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are Wheel ·初老症 ·古老的祭司
一把年纪了,还被人当作备胎,实在不是一件让人容易接受的事。关键在于在“被备胎”的这近半年里,还一直以为自己是女主角,这份愚蠢简直是爆表了。朋友S这样评价着自己。我看着她哭红的双眼,忽然想起了《我可能不会爱你》里程又青午夜狂哭的那个场景。
记得在《我可能不会爱你》中,当程又青在得知那个记住她喜欢喝的咖啡口味,贴心地在她劳累了一天后为她递上平底鞋的暖男助理Nic,其实从没有喜欢过女人,他接近她的目的实际上就是为了升职。而这是看起来人畜无害的Nic的惯用伎俩。在那个月黑风高的夜里,程又青哭得稀里哗啦的,平时上班要画着精心的化妆,穿着高跟鞋,职业装的她,在那个晚上丢盔弃甲,溃不成军,十足个被抛弃的可怜女人。
如果是二十岁的程又青遇到这样的事,可能会嬉笑怒骂,说不定还能将两人收为男闺蜜,成为彼此人生中有趣的经历之一。像我朋友S,若是20多岁遇上这事,可能会一边自黑“论备胎的自我修养”,一边暗自努力,上演一场“备胎反击战”也说不定。但正因为她们都是三十岁的,进入初老年纪的人,这样的事情正是真真砸向那初老之心的一记重锤。
人,越长大越孤单,恐怕不仅如此吧。人还会越长大越脆弱,越长大越胆小。越来越怕被放弃。
害怕被工作放弃,工作上的一点小波动足以让人每个细胞都开始紧张,毕竟难以想象自己到三十岁再去和一些刚毕业的大学生一样去投简历挤面试;害怕被健康抛弃,稍微停下繁忙的脚步,看看周围,才知道有些人没有活到这个年纪就已经离开了;而若此时还在寻找爱情,那就更是一点小波澜就足以让人伤筋动骨。再自信的人都难免自我怀疑,产生被抛弃,被放弃感觉,严重的可能会就此自我放弃一蹶不振。
有人说,爱情是最接近宗教的一种情感,因为它像好的宗教一样帮助人肯定自我,或者像坏的宗教一样诱使人毁灭自我。爱情之于人,要么好要么坏,没有中间地带。我们总想着有人会在千万人之中看见自己,无论怎样的境遇都对我们不离不弃,与TA在一起时,我可以是真正的我,不用伪装,被完全接纳;我也成了更好的我,从此人生有了意义,存在有了价值。而那枚婚戒,则是一个承诺,领着戴上戒指的那个TA,用余生的年月一同走在婚姻的应许之地。
可有多少人能走到这应许之地呢?
曾听一个美国朋友讲过一个故事。远古的以色列人,是上帝所选的新娘。但他们生活在埃及人的压迫之下,每日都被奴役做粗重的活。法老如蝗虫一般,要将这外来的民族榨干,用尽。上帝听到以色利人哀求的声音,便差派一个人,叫做摩西。那英雄一般的摩西,在埃及地显了八件神迹奇事,重重挫败了法老的术士们,又劈开红海,使海水立起为垒,硬是在埃及士兵急急地追捕中,将以色列人带出了埃及,直奔上帝的应许之城——迦南美地。前半段似乎是好莱坞电影里传统的英雄故事,但之后的剧情却急转直下。在逃难途中,以色列人耐不住寂寞,在摩西上山聆听上帝训诲时,打造了一个金牛犊,说是这头牛带他们出的埃及;而后又抱怨没水喝,于是摩西又为他们向上帝求来清泉,并且水甘甜;再后来以色列人抱怨没肉吃,嚷着说不如死在埃及还能做个饱死鬼,于是摩西又为他们求来天降的吗哪。
以色列人的背叛,任性,骄纵,质疑,抱怨,后退,摩西都默默忍受。到最后,以色列人的悖逆终于引来上帝的愤怒,本来走四十天就可以到达的迦南地,他们走了四十年。而这四十年,无辜的摩西始终陪着他们,一直在教导他们,引导他们,像费尽心力的牧羊人,将那些眼盲心瞎的羊群,一只一只带回家中。
“人心里真正渴望的爱,就是这个样子吧。”朋友S听完我的复述后,说道。
