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西消暑(四)两个人的岗什卡(@门源)
起这名字并不是怀念那部老电影,只是单纯的表达一下某个你以为可能是热门的景点结果却包场玩了一天还没花钱的喜悦——因为当天并没有其他人去爬这座山的雪线。
路过门源本是为了看油菜花,没想到8月上旬油菜花已显颓势,加之天气不好,观花之旅作罢,转而把尽兴的希望寄托在爬雪山。之前看岗什卡的资料都说爬起来没啥难度,所以今天跃跃欲试要爬高一点。不过同行的司机一直渲染雪峰看起来近爬起来路程很长,要挨着雪线的边会很花时间。不知司机的时间观是以怎样的体力为基准,就且爬且珍惜吧。
8点到达山脚,见到一些帐篷和未完工的木板平台,目测岗什卡雪峰不久的将来就要收门票了,再次证明出门要趁早啊~。
路过“七彩瀑布”的碑就是上山的路了,当天早上云层较厚,远望雪峰在一片阴沉的云雾之间探出一个尖,前方是黝黑的山脊。
上山路很宽敞,越野车可以开上去的那种,虽然不是土路,但还是很好走。8点50开始起雾,不能看风景了,只好专心上升。
一段比较急的上升后,来到坡度较缓视野较宽阔的一片区域(由于雾仍然很大所以不清楚到底有多开阔),地上的碎石中开始出现不少苔藓。
走过这片苔原,9:40时第二次看到雪峰,不过没过多久俺们就知道这座峰其实并不是岗什卡的主峰。
在这片苔原的上方是片宽阔的平地,有座已修好的大本营木屋。要登顶的话可以在这扎营,第二天一大早冲顶。木屋后面就是隐约可见的最高峰。
在平地环视,云雾已渐渐散开,可见好几座画风不同的山峰。
根据GPS路线,跨过溪流(一直流到山下形成七彩瀑布的那条),略过木屋,继续往上,再往右切向最高峰方向。
一大段不明所以的碎石路后,雾气终于散去,岗什卡主峰真容总算显现(10:45)。
回望小木屋,已经很遥远了。
没想到接下来前往主峰的这段路才是最难走的。土变得松软起来,碎石越来越大片,感觉到了火山岩的地盘。
无聊又冗长的行走路上,没事儿就只能抬头瞅瞅主峰,仍然是很美好的画面,不过余下大部分时间都得提防脚下的大石头。
11:45终于到达最高峰下面的雪线,还来不及鸡冻,就发现一片乌云从山后钻出并往前山飘,嗯mmm,I have a bad feeling about this~~~
不出所料,一小时后(12:45)开始下雪了。
在雪山上感受下雪,还算应景…?
愣头愣脑地走进了一道道碎石堆积的小山丘地带,并没有明显的下山路,只是顺着GPS的大致方向往右前方木屋方向走(离GPS上的路线也走偏了很多),脚下全是黑乎乎的硬石或深褐色的滑土,四周又是云雾又是雨雪,氤氲迷濛之际,感觉像掉进了雪山冢的时间潮汐,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虽然理智上知道自己活动的范围并不大,离大本营的木屋并没有多远,过不了多久就能到达,但路途上那些小小的险恶总会本能上激发起“不祥的预感”徘徊在心头,而在bad feelings之外,又有一点点兴奋。毕竟面对风景君大部分时刻都是安全舒适地围观,融入它紧张不安(甚至冷峻无情)的另一面的机会并不多。
这时来点Cocteau Twins的音乐应该不错。
在乱石上撑伞走了近一个小时,终于又看到小木屋。
躲进木屋一边吃饭一边等雪变小了,快2点时下山。
走了20分钟,居然云开雾散,已可眺望到山下的一马平川。
上山时有很多苔藓的地方,周围有几座很漂亮的山体。
因时间充裕,太阳温暖,心情轻松,所以在半山腰尽情欣赏了下山谷对面的山体从山巅到脚下溪流那巨大的落差。
磨磨蹭蹭,3点多才下完山来到溪流边,顺着水流走到七彩瀑布。
PS,瀑布的水流并不是来自我们上下山看到的那条溪流,而是来源于山谷另一边的山体上的融水。
瀑布周围玩耍的人挺多,看到有本地人在卖烧烤土豆,吃了好几串。
4点坐车离开,5点到达“视野最开阔的火车站”——门源站。
河西消暑从idea到plan到move花了四年,一切多亏了某人,如果没有你,也许我早就动身了,还能赶上寻访成城湾花塔、在锁阳城自由转悠;也许我仍然无边拖延,或者找不到其他伙伴一起看东千佛洞和金塔寺。驰骋在脑洞中有无数狂野炫酷的旅行,但落入real时空的却只有困扰的选择和踟蹰的步伐。
何处无山,何处无冰雪,而一起穿越pools of sorrow, waves of joy,只有闲人如吾两人耳。
(是滴,强行点题)
(一)石窟、壁画墓(@敦煌+瓜州)
(二)石窟、壁画墓、寺庙(@嘉峪关+张掖+乐都)
(三)七一冰川(@嘉峪关)
路过门源本是为了看油菜花,没想到8月上旬油菜花已显颓势,加之天气不好,观花之旅作罢,转而把尽兴的希望寄托在爬雪山。之前看岗什卡的资料都说爬起来没啥难度,所以今天跃跃欲试要爬高一点。不过同行的司机一直渲染雪峰看起来近爬起来路程很长,要挨着雪线的边会很花时间。不知司机的时间观是以怎样的体力为基准,就且爬且珍惜吧。
8点到达山脚,见到一些帐篷和未完工的木板平台,目测岗什卡雪峰不久的将来就要收门票了,再次证明出门要趁早啊~。
![]() |
