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七回:欧洲蜕出中世纪壳,巴伐利亚光都耶拿
Jumbo Heritage List
《皇氏古建筑大全》
《仙劍波斯臥龍崗》
第五七回:欧洲蜕出中世纪壳,巴伐利亚光都耶拿
法军在后撤的过程中,发生了一个意外,负责保护桥梁的一个工兵班长接到命令说,敌方追兵一到就要立即炸毁桥梁。当布吕歇尔的少数骑兵沿河向林德瑙方向迂回时,枪声使工兵班长着了慌。误认为敌人的大队追兵已到,因而引爆了预先放置好的炸药,炸毁了法军撤退的唯一一座石桥,使后卫约两万八千名官兵无法过河,其中包括军长劳里斯顿、雷诺,麦克唐纳和十六日刚刚晋升为元帅的波兰亲王波尼亚托夫斯基。麦克唐纳跳入河里,侥幸游到了对岸,波尼亚托夫斯基被淹死,法军全部被俘。震惊欧洲的莱比锡战役,就是这样结束了。这一仗法军共损失六万五千余人,除战死之外,有三十六名将官和三万余人做了俘虏。另有二十八面军旗,九百辆弹药车、三百余门火炮和四万余枝步枪被联军缴获。
拿破仑率领撤退出来的法军且战且退,于十一月初到达莱茵河一线,他留下马尔蒙率领三个军在美因兹做后卫,自己返回了巴黎。十月十一日,圣西尔在德累斯顿率部投降。虽然联军取得胜利,伤亡却远远大于法军,五万四千名官兵成了法军的枪下鬼,比法军多出近两万人。艾尔斯特河边的战场上,尸积如山,血流成河,近代的欧洲从此脱出了中世纪的蜕壳。法兰西第一帝国从此罹难,走向崩溃,法国人民又象一七九三年那样,面临着外部强敌的入侵。拿破仑在吕岑包岑和德累斯顿连战皆捷之后,终于又在莱比锡被彻底打垮,其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
首先,从政治上看,战争的性质变化了,拿破仑晚期的战争是与大部分人民的利益和愿望相抵触的,其次皇帝的高度集权束缚了元帅们的主动性。拿破仑战争的后期,作战地域不断扩大,参战的兵力日益增多,长年累月,军官们慢慢形成一种习惯:拿破仑在场,一切都是生龙活虎,指挥系统能够高度发挥作用,一旦拿破仑不在,他的元帅们,包括总参谋长在内,常常不能发挥主动性,甚至不敢做出一个那怕是很小的决定。此外,拿破仑缺乏骑兵,不能在广阔的战场上及时获得敌方情报和扩大战果。法军新兵成分比重过大,也对拿破仑的失败有着重要影响。为纪念这次战役100周年,德国于1913年建立了“民族之战纪念碑”,之后又过了100年,德国莱比锡在2013年10月20日由6000多名演员民众扮演成士兵重现莱比锡战役的场景,庆祝该战役发生200周年。
1812年拿破仑远征俄罗斯后,法兰西第一帝国元气大伤,欧洲各国迅速发现这是个摆脱拿破仑的绝妙良机,英国、俄国、瑞典和普鲁士在1813年组成了第六次反法同盟。因有许多民族的军队参战,莱比锡战役又被称为莱比锡各民族大会战,是拿破仑的决定性败北之役。1813年10月16日至19日在萨克森境内的莱比锡进行。俄国、普鲁士和奥地利盟军30万人将拿破仑的18万军队围困在莱比锡附近,使其遭到重创,结果法军在德意志和波兰的残余力量全被摧毁。拿破仑战败,被流放到地中海的厄尔巴岛。拿破仑战争中这次最激烈的战役标志着法兰西帝国的崩溃。莱比锡地处中欧交通要道,早在中世纪就是东西方贸易中心。1170年开始出现商业性的集市,这便是莱比锡博览会的前身。15世纪,莱比锡博览会已成为欧洲各国商品交换的中心。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博览会的大部分设施被毁,商品交流一度停顿。战后在1946年又恢复举办。莱比锡博览会的展室面积共达35万平方米,每年举办两次,故而莱比锡有一个别名:“博览会之母”。
莱比锡大学位于德国萨克森州的莱比锡,创立于1409年,是欧洲最古老的大学之一,也是现今德国管辖地区内历史第二悠久的大学,仅次于海德堡大学。在欧洲,除了业已存在的大学外,13世纪新建的大学都是由教皇倡议并设置的,进入14世纪,欧洲各地的君主纷纷开设属于自己的大学,但仍必须获得教皇的认可,欧洲大学的数量迅速增加。1378年到1417年发生了教会大分裂,这对欧洲的政治版图和大学布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因为这场教会大分裂,原本聚集在巴黎的来自欧洲各地的师生旗帜鲜明地站到了各地所支持的教皇那一边,尖锐的民族对立和宗教信仰冲突导致了德国师生大规模地离开巴黎大学返回故乡,由此促成了德国内一大批大学的出现。德语圈地区在教皇的大力支持下,14世纪后半期出现了一场新建大学的运动,这批新大学都获得了教皇颁发的特许。