但愿我们都能遇上这样一个仁慈而怜悯的摩西,不离不弃地带我们进入上帝的应许之城。
PS: 英语里备胎当然不是那么直接而赤裸裸的“Spare Wheel",但在这里还是直接用了这个词~
记得在《我可能不会爱你》中,当程又青在得知那个记住她喜欢喝的咖啡口味,贴心地在她劳累了一天后为她递上平底鞋的暖男助理Nic,其实从没有喜欢过女人,他接近她的目的实际上就是为了升职。而这是看起来人畜无害的Nic的惯用伎俩。在那个月黑风高的夜里,程又青哭得稀里哗啦的,平时上班要画着精心的化妆,穿着高跟鞋,职业装的她,在那个晚上丢盔弃甲,溃不成军,十足个被抛弃的可怜女人。
如果是二十岁的程又青遇到这样的事,可能会嬉笑怒骂,说不定还能将两人收为男闺蜜,成为彼此人生中有趣的经历之一。像我朋友S,若是20多岁遇上这事,可能会一边自黑“论备胎的自我修养”,一边暗自努力,上演一场“备胎反击战”也说不定。但正因为她们都是三十岁的,进入初老年纪的人,这样的事情正是真真砸向那初老之心的一记重锤。
人,越长大越孤单,恐怕不仅如此吧。人还会越长大越脆弱,越长大越胆小。越来越怕被放弃。
害怕被工作放弃,工作上的一点小波动足以让人每个细胞都开始紧张,毕竟难以想象自己到三十岁再去和一些刚毕业的大学生一样去投简历挤面试;害怕被健康抛弃,稍微停下繁忙的脚步,看看周围,才知道有些人没有活到这个年纪就已经离开了;而若此时还在寻找爱情,那就更是一点小波澜就足以让人伤筋动骨。再自信的人都难免自我怀疑,产生被抛弃,被放弃感觉,严重的可能会就此自我放弃一蹶不振。
有人说,爱情是最接近宗教的一种情感,因为它像好的宗教一样帮助人肯定自我,或者像坏的宗教一样诱使人毁灭自我。爱情之于人,要么好要么坏,没有中间地带。我们总想着有人会在千万人之中看见自己,无论怎样的境遇都对我们不离不弃,与TA在一起时,我可以是真正的我,不用伪装,被完全接纳;我也成了更好的我,从此人生有了意义,存在有了价值。而那枚婚戒,则是一个承诺,领着戴上戒指的那个TA,用余生的年月一同走在婚姻的应许之地。
可有多少人能走到这应许之地呢?
曾听一个美国朋友讲过一个故事。远古的以色列人,是上帝所选的新娘。但他们生活在埃及人的压迫之下,每日都被奴役做粗重的活。法老如蝗虫一般,要将这外来的民族榨干,用尽。上帝听到以色利人哀求的声音,便差派一个人,叫做摩西。那英雄一般的摩西,在埃及地显了八件神迹奇事,重重挫败了法老的术士们,又劈开红海,使海水立起为垒,硬是在埃及士兵急急地追捕中,将以色列人带出了埃及,直奔上帝的应许之城——迦南美地。前半段似乎是好莱坞电影里传统的英雄故事,但之后的剧情却急转直下。在逃难途中,以色列人耐不住寂寞,在摩西上山聆听上帝训诲时,打造了一个金牛犊,说是这头牛带他们出的埃及;而后又抱怨没水喝,于是摩西又为他们向上帝求来清泉,并且水甘甜;再后来以色列人抱怨没肉吃,嚷着说不如死在埃及还能做个饱死鬼,于是摩西又为他们求来天降的吗哪。
以色列人的背叛,任性,骄纵,质疑,抱怨,后退,摩西都默默忍受。到最后,以色列人的悖逆终于引来上帝的愤怒,本来走四十天就可以到达的迦南地,他们走了四十年。而这四十年,无辜的摩西始终陪着他们,一直在教导他们,引导他们,像费尽心力的牧羊人,将那些眼盲心瞎的羊群,一只一只带回家中。
“人心里真正渴望的爱,就是这个样子吧。”朋友S听完我的复述后,说道。
但愿我们都能遇上这样一个仁慈而怜悯的摩西,不离不弃地带我们进入上帝的应许之城。
PS: 英语里备胎当然不是那么直接而赤裸裸的“Spare Wheel",但在这里还是直接用了这个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