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夜故事12】计划生育的逃亡
俺们兄弟姐妹五人,俺是老大,俺出生那年,计划生育抓得正紧,那是1980到1990那十年。
俺爹俺娘都是老实本分的农村人,没有啥文化。尤其俺娘,还有点呆呆傻傻的,因为俺爹家穷,他兄弟三个,他是老大。俺爷爷早年给生产队挖河,身体落下了毛病,挣不了大钱,俺奶奶眼不好,只能在家勉强做个饭洗个衣裳。地里的活儿都是俺爹跟俺大叔小叔干,一年到头只能裹着吃,手里没啥余钱,更别提娶媳妇了。眼看俺爹到了结婚年纪,俺爷爷愁死了。
后来俺爹用了十袋粮食娶了俺娘。要不是俺娘有点呆傻,一般有女儿的人家都不愿意去兄弟姐妹多的家庭,吃不上饭。俺娘家里比俺爹家还穷,都是吃玉米面高粱面这些粗粮长大的,所以俺娘嫁过来的时候,笑起来满嘴黑牙。那时候土话说“吃陈麦,黑牙根”,就是吃往年剩下的粮食。俺娘就是黑牙根。
俺爹跟俺娘结婚后就跟俺爷爷分家了。这是俺外姥爷的主意,他怕自己闺女吃不上饭。分家就得分的彻底,不仅要自己单独过日子做饭,房子和地也要分出来。那时候村里的地三十年一动,俺娘嫁过来的前两年,村里刚动过地,俺娘就没有地,只能等到下次生产队分地,所以分家的时候俺娘就不能分地,按照人口平均,俺爹分了四亩地,分到了南场的一处宅基地,那是早就盖好的两间土屋。
土屋的主要材料是泥土和麦秸秆,有的混合着去了种子的小黍黍。屋顶是茅草搭的,这样的小屋冬暖夏凉,住着很舒服,最不好的地方就是住不长久,下一次暴雨土坯就流失一些,时间长了,隔段时间就得修缮一次,不然容易倒塌。
屋里也没什么家具,床的底座都是俺爹用土坯现打的。俺就出生在这样的土屋里。
俺爹跟俺娘结婚后,分了四亩地,不算多,地里的活儿俺娘一个人就能忙过来。为了多挣点钱,俺爹就做起了泥瓦匠的营生,这是他本来就有的手艺。那时候没有固定的后来盖房子的那种建筑队,村里谁家盖房子,都是四处喊人,喊齐了人房子就动工了。这样,俺爹不仅能多挣一份钱,每天还省一顿饭钱,盖房子的人家中午都管饭。
俺爹跟俺爷爷分家以后,整天起早贪黑,比原来没成家时更加勤劳。村里人都说大起子(俺爹小名)娶了媳妇忘了娘,白天挣钱给老婆花,晚上往老婆身上爬。俺爹听了就笑笑,知道他们都是玩笑话。俺娘虽然有点呆傻,但啥都懂。听人老这么说,就不好意思出门了。
俺出生在冬天,那年冷得出奇,外面鹅毛大雪飘了一夜,村里到处都是白的。俺娘生完俺后身体弱,天天俺爹熬面疙瘩鸡蛋汤给俺娘喝,那时候这算是孕妇最好的伙食了。俺娘头上扎着毛巾,斜靠在床靠墙的一头,开着怀抱着俺,饿了随时喂奶。
俺是个女娃,俺出生的时候,俺娘说,俺爹抱俺的时候,手在襁褓里一摸,脸色就变了,但没有说什么,毕竟是头生娃。俺爷爷知道后就不一样了。隔三差五来俺家,明着暗着说些不中听的话,意思大都是肚子不争气,还得再生,直到生出我的长孙为止。
那时候农村人对传宗接代延续香火相当重视,谁家要是没个男娃,在村里都抬不起头。有些人家就拼命生,就有死人的,要么是大人,要么是孩子。村后地里有一条河沟,常年都是干的,没水。下地干活的人经常能看到那里面花花绿绿的小衣服,都是被扔的死孩子。