路过“七彩瀑布”的碑就是上山的路了,当天早上云层较厚,远望雪峰在一片阴沉的云雾之间探出一个尖,前方是黝黑的山脊。
![]() |
上山路很宽敞,越野车可以开上去的那种,虽然不是土路,但还是很好走。8点50开始起雾,不能看风景了,只好专心上升。
![]() |
一段比较急的上升后,来到坡度较缓视野较宽阔的一片区域(由于雾仍然很大所以不清楚到底有多开阔),地上的碎石中开始出现不少苔藓。
![]() |
![]() |
俏皮的苔藓君 |
![]() |
![]() |
走过这片苔原,9:40时第二次看到雪峰,不过没过多久俺们就知道这座峰其实并不是岗什卡的主峰。
![]() |
在这片苔原的上方是片宽阔的平地,有座已修好的大本营木屋。要登顶的话可以在这扎营,第二天一大早冲顶。木屋后面就是隐约可见的最高峰。
![]() |
在平地环视,云雾已渐渐散开,可见好几座画风不同的山峰。
![]() |
![]() |
![]() |
![]() |
根据GPS路线,跨过溪流(一直流到山下形成七彩瀑布的那条),略过木屋,继续往上,再往右切向最高峰方向。
![]() |
![]() |
一大段不明所以的碎石路后,雾气终于散去,岗什卡主峰真容总算显现(10:45)。
![]() |
回望小木屋,已经很遥远了。
![]() |
没想到接下来前往主峰的这段路才是最难走的。土变得松软起来,碎石越来越大片,感觉到了火山岩的地盘。
![]() |
无聊又冗长的行走路上,没事儿就只能抬头瞅瞅主峰,仍然是很美好的画面,不过余下大部分时间都得提防脚下的大石头。
![]() |
![]() |
前进了40分钟后再次抬头看主峰 |
![]() |
岗什卡登顶路线(网络图片),看着也不是很难嘛!(←切 |
![]() |
在某处碎石坡上,我选择向下,某人选择继续横切 |
11:45终于到达最高峰下面的雪线,还来不及鸡冻,就发现一片乌云从山后钻出并往前山飘,嗯mmm,I have a bad feeling about this~~~
![]() |
![]() |
![]() |
换个角度观看主峰,貌似还有些小冰川 |
![]() |
雪莲花? |
不出所料,一小时后(12:45)开始下雪了。
在雪山上感受下雪,还算应景…?
![]() |
愣头愣脑地走进了一道道碎石堆积的小山丘地带,并没有明显的下山路,只是顺着GPS的大致方向往右前方木屋方向走(离GPS上的路线也走偏了很多),脚下全是黑乎乎的硬石或深褐色的滑土,四周又是云雾又是雨雪,氤氲迷濛之际,感觉像掉进了雪山冢的时间潮汐,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虽然理智上知道自己活动的范围并不大,离大本营的木屋并没有多远,过不了多久就能到达,但路途上那些小小的险恶总会本能上激发起“不祥的预感”徘徊在心头,而在bad feelings之外,又有一点点兴奋。毕竟面对风景君大部分时刻都是安全舒适地围观,融入它紧张不安(甚至冷峻无情)的另一面的机会并不多。
这时来点Cocteau Twins的音乐应该不错。
在乱石上撑伞走了近一个小时,终于又看到小木屋。
![]() |
![]() |
小木屋内景,还蛮洋派,不过空无一物 |
躲进木屋一边吃饭一边等雪变小了,快2点时下山。
走了20分钟,居然云开雾散,已可眺望到山下的一马平川。
![]() |
上山时有很多苔藓的地方,周围有几座很漂亮的山体。
![]() |
![]() |
不知是不是所谓的“片麻岩” |
![]() |
因时间充裕,太阳温暖,心情轻松,所以在半山腰尽情欣赏了下山谷对面的山体从山巅到脚下溪流那巨大的落差。
![]() |
![]() |
磨磨蹭蹭,3点多才下完山来到溪流边,顺着水流走到七彩瀑布。
PS,瀑布的水流并不是来自我们上下山看到的那条溪流,而是来源于山谷另一边的山体上的融水。
![]() |
![]() |
![]() |
![]() |
![]() |
就这么流向大通河…吧? |
瀑布周围玩耍的人挺多,看到有本地人在卖烧烤土豆,吃了好几串。
4点坐车离开,5点到达“视野最开阔的火车站”——门源站。
![]() |
回望岗什卡 |
![]() |
火车站前 |
![]() |
河西消暑从idea到plan到move花了四年,一切多亏了某人,如果没有你,也许我早就动身了,还能赶上寻访成城湾花塔、在锁阳城自由转悠;也许我仍然无边拖延,或者找不到其他伙伴一起看东千佛洞和金塔寺。驰骋在脑洞中有无数狂野炫酷的旅行,但落入real时空的却只有困扰的选择和踟蹰的步伐。
何处无山,何处无冰雪,而一起穿越pools of sorrow, waves of joy,只有闲人如吾两人耳。
(是滴,强行点题)
![]() |
![]() |
(一)石窟、壁画墓(@敦煌+瓜州)
(二)石窟、壁画墓、寺庙(@嘉峪关+张掖+乐都)
(三)七一冰川(@嘉峪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