1409年布拉格查理大学发生了同样的分裂情况,许多在布拉格的教师和学生因此返回德国。在这样的背景下,图林根的方伯侯爵、韦廷王朝的边伯侯爵、后来的萨克森选帝侯腓特烈一世和他的弟弟于1409年创建了莱比锡大学,莱比锡大学获得了当地统治者的大力资助,并在同年9月9日获得教皇亚历山大五世的认可,12月2日正式成立。接下来的几个世纪,莱比锡大学持续发展,建立了新的院系,并一度成为德国最大的大学。莱比锡大学师生参加了德国1848年的三月革命。1923年萨克森皇家兽医学校从德累斯顿搬到了莱比锡,成为莱比锡大学的兽医系。莱比锡大学1953年改名“莱比锡卡尔•马克思大学”,1991年又改回。莱比锡曾经是德国第一条长途铁路的终点站,该铁路建于1838年,从莱比锡到萨克森首府德累斯顿,莱比锡后来成为中欧铁路运中的重要枢纽。莱比锡车站的建筑也享有声誉,现在已成为欧洲最大的客运车站。1863年,斐迪南•拉萨尔在莱比锡成立了德国的第一个工人政党全德工人联合会,1920年代,法国化学家康采恩在莱比锡附近的洛伊纳建立了庞大的化学及石油工业综合体。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莱比锡遭到盟军的猛烈轰炸,1945年4月20日被美军第60步兵师占领。从1952年到1990年,莱比锡是德意志民主共和国莱比锡专区的首府。1989年爆发了针对昂纳克政权大规模的群众抗议活动。德国统一后,莱比锡发展十分迅速,居民已超过五十万。莱比锡还是一个有名的“书城”。早在15世纪初,这里已是德语地区的出版印刷中心。印刷出版业渊源甚早,1481年第一本活字排版的书在此问世,500多年来一直是德国印刷出版业中心。全市有 100多家印刷厂,38家出版社,占全国出版社总数的一半。我们离开莱比锡火车站之后不久又到达了开姆尼茨火车站,因为这个火车站的大门口写着巨大的站名,乍看起来像是到了纽伦堡,我急忙跑下车,问了几个当地人,才知道这个地方其实叫开姆尼茨,它跟德国大部分火车站一样,都是被巨大的半圆桶形钢架覆盖着,这是一个繁华的车站,到处都在施工,人流量也非常大,开姆尼茨是东德南部城市,东德时期称马克思城。
濒开姆尼茨河,距德累斯顿64公里。中世纪以来一直是纺织业中心。现为工业中心,产品包括地毯、针织、机器制造、机床、化工、光学仪器等。有15世纪的圣•雅各布教堂、12世纪的宫殿教堂和由洛泰尔国王建造的本笃会教堂。1143年设建制。后毁于1618到1648年的三十年战争。17世纪末随着纺织工业的引入而重新崛起。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遭重创。1945年后开始重建。开姆尼茨有近二十五万居民,是位于莱比锡和德累斯顿之后的该州第三大城。开姆尼茨位于“埃尔茨山盆地”中由开姆尼茨河形成的一条宽阔的河谷地带,被埃尔茨山余脉从南面、中萨克森山地从北面、鲍腾山从东面所环抱。不知道是什么原因,开姆尼茨居然和我国的太原结为友好城市了,难道它们都是产煤大户?我又上了火车,列车离开开姆尼茨就进去了森林中,沿途都是密集的树林,鸢拿出手机拍摄这些森林,然后感慨德国人对环境的保护太好了,我们还浮想联翩,打算在这些树林中建一栋林中小屋。
不久告别森林,列车两侧出现了农田,偶尔能看到村镇分布着一些规模较小的教堂,不久列车还经过了一些城堡,然后到达了耶拿天堂火车站,位于德国图林根州的第三大城市耶拿,只要一提起耶拿这个位于德国图林根州的城市,人们可能会立马联想到那些用于光学仪器的昂贵玻璃镜片。耶拿以光学工业闻名,是德国的光学精密仪器制造业中心,有卡尔•蔡司厂和肖特玻璃厂。大凡是摄影发烧友的,只要玩过镜头的,都知道卡尔•蔡司镜片了,在日本都找不到那么好的相机镜片。早在1846年卡尔蔡司就建立了自己的精密光学器械作坊,之后他不但拥有了自己的企业,还由此使耶拿声名远播,卡尔蔡司这个商标从此蜚声国际。但对于这个位于德国绿色心脏的城市,除了蔡司产品外还有很多值得称道的地方。世界上最早的照相机使用的就是蔡司镜头,世界上许多实验室里光学仪器使用的也都是蔡司镜头,连当今照相机制造技术水平最高的日本公司,其照相机如索尼相机上同样使用蔡司镜头。而著名的德国蔡司公司就诞生在耶拿。
如今日本相机企业已经从事单反相机的生产达几十年了,但精密镜片却还得依赖德国的技术,不得不说这是一个神奇。据记载,卡尔•蔡司只是一个高中毕业的学徒工,因为多年对光学和化学的兴趣,在学徒期满之后,卡尔长期在当地的耶拿大学旁听。1846年,30岁的卡尔创办了一个工作室,早期产品是放大镜片和简单的显微镜。得益于两位大科学家恩斯特•阿贝和奥托•肖特的帮助,蔡司厂光学镜头的质量一直处于领先地位。二战以前设在德累斯顿的生产车间,是世界上生产规模最大的照相机工厂。在二战将近结束时,巴顿将军的第三军团占领了耶拿,由于雅尔塔条约规定美军的位置必须后退向西移,德国被一分为二,耶拿和德累斯顿全部由苏军占领。当初被巴顿掠走的126名蔡司关键管理人员和技师,在美国的支持下,也在联邦德国的奥伯考亨重新建厂。卡尔•蔡司在“资本主义”社会里也获得了新生,蔡司厂从此一分为二。东德的产品冠名卡尔.蔡司.耶拿,史称“东蔡”,西德的产品冠名卡尔.蔡司,史称“西蔡”,东、西蔡都标榜自己为是蔡司正宗,其实双方在设计上都秉承了蔡司传统。正是这种竞争使得蔡司在光学技术上的更臻完美。如今卡尔•蔡司已是一家世界领先的光学仪器制造企业,它在显微技术和工业测量技术、用于微芯片制造的高性能透镜、外科显微技术以及眼科诊断和治疗系统等方面处于领先地位。
