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在动车上无聊
我在第六节车厢,C座,靠近过道。
右边两个座位刚好坐了一对情侣。上车没多久,抱怨行李架容不下他们俩的行李之后,两个人试图相依而眠。女子抱着男子的右手,身体倾斜靠在男子的右肩,男子偏过头,温柔地看着女子,我看不到他的表情,不过从他的后脑勺都能看见“我愿意”。如果他们就这样睡去,旁观的我甚至都可以用杨过与小龙女打一个比方。但就像郭芙毁了杨过的右手一样,两个春节结伴回家的箱子毁了这一切——因为找不到行李架上面的空位,这两个沉沉的箱子只好分别站在这一对情侣与前排座椅靠背的空间。这十分轻松却有效地阻止了这座开往重庆的列车上一对情侣的相拥而眠。
我在心底默默地祝福这对各留着离子烫和梨花烫的情侣,也不禁暗暗地为他们的两个行李箱鼓掌。
左边的乘客朋友也是一对。不同的是,他们已经过了那种想要相依而眠的年纪。男子的头上只有一个漩涡,头发以此为中心向脑壳的四面八方蔓延出去,这个漩涡旋转了好多好多年,渐渐失去了黑色,于是这个男子的头上就呈现出松花蛋蛋黄一样的光泽。女子的耳朵上坠着耳环,银白色的圆圈穿过她的耳垂,圈里套着另一个六芒的银白雪花。和她的老伴不同,她的头发明显经过了人工处理,和我一个女同学的头发很像。他俩的中间坐着一个五六岁的男孩,是他们的孙子。他的爷爷总是看向窗外,看到新奇的东西就叫孙子来看。奶奶总是在剥橙子,剥完分成两半,一半给孙子,一半给爷爷。车驶过南昌的时候,车窗外白茫茫一片的是南方人少见的大雪,爷爷发现了,赶紧拍拍孙子和老伴。
“快看,下雪了。”
我的后面坐着一个带着孩子的女人。她的右手大拇指和无名指好像被切掉一样,很突兀的消失了。更残酷的是,剩下的三根手指,也都只剩下一半。她的手颜色焦黄又有一些黝黑,反射着光,和学校学生街的卤鸡脚有些悲剧的相像。另一点让我难忘的是她如何与孩子说话。
“揪烂你龟儿子的勾子!”
“哦哦哦,幺儿乖,莫闹了,我们睡会儿觉”
“打短命的你睡不睡嘛?老子硬是受够你了!我日你先人!”
“来嘛,睡一哈儿,醒了就拢了!哥哥给弟弟拿个糖来吃哦!”
这四句话,是连在一起说的。
下一个乘客不在我的正前方,而是我目之所及的最前面。他的头发也在枯萎,但和那个带孙子的老人截然不同,他的头是一颗发霉的松花蛋。
他很喜欢吃饼干,或者,至少他买了很多饼干。坐下来没多久,他就从脚边的购物袋里面掏出来了一包饼干,甚至都没有挑拣。饼干一块接着一块送到他的嘴里,在两排牙齿之间短暂的休息之后,很快便被粉碎。他就这样以十一秒一块的速度,消耗着给养。吃完一包,就从袋子里拿另一包。每一包饼干外包装的颜色都不一样,这就导致每次他快吃完的时候我兴奋的猜想——下一包是红色还是绿色?
猜了四次,猜中三次。我后来终于明白为什么他不去看自己拿到的是什么味的饼干——就两种味,没有选的必要。有时,吃到一半,他停下来和我看不到的乘客搭话,聊他对下雪天的见怪不怪,也聊往年春节的枯燥乏味。“花生、瓜子、矿泉水、饮料”的声音从我们的车厢穿过,等推车的列车员走远了,他义愤填膺的说:“这些东西要是按超市的价卖,肯定都要抢着买,他们太黑了!”
说到“超市”的“超”字,一块花生瓣大小的饼干屑从他嘴里喷射而出。
重庆北站终于到了,我左右前后的人们消失在四面八方。
我记得,看雪的那个小孩问:“爷爷,你知不知道怎么堆雪人?”
爷爷说:“不晓得,你会堆啊?”