有一户人家,生了七个娃后才怀了男娃,等怀上男娃的时候,那女的都四十二了,好在身体好。但东躲西藏了十多年,家里穷得叮当响。拉院墙的时候不舍得找泥瓦匠,让自己男人垒的,没多久就塌了,还好没砸到人。
还有一家人,女人一连生了三个女娃,男人脸一次比一次拉的长,骂女人让他绝了后,他没法跟祖宗交代,百年之后也没脸见祖宗。女人就抱着孩子坐在床上哭,一边哭一边委屈地说,生不出儿子怎么能全怪我,你是孩子的爹,你也有责任。每当这时候男人都会打女人,因为他仅有的一点尊严都被女人说没了。女人常常鼻青脸肿,男人没儿子觉得没面子抬不起头,很少出门。后来,女人总算生了个男娃,这才扬眉吐气不再受男人的气。男人也像找到了自信一样脸上有了笑容,到哪串门都抱着自己儿子。
另外有一家人就没那么幸运,自从女人生了两个女娃后,怎么都怀不上了。男人一直到死都没有儿子。他是出意外死的,他死的时候他爹娘还在,家里没男人,村里人都说是“绝户头”,地位比寡妇还低。后来是男人的一个本家堂哥为他爹娘送的终。
俺爹在家里是老大,俺爹生的儿子就是长子长孙。即便在现在,农村还是有这讲究,一个家族,永远都是长子长孙当家,就跟古代的皇帝家一样。比如俺家,如果俺爷爷不在了,家族里就是俺爹说了算,俺爹要不在了,就是俺爹的第一个儿子说了算,俺两个叔叔都没有资格当家。还有一点就是,家族里如果有长辈过世了,按风俗下葬的那天要扛幡,幡一般都是新砍下的柳树枝,用来招魂的,要从家一直扛到地里。扛幡的只能是长子长孙,实在没有的,才轮到老二老三。所以,俺娘作为长媳,身上的任务不是一般的重。
那时候计划生育提倡“生男生女都一样”“女儿也是传后人”,但在老一辈人眼里,怎么可能一样呢?生了男的,家族的香火就传下去了,没有男丁香火就断了,谁也不敢做对不起祖宗的事儿,让香火在自己这一代断掉,那是要遭报应的。女儿也是传后人?那传的是别人的后人,是外姓,能一样么?即便夫妻俩巧合了是同一个姓,那也不行,谁知道这个姓跟自家的姓究竟是不是一家。再说,那时候农村人通婚有一个规矩是要遵守的,就是近亲同姓不能通婚。因为一般来说同姓都是近亲关系。
当然有人不遵守规矩,村里有两个同姓男女常在一处玩,就私定了终身,结果婚后生的孩子是个弱智,被全村人瞧不起,同时村里人也就更坚定了同姓不能通婚的底线。后来这家人忍受不了村人异样的眼光和背后的流言蜚语,就搬走了,一辈子再也没回过村子。
俺娘被俺爷爷数落的那段时间,也哭,她一哭就没奶水,俺一饿肚子,也跟着哭,俺爹夹在中间不知怎么办。有一次俺爷爷又来了,俺爹大老远看到了,赶紧回屋关了门。俺爷爷敲门,俺爹就不开。俺爷爷就“小喜鹊尾巴长,娶了媳妇忘了娘”地骂起来了。俺爹气不过,开门回应,你不是要孙子吗,我这就给你生,给你生一窝,说完砰地一声关了门。
俺叫招弟,这名字是俺爷爷给取的,一听就知道啥意思。那时候计划生育政策是,不分男孩女孩,也不管夫妻双方是否独生子女,反正一家只能生一个,生俩就罚款。有一家女人肚子特别争气,接连生了四个儿子,第一个没罚款,起的名字也正常。从第二个就开始罚款了,他们的名字以此是超产、小超、罚款。俺大妹盼弟出生的时候也罚款了。俺爹后来跟俺说,好像是罚了八块多钱,但就这八块钱,俺爹还借了几家,一家能借到一块钱两块钱就算多的了。