2000年卡尔•蔡司集团突破了 26 个领域,将其业务重点集中在四个增长市场:半导体工艺和微电子、生命科学、眼睛保护和工业测量技术。现在卡尔•蔡司公司在奥伯科亨投建了欧洲最现代化的新工厂,用来制造光学平版印刷系统,并制定了新的标准。卡尔•蔡司集团下面还拥有一家著名的玻璃厂:肖特玻璃厂。肖特玻璃厂是德国制造光学玻璃的工厂。肖特是位获得博士学位的玻璃化学家。1879年恩斯特•阿贝与奥托•肖特合作,很快在1886年生产了新型玻璃,能充分地表现阿贝正弦学说。这种新型玻璃为新显微镜的物镜开辟出一条新的道路:消色差物。肖特专门生产用于新型卡尔•蔡司显微镜的玻璃,1884年建立了一个全面的工厂,其所有权属于蔡司、阿贝、肖特,耶拿玻璃也因此成为世界上最有名的玻璃。耶拿的城市人口只有10多万,而从事光学产品制造、研发及相关产品的人数就有近一万多人,德国出口的光学和激光产品超过40%产自耶拿,德国光都的美名,耶拿当之无愧。
耶拿是一座真正的大学城,许多您身边来来往往的行人,就是这所大学的学生。这里美丽的欧式建筑、高科技工业和传统的哲学氛围,使这座城市散发出强烈的文化气息。尤其耶拿大学作为德国最为古老的大学之一,学校的古典和现代化建筑分布在城市的各处,更增添了耶拿的魅力。耶拿大学也有许多值得称道的地方。世界上最古老的城市地图保留在耶拿大学的收藏馆;世界上最强大的激光研究所之一就建立在耶拿大学的研究中心;黑格尔曾在这里教授哲学;脑电波图是在耶拿大学发展起来的;新的图书馆是德国最漂亮的现代化图书馆之一。卡尔马克思被耶拿大学授于博士学位。耶拿曾成了社会主义的样板城市。耶拿被视为“光学工业的摇篮”。因此,耶拿的许多博物馆都致力于展示历史和面向未来的工业分支领域的发展。我们列车停靠的地方就靠近古老的公园“耶拿天堂”,它位于萨勒河和市中心之间的萨勒河河谷草地,是人们散步的好地方。耶拿1230年建市,铁路要站。
光学精密仪器制造业中心,著名的蔡司工厂所在地。制药、纺织业及纺织机械制造业亦较重要。设有天象馆、地震研究所、博物馆、植物园。有建于十四世纪的市政厅和十五世纪的教堂等古迹。虽然之后拿破仑在莱比锡吃了败仗,但他早前却在耶拿打过一场漂亮的胜仗,史称耶拿战役。奥俄联军在奥斯特里茨战役战败之后,欧洲大陆暂时沉寂下来,进入一个不稳定的和平期。在上次战役中,拿破仑之所以急于使普鲁士保持中立,是因为十五万普鲁士大军一旦加入奥俄联军的行列,势必使他面临一种十分严峻的局面。1806年10月初十万人的普鲁士萨克森联军在耶拿和魏玛地域设防。15万余人的拿破仑军队由班贝克、拜罗伊特地域向前推进,企图前出至对方的翼侧和后方。除留在耶拿和魏玛的霍恩洛厄公爵的一个军和吕谢尔将军的一个军之外,普军主力开始向奥厄施泰特撤退。拿破仑误认霍恩洛厄军为普军主力,将大部兵力投向耶拿和阿波尔达,只有达武一个军进攻奥厄施泰特。拿破仑决定使用主力突击耶拿。
10月14日内伊元帅率先遣部队进展顺利,在缪拉骑兵支援下,法军发起冲击,各纵队迅速击败普军,迫其溃逃。沿魏玛大道进攻的奥热罗军正迂回普军右翼。这时,普军吕谢尔将军的军成两列横队展开,骑步位于两翼,向法军攻击。法军先以猛烈枪炮火力迎击,继之以优势兵力从正面和两翼对普军实施反冲击。吕谢尔军被击溃,法军追击其残部直至魏玛。普军各军共伤亡2.7万人,损失火炮200门;法军伤亡5000人。黑格尔视这次战役为“历史的完结”,即是说人类社会将会趋向我们日后所称的“自由民主制”。 耶拿战役最能反映的是对于政治军事上仍相当封建的普鲁士来说,自由改革的必要性及迫切性。离开耶拿之后约半小时,我们又到达了曾经的萨尔费尔德公国,萨尔费尔德是德国中东部城市。在图林根林山东北麓、萨勒河畔。公元1200年始建。1680到1735年为萨克森萨尔费尔德公国都城。铁路要站。工业有钢铁、机械制造、纺织、颜料、造纸、印刷等。
有建于十三世纪的修道院、十四世纪的教堂、十六世纪的市政厅、十七世纪的城堡等。之后我们又离开了萨尔费尔德,火车在森林中穿梭,我发现德国平原很多,农业发达,小麦种植面积大,森林也保护得非常好,很快我们就到达了利希滕费尔斯,这里盛产竹篮。从利希滕费尔斯再往前三十公里就是巴伐利亚州的直辖市班贝格城了,据说公元902年,德国被敕封为圣徒的皇帝海因利希二世决心把班贝格建设成为世界的首都,由他开始兴建的大教堂成了中古时期在组织与技术上的杰出之作。在以后的数百年的进程中,这座由皇帝创建的城市由于主教们在经济上的大力投入而使德国出现了一座绝无仅有的教堂城市。其著名的古迹有班贝格骑士塑像、米歇贝克修道院、大教堂,以及市政厅和水晶宫等,班贝格由河流贯穿,水景与建筑融合,雷格尼茨河岸与民居形成的地景,有“小威尼斯”之美称。每年的八月二十三日,雷格尼茨河小威尼斯段举行划船比赛,是班贝格最古老的传统划船竞赛。
