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话”到底是不是“好孩子”标准?
【写给即将为人母的我自己】
我是85后,但我和其他的80后也好,70后也好,甚至60后50后一样都听着同一种话长大。
“听话,把这个吃了,对身体好!”
“乖,今天听妈妈话,明天带你去动物园。”
“你就不如对门某某家谁谁听话,你看看人家!”
“让你不听话!让你不听话!!!”伴随着霹雳掌……
要是用“听话”这个标准来给我打分,我可真的是不及格。
从小就脾气不好,经常闹情绪,认定的事儿,倔强得不得了,为此打我,我也不会跑不会低头。
初中高中就更别提了,看不上哪个老师,觉得他人品有问题,连带着对人家的热情都少了好几分。为此还写过作文讽刺两面派的老师,被语文老师找去谈话。
偷偷喝过酒,和同学一起泡吧,也奇装异服过,翘过课逃过学。
早恋,那肯定是不可能没有啊~
上了大学远离父母,听话两个字已然基本不沾边了。
工作之后也不听话,自己开店自己写书,在我父母急着让我谈恋爱结婚的年龄上,我一趟一趟出去旅行,宁愿自己在家画画都不出去相亲。
结果呢?
我挣了些小钱,写了些字,画了些画,拍了些照片,去了些地方,结了婚,怀了孕。
从23岁挣钱的那一刻开始就没花过父母一分钱,还给他们买了好多他们不舍得买的东西,从小时候就没有给他们俩找过任何麻烦,没有哭丧着脸回家求父母帮过任何忙。
同样的,学霸李,也是脾气差劲倔强执着的人,也是晚婚晚育到周围人叨叨的人,也是不务正业游山玩水的人,也是从来不听话的人。
怎么样呢?从小一路学霸,保送上大学,工作自己找,失意自己扛,装修自己掏钱,从未让父母操过一分钱的心。
我长大后,总是在想,明明知道我们并不会事事听他们的话,到底为什么家长总是那么坚持要强调听话这件事呢?
所谓听话,听谁的话?
当然是家长的话了。
但是家长一定就是对的吗?
以我的观察,很多时候家长不知道说什么,又懒得解释,还解释不通,所以就拿听话这两个字敷衍孩子,让孩子觉得只要按照家长的意图去做就够了,就合格了。
更多时候,家长是拿听话这两字来压住孩子,让孩子潜意识里认为,家长的标准就是这个世界的标准,家长的好恶就是这个世界的好恶。
这不就是将孩子当成了自己的衍生品,享受着孩子的一切都被自己控制和评判的快感吗?
事实可不是这样的。
这世界是有着客观的规则的,这社会是有这明文的法律的,而更多抽象的认知,是需要孩子自己去体验和感受的,而不是家长告诉他是什么就是什么。
孩子首先是人,他要成为一个独立的人,不管家长愿不愿意,他也最终会成为一个脱离家长存在的、承担着独立法律责任和社会责任的成年人。
家长凭什么要剥夺孩子感受世界的权利呢?
家长凭什么拿一己标准去判断孩子的世界呢?
也许家长会反驳,那是因为你们还小,并不懂得分辨对错,我们要告诉你嘛,你一听照做就可以了,哪儿有那么多为什么。
那么孩子长大后,还要听谁的话?
家长老了,离开这个世界了呢,听谁的话?
有谁对一个成年人的评判标准里内含“听话”这个标准的?
一个孩子,想要成长为一个大人,最重要的不应该是独立的人格、判别是非的能力、底线和原则、思考和学习的能力等等吗?
一个只知道听话的、取悦父母的孩子,能凭空拥有这些能力吗?
等孩子长大,是个是非不分只知听话的糊涂蛋的时候,家长是不是又该骂他没出息了呢?
而不听话的反面是什么呢?
就是挨打!
有多少孩子,挨了打也真不知道是为什么,挨了打也没有改正,挨了打还一次一次错得更离谱。
这说明,挨打也是不能解决问题的。
挨打只会让孩子知道,这件事惹父母不高兴了,所以我挨了打。
但事情到底怎么错的?错在哪儿?
可能没有几个孩子明白。
偷了钱的孩子挨打,可是最重要的并不是偷钱,而是这个行为触犯法律,小时候偷针长大了就成贼,触犯法律的后果多严重,才是比挨打更应该首先让孩子知道的事。
有一句话:父母之爱则为之计长远。可我看了看,没有几个父母真正地做到了这一点。
都说天下无不是的父母,可我也觉得,小孩子对父母的爱才是最纯洁最完整的。
父母对孩子来说就是整个世界,就是他们一整天甚至一生的原生基础。
真不希望再有无知轻率的父母,用听话这样轻率又不负责任的标准去衡量自己的孩子。
我是85后,但我和其他的80后也好,70后也好,甚至60后50后一样都听着同一种话长大。
“听话,把这个吃了,对身体好!”