这一次,俺爷爷更是了不得,直接指着俺娘的鼻子骂骂咧咧了,俺奶奶也开始参与进来。别看她眼神不好,可说起话来毒的狠,比俺爷爷骂骂咧咧对俺娘伤害还大。俺后来总算明白什么叫“最毒妇人心”了,俺奶奶就是那样的人。她说,将出出一个,鳖出出一滩。嫩爹绝户,你也想让俺家绝户?再生不来,让起儿再续一个,你就滚吧。娘一听这话伤心的不行,不仅骂了她爹,还要赶她走,还要给俺和妹妹找后娘。
那时候,计划生育风头正劲,但农村人被几千年来的养儿防老,多子多福,儿孙绕膝,子孙满堂这样的生活场景和大家族的风俗影响了多少代人,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改过来的,他们普遍地相信“人多好干活”这样的俗语。更何况毛主席他老人家还说过“人多力量大”呢。所以,计划生育一开始很难开展,即便头生娃是男孩的,也选择继续生。所以俺们那个年代出生的,姐妹俩是最基本的,三四个是正常的家庭,七八个十几个就是大家庭了。
计划生育最严的那两年,再生就给你结扎,就是让你永远都生不出孩子了,就跟骟猪似的。有一户人家不管不顾继续生,就被村计生组的人拿来做了小白鼠。那女人被结扎的时候正好身子不方便,就感染了,身体就落下了一辈子的腰疼病,啥重活都干不了。刚被结扎的时候整个人瞬间就从生龙活虎萎靡不振下去了,村人知道厉害了,稍有收敛。
也有顶风作案的,但不敢在自己村里,就躲到临近村子亲戚家里,一年半载下来,你抱个孩子回家,说是要的,他们也不敢把你怎么样。那时候也没有什么滴血认亲一说。只要你说是要的孩子,虽然大家心知肚明,但他们找不到证据,只能听之任之。俺二妹来弟就是在俺大姨家出生的。
如果你在村里怀孕了,计生组也不会像现在这样不管大人孩子的死活,都让你引产。他们让你把孩子生下来,然后根据孩子的性别确定怎么处罚。如果是女孩,一般是罚款加结扎,然后是一顿计划生育教育。如果是男孩,不仅会重罚好几倍的钱,还会扒房子,结扎,男女双方都得结扎,确保万无一失。
俺娘从俺大姨家把俺二妹抱回家的时候,赶巧,俺爷爷不久就去世了,于是再也没人对着俺娘那么骂了。俺爷爷到死也没能见到他的长孙。俺奶奶眼神不好,俺娘一看到她来,就让俺把院门从里面插上门闩,俺奶奶嘟哝几句就回去了。
计生组的人也得了消息,去俺家查明情况。俺爹在院子里对计生组百般讨好,一人塞了两包大团结的烟,这群人一看是个女娃,做做样子训了几句说“不能再生了,再生罚款结扎扒房”,一人揣了两包烟大步流星地走了。那时候村里人抽烟都是卷烟叶,好一点的抽小团结,八毛钱一包,没过滤嘴。大团结是有过滤嘴的,一块二一包。俺二妹的命也就值几包大团结的钱,可这都是俺爹老早借来的。还好计生组的人不全是镇上的,有大队里的,有村里的,彼此能说上话。
那时候村里有人开始外出打工,挣了大钱就风光满面地回来显摆。说在家种地一辈子,手里也没俩钱,到外面打工就不一样,一年下来吃香的喝辣的,啥都有了。其实他穿的衣服也是城里人不穿了扔的,但那也比村里人穿的粗布衣衫强多了。于是村里不少身强力壮的人开始外出。有头脑灵活的人,借着外出打工的由头,在外面生起了孩子,于是村里人都学会了。