班贝格的历史可以追溯到902年建立在如今主教座堂山上的“巴本堡城堡”,原本是属于东法兰克巴本堡家族的封地。但在903年同莱茵法兰克康拉德家族的一场血腥世仇战役中,巴本堡家族失去了这块封地,被国王收回统治直至973年,奥托二世皇帝将城堡送给了他的表兄巴伐利亚公爵亨利二世,1007年巴伐利亚公爵亨利二世的儿子,神圣罗马帝国的皇帝亨利二世在班贝格建立了天主教主教区,同年又下令建造城市的第一座主教座堂,这座主教座堂先后两次被焚毁,13世纪最后一次重建后保存至今。在16世纪的一次平民反对主教统治的起义失败后,在洛塔尔•弗朗茨主教和弗里德里希舍恩博尔恩主教的统治下,班贝格经历了巴洛克时代的文化发展,此后遭受了多场战争之苦,先后在三十年战争时被瑞典,七年战争时被普鲁士,19世纪又被法国军队侵略。1802年9月2日巴伐利亚军事占领班贝格,随后在11月29日宣布班贝格成为巴伐利亚的一个省,克里斯托夫•弗朗茨•冯布泽克主教退位,标志着班贝格地位独立性的终结。
1854年5月25日和26日,德意志的8个中型邦国巴伐利亚、萨克森、汉诺威、符腾堡、巴登、黑森-卡塞尔、黑色-达姆施达特和拿骚曾在班贝格召开会议,决议只有德意志邦联才能代表德意志各邦国对外签署协约,以此回应和对抗德意志的两大强国奥地利和普鲁士此前在东方问题上组成的联盟。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1919年4月7日,刚刚被选出来的巴伐利亚政府在同慕尼黑苏维埃共和国的斗争中失败,流亡班贝格并在那里寻求军事援助以反击慕尼黑苏维埃共和国。在慕尼黑苏维埃共和国被威玛防卫军和自由军团武力解散后,1919年8月14日班贝格宪法签署,是巴伐利亚的第一部民主宪法。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班贝格成为美国占领区,并建立了一座难民营。自从二战结束后,班贝格一直都是美军在德国的驻地。
班贝格堡位于巴伐利亚北部,隶属于上弗兰肯行政区,也是班贝格县的首府。班贝格是一座大学城和行政城市,是天主教班贝格总教区的驻地,也是上弗兰肯地区的重要中心。总面积54.62平方千米,总人口70084人,班贝格老城是德国最大的一座未受战争毁坏的历史城区,1993年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班贝格还以多种特产啤酒而出名。工业以纺织和机械制造最为重要,还有钢琴、瓷器、制鞋等厂。有皇家大教堂、历史博物馆和收藏艺术珍品的主教新宫等建筑古迹。班贝格拥有上千年的历史,曾是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和主教的驻地。班贝格非常幸运地躲过了多场近在咫尺的战争的破坏,城市内有2千多座历史遗迹,其中包括具有各种历史意义的纪念建筑和有约千年历史的老花园,使得班贝格以一个整体的城市建筑艺术呈现在世人面前。班贝格最杰出的建筑作品有附带四个钟楼的后期罗马式和前期哥特式的主教座堂,建造在河中的老市政厅和文艺复兴建筑老皇家庭院。
班贝格的面貌要归功于它的建造者神圣罗马帝国皇帝亨利二世,早在1007年他将班贝格提升为主教和皇帝的驻地,作为他的权力中心,希望它成为宗教和政治的中心,成为一座“新的罗马城”,这使得班贝格开始了历史上的第一次繁荣。班贝格的第二次振兴是在巴洛克时代,当时的班贝格大主教邀请了一大批德国巴洛克时代的杰出建筑师改建班贝格城。班贝格的城市建筑群是罕见的,其中的大教堂、老皇家庭院、伯廷格宫、被雷格尼茨河环绕着的市政厅。班贝格城的历史原素一直保存到今日,一千多座建筑被列为保护文物。班贝格老城由于它的模范作用,在1993年入选世界遗产名录,它以独特的方式展现了一座在早期中世纪城市基础上发展而成的中世纪欧洲城市。班贝格老城内保留了大量11世纪至18世纪的历史建筑,是中世纪教堂、巴洛克居民住房和宫殿的完美结合,生动地展现了整个欧洲建筑艺术的发展历史。班贝格的建筑艺术影响了德国中部,一直到匈牙利,和巴洛克时代的波希米亚也有着紧密的联系。
进去班贝格就预示着我们正式到达了传说中的拜恩自由州,它德国面积最大的联邦州,州府位于慕尼黑。巴伐利亚州的西北部与巴登符腾堡、图林根、萨克森、黑森州接壤,东部与捷克,南部与奥地利接壤。州首府慕尼黑为其最大城市;北部中弗兰肯行政专区首府纽伦堡为州第二大城市,北拜恩的最大城市;第三大城市是西南部的奥格斯堡,一座古罗马时代就已存在的当时的古罗马国家的边境城市。巴伐利亚州是德国具有千年历史和最古老传统的州,它是德国唯一一个在1945年纳粹德国崩溃后疆域按原样保留下来的州。它对外强调联邦思想,内部却较集权,权力主要集中在州首府慕尼黑及纽伦堡、奥格斯堡等大城市。巴伐利亚州在立法机构上有一点不同于其他州的地方,就是除了州议会外,还有一个由各社会团体、经济团体、文化团体和地方团体的代表组成的立法机构—参议院,它在州立法方面起着很大作用。50年前,巴伐利亚州还是一个以农业为主导产业的地区,现在已发展成为“新经济”中心。同时,巴州还是世界上最富购买力的市场之一。
