衬托,包括那许多辆呼啸而过的警车,一大群器宇轩昂的警员。观众们不会去深究影片的故事是否合乎情理,他们的心只会跟随着保罗沃克,看他如何一步步去接近盗车贼,并将他们一网打尽的。观众们陶醉在幽默轻松的细节里,风驰电掣的追击中,以及那些俊男美女的调情间。情节是否合理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最后正义战胜了邪恶,而且是保罗沃克一个人战胜的。这就满足了绝大部分观众的愿望。因为几乎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潜在的英雄梦,在现实生活中无法实现,就在虚幻中实现。观众们在保罗沃克的一步步表演中驰骋着自己的内心梦想。影片的最后是警长与保罗沃克的对话,很有意味。警长无不得意的说,看,我终于逮着他们了。保罗沃克说,嗯,是的,您很厉害。由此影片对个人英雄主义的描绘达到最高潮,影片结束。
在整部影片中,除了轻松,幽默,英雄主义外,还充斥着另一些独特的“美国元素。”比如那些少男少女的不停拥吻,女孩看着男孩对着汽车小便等,这些场景一方面增加了影片的轻松感,但另一方面,也让观众们稍有不适,因为毕竟,在公共场合见到的此类场景还是不多。这或许也就是中美两国的文化差异吧。但总而言之,《速度与激情》确实是一部能够代表好莱坞风格的电影,值得一看。
这部影片,是一个太熟烂的“警察抓小偷”的故事。如果稍加留神,就会发现其实这个故事漏洞很大。作为一个能够指挥数位警员,数量汽车,甚至包括一架直升机的警察局长,居然在四个盗车贼面前无能为力,只能由一个小警员通过个人的努力将他们绳之以法。不合常理。但更离奇的,是罪犯已经被逮捕,送到面前了,他还不知谁干的,这就严重低估观众的智商了。但这对于影片并不重要,也或者说,这就是影片需要的效果。警长只是那个叫布莱恩(保罗沃克饰)的警员的衬托,包括那许多辆呼啸而过的警车,一大群器宇轩昂的警员。观众们不会去深究影片的故事是否合乎情理,他们的心只会跟随着保罗沃克,看他如何一步步去接近盗车贼,并将他们一网打尽的。观众们陶醉在幽默轻松的细节里,风驰电掣的追击中,以及那些俊男美女的调情间。情节是否合理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最后正义战胜了邪恶,而且是保罗沃克一个人战胜的。这就满足了绝大部分观众的愿望。因为几乎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潜在的英雄梦,在现实生活中无法实现,就在虚幻中实现。观众们在保罗沃克的一步步表演中驰骋着自己的内心梦想。影片的最后是警长与保罗沃克的对话,很有意味。警长无不得意的说,看,我终于逮着他们了。保罗沃克说,嗯,是的,您很厉害。由此影片对个人英雄主义的描绘达到最高潮,影片结束。
在整部影片中,除了轻松,幽默,英雄主义外,还充斥着另一些独特的“美国元素。”比如那些少男少女的不停拥吻,女孩看着男孩对着汽车小便等,这些场景一方面增加了影片的轻松感,但另一方面,也让观众们稍有不适,因为毕竟,在公共场合见到的此类场景还是不多。这或许也就是中美两国的文化差异吧。但总而言之,《速度与激情》确实是一部能够代表好莱坞风格的电影,值得一看。
来自 豆瓣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