后来村里动地的时候登记户口,好多家庭孩子没有户口,就是黑户,而且黑户都是女孩。全国统计人口的时候,是按照每家的户口本报上去的人数统计的,在电脑里直接就能算出来。其实都不准确,好多没户口的黑户孩子都漏算了。一般家庭登记户口都是老大有户口,老小有户口,因为老小一定是个男孩,中间的女孩一般都没户口。
外出打工生孩子的如果生了太多女娃,一般就随手送人了。如果是在老家生的,不想要但又不忍心一把掐死,常常就给孩子包裹严实了放路边,谁爱养谁抱走,给孩子一口吃的,是孩子的造化。没人抱走,孩子饿死,是她的命。这些被丢弃的孩子都是女娃。那些年,好多生不了孩子的家庭有了孩子。所以,有很多家庭孩子都不是亲生的。俺大叔家的堂妹就是。
俺大叔看俺爹结婚后有了老婆暖被窝,也着急了,没过多久就催着俺爷爷给他成家。后来娶了一个媳妇,别说生男娃了,女娃都生不了。俺爷爷也没少去俺大叔家骂,但不像骂俺娘那么厉害,谁让俺娘是长媳呢。后来俺爹就跟俺大叔商量,要不把俺大妹过继过去,总比外人的孩子强。可俺大叔不是这么想的,他觉得如果过继俺妹的话,那以后他们夫妻俩不在了,家产还不都是被俺家霸占了。于是就从路边抱了一个孩子回来。说也奇怪,俺这个抱回来的堂妹都十岁了,俺婶子竟然怀孕了!看来俺大叔这么多年都没放弃努力要一个真正自己的孩子。可惜,还是个女娃。
俺娘怀俺三妹四妹的时候就没在家,怕罚款结扎扒房,但回来的时候,房子还是被扒了。俺爹也不敢找村里理论,就在原地搭了个简易的草棚住下了,好在他会泥瓦匠这门手艺。一家四个女娃,日子越过越艰难。常常是一件衣服先后几个人穿,俺穿小了给俺大妹,俺大妹穿不上了给俺二妹,直到烂的不能再补不能再穿为止。就这样,俺总是能穿到新衣裳。俺三个妹妹除了过年会有一身新衣裳,几乎就是拾俺的衣裳长大的。
家里常常吃了上顿,没下顿。但俺爹还是不甘心,怎么着都得要一个儿子。他说,你大叔家没儿,你小叔早夭,咱一家的香火都指着你妈的肚子呢。俺娘作为长媳,真不容易。都知道俺家穷,除了一张大床,一口锅,一只小羊羔,啥都没有了。小羊羔还是邻居奶奶送的,说好好养,将来能生一大群。
俺上学的时候学校给免了一部分学费,但书本费免不了,俺爹勉强拱了俺三年,实在供不起了,就下了学,在家做饭洗衣,放羊割草。因为俺弟出生了。俺弟出生的时候,简直是带了皇冠含着金钥匙出生的。全家人都跟宝贝似的捧着,尤其俺爹,有点好吃的都紧着俺弟。俺娘总算松了一口气,觉得对得起老冯家了。俺弟出生后,我们四个姐妹在我们家的位置排到了最后。但俺们四个还是很开心,因为俺们有了弟弟。
后来俺奶奶死的时候,躺在床上跟俺爹说了一句话,俺下去终于能跟恁爹有个交代了。俺奶奶走那年,俺弟弟不满一岁。
再后来,就听说咱们国家男多女少,在农村也是一家有女百家求。都是当年计划生育闹的,好多家庭生了女娃都掐死了。
俺们姐妹四个逐渐长大到了谈婚论嫁的年纪,每天上门说亲的人都能把俺家门槛踏破了。俺爹就笑得合不拢嘴,终于他当年没舍得送人没舍得丢路边的闺女都给他长脸了,让他打了一个漂亮的翻身仗。俺弟弟结婚盖房的钱都没让俺爹俺娘操心,俺姐妹四个就把他托起来了。