第五八回:游学行一书一世界,浪漫路一景一情怀
《皇氏古建筑大全》
《仙劍波斯臥龍崗》
第五七回:欧洲蜕出中世纪壳,巴伐利亚光都耶拿
法军在后撤的过程中,发生了一个意外,负责保护桥梁的一个工兵班长接到命令说,敌方追兵一到就要立即炸毁桥梁。当布吕歇尔的少数骑兵沿河向林德瑙方向迂回时,枪声使工兵班长着了慌。误认为敌人的大队追兵已到,因而引爆了预先放置好的炸药,炸毁了法军撤退的唯一一座石桥,使后卫约两万八千名官兵无法过河,其中包括军长劳里斯顿、雷诺,麦克唐纳和十六日刚刚晋升为元帅的波兰亲王波尼亚托夫斯基。麦克唐纳跳入河里,侥幸游到了对岸,波尼亚托夫斯基被淹死,法军全部被俘。震惊欧洲的莱比锡战役,就是这样结束了。这一仗法军共损失六万五千余人,除战死之外,有三十六名将官和三万余人做了俘虏。另有二十八面军旗,九百辆弹药车、三百余门火炮和四万余枝步枪被联军缴获。
拿破仑率领撤退出来的法军且战且退,于十一月初到达莱茵河一线,他留下马尔蒙率领三个军在美因兹做后卫,自己返回了巴黎。十月十一日,圣西尔在德累斯顿率部投降。虽然联军取得胜利,伤亡却远远大于法军,五万四千名官兵成了法军的枪下鬼,比法军多出近两万人。艾尔斯特河边的战场上,尸积如山,血流成河,近代的欧洲从此脱出了中世纪的蜕壳。法兰西第一帝国从此罹难,走向崩溃,法国人民又象一七九三年那样,面临着外部强敌的入侵。拿破仑在吕岑包岑和德累斯顿连战皆捷之后,终于又在莱比锡被彻底打垮,其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
首先,从政治上看,战争的性质变化了,拿破仑晚期的战争是与大部分人民的利益和愿望相抵触的,其次皇帝的高度集权束缚了元帅们的主动性。拿破仑战争的后期,作战地域不断扩大,参战的兵力日益增多,长年累月,军官们慢慢形成一种习惯:拿破仑在场,一切都是生龙活虎,指挥系统能够高度发挥作用,一旦拿破仑不在,他的元帅们,包括总参谋长在内,常常不能发挥主动性,甚至不敢做出一个那怕是很小的决定。此外,拿破仑缺乏骑兵,不能在广阔的战场上及时获得敌方情报和扩大战果。法军新兵成分比重过大,也对拿破仑的失败有着重要影响。为纪念这次战役100周年,德国于1913年建立了“民族之战纪念碑”,之后又过了100年,德国莱比锡在2013年10月20日由6000多名演员民众扮演成士兵重现莱比锡战役的场景,庆祝该战役发生200周年。
1812年拿破仑远征俄罗斯后,法兰西第一帝国元气大伤,欧洲各国迅速发现这是个摆脱拿破仑的绝妙良机,英国、俄国、瑞典和普鲁士在1813年组成了第六次反法同盟。因有许多民族的军队参战,莱比锡战役又被称为莱比锡各民族大会战,是拿破仑的决定性败北之役。1813年10月16日至19日在萨克森境内的莱比锡进行。俄国、普鲁士和奥地利盟军30万人将拿破仑的18万军队围困在莱比锡附近,使其遭到重创,结果法军在德意志和波兰的残余力量全被摧毁。拿破仑战败,被流放到地中海的厄尔巴岛。拿破仑战争中这次最激烈的战役标志着法兰西帝国的崩溃。莱比锡地处中欧交通要道,早在中世纪就是东西方贸易中心。1170年开始出现商业性的集市,这便是莱比锡博览会的前身。15世纪,莱比锡博览会已成为欧洲各国商品交换的中心。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博览会的大部分设施被毁,商品交流一度停顿。战后在1946年又恢复举办。莱比锡博览会的展室面积共达35万平方米,每年举办两次,故而莱比锡有一个别名:“博览会之母”。
莱比锡大学位于德国萨克森州的莱比锡,创立于1409年,是欧洲最古老的大学之一,也是现今德国管辖地区内历史第二悠久的大学,仅次于海德堡大学。在欧洲,除了业已存在的大学外,13世纪新建的大学都是由教皇倡议并设置的,进入14世纪,欧洲各地的君主纷纷开设属于自己的大学,但仍必须获得教皇的认可,欧洲大学的数量迅速增加。1378年到1417年发生了教会大分裂,这对欧洲的政治版图和大学布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因为这场教会大分裂,原本聚集在巴黎的来自欧洲各地的师生旗帜鲜明地站到了各地所支持的教皇那一边,尖锐的民族对立和宗教信仰冲突导致了德国师生大规模地离开巴黎大学返回故乡,由此促成了德国内一大批大学的出现。德语圈地区在教皇的大力支持下,14世纪后半期出现了一场新建大学的运动,这批新大学都获得了教皇颁发的特许。