小孩说:“先堆两个雪球,重在一起,再画两只眼睛,一个嘴巴,再围一条围巾,最后插上两只手就好了。等到家了,我教你。”
我也不会堆雪人。
右边两个座位刚好坐了一对情侣。上车没多久,抱怨行李架容不下他们俩的行李之后,两个人试图相依而眠。女子抱着男子的右手,身体倾斜靠在男子的右肩,男子偏过头,温柔地看着女子,我看不到他的表情,不过从他的后脑勺都能看见“我愿意”。如果他们就这样睡去,旁观的我甚至都可以用杨过与小龙女打一个比方。但就像郭芙毁了杨过的右手一样,两个春节结伴回家的箱子毁了这一切——因为找不到行李架上面的空位,这两个沉沉的箱子只好分别站在这一对情侣与前排座椅靠背的空间。这十分轻松却有效地阻止了这座开往重庆的列车上一对情侣的相拥而眠。
我在心底默默地祝福这对各留着离子烫和梨花烫的情侣,也不禁暗暗地为他们的两个行李箱鼓掌。
左边的乘客朋友也是一对。不同的是,他们已经过了那种想要相依而眠的年纪。男子的头上只有一个漩涡,头发以此为中心向脑壳的四面八方蔓延出去,这个漩涡旋转了好多好多年,渐渐失去了黑色,于是这个男子的头上就呈现出松花蛋蛋黄一样的光泽。女子的耳朵上坠着耳环,银白色的圆圈穿过她的耳垂,圈里套着另一个六芒的银白雪花。和她的老伴不同,她的头发明显经过了人工处理,和我一个女同学的头发很像。他俩的中间坐着一个五六岁的男孩,是他们的孙子。他的爷爷总是看向窗外,看到新奇的东西就叫孙子来看。奶奶总是在剥橙子,剥完分成两半,一半给孙子,一半给爷爷。车驶过南昌的时候,车窗外白茫茫一片的是南方人少见的大雪,爷爷发现了,赶紧拍拍孙子和老伴。
“快看,下雪了。”
我的后面坐着一个带着孩子的女人。她的右手大拇指和无名指好像被切掉一样,很突兀的消失了。更残酷的是,剩下的三根手指,也都只剩下一半。她的手颜色焦黄又有一些黝黑,反射着光,和学校学生街的卤鸡脚有些悲剧的相像。另一点让我难忘的是她如何与孩子说话。
“揪烂你龟儿子的勾子!”
“哦哦哦,幺儿乖,莫闹了,我们睡会儿觉”
“打短命的你睡不睡嘛?老子硬是受够你了!我日你先人!”
“来嘛,睡一哈儿,醒了就拢了!哥哥给弟弟拿个糖来吃哦!”
这四句话,是连在一起说的。
下一个乘客不在我的正前方,而是我目之所及的最前面。他的头发也在枯萎,但和那个带孙子的老人截然不同,他的头是一颗发霉的松花蛋。
他很喜欢吃饼干,或者,至少他买了很多饼干。坐下来没多久,他就从脚边的购物袋里面掏出来了一包饼干,甚至都没有挑拣。饼干一块接着一块送到他的嘴里,在两排牙齿之间短暂的休息之后,很快便被粉碎。他就这样以十一秒一块的速度,消耗着给养。吃完一包,就从袋子里拿另一包。每一包饼干外包装的颜色都不一样,这就导致每次他快吃完的时候我兴奋的猜想——下一包是红色还是绿色?
猜了四次,猜中三次。我后来终于明白为什么他不去看自己拿到的是什么味的饼干——就两种味,没有选的必要。有时,吃到一半,他停下来和我看不到的乘客搭话,聊他对下雪天的见怪不怪,也聊往年春节的枯燥乏味。“花生、瓜子、矿泉水、饮料”的声音从我们的车厢穿过,等推车的列车员走远了,他义愤填膺的说:“这些东西要是按超市的价卖,肯定都要抢着买,他们太黑了!”
说到“超市”的“超”字,一块花生瓣大小的饼干屑从他嘴里喷射而出。
重庆北站终于到了,我左右前后的人们消失在四面八方。
我记得,看雪的那个小孩问:“爷爷,你知不知道怎么堆雪人?”
爷爷说:“不晓得,你会堆啊?”
小孩说:“先堆两个雪球,重在一起,再画两只眼睛,一个嘴巴,再围一条围巾,最后插上两只手就好了。等到家了,我教你。”
我也不会堆雪人。
来自 豆瓣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