俺爹俺娘都是老实本分的农村人,没有啥文化。尤其俺娘,还有点呆呆傻傻的,因为俺爹家穷,他兄弟三个,他是老大。俺爷爷早年给生产队挖河,身体落下了毛病,挣不了大钱,俺奶奶眼不好,只能在家勉强做个饭洗个衣裳。地里的活儿都是俺爹跟俺大叔小叔干,一年到头只能裹着吃,手里没啥余钱,更别提娶媳妇了。眼看俺爹到了结婚年纪,俺爷爷愁死了。
后来俺爹用了十袋粮食娶了俺娘。要不是俺娘有点呆傻,一般有女儿的人家都不愿意去兄弟姐妹多的家庭,吃不上饭。俺娘家里比俺爹家还穷,都是吃玉米面高粱面这些粗粮长大的,所以俺娘嫁过来的时候,笑起来满嘴黑牙。那时候土话说“吃陈麦,黑牙根”,就是吃往年剩下的粮食。俺娘就是黑牙根。
俺爹跟俺娘结婚后就跟俺爷爷分家了。这是俺外姥爷的主意,他怕自己闺女吃不上饭。分家就得分的彻底,不仅要自己单独过日子做饭,房子和地也要分出来。那时候村里的地三十年一动,俺娘嫁过来的前两年,村里刚动过地,俺娘就没有地,只能等到下次生产队分地,所以分家的时候俺娘就不能分地,按照人口平均,俺爹分了四亩地,分到了南场的一处宅基地,那是早就盖好的两间土屋。
土屋的主要材料是泥土和麦秸秆,有的混合着去了种子的小黍黍。屋顶是茅草搭的,这样的小屋冬暖夏凉,住着很舒服,最不好的地方就是住不长久,下一次暴雨土坯就流失一些,时间长了,隔段时间就得修缮一次,不然容易倒塌。
屋里也没什么家具,床的底座都是俺爹用土坯现打的。俺就出生在这样的土屋里。
俺爹跟俺娘结婚后,分了四亩地,不算多,地里的活儿俺娘一个人就能忙过来。为了多挣点钱,俺爹就做起了泥瓦匠的营生,这是他本来就有的手艺。那时候没有固定的后来盖房子的那种建筑队,村里谁家盖房子,都是四处喊人,喊齐了人房子就动工了。这样,俺爹不仅能多挣一份钱,每天还省一顿饭钱,盖房子的人家中午都管饭。
俺爹跟俺爷爷分家以后,整天起早贪黑,比原来没成家时更加勤劳。村里人都说大起子(俺爹小名)娶了媳妇忘了娘,白天挣钱给老婆花,晚上往老婆身上爬。俺爹听了就笑笑,知道他们都是玩笑话。俺娘虽然有点呆傻,但啥都懂。听人老这么说,就不好意思出门了。
俺出生在冬天,那年冷得出奇,外面鹅毛大雪飘了一夜,村里到处都是白的。俺娘生完俺后身体弱,天天俺爹熬面疙瘩鸡蛋汤给俺娘喝,那时候这算是孕妇最好的伙食了。俺娘头上扎着毛巾,斜靠在床靠墙的一头,开着怀抱着俺,饿了随时喂奶。
俺是个女娃,俺出生的时候,俺娘说,俺爹抱俺的时候,手在襁褓里一摸,脸色就变了,但没有说什么,毕竟是头生娃。俺爷爷知道后就不一样了。隔三差五来俺家,明着暗着说些不中听的话,意思大都是肚子不争气,还得再生,直到生出我的长孙为止。
那时候农村人对传宗接代延续香火相当重视,谁家要是没个男娃,在村里都抬不起头。有些人家就拼命生,就有死人的,要么是大人,要么是孩子。村后地里有一条河沟,常年都是干的,没水。下地干活的人经常能看到那里面花花绿绿的小衣服,都是被扔的死孩子。
有一户人家,生了七个娃后才怀了男娃,等怀上男娃的时候,那女的都四十二了,好在身体好。但东躲西藏了十多年,家里穷得叮当响。拉院墙的时候不舍得找泥瓦匠,让自己男人垒的,没多久就塌了,还好没砸到人。