“乖,今天听妈妈话,明天带你去动物园。”
“你就不如对门某某家谁谁听话,你看看人家!”
“让你不听话!让你不听话!!!”伴随着霹雳掌……
要是用“听话”这个标准来给我打分,我可真的是不及格。
从小就脾气不好,经常闹情绪,认定的事儿,倔强得不得了,为此打我,我也不会跑不会低头。
初中高中就更别提了,看不上哪个老师,觉得他人品有问题,连带着对人家的热情都少了好几分。为此还写过作文讽刺两面派的老师,被语文老师找去谈话。
偷偷喝过酒,和同学一起泡吧,也奇装异服过,翘过课逃过学。
早恋,那肯定是不可能没有啊~
上了大学远离父母,听话两个字已然基本不沾边了。
工作之后也不听话,自己开店自己写书,在我父母急着让我谈恋爱结婚的年龄上,我一趟一趟出去旅行,宁愿自己在家画画都不出去相亲。
结果呢?
我挣了些小钱,写了些字,画了些画,拍了些照片,去了些地方,结了婚,怀了孕。
从23岁挣钱的那一刻开始就没花过父母一分钱,还给他们买了好多他们不舍得买的东西,从小时候就没有给他们俩找过任何麻烦,没有哭丧着脸回家求父母帮过任何忙。
同样的,学霸李,也是脾气差劲倔强执着的人,也是晚婚晚育到周围人叨叨的人,也是不务正业游山玩水的人,也是从来不听话的人。
怎么样呢?从小一路学霸,保送上大学,工作自己找,失意自己扛,装修自己掏钱,从未让父母操过一分钱的心。
我长大后,总是在想,明明知道我们并不会事事听他们的话,到底为什么家长总是那么坚持要强调听话这件事呢?
所谓听话,听谁的话?
当然是家长的话了。
但是家长一定就是对的吗?
以我的观察,很多时候家长不知道说什么,又懒得解释,还解释不通,所以就拿听话这两个字敷衍孩子,让孩子觉得只要按照家长的意图去做就够了,就合格了。
更多时候,家长是拿听话这两字来压住孩子,让孩子潜意识里认为,家长的标准就是这个世界的标准,家长的好恶就是这个世界的好恶。
这不就是将孩子当成了自己的衍生品,享受着孩子的一切都被自己控制和评判的快感吗?
事实可不是这样的。
这世界是有着客观的规则的,这社会是有这明文的法律的,而更多抽象的认知,是需要孩子自己去体验和感受的,而不是家长告诉他是什么就是什么。
孩子首先是人,他要成为一个独立的人,不管家长愿不愿意,他也最终会成为一个脱离家长存在的、承担着独立法律责任和社会责任的成年人。
家长凭什么要剥夺孩子感受世界的权利呢?
家长凭什么拿一己标准去判断孩子的世界呢?
也许家长会反驳,那是因为你们还小,并不懂得分辨对错,我们要告诉你嘛,你一听照做就可以了,哪儿有那么多为什么。
那么孩子长大后,还要听谁的话?
家长老了,离开这个世界了呢,听谁的话?
有谁对一个成年人的评判标准里内含“听话”这个标准的?
一个孩子,想要成长为一个大人,最重要的不应该是独立的人格、判别是非的能力、底线和原则、思考和学习的能力等等吗?
一个只知道听话的、取悦父母的孩子,能凭空拥有这些能力吗?
等孩子长大,是个是非不分只知听话的糊涂蛋的时候,家长是不是又该骂他没出息了呢?
而不听话的反面是什么呢?
就是挨打!
有多少孩子,挨了打也真不知道是为什么,挨了打也没有改正,挨了打还一次一次错得更离谱。
这说明,挨打也是不能解决问题的。
挨打只会让孩子知道,这件事惹父母不高兴了,所以我挨了打。
但事情到底怎么错的?错在哪儿?
可能没有几个孩子明白。
偷了钱的孩子挨打,可是最重要的并不是偷钱,而是这个行为触犯法律,小时候偷针长大了就成贼,触犯法律的后果多严重,才是比挨打更应该首先让孩子知道的事。
有一句话:父母之爱则为之计长远。可我看了看,没有几个父母真正地做到了这一点。
都说天下无不是的父母,可我也觉得,小孩子对父母的爱才是最纯洁最完整的。
父母对孩子来说就是整个世界,就是他们一整天甚至一生的原生基础。
真不希望再有无知轻率的父母,用听话这样轻率又不负责任的标准去衡量自己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