1409年布拉格查理大学发生了同样的分裂情况,许多在布拉格的教师和学生因此返回德国。在这样的背景下,图林根的方伯侯爵、韦廷王朝的边伯侯爵、后来的萨克森选帝侯腓特烈一世和他的弟弟于1409年创建了莱比锡大学,莱比锡大学获得了当地统治者的大力资助,并在同年9月9日获得教皇亚历山大五世的认可,12月2日正式成立。接下来的几个世纪,莱比锡大学持续发展,建立了新的院系,并一度成为德国最大的大学。莱比锡大学师生参加了德国1848年的三月革命。1923年萨克森皇家兽医学校从德累斯顿搬到了莱比锡,成为莱比锡大学的兽医系。莱比锡大学1953年改名“莱比锡卡尔•马克思大学”,1991年又改回。莱比锡曾经是德国第一条长途铁路的终点站,该铁路建于1838年,从莱比锡到萨克森首府德累斯顿,莱比锡后来成为中欧铁路运中的重要枢纽。莱比锡车站的建筑也享有声誉,现在已成为欧洲最大的客运车站。1863年,斐迪南•拉萨尔在莱比锡成立了德国的第一个工人政党全德工人联合会,1920年代,法国化学家康采恩在莱比锡附近的洛伊纳建立了庞大的化学及石油工业综合体。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莱比锡遭到盟军的猛烈轰炸,1945年4月20日被美军第60步兵师占领。从1952年到1990年,莱比锡是德意志民主共和国莱比锡专区的首府。1989年爆发了针对昂纳克政权大规模的群众抗议活动。德国统一后,莱比锡发展十分迅速,居民已超过五十万。莱比锡还是一个有名的“书城”。早在15世纪初,这里已是德语地区的出版印刷中心。印刷出版业渊源甚早,1481年第一本活字排版的书在此问世,500多年来一直是德国印刷出版业中心。全市有 100多家印刷厂,38家出版社,占全国出版社总数的一半。我们离开莱比锡火车站之后不久又到达了开姆尼茨火车站,因为这个火车站的大门口写着巨大的站名,乍看起来像是到了纽伦堡,我急忙跑下车,问了几个当地人,才知道这个地方其实叫开姆尼茨,它跟德国大部分火车站一样,都是被巨大的半圆桶形钢架覆盖着,这是一个繁华的车站,到处都在施工,人流量也非常大,开姆尼茨是东德南部城市,东德时期称马克思城。
濒开姆尼茨河,距德累斯顿64公里。中世纪以来一直是纺织业中心。现为工业中心,产品包括地毯、针织、机器制造、机床、化工、光学仪器等。有15世纪的圣•雅各布教堂、12世纪的宫殿教堂和由洛泰尔国王建造的本笃会教堂。1143年设建制。后毁于1618到1648年的三十年战争。17世纪末随着纺织工业的引入而重新崛起。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遭重创。1945年后开始重建。开姆尼茨有近二十五万居民,是位于莱比锡和德累斯顿之后的该州第三大城。开姆尼茨位于“埃尔茨山盆地”中由开姆尼茨河形成的一条宽阔的河谷地带,被埃尔茨山余脉从南面、中萨克森山地从北面、鲍腾山从东面所环抱。不知道是什么原因,开姆尼茨居然和我国的太原结为友好城市了,难道它们都是产煤大户?我又上了火车,列车离开开姆尼茨就进去了森林中,沿途都是密集的树林,鸢拿出手机拍摄这些森林,然后感慨德国人对环境的保护太好了,我们还浮想联翩,打算在这些树林中建一栋林中小屋。
不久告别森林,列车两侧出现了农田,偶尔能看到村镇分布着一些规模较小的教堂,不久列车还经过了一些城堡,然后到达了耶拿天堂火车站,位于德国图林根州的第三大城市耶拿,只要一提起耶拿这个位于德国图林根州的城市,人们可能会立马联想到那些用于光学仪器的昂贵玻璃镜片。耶拿以光学工业闻名,是德国的光学精密仪器制造业中心,有卡尔•蔡司厂和肖特玻璃厂。大凡是摄影发烧友的,只要玩过镜头的,都知道卡尔•蔡司镜片了,在日本都找不到那么好的相机镜片。早在1846年卡尔蔡司就建立了自己的精密光学器械作坊,之后他不但拥有了自己的企业,还由此使耶拿声名远播,卡尔蔡司这个商标从此蜚声国际。但对于这个位于德国绿色心脏的城市,除了蔡司产品外还有很多值得称道的地方。世界上最早的照相机使用的就是蔡司镜头,世界上许多实验室里光学仪器使用的也都是蔡司镜头,连当今照相机制造技术水平最高的日本公司,其照相机如索尼相机上同样使用蔡司镜头。而著名的德国蔡司公司就诞生在耶拿。
如今日本相机企业已经从事单反相机的生产达几十年了,但精密镜片却还得依赖德国的技术,不得不说这是一个神奇。据记载,卡尔•蔡司只是一个高中毕业的学徒工,因为多年对光学和化学的兴趣,在学徒期满之后,卡尔长期在当地的耶拿大学旁听。1846年,30岁的卡尔创办了一个工作室,早期产品是放大镜片和简单的显微镜。得益于两位大科学家恩斯特•阿贝和奥托•肖特的帮助,蔡司厂光学镜头的质量一直处于领先地位。二战以前设在德累斯顿的生产车间,是世界上生产规模最大的照相机工厂。在二战将近结束时,巴顿将军的第三军团占领了耶拿,由于雅尔塔条约规定美军的位置必须后退向西移,德国被一分为二,耶拿和德累斯顿全部由苏军占领。当初被巴顿掠走的126名蔡司关键管理人员和技师,在美国的支持下,也在联邦德国的奥伯考亨重新建厂。卡尔•蔡司在“资本主义”社会里也获得了新生,蔡司厂从此一分为二。东德的产品冠名卡尔.蔡司.耶拿,史称“东蔡”,西德的产品冠名卡尔.蔡司,史称“西蔡”,东、西蔡都标榜自己为是蔡司正宗,其实双方在设计上都秉承了蔡司传统。正是这种竞争使得蔡司在光学技术上的更臻完美。如今卡尔•蔡司已是一家世界领先的光学仪器制造企业,它在显微技术和工业测量技术、用于微芯片制造的高性能透镜、外科显微技术以及眼科诊断和治疗系统等方面处于领先地位。