还有一家人,女人一连生了三个女娃,男人脸一次比一次拉的长,骂女人让他绝了后,他没法跟祖宗交代,百年之后也没脸见祖宗。女人就抱着孩子坐在床上哭,一边哭一边委屈地说,生不出儿子怎么能全怪我,你是孩子的爹,你也有责任。每当这时候男人都会打女人,因为他仅有的一点尊严都被女人说没了。女人常常鼻青脸肿,男人没儿子觉得没面子抬不起头,很少出门。后来,女人总算生了个男娃,这才扬眉吐气不再受男人的气。男人也像找到了自信一样脸上有了笑容,到哪串门都抱着自己儿子。
另外有一家人就没那么幸运,自从女人生了两个女娃后,怎么都怀不上了。男人一直到死都没有儿子。他是出意外死的,他死的时候他爹娘还在,家里没男人,村里人都说是“绝户头”,地位比寡妇还低。后来是男人的一个本家堂哥为他爹娘送的终。
俺爹在家里是老大,俺爹生的儿子就是长子长孙。即便在现在,农村还是有这讲究,一个家族,永远都是长子长孙当家,就跟古代的皇帝家一样。比如俺家,如果俺爷爷不在了,家族里就是俺爹说了算,俺爹要不在了,就是俺爹的第一个儿子说了算,俺两个叔叔都没有资格当家。还有一点就是,家族里如果有长辈过世了,按风俗下葬的那天要扛幡,幡一般都是新砍下的柳树枝,用来招魂的,要从家一直扛到地里。扛幡的只能是长子长孙,实在没有的,才轮到老二老三。所以,俺娘作为长媳,身上的任务不是一般的重。
那时候计划生育提倡“生男生女都一样”“女儿也是传后人”,但在老一辈人眼里,怎么可能一样呢?生了男的,家族的香火就传下去了,没有男丁香火就断了,谁也不敢做对不起祖宗的事儿,让香火在自己这一代断掉,那是要遭报应的。女儿也是传后人?那传的是别人的后人,是外姓,能一样么?即便夫妻俩巧合了是同一个姓,那也不行,谁知道这个姓跟自家的姓究竟是不是一家。再说,那时候农村人通婚有一个规矩是要遵守的,就是近亲同姓不能通婚。因为一般来说同姓都是近亲关系。
当然有人不遵守规矩,村里有两个同姓男女常在一处玩,就私定了终身,结果婚后生的孩子是个弱智,被全村人瞧不起,同时村里人也就更坚定了同姓不能通婚的底线。后来这家人忍受不了村人异样的眼光和背后的流言蜚语,就搬走了,一辈子再也没回过村子。
俺娘被俺爷爷数落的那段时间,也哭,她一哭就没奶水,俺一饿肚子,也跟着哭,俺爹夹在中间不知怎么办。有一次俺爷爷又来了,俺爹大老远看到了,赶紧回屋关了门。俺爷爷敲门,俺爹就不开。俺爷爷就“小喜鹊尾巴长,娶了媳妇忘了娘”地骂起来了。俺爹气不过,开门回应,你不是要孙子吗,我这就给你生,给你生一窝,说完砰地一声关了门。
俺叫招弟,这名字是俺爷爷给取的,一听就知道啥意思。那时候计划生育政策是,不分男孩女孩,也不管夫妻双方是否独生子女,反正一家只能生一个,生俩就罚款。有一家女人肚子特别争气,接连生了四个儿子,第一个没罚款,起的名字也正常。从第二个就开始罚款了,他们的名字以此是超产、小超、罚款。俺大妹盼弟出生的时候也罚款了。俺爹后来跟俺说,好像是罚了八块多钱,但就这八块钱,俺爹还借了几家,一家能借到一块钱两块钱就算多的了。
