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ubberBand《Gotta Go》:勇气可嘉
去年年中,RubberBand派出《Gotta Go》专辑的第一首作品《我是乐队》,国语歌。同时,他们表示这张新专辑的歌曲将以“两文三语”的形式展现。言语至此我就知糟糕了,果然在上周新专辑面世后,许多歌迷难以掩饰失望之情,有人甚至直言“这是RB最难听的一张专辑”。
发音不标准,唱国语歌有没有问题?作为一支很有本土味的香港乐队,唱国语歌有没有问题?带着疑问听毕整张《Gotta Go》之后,我反而有了预期以外的收获,当然我也承认专辑里的三首国语歌是看着歌词本听的。抛开发音问题,《许多年以后》就是RubberBand典型而拿手的轻松曲风,《七》的歌词生动有趣,《我是乐队》尽管很“五月天”,曲式俗套,但态度分加了不少。
粤语部分维持RubberBand一贯水平。点题作《Gotta Go !》有恭硕良的加入,开头的鼓是令人振奋的,不过似乎未能很好地将“醒神”延续下去。《挟持》说穿了“坚持己见”和“面对现实”之间的矛盾,它也给予了明确的答案,就算为爱,别要认输。《#Sorrynotsorry》是个hashtag,也算是《挟持》的答案之一,“老屎忽”们常常挂于嘴边的是买楼买车、成家立室,sorry,我做不好,but I'm not sorry for what I've done,即使你说我是“废青”又如何。《坚弥地城》的重点是“离地”,与其说是《城记》的续集,倒不如说它是《睁开眼》的悲观结局,经过这些年,原来这座城里多数人依然没能觉醒,依然抱着事不关己的心态过活取乐,被繁华假象蒙蔽双眼。《我是未来》反而是以一股澎湃的正能量收尾,当下的情况再糟,也是要靠我们自己去扭转,去改变。
《Alive》是全碟唯一的英文歌,同样是RubberBand典型而拿手的轻松曲风,贯穿全曲的笛子进一步注入清新,仿佛仲夏驰骋于加州海岸的画面就在眼前。
这张“两文三语”的《Gotta Go》,音乐一出就能闻到那股属于RubberBand的味,实在不必过度执着于他们的发音,好比五年前的《双城记》也不因蹩脚的国语发音令它编曲的用心黯然失色。人们更应该看到RubberBand敢于尝试的勇气,一如人生,很多事想做就做而不畏失败。《Gotta Go》做得不够好的反而是flow,如《挟持》就出得太早,气氛一下子变得凝重,接下来却得硬吞《许多年以后》和《Alive》的轻松。不妨考虑将两首轻快的歌推前,把《挟持》调至track 4,如此后接《#Sorrynotsorry》也比较理所当然。
最后特别想谈谈《休眠》。这首歌很优美,曲词编监唱俱佳,MV也非常漂亮,但却是几乎没了流行乐队的元素。编曲只用了弦乐器和钢琴,没有吉他,没有鼓,扯得上边的只有double bass,你若以为这是主音6号单飞的个人作品也不足为奇。然而当RubberBand在现场表演的时候,鼓手泥鯭弹键琴,吉他手阿正奏木吉他,展现一首和录音室版本不同的《休眠》,你就会觉得,这依然是“他们”的歌。
点这里可试听全碟
发音不标准,唱国语歌有没有问题?作为一支很有本土味的香港乐队,唱国语歌有没有问题?带着疑问听毕整张《Gotta Go》之后,我反而有了预期以外的收获,当然我也承认专辑里的三首国语歌是看着歌词本听的。抛开发音问题,《许多年以后》就是RubberBand典型而拿手的轻松曲风,《七》的歌词生动有趣,《我是乐队》尽管很“五月天”,曲式俗套,但态度分加了不少。
粤语部分维持RubberBand一贯水平。点题作《Gotta Go !》有恭硕良的加入,开头的鼓是令人振奋的,不过似乎未能很好地将“醒神”延续下去。《挟持》说穿了“坚持己见”和“面对现实”之间的矛盾,它也给予了明确的答案,就算为爱,别要认输。《#Sorrynotsorry》是个hashtag,也算是《挟持》的答案之一,“老屎忽”们常常挂于嘴边的是买楼买车、成家立室,sorry,我做不好,but I'm not sorry for what I've done,即使你说我是“废青”又如何。《坚弥地城》的重点是“离地”,与其说是《城记》的续集,倒不如说它是《睁开眼》的悲观结局,经过这些年,原来这座城里多数人依然没能觉醒,依然抱着事不关己的心态过活取乐,被繁华假象蒙蔽双眼。《我是未来》反而是以一股澎湃的正能量收尾,当下的情况再糟,也是要靠我们自己去扭转,去改变。
《Alive》是全碟唯一的英文歌,同样是RubberBand典型而拿手的轻松曲风,贯穿全曲的笛子进一步注入清新,仿佛仲夏驰骋于加州海岸的画面就在眼前。
这张“两文三语”的《Gotta Go》,音乐一出就能闻到那股属于RubberBand的味,实在不必过度执着于他们的发音,好比五年前的《双城记》也不因蹩脚的国语发音令它编曲的用心黯然失色。人们更应该看到RubberBand敢于尝试的勇气,一如人生,很多事想做就做而不畏失败。《Gotta Go》做得不够好的反而是flow,如《挟持》就出得太早,气氛一下子变得凝重,接下来却得硬吞《许多年以后》和《Alive》的轻松。不妨考虑将两首轻快的歌推前,把《挟持》调至track 4,如此后接《#Sorrynotsorry》也比较理所当然。
最后特别想谈谈《休眠》。这首歌很优美,曲词编监唱俱佳,MV也非常漂亮,但却是几乎没了流行乐队的元素。编曲只用了弦乐器和钢琴,没有吉他,没有鼓,扯得上边的只有double bass,你若以为这是主音6号单飞的个人作品也不足为奇。然而当RubberBand在现场表演的时候,鼓手泥鯭弹键琴,吉他手阿正奏木吉他,展现一首和录音室版本不同的《休眠》,你就会觉得,这依然是“他们”的歌。
点这里可试听全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