2000年卡尔•蔡司集团突破了 26 个领域,将其业务重点集中在四个增长市场:半导体工艺和微电子、生命科学、眼睛保护和工业测量技术。现在卡尔•蔡司公司在奥伯科亨投建了欧洲最现代化的新工厂,用来制造光学平版印刷系统,并制定了新的标准。卡尔•蔡司集团下面还拥有一家著名的玻璃厂:肖特玻璃厂。肖特玻璃厂是德国制造光学玻璃的工厂。肖特是位获得博士学位的玻璃化学家。1879年恩斯特•阿贝与奥托•肖特合作,很快在1886年生产了新型玻璃,能充分地表现阿贝正弦学说。这种新型玻璃为新显微镜的物镜开辟出一条新的道路:消色差物。肖特专门生产用于新型卡尔•蔡司显微镜的玻璃,1884年建立了一个全面的工厂,其所有权属于蔡司、阿贝、肖特,耶拿玻璃也因此成为世界上最有名的玻璃。耶拿的城市人口只有10多万,而从事光学产品制造、研发及相关产品的人数就有近一万多人,德国出口的光学和激光产品超过40%产自耶拿,德国光都的美名,耶拿当之无愧。
耶拿是一座真正的大学城,许多您身边来来往往的行人,就是这所大学的学生。这里美丽的欧式建筑、高科技工业和传统的哲学氛围,使这座城市散发出强烈的文化气息。尤其耶拿大学作为德国最为古老的大学之一,学校的古典和现代化建筑分布在城市的各处,更增添了耶拿的魅力。耶拿大学也有许多值得称道的地方。世界上最古老的城市地图保留在耶拿大学的收藏馆;世界上最强大的激光研究所之一就建立在耶拿大学的研究中心;黑格尔曾在这里教授哲学;脑电波图是在耶拿大学发展起来的;新的图书馆是德国最漂亮的现代化图书馆之一。卡尔马克思被耶拿大学授于博士学位。耶拿曾成了社会主义的样板城市。耶拿被视为“光学工业的摇篮”。因此,耶拿的许多博物馆都致力于展示历史和面向未来的工业分支领域的发展。我们列车停靠的地方就靠近古老的公园“耶拿天堂”,它位于萨勒河和市中心之间的萨勒河河谷草地,是人们散步的好地方。耶拿1230年建市,铁路要站。
光学精密仪器制造业中心,著名的蔡司工厂所在地。制药、纺织业及纺织机械制造业亦较重要。设有天象馆、地震研究所、博物馆、植物园。有建于十四世纪的市政厅和十五世纪的教堂等古迹。虽然之后拿破仑在莱比锡吃了败仗,但他早前却在耶拿打过一场漂亮的胜仗,史称耶拿战役。奥俄联军在奥斯特里茨战役战败之后,欧洲大陆暂时沉寂下来,进入一个不稳定的和平期。在上次战役中,拿破仑之所以急于使普鲁士保持中立,是因为十五万普鲁士大军一旦加入奥俄联军的行列,势必使他面临一种十分严峻的局面。1806年10月初十万人的普鲁士萨克森联军在耶拿和魏玛地域设防。15万余人的拿破仑军队由班贝克、拜罗伊特地域向前推进,企图前出至对方的翼侧和后方。除留在耶拿和魏玛的霍恩洛厄公爵的一个军和吕谢尔将军的一个军之外,普军主力开始向奥厄施泰特撤退。拿破仑误认霍恩洛厄军为普军主力,将大部兵力投向耶拿和阿波尔达,只有达武一个军进攻奥厄施泰特。拿破仑决定使用主力突击耶拿。
10月14日内伊元帅率先遣部队进展顺利,在缪拉骑兵支援下,法军发起冲击,各纵队迅速击败普军,迫其溃逃。沿魏玛大道进攻的奥热罗军正迂回普军右翼。这时,普军吕谢尔将军的军成两列横队展开,骑步位于两翼,向法军攻击。法军先以猛烈枪炮火力迎击,继之以优势兵力从正面和两翼对普军实施反冲击。吕谢尔军被击溃,法军追击其残部直至魏玛。普军各军共伤亡2.7万人,损失火炮200门;法军伤亡5000人。黑格尔视这次战役为“历史的完结”,即是说人类社会将会趋向我们日后所称的“自由民主制”。 耶拿战役最能反映的是对于政治军事上仍相当封建的普鲁士来说,自由改革的必要性及迫切性。离开耶拿之后约半小时,我们又到达了曾经的萨尔费尔德公国,萨尔费尔德是德国中东部城市。在图林根林山东北麓、萨勒河畔。公元1200年始建。1680到1735年为萨克森萨尔费尔德公国都城。铁路要站。工业有钢铁、机械制造、纺织、颜料、造纸、印刷等。
有建于十三世纪的修道院、十四世纪的教堂、十六世纪的市政厅、十七世纪的城堡等。之后我们又离开了萨尔费尔德,火车在森林中穿梭,我发现德国平原很多,农业发达,小麦种植面积大,森林也保护得非常好,很快我们就到达了利希滕费尔斯,这里盛产竹篮。从利希滕费尔斯再往前三十公里就是巴伐利亚州的直辖市班贝格城了,据说公元902年,德国被敕封为圣徒的皇帝海因利希二世决心把班贝格建设成为世界的首都,由他开始兴建的大教堂成了中古时期在组织与技术上的杰出之作。在以后的数百年的进程中,这座由皇帝创建的城市由于主教们在经济上的大力投入而使德国出现了一座绝无仅有的教堂城市。其著名的古迹有班贝格骑士塑像、米歇贝克修道院、大教堂,以及市政厅和水晶宫等,班贝格由河流贯穿,水景与建筑融合,雷格尼茨河岸与民居形成的地景,有“小威尼斯”之美称。每年的八月二十三日,雷格尼茨河小威尼斯段举行划船比赛,是班贝格最古老的传统划船竞赛。