这一次,俺爷爷更是了不得,直接指着俺娘的鼻子骂骂咧咧了,俺奶奶也开始参与进来。别看她眼神不好,可说起话来毒的狠,比俺爷爷骂骂咧咧对俺娘伤害还大。俺后来总算明白什么叫“最毒妇人心”了,俺奶奶就是那样的人。她说,将出出一个,鳖出出一滩。嫩爹绝户,你也想让俺家绝户?再生不来,让起儿再续一个,你就滚吧。娘一听这话伤心的不行,不仅骂了她爹,还要赶她走,还要给俺和妹妹找后娘。
那时候,计划生育风头正劲,但农村人被几千年来的养儿防老,多子多福,儿孙绕膝,子孙满堂这样的生活场景和大家族的风俗影响了多少代人,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改过来的,他们普遍地相信“人多好干活”这样的俗语。更何况毛主席他老人家还说过“人多力量大”呢。所以,计划生育一开始很难开展,即便头生娃是男孩的,也选择继续生。所以俺们那个年代出生的,姐妹俩是最基本的,三四个是正常的家庭,七八个十几个就是大家庭了。
计划生育最严的那两年,再生就给你结扎,就是让你永远都生不出孩子了,就跟骟猪似的。有一户人家不管不顾继续生,就被村计生组的人拿来做了小白鼠。那女人被结扎的时候正好身子不方便,就感染了,身体就落下了一辈子的腰疼病,啥重活都干不了。刚被结扎的时候整个人瞬间就从生龙活虎萎靡不振下去了,村人知道厉害了,稍有收敛。
也有顶风作案的,但不敢在自己村里,就躲到临近村子亲戚家里,一年半载下来,你抱个孩子回家,说是要的,他们也不敢把你怎么样。那时候也没有什么滴血认亲一说。只要你说是要的孩子,虽然大家心知肚明,但他们找不到证据,只能听之任之。俺二妹来弟就是在俺大姨家出生的。
如果你在村里怀孕了,计生组也不会像现在这样不管大人孩子的死活,都让你引产。他们让你把孩子生下来,然后根据孩子的性别确定怎么处罚。如果是女孩,一般是罚款加结扎,然后是一顿计划生育教育。如果是男孩,不仅会重罚好几倍的钱,还会扒房子,结扎,男女双方都得结扎,确保万无一失。
俺娘从俺大姨家把俺二妹抱回家的时候,赶巧,俺爷爷不久就去世了,于是再也没人对着俺娘那么骂了。俺爷爷到死也没能见到他的长孙。俺奶奶眼神不好,俺娘一看到她来,就让俺把院门从里面插上门闩,俺奶奶嘟哝几句就回去了。
计生组的人也得了消息,去俺家查明情况。俺爹在院子里对计生组百般讨好,一人塞了两包大团结的烟,这群人一看是个女娃,做做样子训了几句说“不能再生了,再生罚款结扎扒房”,一人揣了两包烟大步流星地走了。那时候村里人抽烟都是卷烟叶,好一点的抽小团结,八毛钱一包,没过滤嘴。大团结是有过滤嘴的,一块二一包。俺二妹的命也就值几包大团结的钱,可这都是俺爹老早借来的。还好计生组的人不全是镇上的,有大队里的,有村里的,彼此能说上话。
那时候村里有人开始外出打工,挣了大钱就风光满面地回来显摆。说在家种地一辈子,手里也没俩钱,到外面打工就不一样,一年下来吃香的喝辣的,啥都有了。其实他穿的衣服也是城里人不穿了扔的,但那也比村里人穿的粗布衣衫强多了。于是村里不少身强力壮的人开始外出。有头脑灵活的人,借着外出打工的由头,在外面生起了孩子,于是村里人都学会了。
