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何时开始看电影的
刚开始玩豆瓣是因为豆瓣电影,豆瓣电影比较全面,以至于一些较少被关注到的电影在这里都能找到简介,评论。
然而电影对于我来说,只是个新兴的事物,至少在第86届奥斯卡之前,在有人会主动跟我聊电影之前,电影还不在我的生活占据着显著的地位。但三年过去,虽然我看得不是非常勤,但涉猎的范围算是有了一定的广度,从威尼斯戛纳上的小众影片,到奥斯卡上的主流影片(显然观影指南还离不开各奖项电影节),还是塑造了一定的观影品位,至少廉价的商业片已经不能勾起我任何一丝的兴趣了,至少粗制滥造的影片一眼就能识穿,什么影片在纯粹迎合大众趣味,什么影片导演匠心独运,还是能辨个明白。有趣的是,在这个开始关注电影,爱上电影的过程中,我从一个不怎么去影院的人,最后还是变成一个不怎么去影院的人。开始是因为对电影没有特别的兴趣,偶尔看个电影就跟偶尔打打游戏一般随性;现在则是因为过于挑剔,与世界范围内百花齐放的影视作品相比,国内院线上映的这些东西简直是一滩干涸的沙漠,无甚可看。最燃起兴趣的时刻,也不过《星际穿越》,《火星救援》这些作品上映的时候了。(没有贬低这两部影片的意思,个人非常喜欢《星际穿越》,纵使它甚至没有奥斯卡最佳影片提名)
三年前,因为社团工作的缘故认识铧诚。我们关系不错,经常一起吃饭,聊天。他偶尔跟我提起电影,提到英吉利·鲍曼,提到希区柯克,提到肖申克的救赎。或许是这些日常的聊天,让我重新关注到了这个领域,在过去的人生里它就像新年的焰火表演一样,偶尔蹦出来给生活增点乐趣,但大部分时间里都没有存在感。
我也不知道究竟是什么因素让我至今对于电影及其创作如此着迷, 一百多年前卢米埃尔兄弟的发明是如此赋予人类又一种新的表达载体,而电影从诞生之初到现在的一百多年间,无数杰出的电影工作者们就已经赋予它成百上千的语法,修辞,文体,以镜头为语句的电影又是怎样改变我们认识世界,认识人,以及所有我们认为美丽的,丑陋的,有价值的,残酷的,种种事物呢?这些问题以前从未让我如此着迷,更从未在我脑中思考过。
然而电影对于我来说,只是个新兴的事物,至少在第86届奥斯卡之前,在有人会主动跟我聊电影之前,电影还不在我的生活占据着显著的地位。但三年过去,虽然我看得不是非常勤,但涉猎的范围算是有了一定的广度,从威尼斯戛纳上的小众影片,到奥斯卡上的主流影片(显然观影指南还离不开各奖项电影节),还是塑造了一定的观影品位,至少廉价的商业片已经不能勾起我任何一丝的兴趣了,至少粗制滥造的影片一眼就能识穿,什么影片在纯粹迎合大众趣味,什么影片导演匠心独运,还是能辨个明白。有趣的是,在这个开始关注电影,爱上电影的过程中,我从一个不怎么去影院的人,最后还是变成一个不怎么去影院的人。开始是因为对电影没有特别的兴趣,偶尔看个电影就跟偶尔打打游戏一般随性;现在则是因为过于挑剔,与世界范围内百花齐放的影视作品相比,国内院线上映的这些东西简直是一滩干涸的沙漠,无甚可看。最燃起兴趣的时刻,也不过《星际穿越》,《火星救援》这些作品上映的时候了。(没有贬低这两部影片的意思,个人非常喜欢《星际穿越》,纵使它甚至没有奥斯卡最佳影片提名)
三年前,因为社团工作的缘故认识铧诚。我们关系不错,经常一起吃饭,聊天。他偶尔跟我提起电影,提到英吉利·鲍曼,提到希区柯克,提到肖申克的救赎。或许是这些日常的聊天,让我重新关注到了这个领域,在过去的人生里它就像新年的焰火表演一样,偶尔蹦出来给生活增点乐趣,但大部分时间里都没有存在感。
我也不知道究竟是什么因素让我至今对于电影及其创作如此着迷, 一百多年前卢米埃尔兄弟的发明是如此赋予人类又一种新的表达载体,而电影从诞生之初到现在的一百多年间,无数杰出的电影工作者们就已经赋予它成百上千的语法,修辞,文体,以镜头为语句的电影又是怎样改变我们认识世界,认识人,以及所有我们认为美丽的,丑陋的,有价值的,残酷的,种种事物呢?这些问题以前从未让我如此着迷,更从未在我脑中思考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