班贝格的历史可以追溯到902年建立在如今主教座堂山上的“巴本堡城堡”,原本是属于东法兰克巴本堡家族的封地。但在903年同莱茵法兰克康拉德家族的一场血腥世仇战役中,巴本堡家族失去了这块封地,被国王收回统治直至973年,奥托二世皇帝将城堡送给了他的表兄巴伐利亚公爵亨利二世,1007年巴伐利亚公爵亨利二世的儿子,神圣罗马帝国的皇帝亨利二世在班贝格建立了天主教主教区,同年又下令建造城市的第一座主教座堂,这座主教座堂先后两次被焚毁,13世纪最后一次重建后保存至今。在16世纪的一次平民反对主教统治的起义失败后,在洛塔尔•弗朗茨主教和弗里德里希舍恩博尔恩主教的统治下,班贝格经历了巴洛克时代的文化发展,此后遭受了多场战争之苦,先后在三十年战争时被瑞典,七年战争时被普鲁士,19世纪又被法国军队侵略。1802年9月2日巴伐利亚军事占领班贝格,随后在11月29日宣布班贝格成为巴伐利亚的一个省,克里斯托夫•弗朗茨•冯布泽克主教退位,标志着班贝格地位独立性的终结。
1854年5月25日和26日,德意志的8个中型邦国巴伐利亚、萨克森、汉诺威、符腾堡、巴登、黑森-卡塞尔、黑色-达姆施达特和拿骚曾在班贝格召开会议,决议只有德意志邦联才能代表德意志各邦国对外签署协约,以此回应和对抗德意志的两大强国奥地利和普鲁士此前在东方问题上组成的联盟。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1919年4月7日,刚刚被选出来的巴伐利亚政府在同慕尼黑苏维埃共和国的斗争中失败,流亡班贝格并在那里寻求军事援助以反击慕尼黑苏维埃共和国。在慕尼黑苏维埃共和国被威玛防卫军和自由军团武力解散后,1919年8月14日班贝格宪法签署,是巴伐利亚的第一部民主宪法。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班贝格成为美国占领区,并建立了一座难民营。自从二战结束后,班贝格一直都是美军在德国的驻地。
班贝格堡位于巴伐利亚北部,隶属于上弗兰肯行政区,也是班贝格县的首府。班贝格是一座大学城和行政城市,是天主教班贝格总教区的驻地,也是上弗兰肯地区的重要中心。总面积54.62平方千米,总人口70084人,班贝格老城是德国最大的一座未受战争毁坏的历史城区,1993年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班贝格还以多种特产啤酒而出名。工业以纺织和机械制造最为重要,还有钢琴、瓷器、制鞋等厂。有皇家大教堂、历史博物馆和收藏艺术珍品的主教新宫等建筑古迹。班贝格拥有上千年的历史,曾是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和主教的驻地。班贝格非常幸运地躲过了多场近在咫尺的战争的破坏,城市内有2千多座历史遗迹,其中包括具有各种历史意义的纪念建筑和有约千年历史的老花园,使得班贝格以一个整体的城市建筑艺术呈现在世人面前。班贝格最杰出的建筑作品有附带四个钟楼的后期罗马式和前期哥特式的主教座堂,建造在河中的老市政厅和文艺复兴建筑老皇家庭院。
班贝格的面貌要归功于它的建造者神圣罗马帝国皇帝亨利二世,早在1007年他将班贝格提升为主教和皇帝的驻地,作为他的权力中心,希望它成为宗教和政治的中心,成为一座“新的罗马城”,这使得班贝格开始了历史上的第一次繁荣。班贝格的第二次振兴是在巴洛克时代,当时的班贝格大主教邀请了一大批德国巴洛克时代的杰出建筑师改建班贝格城。班贝格的城市建筑群是罕见的,其中的大教堂、老皇家庭院、伯廷格宫、被雷格尼茨河环绕着的市政厅。班贝格城的历史原素一直保存到今日,一千多座建筑被列为保护文物。班贝格老城由于它的模范作用,在1993年入选世界遗产名录,它以独特的方式展现了一座在早期中世纪城市基础上发展而成的中世纪欧洲城市。班贝格老城内保留了大量11世纪至18世纪的历史建筑,是中世纪教堂、巴洛克居民住房和宫殿的完美结合,生动地展现了整个欧洲建筑艺术的发展历史。班贝格的建筑艺术影响了德国中部,一直到匈牙利,和巴洛克时代的波希米亚也有着紧密的联系。
进去班贝格就预示着我们正式到达了传说中的拜恩自由州,它德国面积最大的联邦州,州府位于慕尼黑。巴伐利亚州的西北部与巴登符腾堡、图林根、萨克森、黑森州接壤,东部与捷克,南部与奥地利接壤。州首府慕尼黑为其最大城市;北部中弗兰肯行政专区首府纽伦堡为州第二大城市,北拜恩的最大城市;第三大城市是西南部的奥格斯堡,一座古罗马时代就已存在的当时的古罗马国家的边境城市。巴伐利亚州是德国具有千年历史和最古老传统的州,它是德国唯一一个在1945年纳粹德国崩溃后疆域按原样保留下来的州。它对外强调联邦思想,内部却较集权,权力主要集中在州首府慕尼黑及纽伦堡、奥格斯堡等大城市。巴伐利亚州在立法机构上有一点不同于其他州的地方,就是除了州议会外,还有一个由各社会团体、经济团体、文化团体和地方团体的代表组成的立法机构—参议院,它在州立法方面起着很大作用。50年前,巴伐利亚州还是一个以农业为主导产业的地区,现在已发展成为“新经济”中心。同时,巴州还是世界上最富购买力的市场之一。
第五八回:游学行一书一世界,浪漫路一景一情怀
![]() |
![]() |
![]() |
![]() |
![]() |