后来村里动地的时候登记户口,好多家庭孩子没有户口,就是黑户,而且黑户都是女孩。全国统计人口的时候,是按照每家的户口本报上去的人数统计的,在电脑里直接就能算出来。其实都不准确,好多没户口的黑户孩子都漏算了。一般家庭登记户口都是老大有户口,老小有户口,因为老小一定是个男孩,中间的女孩一般都没户口。
外出打工生孩子的如果生了太多女娃,一般就随手送人了。如果是在老家生的,不想要但又不忍心一把掐死,常常就给孩子包裹严实了放路边,谁爱养谁抱走,给孩子一口吃的,是孩子的造化。没人抱走,孩子饿死,是她的命。这些被丢弃的孩子都是女娃。那些年,好多生不了孩子的家庭有了孩子。所以,有很多家庭孩子都不是亲生的。俺大叔家的堂妹就是。
俺大叔看俺爹结婚后有了老婆暖被窝,也着急了,没过多久就催着俺爷爷给他成家。后来娶了一个媳妇,别说生男娃了,女娃都生不了。俺爷爷也没少去俺大叔家骂,但不像骂俺娘那么厉害,谁让俺娘是长媳呢。后来俺爹就跟俺大叔商量,要不把俺大妹过继过去,总比外人的孩子强。可俺大叔不是这么想的,他觉得如果过继俺妹的话,那以后他们夫妻俩不在了,家产还不都是被俺家霸占了。于是就从路边抱了一个孩子回来。说也奇怪,俺这个抱回来的堂妹都十岁了,俺婶子竟然怀孕了!看来俺大叔这么多年都没放弃努力要一个真正自己的孩子。可惜,还是个女娃。
俺娘怀俺三妹四妹的时候就没在家,怕罚款结扎扒房,但回来的时候,房子还是被扒了。俺爹也不敢找村里理论,就在原地搭了个简易的草棚住下了,好在他会泥瓦匠这门手艺。一家四个女娃,日子越过越艰难。常常是一件衣服先后几个人穿,俺穿小了给俺大妹,俺大妹穿不上了给俺二妹,直到烂的不能再补不能再穿为止。就这样,俺总是能穿到新衣裳。俺三个妹妹除了过年会有一身新衣裳,几乎就是拾俺的衣裳长大的。
家里常常吃了上顿,没下顿。但俺爹还是不甘心,怎么着都得要一个儿子。他说,你大叔家没儿,你小叔早夭,咱一家的香火都指着你妈的肚子呢。俺娘作为长媳,真不容易。都知道俺家穷,除了一张大床,一口锅,一只小羊羔,啥都没有了。小羊羔还是邻居奶奶送的,说好好养,将来能生一大群。
俺上学的时候学校给免了一部分学费,但书本费免不了,俺爹勉强拱了俺三年,实在供不起了,就下了学,在家做饭洗衣,放羊割草。因为俺弟出生了。俺弟出生的时候,简直是带了皇冠含着金钥匙出生的。全家人都跟宝贝似的捧着,尤其俺爹,有点好吃的都紧着俺弟。俺娘总算松了一口气,觉得对得起老冯家了。俺弟出生后,我们四个姐妹在我们家的位置排到了最后。但俺们四个还是很开心,因为俺们有了弟弟。
后来俺奶奶死的时候,躺在床上跟俺爹说了一句话,俺下去终于能跟恁爹有个交代了。俺奶奶走那年,俺弟弟不满一岁。
再后来,就听说咱们国家男多女少,在农村也是一家有女百家求。都是当年计划生育闹的,好多家庭生了女娃都掐死了。
俺们姐妹四个逐渐长大到了谈婚论嫁的年纪,每天上门说亲的人都能把俺家门槛踏破了。俺爹就笑得合不拢嘴,终于他当年没舍得送人没舍得丢路边的闺女都给他长脸了,让他打了一个漂亮的翻身仗。俺弟弟结婚盖房的钱都没让俺爹俺娘操心,俺姐妹四个就把他托起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